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亮 陶毅明 李然 高進濤
摘 要:基因工程是21世紀生命科學發(fā)展的核心學科之一,它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其實驗教學對該學科有著重要意義。目前開設的基因工程實驗課程側重實驗技能,但課時不集中,理論和實踐結合不緊密,缺乏一定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在原有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我們創(chuàng)建了微信平臺,有效利用課堂上以及課堂外的時間,將課本固有的資源與互聯(lián)網(wǎng)流動更新的資源整合串聯(lián),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實驗原理并發(fā)散思維,已經(jīng)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實踐成果。
關鍵詞:基因工程 實驗教學 微信 互聯(lián)網(wǎng)+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9(b)-0139-02
The Application of Wecha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Genetic Engineering
Liu Qiliang* Tao Yiming Li Ran Gao Jintao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541004,China)
Abstract:Genetic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core subj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t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is subject. At present,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s focu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kills, however, teaching hours are not concentrated, moreover theory and practice is not closely combined, and the integrity and the coherence are lacked. On the basis of multimedia teaching, we created a wechat platform which was used to make the time in class and outside of class effectively used, to make the original resources in books and the updated resources on the internet integrated and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more profoundly and think divergently. Teaching effect of genetic engineering experiment has been remarkablely improved, which reflected the Internet + practice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Genetic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aching; Wechat; Internet +
基因工程是生命學科中發(fā)展迅速的學科之一,其技術應用廣泛,已經(jīng)滲透到生命科學以及醫(yī)學的各個領域,在與生命科學相關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教學地位?;蚬こ淌且婚T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理論知識抽象豐富,對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基因工程的實驗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蚬こ虒嶒灲虒W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在熟悉基因工程原理的基礎上,通過親手操作掌握PCR,酶切,連接,外源基因導入和轉化子篩選以及克隆基因的表達等基因工程主要技術,對該學科的發(fā)展和應用有更深入的了解[1-2]。目前已經(jīng)有了多媒體教學的平臺,由于對該平臺的依賴,師生互動不夠,尤其是課堂后無法隨時溝通,這些問題都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微信是一種新興的網(wǎng)絡通訊工具,目前已經(jīng)逐漸成為大學生日常溝通必不可少的新型溝通方式,這也給網(wǎng)絡化實驗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微信的主要功能是發(fā)送文字、圖片、視頻、語音短信,具有實時更新快、回復快、跨平臺等特點,這將有利于老師和學生之間實現(xiàn)實時高效的知識信息的溝通,實現(xiàn)課堂內外以及學校內的師生互動,突破傳統(tǒng)教學時間空間的限制,拉近師生之間距離,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3-4]。該研究者所在教研室嘗試利用智能手機結合微信的多種功能引入基因工程實驗教學,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1 基因工程實驗教學
根據(jù)該教研室所開設的基因工程實驗,結合該?,F(xiàn)有的教學資源,首先建立了一個名為桂醫(yī)實驗教學輔助平臺的微信公眾賬號,讓參加基因工程實驗課程的學生通過二維碼掃描關注該公眾平臺(見圖1)。通過使用該平臺,任課教師可在課前發(fā)布實驗課的相關實驗原理以及背景知識,實驗操作的大體流程以及結果處理方法,這使得學生在未進行實際操作之前就對整個實驗的原理和流程有了清楚且整體的認識,解決了以往學生在動手操作時不懂實驗原理,按照書上的流程按部就班的操作盲目性。同時可以整合網(wǎng)絡資源,將與實驗內容有關的自制的或者國外優(yōu)質Flash動畫的鏈接發(fā)到平臺,對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操作細節(jié)以及操作技巧進行重點演示,使學生的記憶更為有效。
2 基因工程實驗教學微信平臺應用前后的比較
2.1 教學模式更加豐富
基因工程實驗教學微信平臺的應用前后該院的基因工程實驗的課程的教學模式有了顯著的區(qū)別,由應用前的課堂內單一多媒體教學逐漸向應用后的課堂內外多元化模式轉變,將教學由原來的課堂內拓展到課堂內外,增加了實際有效的教學時間。
2.2 微信平臺應用的收獲
(1)利用微信平臺可以更好的推送有益資源。
基因工程是一門以實踐操作為主的課程,再加之基因工程實驗的原理抽象難懂,僅依賴課堂老師的PPT講解和演示對學生的理解是有限的。一方面,每堂實驗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很多基因工程的實驗內容是老師在課前就已經(jīng)完成,而學生實際操作的部分可能是比較簡單易行而且省時省力的部分;另一方面,對于一次實驗課來說,老師安排的實驗可能只是達到實驗目的的其中一種實驗方法,而對于其他的方法,學生僅通過理論學習而理解的不夠深刻。舉個例子來說,分子克隆實驗需要很多前期的準備工作,比如引物的設計,酶切位點的選擇,感受態(tài)細胞的制備等,這些都是由老師事先準備好的,而在課堂上,學生只需要做簡單的PCR、酶切、連接、轉化等實驗,那么,學生只有了解所有的準備工作是怎么做的,今后才能真正獨立的完成分子克隆實驗。因此,老師可在上課之前就將引物的設計的原理以及實際設計過程,酶切位點的選擇原理,感受態(tài)細胞的制備方法及過程發(fā)布在微信平臺,讓學生在課前就對此次實驗的整體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2)利用微信平臺可加強教學互動。
由于微信設計人性化,功能強大,操作簡單便捷,因此深受大學生的喜愛。筆者在桂林醫(yī)學院隨機抽樣調查了100名在校本科生,微信的使用率高達98%,這使得利用微信作為實驗教學輔助平臺成為可能。以往的基因工程實驗教學中,由于課堂及學校內外時間或空間的限制,師生面對面的交流心理壓力限制,師生之間缺乏足夠互動,使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微信可以克服以上限制,在微信實驗教學輔助平臺內,支持發(fā)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學生可以通過語音聊天室在課堂以及課堂外和老師進行對講,進行實時討論。老師也能通過這一平臺,把知識點和注意事項發(fā)給每一個學生。
(3)利用微信平臺可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錯誤。
基因工程實驗課是一門動手性很強的課程,及時正確的反饋將為實驗技能的學習提供重要幫助。學生在操作時犯下的錯誤總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總是無法事先預測的,盡管在課后可以總結出一些錯誤,但是學生對這些錯誤的記憶不深刻,然而,老師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用手機隨時抓拍學生犯下的錯誤,通過微信平臺將照片上傳,讓他們自己找毛病,這樣學生們通過微信也能夠相互借鑒,相互討論,相互糾正。
(4)與應用前相比較,微信平臺應用后,教師的授課時間大大縮短,學生獨立操作的時間大大增加,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以實踐為核心的教學目的(見圖2)。
2.3 微信平臺應用所取得的成績
微信平臺應用以來,獲得師生好評,學生的實驗技能以及自主實驗設計和操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見圖3)。
3 結語
微信平臺是一個互動工具,是現(xiàn)代智能手機的產(chǎn)物。微信平臺以其價廉、便捷、功能強大等特點為基因工程實驗的教學提供了極大的支持?;蚬こ虒嶒炚n是基因工程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與課堂的理論部分有密切聯(lián)系,又有它獨特的目的和要求,通過實驗要求學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具體原理和應用,鍛煉學生的動手和思維能力[5]。在傳統(tǒng)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應用微信公眾平臺,建立起了一個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提高了教學效率,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培育了師生融洽的關系。這樣的方式對實現(xiàn)基因工程實驗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深遠的意義。這是當前國家所提倡的互聯(lián)網(w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多媒體、計算機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相結合的新的嘗試,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
參考文獻
[1] 白玲,廖錦鋒,馬春濤,等.醫(y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2):13-14.
[2] 蘇何玲,劉永明,李焰斌,等.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9(4):442-445.
[3] 劉麗君,熊才平,林利.利用手機短信互動平臺實現(xiàn)移動教學實驗研究[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1(3):68-72.
[4] 靳麗平,韓慧蓮,魏為.一種基于智能手機的視頻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J].電腦開發(fā)與應用,2010(10):40-41.
[5] 張華峰,楊曉華,賴江華,等.中俄生物學實驗考核體系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1(2):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