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要】單元教學的目標與課文教學的目標定在什么位置,決定了一堂課的教學取向。本文對《鞋匠的兒子》的教學策略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教學策略;《鞋匠的兒子》;對比品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鞋匠的兒子》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六單元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一組寫人的文章,前面幾篇課文介紹了巴金、錢學森、詹天佑三位人物,展現了名人風采——心系家鄉(xiāng),心系兒童,心系祖國。本單元的最后一課是《鞋匠的兒子》,這一課是對前三課愛人、愛家、愛國的補充,因為一個人,不僅要愛人、愛家、愛國,還要襟懷坦蕩、仁愛正義、寬容大度。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真正的人,偉大的人。否則,這個單元就顯得單薄許多。單元教學的目標與課文教學的目標定在什么位置,決定了這一課的教學取向。我的教學步驟分為以下四大板塊。
一、關注課題,抓住議員的態(tài)度變化,梳理課文
課開始,我引用了林肯演講詞中的一段話來讓學生初步感受林肯的品質。這時我只是讓學生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一步感悟林肯的品質,學生如不能完全理解也可以帶著疑問來往下學。接著,我抓住了林肯是鞋匠的兒子這一題眼來梳理課文。因為是鞋匠的兒子,所以林肯當選總統(tǒng)令出身名門望族的參議員感到尷尬和難堪;因為是鞋匠的兒子,所以林肯剛上任就遭遇公然的羞辱;因為是鞋匠的兒子,參議員們自以為找到了可以攻擊林肯的“軟肋”而開懷大笑;同時,也是因為是鞋匠的兒子,林肯秉承了一位普通勞動者的勤勞、樸實、善良、智慧、正義、謙虛、誠懇,這一切都為他的人格魅力增添了人性的砝碼,最終他用精彩演講贏得了贊嘆的掌聲……因此,我以“鞋匠的兒子”這一特殊的身份定位是整個事件的起因,以參議員的態(tài)度變化為線索,梳理好課文的脈絡,為感悟林肯的演講做好了鋪墊,同時也為孩子們體會林肯的襟懷坦蕩、仁慈正義、聰明機智提供了最佳視角。
二、聚焦演講,含英咀華,感悟人物的思想
在教學中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講辭進行研讀感悟是重點,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層的內涵是關鍵,看似平淡普通的語句,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那樸實的話語,只有從中讀出人物的內心,才能讀出人物的神采,真正讀出人物的魅力所在。我作為一名閱讀的引領者,循著言語訓練的主線抓住文中林肯所說的三處語言點進行教學。于是,我出示了學習單,讓學生感悟后說說:這是一個( )的林肯。
1.“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tǒng),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
面對羞辱和嘲笑,林肯不亢不卑,不僅不以為惱,反以一種誠懇的態(tài)度表示感謝。所以我引導學生關注“非常”“一定”以及三個“永遠”去感悟。尤其三個“永遠”頗耐人尋味,每一個“永遠”都有不同的意味。第一個“永遠”,表現林肯的大度、寬容,同時也體現了林肯的智慧,林肯坦然面對,還把參議員的話當成了忠告,表面上是改變了說話的意思,實質上是改變了說話人的用心,多么機智啊。第二個“永遠”表現林肯的坦誠,表現出林肯作為一個鞋匠兒子的自豪、堅定。第三個“永遠”,充滿著自己對父親的尊敬、愛戴、懷念。在謙遜的同時,潛臺詞是說父親是一個偉大的鞋匠,了不起。這是不是在反襯自己也會把總統(tǒng)做得很好,也會是一個了不起的總統(tǒng)哪?最后,我讓學生把這段話記在心中,背下來感悟林肯。
2.“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p>
3.“對參議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地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我父親那么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p>
林肯后面兩句話的結構、敘述方式,與第一句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我讓學生抓住關鍵詞,繼續(xù)圍繞“這是一個
( )的林肯”進行匯報。感受林肯的坦誠、勤勞、不卑不亢等品質。
我一步步深入,最后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林肯的演說中兩次提到“偉大”,在他的心目中什么人才是偉大的?林肯僅僅是在贊美父親的偉大嗎?他還想借贊美父親的偉大,告訴參議員們什么呢?
偉大與出身無關,即使是鞋匠的兒子也可以成為偉大的總統(tǒng)。我再出示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就是林肯的思想:鞋匠=總統(tǒng)=人人平等。(板書:人人生而平等)
三、角色體驗,進行演講,得言得法
為了讓學生體會林肯把“寬容和坦誠”“思想和信仰”都融進了“智慧的語言”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進一步體會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我出示了第二張學習單,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和演講。通過分組練習,全班展示。孩子們積極參與,演講體會,這時的感受更加深刻。
同時,高年級語文教學,要關注理解感悟,也要關注學習表達。我引導學生體會側面烘托的寫法。議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議員態(tài)度的變化串起了文章,議員態(tài)度的變化也是林肯品質的襯托。也引用了馬克思對林肯的評價,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理解。
四、閱讀第四段,讀出問題,借助資料解決問題
這一部分,林肯用形象的比喻告訴人們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性,表達他捍衛(wèi)國家統(tǒng)一的決心。而正是這堅定的信念,使他毫不猶豫地領導人民拿起武器,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成為“偉大的解放者”。對于這部分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并提供了補充閱讀幫助學生理解。并引入林肯紀念堂中人民對他的評價,最后還是以課開始出示的林肯的那段演講來結束教學,這時學生對這段話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了。對于作業(yè),我讓學生搜集林肯的一些著名的演說詞,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背上幾句。并引導學生觀看電影《林肯》或紀錄片《南北戰(zhàn)爭的真實故事》。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