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何勁鵬
(1.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2.西安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陜西 西安 710048)
?體育教育訓練學
學校強制體育合理推進的現實因由與實踐價值
劉 陽1,2,何勁鵬2
(1.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2.西安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陜西 西安 710048)
面對目前我國學生體質下降、情感教育缺失以及道德教育失效的現狀,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設計并未有效地解決和抑制這些問題。從抑制學生身心弱化的價值性、體育學科自身的規(guī)律性以及實現學生理性自由的目的性3方面論述強制體育合理推進合理性與必然性并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提出法定性強制、規(guī)范性強制和規(guī)律性強制的實踐措施。認為堅持體育的強制性是回應社會現實與社會發(fā)展使命的必然選擇,站在國家建設與安全問題高度上的中國學校體育,保持強制與自由之間必要的張力,學校強制體育的合理推進,是破解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困境,保障學校體育政策法規(guī)得以落實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動力。
體育教育;強制體育;合理性;理性自由;政策阻滯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存在的體質健康的下降、精神悍化的不足、情感教育的缺失、道德教育的失效以及個性教育的扭曲等現象,已經成為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不得不面對的嚴峻課題。通過對相關文獻的閱讀以及與專家的訪談,認為:我國的學校體育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過程中,忽視了國家意志的強制性,遺忘了學生身體的教育性、體育學科的規(guī)律性以及個體成長發(fā)展的理性需要??鞓?、詩意、自由的課程所提倡的教育自由性與主體性隱蔽忽視了教育的強制,強制是理性自由的需要,是破解當前學校體育政策執(zhí)行阻滯,實現學校體育有序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強制體育是指通過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制度形式,明確學校體育課程的主要任務并強制執(zhí)行的體育[1]。教育在英文中古代“學科(discipline)”一詞,含有“紀律”“訓練”“懲罰”的意思[2]。美國哲學家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一書中首次提到教育強制的概念,哈耶克關于與自由相對立的強制之定義,區(qū)分為正當的教育強制與不正當的教育強制。正當的教育強制所說的強制的意義是指不能損害兒童的目的意義,使一個單純的生理性存在的個體,融入到社會之中[3]。哈耶克的哲學思想深刻闡述了教育強制的內涵及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那么體育作為良好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否需要強制呢?2007年英國的肯·哈德曼教授在《歐盟體育現狀與展望》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體育運動是促進健康的一種手段,為了抑制青少年營養(yǎng)、超重、肥胖等問題,建議在學校實施強制體育以扭轉體育活動降低的頹勢,建議通過加強政治性承諾,明確體育課地位等,保證學生每周不得低于2 h,并逐漸增加至3 h的校內的體育活動時間[4]。我國學者毛振明教授關于“惰性、逃避勞累和痛苦是人類的天性,缺乏強制性的體育鍛煉,效能必然越來越低”[5]的說法也說明了學校強制體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筆者認為,新時期的學校強制體育不是鋼性的強迫體育更不是專制體育,應該是規(guī)定范圍內對學生有意識的引導性的強制,主要體現在學校體育從法制到法治再到自律、自由的執(zhí)行路徑,強制體育在現實學校體育教育實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提高的有限補充。
現代社會的到來,為身體的主動“減負”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可能。在這個以“自由”為最終歸旨的人本與民主的時代,通過制度規(guī)約外在施壓方式來“強制”體育教育的教育治理模式,是否有重提的必要和執(zhí)行的可能?近年來,我國學生體質水平直線下滑,這是現代化情境下學生生命個體出于“趨利避害”本能的適應與選擇的必然,但以國家全局的現實利益、民族崛起的長遠擔當、生命個體的終身成長以及教育活動的本質意義等更為終極的指標來衡量,“放任自流”的體育教育實際上是逆現代化的,有悖于現時代的中國國情及其大國崛起的戰(zhàn)略夢想。存在并不一定“合理”,教育不是對現實生活的屈從,更不能因現實瑣碎實利而背棄終極理性?,F階段我國學校體育強制政策執(zhí)行形式化問題歸因于對強制的合理性認識不足和基本指向的不明確,強制體育的有效執(zhí)行之前提,是對新形勢下強制體育合理性意義的充分闡釋與認同。
2.1 強制體育合理推進具有抑制學生身心弱化的價值性
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素質將直接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2010年的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城市7~22歲青少年超重率分別為14.8%和9.9%,肥胖率分別13.3%和5.6%,達到了流行病的程度[6],青少年的身心弱化必將會對自身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學校體育代表著國家意志,擔負著國家的國防安全和健康安全。近年來我國學校體育在應試教育的沖擊下、電子科技的侵蝕下,忽視了身體與生命的緊密關系,學校體育喪失了體育的本質功能,體育的傳承中喪失了社會責任感和民族的危機感,遺忘了學生身體的本質需求[7]。體育課程的研究漠視了體育是基于社會規(guī)范、道德教化與規(guī)訓的身體教育過程,導致了我國學生身心的弱化。
毛振明教授曾建議:“為了盡快扭轉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處于低水平的不利局面,國家應將加強學生體育工作上升到法律層面,以法律形式增強其強制執(zhí)行的力度?!保?]柏拉圖在談到體育的學習時說到:“人的身體可以訓練,養(yǎng)成習慣,加以控制,并且這種身體訓練要在強迫下進行,所有公民都必須進行自我節(jié)制和勇敢方面的體育教育。”[9]柏拉圖的教育思想充分認可了體育對人健康的價值,同時也認識到了體育技能學習和掌握的痛苦和殘酷,充分說明學校體育教育中強制的意義。
2.2 強制體育合理推進符合體育學科自身的規(guī)律性
現代科學的健身理論告訴我們:任何健身手段的學習與運用都是通過身體練習完成的,任何的體育技能必須是在克服了困難、經歷了痛苦,才能掌握運動技能,體驗到收獲的愉悅與快樂。這就需要個體為此付出生理活動和生理負荷。對于每一個鍛煉者來說,體育技能的學習多多少少都會在一些強迫下才能學習,因為學習技能的過程要付出努力,而在這上面,孩子們并不會像在玩游戲上那樣心甘情愿地付出努力。康德認為:“學校所取得的第一個并非微不足道的成就就是,教給孩子們坐下,這一點幾乎從來都不會花費太多時間作出選擇?!保?0]一句話,教育學生,你可能或多或少施加一定限度的強制,必須讓他的精神先于他的意愿形成,養(yǎng)成良好的秩序,若是聽任其意愿行事,就會傷及太多。同時學生的運動興趣也是在游戲或體育鍛煉中獲得成功、快樂的體驗時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在強制的同時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引導學生自覺地去鍛煉。一切都由學生的“天性”和“本能”來,這樣的自由是浪漫主義的自由,是無法完成社會賦予我們的教育目標的[11]。
2.3 強制體育合理推進具有實現學生理性自由的目的性
人類社會的進程總是通過合作而生存、延續(xù)和發(fā)展的,人們要和平相處,必須尊重社會的法律、慣例、規(guī)則。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和遵守這些規(guī)則,他必須對社會規(guī)則有認知和獨立判斷能力,并能夠獨立承擔由此而來的責任,否則懲罰就是非正義的。人類的這種能力,被稱為“理性”。它是人之所以為人而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所在。那么,人怎樣獲得運用理性的能力呢?這并非僅僅依靠自然就能夠生長的,而必須要靠教育進行訓導。“公平理性立法”就是人類生活游戲的體育規(guī)則,通過立法的強制培養(yǎng)學生遵守規(guī)則的自覺意識。體育運動的陶冶以及游戲、競賽的公平競爭可以在運動中讓學生體驗到這種公平、公正,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理性。在現代社會中,教育的直接目標是讓人獲得真正的自由。黑格爾說過:“自由無他,就是指獨立自主性,即自己在自己本身中,自己依賴自己,自己是自己的決定者。”[12]教育實際上就是把學生引導到由法律宣布為正確的規(guī)范上來。自由選擇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漸次展開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自由的選擇是建立在法律和法治之上的,究其實質而言就是保護個體成長的自由。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學校教育中學生理性自由的建立必須接受適當的強制教育,才能獲得運用理性的能力,才能獨立自主地參與社會活動。這種教育,不是根據學生自己的意愿來決定的,學生接受的教育是一種強制教育,是一種理性自由的需求。
我國的學校體育教育隨著深化改革的不斷深入,改革中制度的強制和政策意識從來都不是缺失的,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在進行研究和實踐時,制度缺位和政策形式化才是改革受阻的深層原因 。當前的學校體育面臨著誠信化的危機、政策無法落實和實施的困境等現實問題。現在許多學校學生體育健康測試數據虛報作假,這些沒有誠信的做法使得學校體育失去了健身的功用,學校體育發(fā)展形成虛化[13]。筆者認為學校體育必須通過強制的手段加強監(jiān)督機制和嚴格的獎懲機制,逐步規(guī)范學校體育的發(fā)展空間。
3.1 法定性強制的合理推進
法定性強制是指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各級職能部門等頒布的需要落實的法規(guī)、制度、政策和條例等文件,體現在對學校體育工作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強制規(guī)約[5]。
我國的學校體育從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的頒發(fā)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7號文件的實施,國家對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制定了很多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文件,但這些法令、法規(guī)并沒有得到認真的執(zhí)行,近20多年來我國的學生體質狀況持續(xù)下降。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抓好學校體育工作不僅關系到學生個體身心健康,更是關系到整個民族興亡的大事,要想改變我國連續(xù)20年學生體質下滑的趨勢,學校體育必須實施強制教育。2014年國家又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做出了新的要求,推進了一系列制度層面的強制,如大學生未到50分只能算為肄業(yè),體育加入中考等強制措施等國家層面的文件法規(guī)。這些法規(guī)和制度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了強制要求,屬于法定性強制的范疇,同時各級學校也必須遵守并根據學校傳統(tǒng)特點,制定與法定性強制相適應的規(guī)定,配合實施強制體育。如2014年清華大學重新開設了由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先生創(chuàng)辦的“第一堂體育課”針對大一新生恢復“四點半”強制鍛煉的傳統(tǒng),學校計劃下午四點半以后不排課或少排課,通過體育俱樂部和體育社團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課外鍛煉,每學期至少參加一次體育競賽,目的是通過必要的強制措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感受各種體育項目的魅力,從而產生興趣,形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法定性強制的種種手段目的是通過合理的強制使我國的學校體育在制度、規(guī)范條件下進行引導,通過制定更加嚴格和嚴厲的法規(guī)和執(zhí)行標準,從思想上提高學校體育的地位,最基本要保證先抑制住學校體育的倒退趨勢,進而提高體育的質量,為青少年強身健體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14]。
3.2 規(guī)范性強制的合理推進
規(guī)范性的強制是指國家課程方案、課程標準的規(guī)范以及學校根據實施的實際需要,結合本校的體育師資、傳統(tǒng)和優(yōu)勢以及地方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制定和推行的校級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方案,從而有效地實施頂層設計與基層實施的有效對接。通過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要求、課堂組織、評價等的規(guī)范性,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安排,按照動作規(guī)范,教授學生基本技術和動作規(guī)格,使學生的技術動作達到規(guī)范化的要求。同時要規(guī)范體育課堂組織,目的是要激發(fā)學生興趣,保障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近年來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中也注意到了在提倡學生興趣教育的同時通過必要的強制手段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以規(guī)章制度的形式強制執(zhí)行,明確哪些是無條件完成的項目,哪些是必須強制性完成的指標。譬如: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中,課程的內容設計既有選項教學的同時,枯燥的田徑項目、體能訓練這些在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和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方面有著其他運動無法替代的優(yōu)勢項目也列為了學生的必選內容,這些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很大部分都要通過所謂“痛苦法”的練習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如果完全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項目而不去強制,這種消極的自由等于放棄教育的職責,只能滋生學生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壞習氣。運動項目的規(guī)范化導致了運動技術的規(guī)范化,對運動技術、體育教學內容、課堂教學要求等實施規(guī)范性強制,要求更好地規(guī)范體育與健康課程,通過規(guī)范技術的學習與掌握,教會學生運用技術進行體育鍛煉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自我意識的能力,達到扭轉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使學生學會終身體育鍛煉的正確技術,為終身體育服務。
3.3 規(guī)律性強制的合理推進
體育技能掌握的規(guī)律在于通過對事物現象的感知覺建立與外部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從而達到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也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要經過泛化、分化、鞏固最終形成自動化的過程[5]。無論是枯燥乏味的田徑、體操項目還是羽毛球、網球等具有趣味性的項目,每一項運動技術的掌握都以身體活動為主要手段,循序漸進地按照項目自身的規(guī)律來掌握知識和技能,這就需要規(guī)律性的強制,如強制地依照動作技能形成規(guī)律、遵循體育學科自身特殊規(guī)律、遵循人體機能適應規(guī)律以及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規(guī)律等。同時必要的強制是形成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必須要承受較大的運動負荷,以提高運動成績,達到升學或者比賽勝利的目的。但學生在承受較大運動負荷出現疲勞時,就需要教育者的督促、鼓勵和強制來完成訓練任務,這一過程學生并不情愿,是被強制的。按照動機和行為的關系原理,通過內環(huán)境刺激(如學生超重、肥胖的生理需要或如想取得體育競賽勝利的心理需要)和外環(huán)境刺激(中考加試、體質測試不合格不能畢業(yè)等強制要求)引起動機狀態(tài)從而產生動機行為,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在學校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充分地考慮到體育鍛煉的規(guī)律,嚴格遵循體育鍛煉規(guī)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學生身體機能水平的目的。
綜上所述,學?!皬娭企w育”的實施具有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目的性以及符合體育學科規(guī)律的合理性,是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有效手段。新時期學校的強制體育并不是 “專制體育”,而是一種引導和治理的手段。這種強制是自由的保障和前提,既包括對實施學校體育教育的教育機構的約束,同時又通過必要的宣傳、引導、規(guī)范來保障法規(guī)制度的強制落實。從實踐角度上,通過法定性強制、規(guī)范性強制與規(guī)律性強制3個方面探討學校實施“強制體育”的可操作性,通過體育管理、體育教學、體育評價與監(jiān)督等手段加大執(zhí)法力度,加強各基層與頂層設計的良性對接和有效監(jiān)督,做到“依法治體”,不斷完善我國學校體育的法制、法規(guī)的合理性,加大監(jiān)督機制,最終為實現自覺、自由體育提供可能。
[1]項立敏.我國學校實施“強制體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2):115-117.
[2]高閏青.教育規(guī)訓化現象的現實考察與分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5(3):82-83.
[3]弗里德里利·馮·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鄧正來,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7:164-170.
[4]吳林珍,鐘明寶.學生體質下降問題的社會學分析與控制[J].山東體育科技,2012,34(3):78-79.
[5]鐘明寶.新時期學校強制體育審視[J].體育文化導刊,2011(1):94-95.
[6]吳?。畬w育的短視危機下一代的幸福安全[EB/OL].[2015-04-05].http://www.jyb.cn/opinion/gnjy/201405/t20140527_583141.html.
[7]何勁鵬,姜立嘉.身心兼修、魂魄并鑄:論體育課程的本質屬性.[J].體育學刊,2010,17(2):52-53.
[8]慈鑫.拯救政策為何止不住青少年體質的下滑[EB/OL].[2015-04-05].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3/21/content_3144196.htm.
[8]柏拉圖.理想國[M].郭斌和,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270-279.
[10]伊努曼爾·康德.論教育學[M].趙鵬,等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7-30.
[11]賈玉芝,李敬強.新課程標準下中學強制體育的繼承與發(fā)展[J].體育世界,2010(5):76-78.
[12]費爾南多·薩瓦特爾.教育的價值[M].李麗,孫穎屏,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62.
[13]鄧旭.教育政策執(zhí)行的制度分析框架[J].現代教育管理,2010(7):36-39.
[14]毛振明.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工作方針中的學校體育任務(上)[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3.
[15]毛振明.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工作方針中的學校體育任務(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4.
責任編輯:劉紅霞
Realistic Caus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Reasonable Promotion of School Com pulsory Physical Education
LIU Yang1,2,HE Jinpe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Jilin,China;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48,Shaanxi,China)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esig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ail to solve and constrain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situations i.e.the decline of students’fitness,the lack of emotional education,and the failure ofmoral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ationality and the necessity of compulsory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the grow th of individual,the state w ills,and the discipline of physical education,and so on.Moreover,it is believed that insistence of China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social re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mission.From the views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China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eps necessary flexibility between compulsory and option,and insists on the compulsory rationality.Furthermore,China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means of education and motiv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and achieve free individual basic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compulsory physical education;rationality;rational freedom;policy block
G807
A
1004-0560(2015)06-0125-04
2015-04-11;
2015-05-2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我國學校體育改革頂層設計與政策分層對接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4YA89002)。
劉 陽(1979—),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
何勁鵬(1970—),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課程,Tel:0431-8509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