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企業(yè)Logo中所講述的故事
近日,沉寂多時的谷歌更新了企業(yè)Logo,這件事一時成為媒體熱議的焦點。在更新Logo之前,谷歌推出了宏大的重組計劃,意欲將它的觸角伸向高科技領域,很容易聯(lián)想到,新Logo是為了適應谷歌新的戰(zhàn)略布局。
就像人的臉面一樣,Logo也代表著企業(yè)的形象。“一家企業(yè)的Logo是它自身的簡寫,是一個講述了品牌文化、行為和價值觀故事的視覺線索?!?紐約品牌戰(zhàn)略和設計公司Lippincott資深合伙人蘇·馬修斯·黑爾如是說。
企業(yè)到底有多重視Logo,看下面兩個實例就知道了。百事可樂在2008年付給設計公司阿內爾集團(ArnellGroup) 100萬美元來更新自己的Logo,僅僅為了一個不起眼的改動。而紐約新世貿中心為了設計新Logo支付給Landor設計顧問公司357萬美元,據說新的設計既要承載起紐約市民對那段悲慘經歷的敬意,又要充滿希望和力量。
每一款Logo都試圖講述一個獨一無二的故事,而這些東西會沉淀進企業(yè)的品牌,成為企業(yè)的無形資產。
谷歌的Logo“google”一詞脫胎于“googol”,代表10100,由美國數學家Edward?Kasner9歲的侄子Milton?Sirotta發(fā)明,當時谷歌創(chuàng)始人安德森想用“googol”一詞來代表互聯(lián)網上可獲取的海量資源,但在鍵盤上輸入時,陰差陽錯將“googol”寫成了“google”,于是“google”正式誕生了。
在誕生后的17年中,谷歌對Logo進行過多次的更改。
1998年9月,谷歌首個正式Logo誕生?!癵oogle”中的字母采用了多種顏色,與以后的設計不同的是,首字母“G”是綠色的。
1998年底,谷歌調整了Logo中字母的顏色,將首字母“G”的顏色由綠色變?yōu)樗{色,還效仿雅虎,在Logo的后面加了一個感嘆號。
1999年,谷歌又對Logo進行了修改。新Logo變得更高,更立體化。這一款設計得到了最多的肯定,一直沿用到2010年。
2010年,谷歌取消了Logo中字母的背影效果,將色彩變得更明亮。設計整體上變得更加簡潔。
最后就是這一次,谷歌徹底取消了Logo中字母的陰影,完全放棄了立體效果,走向徹底的平面化。
有個叫Sarah Larson的作者在《紐約客》上發(fā)表文章表達對新Logo的失望,“過去Logo字母采用的是老式襯線字體,給人一種微妙的權威感:堅定且端莊的‘G,兩個穩(wěn)重且吸引人的小‘o,討人喜歡的打印字體‘g,高雅的‘l和若有所思的‘e......新Logo帶走了Google給人的信任感,也帶走了高貴感。”Sarah Larson表示。
文中充滿的對舊Logo的緬懷之情,其實更印證了谷歌在Logo設計上的成功。它已經成功地把企業(yè)所要講的故事嵌入了設計中。
作者在文章中把谷歌Logo中蘊含的故事講了出來。
“過去的互聯(lián)網就像是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巨大的數據宇宙。但自從有了Google,它變成了編目完整的‘圖書館,一個合乎邏輯且具備連貫性的地方。我們需要一個領導者來引導我們走向未來,這個領導者就是Google,它就像是布魯克林大橋,代表了創(chuàng)造力和工程的偉大勝利?!盨arah Larson表示,“相比而言,Google的設計是一個啟示,它足夠自信,并不需要亂七八糟的郵件和管理服務。電腦屏幕上網頁顯示的是白色的背景、鮮艷的色彩、傳統(tǒng)的字體,還有Google這個Logo,所有這一切都讓人驚嘆。Logo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Google的設計和網站一樣,沒有以高人一等的態(tài)度對待用戶,打開網站,它仿佛在對用戶說:放松,我們很聰明,也很通情達理,而且非常智慧地將人和機器進行了整合,讓我們幫你找到需要的東西吧?!?/p>
從這里可以看出谷歌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yè)的成功之處,它通過改變互聯(lián)網從而改變了世界,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成功吸引了大量像Sarah Larson這樣的忠實用戶。連帶谷歌的Logo也成為了懷舊的標志。
但是世界總是在不停地改變,那個谷歌橫空出世的年代已經永遠成為了過去,為了跟上科技進步的步伐,只能不斷作出新的改變來應對挑戰(zhàn)。
谷歌應對改變的方式是不斷押注于科技行業(yè)的新領域,標志就是Logo的改變。
越來越扁平化的Logo設計
關注谷歌Logo的進化史,會發(fā)現它有越來越扁平化的趨勢。其實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扁平化正在成為設計中的一股潮流和趨勢。完全可以想象的到,未來移動終端會越來越普及,智能手機,車載電腦,各種可穿戴設備,以及墻面、甚至桌椅板凳,生活中到處都將充斥著界面。正是隨處可見的觸摸屏將扁平化設計重新帶回我們的生活。
扁平化設計意味著去掉多余的透視,紋理,漸變等3D效果元素,讓“信息”本身凸顯出來。扁平化對應的是擬物化,將真實物體的材質、質感、細節(jié)、光亮等元素加入設計中,從而達到更逼真的效果。
扁平化設計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的平面設計風格,是微軟和蘋果將它帶到數字世界。2006年,為了和蘋果的iPod競爭,微軟推出了Zune播放器,開始提出Metro設計風格。Metro的特點是簡潔與直觀,有利于以文字為主的界面導航。2010年推出的Windows Phone 7徹底采用了Metro的設計風格,明亮、簡潔的界面和扁平的圖標成為最大的亮點,Metro風格開始流傳開來。后來微軟把它應用在了 Windows 8及其他產品中。
蘋果曾經是用戶界面中的擬物化設計風格的引領者。蘋果官方推出的設計指南《iOS 人機界面準則》中寫道:“當你應用中的可視化對象和操作按照現實世界中的對象與操作仿造,用戶就能快速領會如何使用它?!??擬物化設計不僅帶來了良好的視覺美感,更重要的是方便用戶操作。但是隨著iOS 7的推出,蘋果革了自己的命,以扁平的、線條簡單的、色調明亮的色塊取代了立體的、逼真的、細節(jié)豐富的擬物設計。蘋果甚至還將扁平化風格貫徹到了官方網站以及寄給用戶的iTunes促銷電子郵件中。
未來移動界面會變得更加碎片化,對像素和加載速度有更高的要求,精致的擬物化設計不再適合一個個小屏幕。過分復雜的設計收縮為更小的尺寸時會影響到呈現效果和加載速度。這會顯著降低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用戶體驗。蘋果的改變可以看做是對未來的提前布局。
谷歌顯然也看到了這一趨勢,它正在很多方面做出改變。
“現在這家公司早就不再是一個通過臺式機登陸的網站了——谷歌是一系列網站、應用以及各種服務組成的大集合,而用戶的登錄方式不僅僅是家用機,還有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甚至任何有瀏覽器的地方?!惫雀韫俜讲┛腿缡钦f,“過去用戶只通過電腦使用谷歌產品,如今用戶借助多種平臺、應用和設備,以觸碰、打字、語音等不同輸入方式,交互使用谷歌產品。谷歌的產品和服務也從搜索引擎擴展到地圖、電子郵箱、瀏覽器等。以前針對電腦瀏覽器頁面而設計的谷歌品牌標識也被更新,以契合跨越不同設備和不同輸入方式的信息技術世界?!?/p>
谷歌新Logo的推出正是為了更好的適用不同的智能終端,智能手機、手表、電視、汽車以及其他可穿戴設備。
微軟和蘋果的轉型
高科技行業(yè)的競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即使對那些處在食物鏈頂端的壟斷公司來說,也不得不時刻充滿憂患意識。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游戲規(guī)則就改變了。
2014年3月,微軟新任CEO納德拉出席產品發(fā)布會,主題是:云端與移動的交匯。移動時代已經開始很多年了,在這場轉變中,微軟的反應有點笨拙,現在不得不奮起直追。
Windows是微軟的核心,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Windows取得了臺式電腦操作系統(tǒng)的主導地位后,微軟就開始給它綁定各種自己開發(fā)的軟件。微軟一度盡全力維持它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上的壟斷地位,拒絕做出革命性的改變,直到被蘋果超越。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谷歌和蘋果開發(fā)的操作系統(tǒng)占領了智能手機市場,微軟就這樣落后了。
新任CEO納德拉的策略是使這家Windows至上的公司轉變成一家為企業(yè)和個人提供多樣在線服務的全球化巨型數據中心網絡。微軟正努力讓自己的軟件適應移動設備。
蘋果也在進行轉型。隨著喬布斯的去世,以及其他智能手機企業(yè)的崛起,iPhone獨占鰲頭的風光已經過去了。韓國的三星與中國的小米正在侵占蘋果的市場份額。在操作系統(tǒng)上,谷歌Android占據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71%的份額,比蘋果更勝一籌。集中精力固守硬件制造領域顯然是一件危險的事,蘋果正努力擺脫單純依賴硬件設施,開始模擬谷歌建立蘋果自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蘋果原本就是一個容納了應用程序、電子書、音樂、報紙雜志和游戲的平臺?,F在蘋果要使這個平臺更為開放,吸納第三方來共同打造自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蘋果也像谷歌一樣,不斷向到移動支付、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健康以及車載系統(tǒng)等高科技領域下注。但在這方面,谷歌可能走得更遠一點。
谷歌的新戰(zhàn)略
2015年8月10日Google宣布重組方案,創(chuàng)立一家全新的控股公司Alphabet,Alphabet將成為Google旗下各項業(yè)務的總公司,取代谷歌在納斯達克上市。新Google將成為Alphabet的最大子公司,主要業(yè)務包括搜索服務、Android 系統(tǒng)、Chrome 瀏覽器、YouTube 和 Maps地圖服務,新業(yè)務 Google Photos 和Google Now 。與谷歌核心互聯(lián)網業(yè)務相對較遠的項目將劃歸到Alphabet內成立其他子公司。媒體將這一架構形象的稱為,Google負責掙錢養(yǎng)家,Alphabet負責改變世界。
谷歌一直因它在新興領域的廣泛投資而飽受華爾街的非議。但是創(chuàng)始人顯然想得更長遠。佩奇說道:“長期以來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yè)往往會安于重復同樣的工作,只是做出微小的變化。但在科技行業(yè),帶動下一個巨大增長領域的是革命性想法,你需要一點不安穩(wěn)才能基業(yè)長青?!?/p>
微軟就是前車之鑒,它沒能有效利用從軟件獲得的利潤,搶占新興領域的領先地位,現在移動世界和數字廣告領域已經落后于蘋果和谷歌。后來制定的追趕計劃也以失敗告終。
谷歌創(chuàng)始人佩奇和布林相比之下更具有冒險精神。隨著Alphabet的成立,一大批原先歸屬于谷歌的新興項目將成為獨立公司,谷歌改變世界的時代到來了。
下面我們看看Alphabet將它的觸角伸向了哪些領域。
Calico公司——谷歌試圖對抗死亡
2013年建立生物科技公司Calico,專注于抵抗衰老與疾病的領域,承擔運用科技攻堅年齡限制和延長人類壽命的使命。這是谷歌在醫(yī)療保健和生物技術方面的登月計劃。Calico的目標是將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到100歲。
Fiber——谷歌想為世界帶來超高速寬帶
Fiber是Google公司在堪薩斯州的堪薩斯城和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試點光纖通信建造高速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的一項實驗性項目。截至2015年1月,Google Fiber 的服務已經在堪薩斯城、奧斯汀、普羅夫落地。用戶每月只需支付70 美元,就可以享受到 1000Mbps 的網絡服務和 1TB 的 Google Drive 云存儲空間了。比傳統(tǒng)帶寬快 100倍。
Nest——谷歌想實現家居智能化
2014年谷歌斥資32億美元收購了智能家居廠商Nest。Nest主要憑借其智能恒溫器而聞名。Nest的智能溫控器可以在用戶起床之后自動將室溫調節(jié)為用戶最喜歡的溫度。奔馳的導航系統(tǒng)也可以與Nest相連接,這在用戶到家之前或離家之后對室內溫度進行調整。
除了溫控器之外,家中的其它智能設備也可以共享用戶的實時數據,比如支持Wi-Fi網絡的LIFX智能燈泡可以判斷用戶的狀態(tài),自動完成開啟和關閉等操作。
“用戶只需發(fā)出‘OK Google,請將Nest設置為24攝氏度的語音指令,此時其家里所安裝的Nest溫控器就會自動執(zhí)行該命令。”Nest在介紹未來的愿景時如是說。
Google X——谷歌致力于研發(fā)無人駕駛汽車
Google X,是谷歌公司最神秘的一個部門,過去幾年間,Google X一直在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Stanfo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幫助下研發(fā)自動駕駛汽車,新的汽車估計會在2020年向公眾推出。
Wing——谷歌的無人機快遞計劃
Project Wing是Google X的秘密項目。2014年8月才對外披露。Google相信,縮短快遞時間將會改變世界,就像驛馬和郵政的出現給世界帶來的改變一樣深遠。
Life Sciences——谷歌面向糖尿病人開發(fā)血糖監(jiān)控設備
Life Sciences原本是Google X實驗室旗下的生命科學部門,現在也將獨立出去成為獨立公司,公司致力于醫(yī)療測試。2014年推出了一款隱形眼鏡,內置葡萄糖傳感器和能夠通過眼淚測量血糖水平從而幫助糖尿病人的無線芯片,可以監(jiān)測和感知血糖水平。
Makani Power——谷歌的清潔能源發(fā)電機
Makani Power是一家開發(fā)風力渦輪機的公司,可以將產品安裝到無人固定翼飛機上,像風箏一樣放飛,再通過電纜將風能輸送回地面。也被稱為“能源風箏”,是可再生能源的未來發(fā)展的模版。
Project Loon——谷歌想為世界上2/3仍未連接互聯(lián)網的人提供上網服務
Project Loon是Google X的一項計劃,通過把每個熱氣球連接在一起,形成覆蓋傳統(tǒng)上網服務難以覆蓋的偏遠地區(qū)的網絡。2013年在新西蘭南島30個網絡氣球放飛,這是這些氣球的首次公開飛行測試。Google將繼續(xù)研發(fā)以建立南半球閉環(huán)網絡。
這是一個宏大的設想,不知道新的Alphabet,最終會用這些項目拼出怎樣的藍圖。
圍繞新興領域,科技巨頭們已經開始秣兵歷馬,圈占地盤。從這個意義上說,谷歌更換標識,意味著世界科技巨頭的競爭進入了新的賽程。在這一個賽程中,最終誰會脫穎而出?會不會誕生新的科技巨頭?
這絕對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科技競爭。不論最終輸贏如何,偉大的企業(yè)和偉大的想法都會因為曾給我們生活的世界帶來顛覆性的改變而被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