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存,鄭林達
(1.寧波市鄞州區(qū)古林鎮(zhèn)農技站,浙江寧波 315171;2.寧波市鄞州甬福果蔬專業(yè)合作社,浙江寧波 315171)
鄞州區(qū)古林鎮(zhèn)櫻桃番茄引種及品比試驗
胡慶存1,鄭林達2
(1.寧波市鄞州區(qū)古林鎮(zhèn)農技站,浙江寧波 315171;2.寧波市鄞州甬福果蔬專業(yè)合作社,浙江寧波 315171)
為實現(xiàn)當地櫻桃番茄的優(yōu)質高效栽培,對引進的10個優(yōu)質櫻桃番茄進行適應性種植,并對生育期、植株性狀、果實性狀、產量、口感等進行觀察、記錄,通過品比試驗從中篩選出金妃、番茄T8122、千禧3個品種可作為鄞州區(qū)的主栽品種,夏日陽光、金丹綠寶石、綠寶石2號口感好、商品價值高,但由于種植成本較高,可作為高檔禮品水果進行少量搭配栽培。
櫻桃番茄;品種;品質;產量
文獻著錄格式:胡慶存,鄭林達.鄞州區(qū)古林鎮(zhèn)櫻桃番茄引種及品比試驗[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5,56(1):78-8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125
櫻桃番茄果形美觀,酸甜適口,風味獨特,營養(yǎng)物質豐富,品質風味俱佳,近年來在市場上頗為風靡[1-5]。為確定適合本地的優(yōu)質櫻桃番茄品種,開展了優(yōu)質櫻桃番茄品種的引進及品比試驗。
1.1 供試材料
試驗點選擇在鄞州區(qū)古林鎮(zhèn)甬福果蔬專業(yè)合作社基地,土壤質地為定黃化泥水稻土,pH值6.5,有機質含量21.7 g·kg-1,堿解氮、有效鉀和有效磷含量分別為85.6,6.3和8.09 mg·kg-1,前茬作物為水稻。
供試材料為千禧(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京丹綠寶石(北京京研益農科技發(fā)展中心)、金珠(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金妃(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貝妮T?7040(上海菲托種子有限公司)、夏日陽光(以色列海澤拉優(yōu)質種子公司)、番茄T?8122(寧波市微萌種子有限公司)、紫妃(長春市鑫碩種業(yè)有限公司)、綠寶石2號(北京京研益農科技發(fā)展中心)和中研158(北京中研益農種苗科技有限公司)共計10個櫻桃番茄品種。
試驗儀器有YF20100土壤(肥料)養(yǎng)分速測儀(河南云飛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XDRBO?53數顯糖度計(杭州建鷺科技有限公司);PH?2601臺式酸度計(河南云飛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YF?17土壤墑情速測儀(河南云飛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DHG101?00電熱恒溫干燥箱(上虞市滬越儀器設備廠);XW?80A旋渦混合器(上海精科實業(yè)有限公司);KM?2 GPS測畝儀(河南云飛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YP2102電子天平(上海光正醫(yī)療儀器有限公司)。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排列[4],試驗設10個處理,分別為千禧、京丹綠寶石、金珠、金妃、貝妮T?7040、夏日陽光、番茄T?8122、紫妃、綠寶石2號、中研158,重復3次。小區(qū)8 m2,每小區(qū)種植20株,隨機選5株作為觀察對象。
番茄育苗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于2013年11月12日播種育苗,2013年12月28日移栽。于定植前30 d結合翻耕,667 m2施商品有機肥300~400 kg、三元復合肥40~50 kg作基肥。按畦寬1.2~1.5 m(連溝)做畦,溝深25 cm。畦面平整覆蓋地膜。定植前半個月完成大棚、中棚搭建和棚膜覆蓋等工作。每畦種植2行,行距70 cm,株距40 cm,667 m2定植密度1 670株,采用單蔓整枝立架栽培和膜下滴灌技術,第1,2穗果用15 mg·L-1的坐果靈噴花序保果,其他管理同常規(guī)[2-3]。
2.1 生育期
從表1可以看出,參試10個品種中,金珠、千禧出苗期較早,較其他品種早1~2 d;綠寶石2號出苗率最高,為96%;中研158的初花期最早,為1月24日;其初果期也較其他品種早,為2月1日;金珠始收期最早,為4月1日,從播種至始收為140 d,較其他品種早5~14 d,早產性能好。
2.2 植株特性
2.2.1 坐果節(jié)位
由表2試驗結果可知,參試10個櫻桃番茄品種中,第1穗果節(jié)位最低為中研158和番茄T8122,平均在第6.5節(jié)位;最高節(jié)位為綠寶石2號,平均在第7.8節(jié)位;從參試10個品種的第2,3,4穗果著生節(jié)位統(tǒng)計來看,平均每隔3~4個節(jié)位著生1個穗果。
表1 櫻桃番茄品種的生育期表現(xiàn)
表2 櫻桃番茄品種的坐果性狀表現(xiàn)
2.2.2 坐果數與穗重
表2顯示,參試的10個品種中,第1穗果結果最多的是金妃,平均為18.5個;最少為京丹綠寶石,平均為8.5個。穗重也隨著果數的增加而增加,第1穗果穗重最重的是千禧,平均為335.7 g;穗重最輕的是綠金丹寶石,為203.7 g。
圖1顯示,隨著溫度的升高,櫻桃番茄的坐果性表現(xiàn)也相應較好。第2,3,4穗果比第1穗果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2.3 生長類型與抗病性
在櫻桃番茄整個生長觀察中,對生長類型和抗病性進行初步記錄(表3)。
表3顯示,除了中研158是半有限生長類型外,其他參試9個品種均為無限生長類型。通過對植株病毒病、臍腐病、炭疽病的抗病性比較分析可知,中研158、金妃、千禧、貝妮T?7040、番茄T8122、綠寶石2號、紫妃、京丹綠寶石等8個品種對以上3種病害均表現(xiàn)出良好耐病性,其中京丹綠寶石對病毒病表現(xiàn)出高抗性;金珠除對臍腐病表現(xiàn)耐病性外,對病毒病和炭疽病都較易感;夏日陽光對以上3種病害均表現(xiàn)為易感。
圖1 櫻桃番茄各品種的坐果趨勢
2.3 果實商品性
2.3.1 外觀性狀
從表4可知,對成熟果實的果形觀察和縱截面的測量得出,番茄T8122、中研158、貝妮T?7040、綠寶石2號、金妃和千禧為橢圓形,京丹綠寶石和金珠為圓形,紫妃和向日陽光為正圓形。10個參試品種成熟果色呈紅、黃、綠、紫4種不同品系。番茄T8122、中研158、千禧為紅色品系,其中番茄T8122呈亮麗鮮紅色,是紅色品系中最漂亮的;夏日陽光、金珠、金妃為黃色品系,其中夏日陽光的檸檬黃最為漂亮;京丹綠寶石和綠寶石2號為綠色品系;紫妃為紫色品系。
表3 櫻桃番茄品種的生長類型與抗病性表現(xiàn)
表4 櫻桃番茄品種的外觀性狀表現(xiàn)
2.3.2 品質性狀
通過對參試品種的第1代果可溶性固形物的測試可知,貝妮T?7040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平均為8.5%,其他依次為夏日陽光、金妃、千禧、金珠、中研158、番茄T8122、綠寶石2號、京丹綠寶石、紫妃。
隨著生長溫度的升高和櫻桃番茄掛果時間的延長,第4代櫻桃番茄果的可溶性固形物明顯高于第1代果。測得千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平均為10.3%,其他依次為貝妮T?7040、金妃、夏日陽光、金珠、綠寶石2號、番茄T8122、中研158、京丹綠寶石、紫妃(圖2)。
圖2 櫻桃番茄4代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變化
由表5試驗結果可知,在果實裂果率觀察中,除京丹綠寶石表現(xiàn)為極易裂果,以及綠寶石2號、金珠、千禧表現(xiàn)為易裂果外;其他品種均表現(xiàn)為不易裂果。
在對果實風味的評比中,采用10人品嘗5分制平均數。夏日陽光得分最高,排名第1位;其次為金妃,排名第2位;其他依次為京丹綠寶石、綠寶石2號、金珠、紫妃、貝妮T?7040、番茄T8122和中研158。
2.4 產量
在對表6參試品種的產量統(tǒng)計考查中,10個品種均表現(xiàn)出較好的豐產性,其中綠寶石2號產量最高,折合667 m2產量為4 010.3 kg;其次為中研158,折合667 m2產量為3 944.4 kg;產量最低的為京丹綠寶石。
表5 櫻桃番茄品種的品質性狀表現(xiàn)
表6 櫻桃番茄品種的產量表現(xiàn)
通過對10個櫻桃番茄品種的引種以及對生育期、植株性狀、果實性狀、口感、產量等進行觀察和記錄,結果表明,參試的10個櫻桃番茄品種均表現(xiàn)出良好的生產性能,除中研158為半有限生長外,其他均為無限生長類型,從播種到第1穗果成熟為140~154 d,生長勢較強,667 m2產量在3 363.8~4 010.3 kg。通過調整肥水管理和種植模式,還有望提高產量。成熟果實色彩鮮艷亮麗,酸甜適中,口感好,適合不同消費市場的需求。
經品比試驗和綜合比較,從中篩選出金妃、番茄T8122、千禧3個品種作為鄞州區(qū)主栽品種,夏日陽光、京丹綠寶石、綠寶石2號口感好且商品價值高,但由于種植成本較高,可作為高檔禮品水果少量搭配栽培,豐富產品種類,以適應市場需求的多樣性。
[1] 劉博.櫻桃番茄引種比較試驗總結[J].新疆農墾科技,2014,37(4):24-25.
[2] 鮑興安.櫻桃番茄栽培的關鍵技術措施[J].吉林蔬菜,2013(8):13-14.
[3] 余文貴,趙統(tǒng)敏.番茄栽培新技術[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4] 劉淑芹;劉愛娜;張永志,等.櫻桃番茄新品種比較試驗[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8(8):31-32.
[5] 陸文科,韋麗珍.桂中地區(qū)櫻桃番茄新品種的果實性狀比較試驗[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4,20(4):83-85.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662.5
B
0528?9017(2015)01?0078?04
2014?08?12
胡慶存(1983-),浙江寧波人,助理農藝師,本科,從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E?mail:huqingcu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