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啥不剩
阿D生于上世紀60年代末,小時候聽到一個賣藝的來到鎮(zhèn)上吹竹笛,他便迷上了音樂。后來他一有時間就練手指的靈活度。祖母見他比比畫畫,以為他不學好,學那些算命先生在掐算什么,用長長的煙袋桿把他的手打腫了。但阿D對此好像沒什么感覺,后來他存了點錢,買了自己第一支竹笛,又買了幾本書,天天研究琢磨樂理。再后來又不知道從哪里弄回來一把吉他。
阿D是家里三個兒子中最敗家的。有一次竟然拿著他媽給的生活費,跑去買了喇叭褲,導致那段時間生活很窘迫。后來在學校聯(lián)歡晚會演唱時穿,招來了幾個女學生的青睞。有一回,兩個姑娘來找他,阿D彈吉他,一個姑娘就都能跟著唱起來,和阿D聊得很投入。另外一個姑娘站在旁邊沒話說,站了一會兒終于面子上掛不住,哭著跑回了家。
15歲那年阿D去縣城讀高中,天不亮就從被窩里鉆出來,跑20里路去學校。路上黑漆漆的,東北的冬天又冷,但阿D跑起來就不那么冷了,跑到學校之后,天也就沒那么黑了。上學已然不易,然而偏偏有那么幾個小混子總欺負他,有時候是把阿D的書弄個稀巴爛,有時候是把阿D這個臭小子打一頓,有時候就斜著眼睛問一句“你服不服”。據(jù)說是因為小混子中的老大喜歡的女同學在一次文藝表演的時候看上了他。他們覺得這個總愛出風頭的土包子拿著一把破吉他到處嘚瑟,一定得好好收拾收拾他。于是那段日子阿D被人家欺負得特別上火,嘴角還起了泡。后來經(jīng)過鄭重考慮,阿D痛下決心修煉武功。
阿D實在是太爭氣了,為了練武功上了兩年高一,每天特別勤勉:打沙袋練臂力,在房子后面的黑土地上鏟了一個坑、跳進去跳出來練身體彈性;他還學會了扔飛刀、學會了別人偷襲時反敗為勝的各種招式,據(jù)說還練了太極拳。練功期間,忍辱負重的阿D被欺負時也沒有輕易暴露鋒芒。直到有一天他覺得自己有了十足的把握,便干了一票大的:一人打敗了好幾個,把他們撂倒在了青草地上揍得鼻青臉腫,并且在對手次日復仇時把飛刀從很遠處定定地扎到了教室門框上,同時配上一副淡定的表情。從此阿D在江湖有了地位。當然,他贏的不僅是面子,還有姑娘。
然而這并不是故事的結(jié)局。那個姑娘后來跟阿D在一起很久,后來因為阿D家里沒錢,姑娘父母不同意。姑娘找阿D想跟他私奔,于是阿D自毀形象,說了很多狠話讓那姑娘對他徹底死了心。阿D絲毫沒有跟我描述過他當時是不是難受,只知道那年夏天阿D提著一個行李箱乘火車離開小鎮(zhèn)、踏上了通往城市的路。箱子里裝著他的喇叭褲。他祖母說,后來阿D這個敗家子在火車上睡著,喇叭褲讓別人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