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濤
(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陜西西安 710300)
在對45鋼等塑性材料進行車削、刨削、拉削、攻螺紋及滾齒等金屬切削加工過程中,在已加工表面上,并且在垂直于切削速度Vc的方向會產(chǎn)生突起的鱗片狀毛刺,它被稱之為鱗刺,分布和形態(tài)如圖1所示。它的晶粒和基體材料的晶粒相互交錯,與基體材料之間沒有分界線,它的表面微觀特征是鱗片狀,有一定的高度,它的分布近似于沿整個切削刃寬度[1]。
圖1 鱗刺的分布和形態(tài)圖[2]
在金屬切削加工中,由于鱗刺的產(chǎn)生直接導致工件表面的實際粗糙度遠遠大于理論粗糙度,大大降低了工件表面質(zhì)量,嚴重影響工件的疲勞強度和裝配精度,可能還會導致工件報廢,因此對鱗刺的形成過程與原因進行分析,找出抑制措施有著實際的工程應(yīng)用價值。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謝影明,周澤華[3]兩位學者借助于高頻成像技術(shù)對鱗刺的形成過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將鱗刺的形成過程劃分為抹拭、導裂、層積和切項四個階段,示意圖如圖2所示。尤其是在切屑形狀為節(jié)狀或粒狀的切削加工中這個四個階段最為典型。
圖2 鱗刺形成的四個階段示意圖
抹拭階段是鱗刺形成的第一階段,也就是前一鱗刺已經(jīng)形成,新的鱗刺尚未出現(xiàn)的這一時間段。由于切屑沿前刀面流出時在厚度方向上的流速不同,貼近前刀面的切屑流速等于零而成為“滯流層”,在壓力、溫度合適的條件下會形成粘屑現(xiàn)象;導裂階段是鱗刺形成的第二階段,由于切屑的粘結(jié)會使刀具與工件間的摩擦力增加,在刀具切削刃下方,在切屑與已加工表面之間出現(xiàn)一裂口,即為導裂[4];層積階段是鱗刺形成的第三階段,由于切削的連續(xù)性,一旦出現(xiàn)切屑粘結(jié)后,停留在前刀面上的切屑會代替刀具繼續(xù)擠壓切削層并且會形成新的聚積層,切削厚度和切削力也隨之增加;切頂階段是鱗刺形成的第四階段,當切削力增大到能夠推動切屑重新流出的程度后,切削刃便會重新參與切削并切出鱗刺的頂部,至此,一個鱗刺的形成過程結(jié)束。
雖然將鱗刺的形成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但在實際切削加工中它形成時間極短,幾乎是瞬間形成,如此反復,在工件的已加工表面不斷生成新的鱗刺。
在有積屑瘤產(chǎn)生的切削加工中,由于積屑瘤會使刀尖變鈍進一步擠壓切削層,使切削層中的金屬大部分成為切屑流出,而很小一部分周期地冷焊和層積在積屑瘤的前端,層積到一定高度后,便被積屑瘤刮頂而成為鱗刺[5]。由此可知:在有積屑瘤形成的金屬切削加工中往往會伴隨有鱗刺的形成,而且它還加劇了鱗刺的形成。
在金屬切削變形這一過程中,產(chǎn)生鱗刺的前提是一定的溫度與壓力,如果要抑制鱗刺的形成就要避開這一溫度和壓力區(qū)間,就要從影響切削變形、切削力和切削溫度的主要因素著手分析。
影響鱗刺的主要因素有:切削用量、刀具幾何參數(shù)、工件材料性能和切削液。
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切削速度Vc對鱗刺的影響最大,Vc主要是通過影響切削溫度進而影響鱗刺的形成。在中低速切削(因工件材料等切削條件不同中低速的范圍也有所不同,例如切削45鋼時,15 m/min<Vc<25 m/min為中低速)時,由于此時的切削溫度會形成切屑滯層,出現(xiàn)導裂,層積情況,進而產(chǎn)生鱗刺。但隨著切削速度Vc的增大,切削溫度也隨之提高,工件材料的塑性下降,強度增大,不利于鱗刺的形成。因此,避免中低速切削是抑制鱗刺最有效的方法。此外,減小切削深度ap可以降低鱗刺的高度。
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一般為15°~25°),隨著刀具前角的增大,切削刃變得更加鋒利,前刀面的正壓力會下降,切削變形減小,切削溫度降低,因此鱗刺的高度隨前角的增大而降低。時月梅[6]將拉刀的前角由10°增大到22°,同時也將齒升量增大了一倍后,避免了切屑的擠壓,有效的消除了之前的鱗刺問題。
后角減小會加劇刀具后刀面與工件已加工表面之間的摩擦擠壓作用,促進鱗刺的形成。
隨著切削刃鈍圓半徑的增大,刀具刃口變鈍,切削變形區(qū)域和變形量均增大,裂紋擴展加速,從而導致鱗刺高度的增加。
因此,增大刀具前角和后角,較小的切削刃鈍圓半徑等合理的刀具幾何參數(shù)都是抑制鱗刺的有效措施。
塑性材料是形成鱗刺的充分必要條件,這類材料的硬度、塑性等力學性能對鱗刺的產(chǎn)生有影響,硬度越高切削變形越小,對于形成鱗刺越不利。在工程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低速切削時,經(jīng)過調(diào)質(zhì)處理的工件,切削時產(chǎn)生鱗刺的可能性較大;正火處理的工件則較小。
切削液具有冷卻和潤滑作用,可以有效減少刀具與工件之間的摩擦,有效控制切削溫度。尤其是選用潤滑效果好的切削液可以防止和消除鱗刺的產(chǎn)生和生長。
有時受工件結(jié)構(gòu)或工藝條件的限制,無法提高切削速度避開中低速切削,或者無法使用切削液等抑制措施都無法采取時,吳拓[7]等通過導電加熱的溫度樸償,導電加熱切削能有效抑制鱗刺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切削效果。
綜合以上分析,影響鱗刺形成和生長的因素很多,在眾多因素中切削速度Vc的影響最為顯著,因為鱗刺的形成和生長受切削溫度的影響最為明顯,在車削、攻絲、拉削、滾齒等切削加工中要抑制鱗刺的形成,首先考慮避開中低速切削。減小切削深度,增大刀具前角和后角,減小切削刃鈍圓半徑,合適的工件熱處理方式和選用恰當?shù)那邢饕憾际欠乐够蛞种器[刺形成和生長的有效措施,在工程實踐中應(yīng)結(jié)合具體的工藝條件而采用最合理、最有效抑制措施,防止鱗刺的形成,以獲得較高的表面質(zhì)量。
[1] 張維紀.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修訂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 陸劍中,孫家寧.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M].第4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
[3] 謝影明,周澤華.切削刃鈍圓導致的鱗刺[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18(1):79-85.
[4] 柳松柱.淺析工件表面鱗刺的成因及其防止措施[J].鄂州大學學報,2002,9(4):48-50.
[5] 許明濤,余元強.鱗刺對表面質(zhì)量的影響及抑制措施[J].十堰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12(5):87-88.
[6] 時月梅.改進拉刀消除鱗刺[J].機械工人(冷加工),2002(1):21.
[7] 吳 拓,葉邦彥,趙學智.利用導電加熱切削抑制積屑瘤和鱗刺的研究[J].工具技術(shù),1998,32(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