文|雨軒
說一說打哈欠
文|雨軒
警告!你可能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打哈欠,請你控制住這種沖動。如果實在忍不住打了哈欠,那表明“打哈欠”真的是一種容易被傳染的行為。
說到 “打哈欠”這個詞,可能你已經(jīng)有了想打哈欠的沖動了。哈哈,就是這樣的!沒有什么比打哈欠更具有傳染性了,它甚至比普通的流感還厲害。看到打哈欠的文字,或者看到打哈欠的圖片,基本上都能激起人們打哈欠的欲望。為什么會這樣呢?
人類每天都在打哈欠,包括早晨起床時,晚上睡覺時,看電視時,甚至在公園里輕快地慢跑時,我們同樣有可能打哈欠。
會打哈欠的生物可不是只有人類一種。許多動物,從獅子到魚類,都會在打哈欠時把嘴巴張得大大的。
當看到別人打哈欠時,我們通常以為他們是累了或者很無聊。但是一種叫做暹羅斗魚的魚類打哈欠的時候,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雄魚在碰到雌魚的時候開始打呵欠,哈欠會越來越多,大概每十分鐘就有一次。接著雄魚和雌魚開始相撞,一場戰(zhàn)爭就爆發(fā)了。而獅子和豹子等動物,則在肚子餓的時候打哈欠。
人從出生之時起,一直至生命的終止都會打哈欠。人為什么要打哈欠,其原因可能誰也說不清楚。最常見的解釋是:如果身處在一個相對密閉、缺少空氣流通的房間里時,我們要通過打哈欠獲取更多的氧氣。
但是,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行為演化的神經(jīng)學家羅伯特·普羅文告訴我們,這并不是事實。人們通過打哈欠得到的氧氣,與不打哈欠呼吸時得到的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打哈欠并不能增加人獲取氧氣的量。
普羅文花了幾年的時間,在馬里蘭大學做了一系列有關哈欠的實驗。在一個實驗中,他讓一些志愿者單獨坐在一個安靜的屋子里,腦子里想著有關打哈欠的事情。當他們感到快要打哈欠的時候,就按下手里的一個按鈕,打完哈欠時也是一樣。
普羅文發(fā)現(xiàn),一個哈欠的平均長度是6秒鐘左右,其中有個人曾經(jīng)在一個半小時之內打了76個哈欠。
接著,普羅文把自己打哈欠和微笑時的情形拍攝下來,播放給他人看。當播放微笑的情形時,只有1/5的人跟著他一起微笑,而幾乎一半以上的人會在觀看打哈欠的情形時重復這個動作。結論是:打哈欠要比微笑更具有傳染性。
我們在打哈欠的時候,頭會向后傾斜,嘴巴最大限度地張開,眼睛瞇成一條縫,眉毛也會皺起來。普羅文指出,我們在伸展身體的時候經(jīng)常會打哈欠。打哈欠可能是大腦和脖子的一種伸展運動。但是,打哈欠同樣能使攜帶氧氣的血液暫時停止離開大腦。所以,打哈欠可能同時讓我們感到清醒和冷靜。
普羅文還說,打哈欠并不是一個你自己可以控制的深呼吸。在開始要打哈欠的時候,試著把嘴閉起來用鼻子呼吸,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如果打哈欠只是一個單純的深呼吸,你的鼻子將和嘴一起工作。
普羅文還告訴我們,打哈欠之所以那么容易被傳染,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很可能被“模式化”了,它很容易對著一張打哈欠的臉作出反應。史前人類在群居生活的時候,打哈欠有可能是一種使團體行動一致的方式。一個人接著一個人打哈欠,也許意味著睡眠時間或是狩獵的時間到來了,該睡覺或者該出去打獵啦。
你在緊張的學習之后,往往會伸開雙臂打一個長的“哈欠”,此時,你的胸腔中會有一種舒適感。緊張的學習過程,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耗較多的能量,產(chǎn)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平靜呼吸不能把體內二氧化碳及時排出體外,過多的二氧化碳積累在體內,就會引起胸腔沉悶,身體各器官有疲勞感。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高于正常水平,就會刺激呼吸中樞,引起人的深呼吸運動——打哈欠。
打哈欠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最好的休息,對人體具有重要的生理保護作用。當人體睡眠不足或勞累過度時,會接二連三地打哈欠,這是警告人們大腦和各器官已經(jīng)疲勞,要我們趕快睡覺,得到休息。早晨起床后往往也哈欠不止,這可以促進大腦皮層的各個功能區(qū)由抑制狀態(tài)轉變?yōu)榕d奮狀態(tài),以使大腦皮層進行正常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