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德
堅持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動搖
□劉康德
世界上無論哪一個國家的大學,都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培養(yǎng)什么人,二是怎樣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涉及價值判斷,體現國家、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政治訴求;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則是為實現這一訴求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等。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為社會服務是大學的主要功能之一。美國大學也開設類似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治教育類課程,如美國歷史、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問題、美國總統制等,只是不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稱而已,在教學中也是大力宣傳“美國精神”和“美國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案、進課堂、進頭腦,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堅持,對于弱化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聲音,我們要堅決說不。
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強高校意識形態(tài)建設,是一項“戰(zhàn)略工程”“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意義重大。
當前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整體環(huán)境是好的。廣大教師學生對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是認同的,這是我們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占領高校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基礎保證。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全球化、市場化、網絡化等因素的影響和沖擊下,廣大師生思想價值的取向日益體現出選擇性、獨立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高校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等方面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少數師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世界觀不端正,人生觀偏頗,價值觀混亂。而大學生思想活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往往成為境外反華勢力西化、分化、演化的主要對象。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一直把“和平演變”作為他們對待社會主義國家的主要外交戰(zhàn)略??梢?,高校不僅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陣地,更是與其他意識形態(tài)進行較量的陣地。在這個陣地上,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學校辦學中的指導地位,堅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學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旋律,大力培育、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三個自信”,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fā)揮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五四青年節(jié)北大講話中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同時頗有深意地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寄語廣大師生要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出路,首先在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造有中國特色的當代中國大學精神。
大學精神的基本功能就是指引大學師生追求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生活,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造當代中國大學精神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一個大學辦得好不好,關鍵看有沒有精神。沒有精神的大學,師生心靈就沒有安頓之處,事業(yè)就沒有內在動力,大學也就丟掉了靈魂,喪失了活力和生命力,更談不上為國家培養(yǎng)一流人才、為社會作出一流貢獻。因此,高校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培育、發(fā)展大學精神相結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精神的發(fā)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大學精神的內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大學精神的境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精神融為一體,成為大學精神的精髓內核,共同發(fā)揮出對廣大師生的思想引領和精神激勵作用。
一所大學的精神,最集中的體現在于其校訓和校風。校訓是全校師生共同恪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guī)范,集中體現了學校的文化傳統、辦學理念、道德準則、價值追求與個性特色。“海納百川、大道致遠”就是海南大學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長期實踐中凝煉而成的校訓。
“海納百川”代表海大寬廣、包容、自信、大氣的胸懷和氣度,在學術領域力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用人方面,招賢納士、任人唯賢;在樹人育才方面,以人為本、尊師愛生,為莘莘學子營造良好的成長成才環(huán)境?!按蟮乐逻h”指行為舉止唯有合乎正道,才能通達無礙?!按蟮馈敝傅氖菄艺?、社會正道、人間正道和光明大道。對國家來說是治國理政、發(fā)展繁榮之道;對社會來說是公正平等、追求進步之道;對學校來說是辦學治校、育才創(chuàng)業(yè)之道;對師生來說是讀書治學、成長成才之道;對每個人來說是為人做事、和諧相處之道。要求海大師生稟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修身齊家,興國安邦,做一個有益于國家與社會之人。
而海南大學倡導的“自強敬業(yè)、厚德弘毅”校風,內涵豐厚,涵蓋了道德修養(yǎng)、理想抱負、學業(yè)追求、意志品格等人生諸多重要方面,是全校師生員工在人生實踐中共同追求的目標境界。
海南大學正是通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要義融入其校訓和校風中,并利用多種傳播媒介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使之成為每個海大人自覺遵循的價值理念和精神操守,不斷彰顯著海大特有的精神氣質。
把意識形態(tài)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緊抓不懈。學校黨委在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學校辦學中的指導地位,始終堅持立德樹人,以德為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首要任務和根本使命,把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校園宣傳教育的主旋律,始終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堅持以先進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師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思想宣傳和校園文化活動,不斷向全校師生傳遞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高度重視網絡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建立了既統一管理又分級負責的網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體制,積極與新華網、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合作宣傳先進思想文化,嚴密監(jiān)控網絡上的負面有害信息和敏感內容,嚴防有害信息在校內網絡里的傳播。及時出臺舉辦哲學社會科學報告會、研討會、論壇、講座的管理規(guī)定,嚴防錯誤的思想傾向和政治觀點在校園傳播,牢固樹立了馬克思主義在校園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的指導地位。
高度重視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的建設。2011年6月,學校黨委克服種種困難,設置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二級建制,每年劃撥專項經費支持思政理論課教師開展學術交流和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目前,海南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主三輔”(以“課堂實踐”教學為主,“校園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和“網絡實踐”教學為輔)實踐教學模式在省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2013年11月,海南省教育廳組織全省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在海南大學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向全省高校介紹推廣海南大學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經驗,“一主三輔”實踐教學模式入選教育部2014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擇優(yōu)推廣計劃。
構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樣一個偉大的任務,不是一個部門(宣傳部門)、一門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部分老師(思政課教師、團學教師)的事情,而是各個部門、各個學科的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需要的是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學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已經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專兼職隊伍相結合、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教學部門自覺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全過程,教書育人;管理部門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科研立項、考核評獎結合起來,實現思想導向;后勤、圖書館等服務部門通過細致周到的服務實現在服務中育人,美化校園環(huán)境,實現環(huán)境育人。
不斷豐富和拓寬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域和途徑。學校利用國際化名師導學平臺,邀請國際著名學術大師、社會名流和管理精英來校作報告,并結合“冬季小學期”,邀請國內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來校為大學生開講座、授課程,為廣大學生提供了領略大師風采、接觸學術前沿、品味多彩人生的機會。利用高品位的文化素質平臺,建設國家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完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利用多樣化的社團活動平臺,支持學生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活動,推進社團活動精品化建設。利用基地化的社會實踐平臺,實現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基地化和社會化運作機制,促進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蓬勃開展,強化了實踐育人作用。利用一體化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平臺,結合大學生創(chuàng)新院建設,大力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利用全方位志愿服務教育平臺,推進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和“實踐育人工程”。利用立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扎實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高水準的優(yōu)秀學子選塑平臺,開展“海南大學十佳勵志大學生”“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表彰活動,用優(yōu)秀師生典型的先進事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fā)揮先進人物的示范作用,不斷向全校師生傳遞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
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海南大學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實現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科研創(chuàng)新水平、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顯著提升,涌現出一批在國內產生廣泛社會影響的學生先進典型,如海南大學兩項志愿者項目——BB公益計劃志愿服務項目和愛心協會“防艾滋·反歧視”公益項目榮獲“首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多次捐獻“熊貓血”、獲2014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的“最美女博士”何美丹,“中哈友誼使者”、受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贊許的哈薩克斯坦留學生魯斯蘭,等等。
(作者系海南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