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敏
【摘要】語文是一門研究語言文字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呈現(xiàn)藝術與情感的學科。語文課程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都要依靠閱讀來體現(xiàn)和完成。閱讀,可以積累語言文字,提高表達和寫作能力;可以凈化心靈,升華情感;可以提高思想境界,錘煉人生品質(zhì)。
【關鍵詞】語文;閱讀;品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閱讀,凈化心靈塵土
閱讀,是心靈的交流,是智慧的碰撞。讀一本好書,就像聆聽了一個故事,感受了一段人生,歷經(jīng)了一次教誨。以自己的方式閱讀,對書有獨到的見解,然后使書中知識真正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那么,閱讀就起到了凈化心靈的作用。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這個世界,去愛這個世界。新聞媒體每年都會對高考或中考狀元進行報道,不約而同地都會提到他們喜歡閱讀,說明閱讀對他們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靈、優(yōu)異的成績、高尚的品格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閑暇之時,讀幾本好書,可以開闊視野,足不出戶便知天下大事;可以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閉目休憩,便有鳥語花香,盡享田園風光。讀幾首好詩,便有閑云野鶴,世外桃源之美;讀幾遍散文,便悠然自得,境由心生;讀幾本勵志的書籍,則能汲取堅強和毅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生活的強者。因此,讀書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孩子閱讀,引導孩子閱讀,讓閱讀成為班級的一種文化氛圍。
二、閱讀,提高語文功底
閱讀,是學好語文的基本途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終身受益。來自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高考狀元夏子哲和虞筱雋在新聞媒體采訪時,都對閱讀充滿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并堅持每天閱讀,結果帶來的是驚人的收獲。
(一)閱讀可以提高寫作能力
現(xiàn)在的學生最怕寫作,一提到作文就談虎色變,無從下手。究其原因,還是胸中無墨,無話可說。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日久天長,水到渠成,自然就會產(chǎn)生寫的欲望。隨著詞匯量增大,積累的優(yōu)美字句增多,就會有種信手拈來、行云流水的感覺。仔細觀察那些有閱讀習慣的學生所寫的作文,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遣詞造句、引經(jīng)據(jù)典更加貼切,語句豐富多彩,構思也更巧妙。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多看書,多閱讀,然后嘗試寫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文采從點滴積累。
(二)閱讀可以激發(fā)語文學習的興趣
學生能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是語文學習的一大進步。能自主閱讀,就能自主學習,自主思考,也能自發(fā)的產(chǎn)生寫作的欲望。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汲取知識的過程,是主動認識,并積極運用這些知識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途徑。當閱讀的成果轉化為學習的進步后,學生就能從閱讀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產(chǎn)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閱讀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和情感體驗能力
閱讀可以透過語言看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可以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去嘗試幻想和構思接下來的內(nèi)容,從而提高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精心閱讀,也能體驗作者細微的情感,理解特定情境中的言外之意,是對思維的一次訓練,也是對情感的一次洗禮。閱讀歷史,豁達心胸;飽覽史書,明智聰慧;品讀詩書,豐實人生。閱讀,播撒智慧,傳承文明,洗滌心靈。
三、掌握閱讀技巧,使語文生活化
國家總理李克強倡導“全民閱讀”,要求我們既要讀時新,也要讀經(jīng)典。閱讀的重要性已無可厚非,那么該怎樣才能更好地閱
讀呢?
首先,要營造閱讀的氣氛,保證閱讀的時間。讀書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學生身心愉快,才能保證全神貫注。班級要規(guī)定好每天的閱讀時間段,保證安靜的班級氛圍,組織學生準備好充足的書籍。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活動來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樂趣,比如講故事比賽、文學常識比賽、朗讀比賽等等。在家里,父母要言傳身教,做好榜樣作用,陪同孩子一起閱讀,并把閱讀作為一種習慣來培養(yǎng),所謂書香門第多才子,有了好的家庭氛圍,自然會給孩子好的影響。
其次,要根據(jù)閱讀的目的和讀物的不同,分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對于科技讀物,一般要求一氣呵成,無需反復瀏覽,即使有不明白的地方,也要讀完整篇后再回過頭來重讀需要的內(nèi)容。對于散文,要細細品味,語速不宜過快,如涓涓流水般悠然自得,讀出作者的感情,品出自然的優(yōu)美。對于詩歌,首先要通過反復朗讀,讀到朗朗上口,熟讀吟誦,才能體會出詩的感情,從而進入到詩的意境。對于小說,應該采用速讀和默讀的方式,要盡量擴大自己的閱讀視幅。對于事件的起因要細讀,對于事情經(jīng)過要速讀,對于小說的結果要略讀,需要深刻理解的部分要精讀。在處理一篇閱讀理解題時,可以先看題目,再用“搜捕法”有的放矢地尋找答案;在歸納段落大意或者中心思想時,可以采用“摘重法”,把需要的重點摘錄下來,然后使用歸納法提煉所需要的答案。
最后,要學會整理閱讀的成果。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時,可以將有用的句子或段落摘錄下來,以便以后記憶和使用。也可以在文章的旁邊批注,寫出自己的建議,還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讀后感或者心得體會。然后細細品味自己整理的東西,將精華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日后應用于寫作、演講。
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教師和家長要共同引導孩子對讀書的興趣。閱讀,可以讓孩子明事理,懂是非,可以改變一些不良的習慣,讓孩子不再沉迷于電視、手機或網(wǎng)絡游戲,更加注重內(nèi)心世界的修養(yǎng)。閱讀有利于寫作,有助于理解,它是積累的過程,是自我教化的過程,更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提升過程。堅持閱讀,為語文學習插上了一對騰飛的翅膀,為人生增添更多的美好色彩。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