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張立成
(廣東藥學院 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心,廣東 廣州510006)
信息技術在學校教學、科研、辦公、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成為了學校校區(qū)間交流以及內外溝通必不可少的溝通工具。隨著學校各項業(yè)務工作逐漸實現(xiàn)信息化,師生員工對網絡辦公、網絡學習的需求與日遞增,使用方便、及時、快速成為校園網建設的關鍵因素。無線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以及各種智能終端的普及,使得人們在移動過程中擺脫線纜的束縛,隨時隨地訪問互聯(lián)網的夢想得到實現(xiàn)。因此,在原有線網絡的基礎上,增加無線網絡的覆蓋對學校信息化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廣東藥學院由四個校區(qū)組成,分別是位于廣州市的大學城校區(qū)、赤崗校區(qū)和寶崗校區(qū)以及位于中山市的中山校區(qū),校園總占地面積近3,000畝,全日制在校學生總數22,000人。學校校園網絡覆蓋校內每棟樓宇,教學、科研、行政辦公場所、學生公寓內均配置信息點,總出口帶寬達到3.0Gbps,可高速同時連接多家網絡運營商和教育科研網。校園網核心交換能力達十萬兆級,校區(qū)間萬兆連接,寶崗、赤崗、中山三個校區(qū)分別使用兩條光纖電路連接至大學城校區(qū),成為統(tǒng)一的內部校園網絡,實現(xiàn)各校區(qū)間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校園網已在學校教學、科研、辦公及學生生活中普及,成為教職員工日常工作、學生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信息化工具。
建設覆蓋校園的無線網絡,既可以補充有線網絡分布不均衡和布點不足等缺陷,還能夠極大地方便教師、學生和工作人員在自由空間獲取網絡信息資源,實現(xiàn)無障礙的校園管理、教學與學習互動。
網絡化教學作為對學校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越來越多地被教師和學生應用于日常教學和學習活動中;信息化的教學管理使工作人員需要隨時隨地開展工作溝通與交流,上傳下載資料。校園內眾多的學習辦公場所和廣闊的活動空間使學習者和管理者需要靈活地登錄網絡,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地點,而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為此提供了便捷的途徑和方式,使移動式學習和辦公成為可能,但它的使用必須依賴無線網絡的存在。
在教室、圖書館、會議室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區(qū)域,校園網只能提供數量非常有限的固定端口上網。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個人擁有筆記本電腦和移動終端的增加,在諸如以上的區(qū)域內必然出現(xiàn)上網端口受限、無法正常開展教學和學習活動的情況。隨著越來越多的各種學術活動在學校舉行,固定端口有線上網已無法滿足臨時人群密集使用的特殊性和靈活性,如果可以提供無線上網方式,就能夠輕松解決此類問題,因此建設無線網絡可以使原有的校園網絡進行功能延伸,使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可連接網絡,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校園網絡全覆蓋。
信息化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展現(xiàn)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習視野,活躍教學氛圍。校園網在原有線網絡的基礎上增加無線網絡覆蓋,可以使上網地域的限制不復存在,學生可以不受生活區(qū)綁定固定端口上網的限制攜帶移動終端漫游至教學區(qū)或其他校區(qū),在老師的指導下即時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課后還可以隨時隨地與老師和同學開展實時的學習互動,鞏固學科知識,使學校的教與學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得以延伸。
(1)在原校園有線網絡的基礎上,通過與運營商合作建設的方式,利用成熟、可靠的無線網絡技術,建成安全穩(wěn)定、可管可控的校園無線接入網絡,為師生員工提供高速、便捷的互聯(lián)網無線接入服務。
(2)利用原校園有線網絡基礎結構,采用高速以太網和802.11n無線網絡技術,建設相對獨立的,覆蓋全校的無線網絡。提供個人各類終端無線網接入服務,滿足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互聯(lián)網訪問需求。
(3)無線網絡覆蓋學校所有校區(qū)的公共教學和活動區(qū)域,可實現(xiàn)用戶身份、有線網無線網統(tǒng)一認證,支持校園網和運營商同時認證。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管理功能實現(xiàn)跨校區(qū)漫游,并確保校園網用戶的接入安全以及網絡信息安全。
(1)先進性:采用國際先進、安全的無線寬帶接入技術,滿足我國對無線接入產品的強制性規(guī)范要求,符合目前主流的無線寬帶技術進行網絡設計,使用最新的802.11n技術,保證網絡既反映當今技術的先進水平,又具有較強的擴展能力。
(2)可靠性:高可靠性WLAN無線網絡設計,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無線寬帶網絡接入服務,每月每個AP的平均故障時間不能超過2小時。
(3)安全性:高安全性網絡設計,確保校園用戶的接入信息安全,同時又具備防病毒、防攻擊、防入侵、安全審計、入侵報警以及用戶行為追溯功能。
(4)兼容性:網絡設備同時支持802.11 a/b/g/n標準,設備接口采用標準接口,所采用的軟硬件平臺具有開放性,所采用的規(guī)范與生產廠商無關。
各校區(qū)均采用投資運營商網絡、校園網絡雙SSID認證模式進行建設覆蓋。其組網示意如圖1所示。
(1)運營商為校內該運營商用戶提供方便的無線互聯(lián)網訪問服務。校內用戶可通過手機號碼登錄運營商網絡,直接訪問互聯(lián)網。網絡的地址分配、認證及安全管理由該運營商負責。
(2)校園網SSID為廣東藥學院定制網絡,為校內師生提供廣東藥學院校園網訪問服務,接入廣東藥學院現(xiàn)有的校園網認證管理系統(tǒng),由學校對接入用戶的賬號進行統(tǒng)一管理。師生可通過該SSID無線網絡隨時隨地使用校園網資源。
在各校區(qū)的機房、弱電間安裝無線網絡接入控制器AC、無線網絡WLAN匯聚交換機、接入交換機、無線訪問接入AP。 AC與學校內部網絡交換機接口相連,提供接入校園網絡的接口。WLAN匯聚交換機通過光纜或五類線與各樓宇的樓層交換機相連接,樓層交換機通過五類線與無線訪問接入AP相連,通過無線AP的無線信號和移動終端通信,實現(xiàn)無線網絡的覆蓋和使用。
圖1 組網示意圖
無線網絡建設工程由投資運營商負責設計施工。從規(guī)劃設計、建設施工至調試完畢預期半年時間完成。
投資運營商考察各校區(qū)校園網交換機所在位置,無線網絡需覆蓋區(qū)域、樓宇、弱電間分布以及人員流動情況,對各場所人員集中地點上網峰值作出估算,繪制圖紙制定出初步設計方案,確保各校區(qū)的覆蓋和容量需求并保證使用質量。
根據初步設計方案確定無線網絡接入控制器AC、交換機、無線訪問接入AP的安裝位置,根據線路走向包括電源、傳輸、電磁環(huán)境等必需條件進行深化設計,作出綜合布線設計施工圖。
根據綜合布線設計施工圖進行材料、設備的選型、購買。投資運營商派遣工程隊往各校區(qū)進行基礎設施的施工建設。
無線網絡設備安裝和集中調試,確保與校園網的通暢連接。開始進行試運行,查驗雙SSID認證登陸情況,根據測試數據以及使用效果反饋進行調整,滿足校內各類用戶的無線上網需求。
校園網是學校數字化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無線網絡是對有線網絡的有效補充和擴展。校園無線網絡建設可以優(yōu)化原有的網絡架構和管理策略,彌補固定端口的使用缺陷,滿足利用移動終端上網的需求,提高校園網的使用質量和資源的利用率,使校園網用戶在校內上網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尤其是學生用戶可以通過無線接收終端漫游到教學區(qū)和其他校區(qū),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管理人員辦公提供無障礙空間,使學校信息化應用更普及。
采用與社會運營商合作建設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運營商的技術優(yōu)勢實現(xiàn)校園無線覆蓋,同時滿足運營商用戶與校園網用戶的移動上網需求。該工程所需工程費用由其全部承擔,無需學校資金投入,最大限度地節(jié)省了建設成本,實現(xiàn)與企業(yè)合作互利互惠的模式,達到雙贏的目的。
[1]周紅春,張煥明,謝舒瀟.數字媒體技術與教育應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234-237.
[2]張萌.高校校園無線網的建設與管理[J].軟件導刊,2012(4).
[3]徐明明,唐震洲.基于802.11n標準的校園無線網的規(guī)劃與設計[J].電子設計工程,2011(11).
[4]馮斌,秦天增.校園無線網的建設與管理[J].科技信息,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