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柯 韓嘉瑜 (廣東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550075)
手機UI設計中空符號的運用
凌 柯 韓嘉瑜 (廣東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550075)
明晰不同維度符號系統(tǒng)及符號活動中空符號在跨維度表意中的映射關系及其作用。從符號學角度對手機UI設計中多個維度的符號系統(tǒng)及活動進行梳理與分析,結合UI設計的實例重點辨析每個維度符號系統(tǒng)中空符號的形式與功能。手機UI設計符號活動中各維度的空符號不僅決定了該符號系統(tǒng)的結構與符號活動的節(jié)奏,而且在跨維度符號表意過程中會相互映射,直接影響著用戶對系統(tǒng)的理解。
UI設計;符號表意;空符號
“空符號(blank-sign)屬于符號大類中的一個子類,是實際上存在著的一種特殊符號形式”?!翱辗枴敝翱铡庇袆e于“無”,它不是“空無一物”、不是物質的“缺漏”,它有著完整的“能指”與“所指”,是一個完整實在的“符號”。趙毅衡在《符號學原理與推演》中指出:“符號是攜帶意義的感知,作為符號載體的感知,可以不是物質,而是物質的缺失:空白、黑暗、寂靜、無語、無臭、無味、無表情、拒絕答復等等”?!翱辗枴笔窍鄬τ凇皩嵎枴钡拇嬖?,這里能夠被感知到的“物質” 指的就是“實符號”,而“空符號”則是將“實符號”互相分隔、區(qū)分的“空位”“間隔”等。
手機UI設計是指對手機軟件的人機交互、操作邏輯和界面美化的整體設計,是多個設計活動相互協(xié)調的復合型設計活動。韋世林提出的符號“六維多層雙分法”為手機UI設計中的符號活動之探索提供了前提。據“六維多層雙分法”:一維符號系統(tǒng)和符號活動,表現為聲音性的或有涉音響的活動;二維符號系統(tǒng)和符號活動,牽涉到“長x寬”的平面;三維符號系統(tǒng)和符號活動,牽涉到“長x寬x高”的立體狀況;四維符號系統(tǒng)和符號活動,牽涉“長x寬x高x時間”的動作性組合;多維符號系統(tǒng)和符號活動,牽涉“長x寬x高x時間x(心理感受∪價值判定)”等多維狀況;跨維符號系統(tǒng)和符號活動,跨越了物理時空的虛擬空間或抽象空間的“想象、思維活動”。
在手機UI設計活動中主要涉及多維符號活動、跨維符號活動及二維符號活動,是一個雜糅了多個維度符號、同時跨越多個維度的符號表意活動。“符號是攜帶意義的感知,意義必須用符號才能表達,符號的用途是表達意義?!币簿褪钦f當一個意義被解釋時,必然要用另一套符號來表達這個解釋,因此符號的表意過程是無限的“符號代替符號”的過程。在手機UI設計的符號活動中,界面的二維符號系統(tǒng)是操作邏輯之跨維符號系統(tǒng)的符號,即對操作邏輯的“解釋”,同時它又是用戶進行人機交互之“多維符號活動”的符號文本。需要明確的是,不論是哪個維度的符號都收到的文化大語境的約束,若沒有這個范圍的限定整個符號系統(tǒng)的符號表意過程將無法順利進行。在這個不同維度符號活動相互替代的符號活動中,每個維度的空符號都有其突出的功能特點。
UI中“操作邏輯”的設計屬跨維符號活動,其特征在于超越了四維的物理空間和時間,屬于思維的層次,以一種離散狀態(tài)存在于設計師的腦海里,因此除了設計師本人誰也無法感知到它們的存在,加之人腦短時記憶有限,直接導致跨維符號在交流和儲存上的局限性。在這個“虛無縹緲”的符號系統(tǒng)中,空符號與實符號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以區(qū)分,但我們可以從幾個側面對空符號進行分析。
(一)跨維空符號的可變性
空符號決定了符號系統(tǒng)的“結構”。設計師在腦海中對各種信息進行編碼的依據一部分來源于對用戶慣性思維與操作習慣的研究(文化背景、生理條件等的限制),還有一部分來源于設計師的經驗與靈感。空符號像一張交織的網,將實符號彼此分開又互相聯(lián)系,因此“操作邏輯”并不是絕對的、固定不變的,不同的系統(tǒng)或應用在邏輯操作上會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源于空符號的“可變性”。如:移動端IOS系統(tǒng)和Android系統(tǒng),無論是那個系統(tǒng)用戶都能進行操作與理解,但操作邏輯卻不盡相同。
(二)對跨維實符號的“分隔、提示”作用
空符號對實符號具有提示功能,這種提示功能服從“操作邏輯”的規(guī)約,因此不會對符號接收者的解釋造成障礙。我們若將一個手機應用背后的“操作邏輯”看做一套獨立完整的跨維符號系統(tǒng),那么在多個獨立的跨維符號系統(tǒng)之間也有將它們相互隔離區(qū)分的跨維空符號存在,這也說明了為什么我們可以在手機應用之間相互切換??缇S空符號雖然難以捕捉,但我們可以從其解釋——界面的二維符號系統(tǒng)中找到其映射。
手機操作界面實際上是操作邏輯的“二維符號表達”,二維符號最突出的特點在于其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感官,具有直觀性,易于信息的儲存與接收。界面展現給用戶的是一個二維符號系統(tǒng),其總是以一個手機的系統(tǒng)或應用為單位,每個頁面以“拓撲循環(huán)”式展開,即每個頁面中的二維符號自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系統(tǒng),是一個“合一的表意單元”,各頁面之間通過操作邏輯之分類規(guī)則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可以按照一定的操作規(guī)則在各頁面間進行跳轉卻不會影響我們對應用的理解。而常見的文字符號常常以文章或書本的形式出現,這類符號的展開是一維線性的,即使是書本,頁面之間的“間斷”也不會改變其閱讀的一維指向性。而圖畫總是在一個頁面中展開,其解釋具有整體性。
(一)對實符號的“襯托”作用
在界面的二維符號系統(tǒng)中最容易被感知到的空符號表現為:在界面中將圖形符號、文字符號等實符號分隔開來的“留白”或“空白”。這些由設計師精心“生產”出來的空符號是用戶對界面二維符號系統(tǒng)進行有效且高效解釋的關鍵。
在系統(tǒng)或應用界面中,“空白”不僅是為了將每個文字、圖形分隔開便于辨認,它還能夠提示界面的“內容本身”,通過實符號自身的形式及其周圍空符號的提示,用戶能很快理解實符號的屬性,如:文本類實符號(即僅供閱讀的內容),控制頁面跳轉的實符號,提示頁面所在位置的實符號等。
(二)對實符號的“提示”作用
還有另一種情況,現在手機應用種類繁多,功能及針對的用戶群體等諸多方面不盡相同,但我們在每次使用時卻不用花費太多精力去學習該如何操作,因為很多應用的界面雖然有著不同的實符號,卻有著相似的空符號配置,尤其是在同一手機操作系統(tǒng)下的應用界面與手機的系統(tǒng)界面有著相似的空符號配置,大大地降低了用戶在操作時的難度。如:同一手機系統(tǒng)或應用中,表示“返回上一頁”的實符號無論以“返回”的文字符號出現還是以“<”的圖形符號出現,其始終處于界面的同一位置,用戶無需從界面眾多實符號中逐一去識別出表示“返回上一頁”的實符號,只要知道其位置就能達到“返回上一頁”的目的。與其說用戶是在選擇表示“返回上一頁”的實符號,不如說用戶是在選擇表示“返回上一頁”的實符號的位置,這樣大大節(jié)約了用戶在使用手機應用時的認知成本。
(三)空符號的可變性
同一手機應用在不同手機操作系統(tǒng)中,應用界面有著相同的實符號,卻使用了不同的空符號配置,雖然會致使用戶在更換手機操作系統(tǒng)時會不習慣,但其應用的可用性是不受影響的。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一個應用在不同的手機操作系統(tǒng)中,界面的版式完全不同(雖然有著相同的實符號卻有著不同的空符號配置),用戶雖然可以重新培養(yǎng)新的操作習慣,但無形中還是增加了用戶的認知成本,因此現在的手機應用開發(fā)商會統(tǒng)一應用的界面,實際上就是讓不同操作系統(tǒng)下的應用界面擁有相似的空符號配置,這也是跨維符號系統(tǒng)配置不同空符號的結果。
(四)跨維空符號的二維映射
前文提到界面是操作邏輯的“二維符號表現”,因此在這個特殊的二維符號系統(tǒng)中空符號不是絕對的“空白”“留白”。在手機界面這個被用于代替跨維符號系統(tǒng)的二維符號系統(tǒng)中,還存在一種特殊的空符號,那就是在每次切換應用或頁面時的“動效”,它常常以“滑動”“閃現”或“漸變”等形式出現,還有我們打開頁面時常??匆姷母魇礁鳂拥摹發(fā)oading…”(“載入中……”)或進度條,無論是何種形式出現,其本質就是頁面之間跳轉的“空隙”。這樣用實符號來替代空符號起間隔作用具有非常明顯的人為性和意圖性,往往攜帶著重要的意義。在IPhone的操作系統(tǒng)IOS 8中切換或退出后臺應用程序時,所有開啟的應用會以縮圖的形式排列在界面上,此時用戶能直觀地切換或退出應用程序,每個應用的縮圖都代表了該應用背后的一整套“看不見”的跨維符號系統(tǒng),它們之間的切換實際上就是在不同獨立的跨維符號系統(tǒng)之間跳轉,是跨維空符號的“二維表現”。
手機UI設計的人機交互主要體現在系統(tǒng)或應用的操作過程,是用戶通過對手機界面的操作及系統(tǒng)或應用的反饋來理解(或解釋)其背后一整套操作邏輯的過程,屬于多維符號活動的范疇。在手機UI的人機交互中,涉及了用戶通過手機界面與背后看不見的交互行為及對應用的理解與思考兩方面。
(一)控制著交互行為的“節(jié)奏”
用戶使用手機應用以達成某一目標,這一過程由許多有目的性的“行為”接連而成,其間的“節(jié)點”是上一個“行為”的結束也是下一個“行為”的開始,這樣層層遞進最終達成“目標”。每組“行為”還能夠進一步分解成為一個個“動作點”,其中又由更小的“間隔”將眾多“動作點”互相分隔銜接,進而完成一組“行為”。這些“大小不同”的“間隔”就是交互行為中的空符號,其在表現為用戶動作的“停頓”或“終止”,直接控制著用戶交互行為的節(jié)奏,同時也影響著用戶對手機系統(tǒng)或應用的理解。如:等待系統(tǒng)或應用給予反饋時動作的“停頓”,在瀏覽頁面時動作的“停頓”,頁面加載超時時的“等待”以及應用程序加載出錯時出現的“中斷”等,是跨維空符號的映射。
(二)“認知的差距”
用戶通過手機界面進行交互并在操作過程中重建應用的“邏輯結構”。如圖所示:
意圖意義一旦被文本意義代替,意圖意義就會自行消失,同樣,解釋意義的出現也就宣示著文本意義的消亡,這就是符號表意過程。用戶“解釋意義”與設計師“意圖意義”之間的“差距”就是“多維符號系統(tǒng)”中的另一種空符號形式。空符號掌握著符號系統(tǒng)的節(jié)奏與結構,動作的停頓是給用戶留下思考的余地,進而進行下一步的操作,幫助用戶建立應用的邏輯架構,是“積極的空符號”。但有部分空符號表現為用戶在重建應用邏輯結構時“理解、認知上的差距”,一個符號系統(tǒng)中空符號與實符號就像硬幣的兩面,無論哪一面都不能排除對方單獨存在,因此“認知上的差距”不可能被完全消除,這種對用戶理解應用的“障礙”是一種“消極空符號”?!跋麡O空符號”同樣具備可變性,因此設計師可以通過對用戶慣性思維等的研究來縮短這種差距。
手機UI設計的符號活動是多個維度的符號系統(tǒng)在統(tǒng)一文化語境的限制下相互交織替代的過程,各維度符號系統(tǒng)中的空符號不僅決定了該符號系統(tǒng)的結構,還與實符號一同參與符號表意。其中界面的二維符號系統(tǒng)尤為重要,一方面它作為操作邏輯之“跨維符號的符號”,讓“虛無”得以“具體化”,另一方面,它又是人機交互“多維符號系統(tǒng)”的文本,直接影響著人機交互進展的情況。操作邏輯的設計屬于跨維符號系統(tǒng),是思維的層次,沒有具體的“形”,跨維空符號就像一張將跨維實符號相互區(qū)分相互聯(lián)系的大網,這個網是由“文化”的限制、設計師對用戶的研究以及設計師的經驗與靈感等編制而成。作為操作邏輯的符號,界面的二維符號不僅有其獨有的可視、直觀的特性,它也同時能反映出一些跨維符號的特點。界面二維符號系統(tǒng)中的空符號類型較為豐富,值得注意的是在二維符號代替跨維符號中,出現了以實符號表示空符號的現象,并且這樣人為的空符號在符號解釋中攜帶了重要意義。在多維符號活動中,空符號也出現了性質上的分化,積極的多維空符號能幫助用戶理解應用,消極的空符號阻礙用戶學習、理解系統(tǒng)或應用。每個維度的空符號既保持著每個維度符號的特性,又能相互映射,只有將三個維度的符號活動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解讀出較為準確的意義。
[1]韋世林.空符號論[M]. 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趙毅衡.符號學原理與推演[M].第一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美)Donald Arthur Norman 著,付秋芳 程進三 譯.情感化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
[4](美)Jesse James Garrett 著,范曉燕 譯. 用戶體驗的要素[M].第二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5]楊錦芬.論空符號的在場形式[J]. 符號與傳媒,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