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瑜(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0三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廣西 南寧 530012)
介入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合并急性肺動脈栓塞的療效分析
李小瑜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0三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廣西 南寧 530012)
目的 探討介入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合并急性肺動脈栓塞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合并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采用介入溶栓治療,并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組血栓復發(fā)率為12.5%,對照組血栓復發(fā)率為3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合并急性肺動脈栓塞實施介入溶栓治療的療效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且復發(fā)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下肢深靜脈血栓;急性肺動脈栓塞;介入溶栓治療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外周血管疾病,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該疾病并發(fā)急性肺動脈栓塞,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造成血栓形成后的綜合征,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選取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合并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常規(guī)治療與介入溶栓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合并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0~70歲,平均年齡(62.5±2.5)歲;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52~74歲,平均年齡(64.5±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患者絕對臥床,行心電監(jiān)護及吸氧,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并對其行血氣分析。同時給予低分子肝素,實施抗凝治療,并且對其行擴血管治療[1]。
觀察組采用介入溶栓治療?;颊咴跀底譁p影血管造影(DSA)檢查臺上仰臥、吸氧、行心電監(jiān)護,右頸部行消毒鋪巾,以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右頸內靜脈進行穿刺,將0.035 inch水膜導絲引入,將穿刺針退出,沿著導絲將5 F直頭側孔導管引入,在髂靜脈分叉處的上方置導管遠端,行高壓注射器造影,并且標記腎靜脈位置。將0.035 inch超滑加強加硬導絲經導管引入,交換入下腔靜脈濾器輸送系統(tǒng),在腎靜脈下緣水平放置濾器,并且成功釋放。將濾器輸送器退出,經導絲將豬尾巴導管引入,將豬尾導管遠端在右肺動脈開口處放置,行高壓注射器造影,明確肺動脈栓塞位置以及程度,向血栓內送入導管,緩慢反復進行抽動及扭轉,盡量搗碎血栓,然后在血栓內放置導管,將尿激酶經導管注入,然后行造影復查。依據造影復查結果,對溶栓劑的用量及溶栓方式進行調整。肺動脈攪拌溶栓后,溶栓導管及導絲兩者相互配合經由下腔靜脈進入,在右頸部留置導管,消毒包扎固定。最后送回病房內,利用微量泵持續(xù)24 h溶栓治療[2-3]。
1.3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血栓及栓塞基本消失,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緩解為顯效;血栓及栓塞部分消失,臨床癥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為有效;血栓及栓塞并未消失,臨床癥狀并未得到改善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n,%)
2.2 兩組患者復發(fā)率對比
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組復發(fā)率為12.5%,對照組復發(fā)率為3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深靜脈血栓大部分都在下肢深靜脈發(fā)生,少部分可能會在上肢靜脈發(fā)生,上肢靜脈血栓多在靜脈炎及導管留置術后發(fā)生。對下肢深靜脈血栓以介入技術治療在臨床上有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臨床研究顯示,利用大腔導管抽吸,并且搗碎及局部溶栓治療相配合,能夠將新鮮血栓清除,大阻塞靜脈及時開通,使患者臨床癥狀得到緩解,治療時間縮短,在血栓區(qū)內直接插入導管注入溶栓劑能夠使療效得到有效提高,使藥物用量減少,并且能夠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若患者髂靜脈及股靜脈存在器質性狹窄,可置入金屬內支架,從而消除狹窄。若患者為慢性及亞急性,利用介入治療并非完全以消除機化血栓為目的,其目的為將重要部位阻塞開通,促使側支建立,使臨床癥狀消除,防止復發(fā)[4-5]。
綜上所述,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合并急性肺動脈栓塞采用介入溶栓治療,可使患者栓塞及溶栓有效消除,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防止復發(fā),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 李守強.下肢深靜脈血栓所致的急性肺動脈栓塞雙介入治療[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1,2(20):110-112.
[2] 徐來成,吳 剛,趙宏偉,李保全,劉 靜,關鑫江.介入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合并急性肺動脈栓塞[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4,9(25):792-793.
[3] 陳 亮,顧建平,樓文勝,陳國平,蘇浩波,施萬印.介入聯(lián)合靜脈溶栓在急性肺栓塞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4,11(3):37-40.
[4] 黃兆棟.下肢深靜脈血栓合并肺栓塞的介入治療[J].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2015,1(26):30-31+85.
[5] 王波濤,李東旺,李成學.植入濾器后介入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21例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0,9 (18):1322-1324.
本文編輯:高雅晨
R563.5
B
ISSN.2095-6681.2015.15.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