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曉麗
摘掉“有色眼鏡”看柳永
■左曉麗
柳永作為北宋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詞人,柳永本人以及柳永的作品在北宋以及以后的時間里都產(chǎn)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在近十幾年里對柳永詞研究呈現(xiàn)出繁榮態(tài)勢,角度多種多樣,范圍也不斷擴展,問題的探討也在不斷深入。根據(jù)對大量的學術論文的閱讀,近十幾年對柳永詞所做的討論研究無外乎為對柳永其人以及悲情的思想人格,柳永詞的題材、雅與俗、傳播研究等方面。但是柳永畢竟是一個歷史文化名人,雖然這后世人才輩出,對他也有貶有揚,各抒己見,其實不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沒有真正的對錯判定。
柳永,中國第一位專業(yè)詞人,中國詞史上第一位大量創(chuàng)作慢詞的詞人,開創(chuàng)了俚俗詞派,現(xiàn)有《樂章集》流傳于世。他對詞的貢獻,奠定了他在詞壇上的地位。本文擬從柳永的性格,對理想的追求,以及詞人的詞對的爭議以及對后人的影響三個方面闡釋柳永的生平及其所產(chǎn)生的廣泛影響,以一個普通人看普通詞人的立場抒發(fā)自己的觀點。
后人對柳永素有“浪人柳永”之稱,說他眠花醉柳,放蕩不羈。其實不過是他性格的浪漫主義色彩的一種表現(xiàn),一個不感性的人,不會寫出感性的語句,填不出感性的詞。一個不如此貼近歌妓樂工的人,怎么能貼切的訴說她們的心聲?何況柳永對北宋婉約詞派的貢獻,不僅僅是煙花柳巷,他對游歷山川人文地理,也是堪稱一絕的。比如最先讓他名聲大噪的詞《望海潮·東南形勝》: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由此可見,詞人的功底是非常深厚的,浪漫的性格讓他選擇了浪漫的生活。而理想的不得志,讓他更是有感而發(fā),有情而抒罷了。詞人不僅僅是個有才華的人,還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前幾十年的仕途不正,以及老年及第后,他歷任幾個崗位都是為政有生,而且他把眼睛投入到深層勞動人民的身上,更是描敘深刻,頗得百姓愛戴??上r不予他,詞人應該是含恨生不逢時而郁郁而終的吧。
柳永出生于官宦世家,一般書香門第也是一種渲染,不難理解他對仕途的執(zhí)著,而且那時候大環(huán)境的造就,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權利集中的制度,一切都是圍繞皇權生存。中國這種制度廢除了那么久,還是有那么多人圍繞高考而欲罷不能??梢娝枷胫?,不是他一介詞人可以避免。對于他對仕途的追求,真可謂有顏回精神,百折不撓,終于在五十多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還是真宗過后,仁宗親政。詞人那樣悲情的生活,流離,從一開始的躇躊滿志意氣風發(fā),生活的磨礪,仍舊不放棄對自己理想的追求而終以實現(xiàn)。想來人生有此經(jīng)歷,而圓滿亦。
一直以來對柳永詞的研究,首先無外乎題材。柳永在題材上也是非常具有開拓性的,把筆觸移向市井和底層的市民生活,反映了較為寬廣的社會內容。比如他年輕時候放蕩不羈的旅行詞就有許多,對山水人文的抒發(fā)和贊美,前面也提到過。后留戀京城繁華的都市詞,繁華極盛,紙醉金迷。比如凌云詞賦。后期與歌妓的愛戀,最出名的當然就是 《雨霖鈴·寒蟬凄切》,表達了對情人的依依不舍離別之情。還有《鳳凰閣》(匆匆相見)為代表的一類作品側重于描寫下層歌妓的遭遇,表達了對她們的同情,這些作品在他的整個作品中占有較大比重。以《望海潮》(東南形勝)為代表的一類詞描寫了都市繁華景象和社會的富庶。以《鶴沖天》(黃金榜上)為代表的作品是其言志抒懷的作品,側重表現(xiàn)對功名的部份否定;以《雙聲子》(天蕭索)、《斗百花》(無限幽恨)為代表的懷古詞,以《八聲甘州》、《戚氏》為代表的一類詞屬于羈旅行役的作品,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知識懷才不遇,為衣食所役的悲慨;流露出厭倦游宦生活,蘊含著作者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與心態(tài)。
其次是對柳永詞的評價和爭歧。多年來,對柳永歌妓戀情詞的研究都是備受學者關注的,這部分大多數(shù)的文章都是在討論柳永詞的雅與俗。大家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都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有學者通過對柳永詞的內容俗和語言俗,以及情感高雅和語義高雅的兩個相對的方面進行了比較。說柳永打破了“花間”的窠臼,開創(chuàng)了俚俗詞派。他寫的詞來源于生活的角落的各個層面,深入生活細微吸收和改造了市井俗樂,使得大眾接受并都非常喜愛他的詞。
講到宋代詞人因對快樂的理解與追求有所不同,遂形成涇渭、雅俗分明的格局。柳永是趨俗一派中的代表,蘇軾是高雅一族中的典型。趨俗是柳永文化人格沾染市民文化因素的結果,尚雅是蘇軾的精神境界承傳雅文化因子的結果。所以說雅俗共存,共賞也是一種追求和研究。何況柳永大力創(chuàng)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使得慢詞和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并進。柳永最長的慢詞《戚氏》,長達212字,慢詞篇幅體制擴大,相應的擴大了詞的內容含量,也增強了詞的表現(xiàn)功能。在兩宋詞壇上,柳永是創(chuàng)用詞調最多的詞人,可以說“詞至柳永,體制始備”。所以說他為宋詞高潮的到來開啟了先聲。“變舊聲,作新聲”,將越來越類型化“代言體式”的宋詞,注入了現(xiàn)實的生活,不論是題材篇幅,還是到視野、視角的調整,從多個方面實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令詞的突破,就對宋詞發(fā)展的貢獻而言,他并不遜色于蘇軾和周邦彥這些大家,是宋詞當之無愧的變革者。綜上所述,柳永的詞一方面后人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他們又充分吸收了柳詞的表現(xiàn)手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chuàng)詞的一代新風。
所以筆者認為,首先柳永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著獨特視野和超凡才華的人。用語言描敘了他心中和眼中的世界。無論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和有著什么樣的性格,他的詞毋庸置疑是獨領風騷被后人所喜愛的。無論大家如何褒貶他,筆者仍然是喜歡柳永喜歡柳永的詞,喜歡柳永的才情。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