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
日落蛾,又稱“彩燕蛾”。1773年,英國昆蟲學家德魯·德魯里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發(fā)現(xiàn)了這種蛾,因外貌形同蝴蝶,將其視作蝶類,并劃歸到鳳蝶屬。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昆蟲學家發(fā)現(xiàn)日落蛾并不屬于鳳蝶屬,其實是蛾的一種,于是又劃歸到金燕蛾屬。
最初發(fā)現(xiàn)日落蛾時,昆蟲學家認為這種蛾來自中國或孟加拉國,但后來經(jīng)過研究、考察,發(fā)現(xiàn)它只在馬達加斯加島上有分布,屬于島上特有物種。日落蛾把島上植被作為宿主,并大量繁殖,多數(shù)地區(qū)全年都能看到日落蛾的身影,尤以每年3~8月產(chǎn)卵繁殖期間最盛。
普通成年日落蛾的翼展有7~9厘米,有的可達11厘米。同時,低地上的日落蛾,翼展會比高地的更寬一些。日落蛾黑色的翅膀上,布滿了各種顏色的斑紋,在翅膀的邊緣部分還有白色鱗帶。在生長過程中,日落蛾雙翅上的圖案會時常發(fā)生變化,它的6條尾巴也容易斷掉。因此,大多數(shù)日落蛾看上去總是左右不對稱。
日落蛾細長的尾巴和色彩艷麗的翅膀,讓它們看上去同鳳尾蝶相差無幾,因此人們?nèi)菀讓烧吲?。有趣的是,日落蛾翅膀上艷麗的斑紋并非來自色素,而是源于太陽光的作用——日落蛾翅膀上覆蓋著絲帶狀的鱗片,當陽光照射到鱗片上,會發(fā)生散射、折射等復雜的光學作用,從而導致日落蛾的翅膀多彩且顏色易變。
和其他蛾類不同,日落蛾主要在白天活動,明亮、艷麗的色彩可以很好地警告掠食者:“我有毒”。成年日落蛾以食臍戟的葉子為生,它們在島上有臍戟分布的地區(qū)來回遷徙。神奇的是,臍戟有毒,但日落蛾在進食時可以主動隔離臍戟的毒素,并將臍戟毒素保留在體內(nèi)——捕食者一旦吃掉日落蛾,也會吞下其體內(nèi)儲存的毒素,日落蛾選擇用這種方式與敵人同歸于盡。
成年雌性日落蛾會把卵產(chǎn)在植物葉子下面,卵孵化后,幼蟲直接掉在地上,為了生存,它們會重新爬上植物去尋找食物。日落蛾的幼蟲不像成蟲那樣“挑食”,除了臍戟葉子,它們還啃食其他植物,有時候會給當?shù)刂脖辉斐珊艽蟮钠茐?,如果日落蛾幼蟲數(shù)量眾多,還會威脅到當?shù)鼐用穹N植的瓜果蔬菜。
作為地球上最令人印象深刻和最具有吸引力的鱗翅目昆蟲之一,大多數(shù)關于鱗翅目昆蟲的書籍都收錄了日落蛾。同時,它還是標本收藏家追捧的對象,那讓人驚魂奪魄的艷麗色彩,使它被當?shù)卣谱鞒删赖泥]票和明信片出售。甚至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許多珠寶設計大師都拿日落蛾來做參考,尋找設計元素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