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文學(xué),很大程度上是語言和文字的藝術(shù),是語言和文字的文學(xué)。語言是所有文學(xué)式樣的第一形象和第一靈魂。當(dāng)下的文學(xué)之所以越來越不受讀者待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語言美感的丟失。語言的詩情,語言的畫意,語言的韻律,語言的張力,都在很多作家的作品里消失殆盡。語言是所有文學(xué)式樣的第一形象和必需的要素。語言缺少了美感,一切都是枉然。語言的品格,無外乎語感和語境。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美,也無外乎語感美和語境美。
關(guān)鍵詞:文學(xué);語言;語感美;語境美
中國的文學(xué),很大程度上是語言和文字的藝術(shù),是語言和文字的文學(xué)。中國文學(xué)自古就講究語言、文字的藝術(shù)和語言、文字的美學(xué),一直以來都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文學(xué)考量和追求。中國文學(xué)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語言、文字的魅力。中國的文字是最有形象和意象的文字,有骨血和生命的文字,每一個文字都可以復(fù)活一種形象和意象、復(fù)活一種骨血和生命,想起文字內(nèi)外的很多事和人。比如看到“馬”,我們很快就會想起駿馬奔騰的模樣,戰(zhàn)馬嘶鳴的模樣。看到“鷹”,我們就會立刻想到鷹擊長空的模樣,想起鷹盤旋時的高山大河和藍(lán)天白云這些跟鷹關(guān)聯(lián)的東西??吹健澳铩?,我們就知道一個好女人才能成為“娘”,看到“媽”,就知道那個一輩子給兒女當(dāng)牛做馬的女人,就是“媽”。文字在普通人眼里就是一個由筆劃組成的字,是代表某種事物的一個符號。但在作家們的筆下,文字卻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有絢爛的表情,有賁張的骨血,有蓬勃的生氣生機(jī),更有生命的情感和體溫。
作家們通過對文字別出心裁的組合,就成了與眾不同的文學(xué)語言。通過對文字的深情撫摸,既與世界交流對話,又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世界。但是,要讓世界喜歡和沉湎你的對話,讓世界喜歡和沉湎你創(chuàng)造的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個世界愛說話的人多,會說話的人多,想說話的人更多。這個世界里,每個人都在看世界,想世界,還都有自己的小世界。所以,作家創(chuàng)作,不是把文字簡單地穿起來,要想成為文字英雄,想讓文字感動人們和世界,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學(xué),就是要通過語言,讓文字站起來、舞起來、唱起來、飛起來。會站會舞、會唱會飛的文字,才是最好的語言和文學(xué)。
當(dāng)下的文學(xué)之所以越來越不受讀者待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語言美感的丟失。當(dāng)下文學(xué)的語言,很多是干枯的、沒有靈氣的,是僵硬的、沒有活力的,是空洞的、沒有實質(zhì)的。語言的詩情,語言的畫意,語言的韻律,語言的張力,都在很多作家的作品里消失貽盡。
我一直認(rèn)為語言是所有文學(xué)式樣的第一形象和第一靈魂。語言既是文學(xué)的外包裝,又是文學(xué)的內(nèi)包裝。是文學(xué)的臉蛋,也是文學(xué)的身段。一篇作品好看不好看,首先看語言好不好。語言美,是一切文學(xué)式樣必需的要素。語言缺少了美感,一切都是枉然。就像男人與女人談戀愛,如果你不了解對方,對方長相的好壞,是你愿不愿意繼續(xù)交往的第一要素。如果對方臉上長一個痣瘡,你會喜歡嗎?肯定不會。①作者跟讀者還不一樣,如果一個讀者對作品的第一印象不好,就會選擇拋棄,作者沒辦法纏住讀者。而男人和女人,如果一方對一方死纏爛打,還可有獲勝的機(jī)會。所以,語言對作品外在的形象和影響,更為重要。語言的品格,無外乎語感和語境。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美,也無外乎語感美和語境美。
一語感的美
語感,當(dāng)然是語言的感覺。語言的感覺,決定語言的風(fēng)格,即文筆;語言的風(fēng)格決定作品的風(fēng)格,即文風(fēng)。文筆和文風(fēng)的好壞,實際上就是語言語感的好壞。樸素淡雅是一種美,絢爛詩意是一種美,陰柔婉約是一種美,陽剛疏朗是一種美,清新明麗是一種美,雄渾沉穩(wěn)是一種美。樸素淡雅中絢爛詩意,陰柔婉約中陽剛疏朗,清新明麗中雄渾沉穩(wěn),更是一種雜糅的美、復(fù)合的美。
(一)樸素淡雅之美
樸素淡雅,是語言最本色的美。語言樸素淡雅,就是語言不飾粉黛、不事雕琢,有如白描,但見顏色,亦如清茶,但有滋味。其情感質(zhì)樸、內(nèi)斂,氣韻平和、溫潤,有如涓涓細(xì)流,甘甜、清冽。一腔廢話,不等于樸素,更不是淡雅。孫犁、汪曾祺、賈平凹是這方面的代表。
《老家》是孫犁的散文代表作。短短的篇幅里,孫犁像跟人聊天似的,訴述了對家鄉(xiāng)的無盡鄉(xiāng)愁和鄉(xiāng)思:
前幾年,我曾謅過兩句舊詩:“夢中每迷還鄉(xiāng)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弊罱鼛滋?,又接連做這樣的夢:要回家,總是不自由;請假不準(zhǔn),或是路途遙遠(yuǎn)。有時決心起程,單人獨行,又總是在日已西斜時,迷失路途,忘記要經(jīng)過的村莊的名字,無法打聽?;蛘呤怯鲆娪晁缆纺酀?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時鞋太大,有時鞋太小,有時倒穿著,有時橫穿著,有時系以繩索。種種困擾,非弄到急醒了不可。也好,醒了也就不再著急,我還是躺在原來的地方,原來的床上,舒一口氣,翻一個身。
這沒有任何雕琢和裝飾的文字,一開頭就洗盡鉛華,落盡艷麗,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游子是怎樣的夢里回鄉(xiāng),或者說是怎樣的對家鄉(xiāng)魂牽夢繞。沒有一個字是關(guān)于愛,卻字字句句都是輾轉(zhuǎn)難眠的愛。沒有一聲是喊愛,卻于無聲處都是愛的回音。
名家視閾·當(dāng)代文壇·2015.4文學(xué),需要什么樣的語言
山窩子里,天黑得早。從一塊一塊碎石板鋪成的街面上,瞇眼兒一看,高高低低的瓦槽,短墻頭,以及街外縱橫交錯的土路,田地,河岸漠漠的沙灘,一絲一縷裊裊升騰的白氣,漸漸地軟下去,看不見了。但是,風(fēng)沒有起,暑熱不能殺去,傍晚又出現(xiàn)了異常的沉悶。三只的,五只的狗,依舊懶懶地臥在街后坡根人家的照壁下,踢也踢不走,舌頭吐著,不能恢復(fù)那種交配時期為爭奪情愛而殊死廝咬的野蠻。
這是賈平凹小說《小月前本》的起筆。他淡淡的語言和語氣,像淡淡的顏色和線條,在淡淡的宣紙上落墨。不重彩,不濃墨,不狠筆,不多筆,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鄉(xiāng)村天黑時的山景、河景和村景。無論賈平凹的中短篇小說還是散文,這種不顯山、不露水、不動聲色的描寫比比皆是。輕松,自如,暢快,愉悅。遺憾的是,他的這種文字審美,在他的長篇小說里消失殆盡。他的長篇小說的文字?jǐn)⑹觯梢哉f是咬牙切齒的艱澀。他寫得咬牙切齒,讀者讀得咬牙切齒。
(二)絢爛詩意之美
絢爛詩意,是最具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最具藝術(shù)靈光的語言。這種語言,華麗,斑斕,光鮮,靈動,優(yōu)美如詩。其想象的豐富奇特,比喻的生動形象,使語言極具創(chuàng)造力,常常有出人意料的神來之筆。其情感激越、熱烈,氣韻溢光、流彩,如滿野山花,爛漫、迷離。
先看畢飛宇中篇小說《玉米》里的一段句子:
當(dāng)天晚上玉米的親事在村子里傳開了。人們在私下里說的全是這件事。玉米“找了”一個飛行員,專門和帝修反做斗爭的。玉米這樣的姑娘能找到一個好婆家,村子里的人是有思想準(zhǔn)備的,但是“那個人”是飛行員,還是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yù)料。這天晚上,每一個姑娘和每一個小伙的腦子里都有了一架飛機(jī),只有巴掌那么大,在遙遠(yuǎn)的高空,閃閃發(fā)亮,屁股后面還拖了一條長長的氣尾巴。這件事太驚人了。只有飛機(jī)才能在藍(lán)天上飛翔,你換一只老母豬試試?要不換一頭老公牛試試?一只老母豬或一頭老公牛無論如何也不能沖上云霄,變得只有巴掌那么大的。想都沒法想。那架飛機(jī)不僅改變了玉米,肯定也改變了王連方。王連方過去很有勢力,說到底只管著地上?,F(xiàn)在,天上的事也歸王連方管了。王連方公社里有人,縣里頭有人,如今天上也有人了。人家是夠得上的。②
這表面看起來很本色質(zhì)樸,實際上卻詩意綿密繁復(fù)、意象豐沛充溢、意境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把鄉(xiāng)村少女玉米與飛行員彭國梁定親后的各方感受寫得妙趣橫生、生機(jī)盎然。那語言生動、靈動得也像天外來的,神妙、神奇、神思妙想?!耙怯幸粋€飛行員做女婿,他王連方也等于上過一回天了,他王連方隨便撒一泡尿其實就是一天的雨了?!薄斑@天晚上,每一個姑娘和每一個小伙的腦子里都有了一架飛機(jī),只有巴掌那么大,在遙遠(yuǎn)的高空,閃閃發(fā)亮,屁股后面還拖了一條長長的氣尾巴?!薄巴踹B方過去很有勢力,說到底只管著地上。現(xiàn)在,天上的事也歸王連方管了。王連方公社里有人,縣里頭有人,如今天上也有人了。人家是夠得上的?!边@樣神奇的語言,這樣神妙的文字,這樣的神思妙想,只有天上才有,只有神仙才想得到。
在我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里,我也一直追求這種絢爛詩意和神思妙想,追求這種天上才有地球喜歡的語言。但是,我還是常常對畢飛宇的文字才氣大為驚羨和贊嘆。我不記得是畢飛宇的哪篇小說了,但我清楚記得他小說中的一句話,說的是一個男孩遇到一個女孩時,心動得眼里放光的感覺。他是如此形容的:他的眼睛興奮得就要射精!一句話,就把我美暈了。
以故事見長的小說可以如此詩意絢爛,神奇妙曼,散文和詩歌,更應(yīng)該在文字上賦予點詩意,創(chuàng)造點神奇。在我的散文《踏花花》里,我是這樣描繪湘西的青年男女在春天里以花為媒,踏花戀愛的:
一雙雙腳,沾滿了梧桐夜雨、池塘蛙聲,從寬村窄巷,平仄搖出。村莊、田園、山坡、溝谷,在腳下流動。幾千幾萬的男女,像幾千幾萬的筍子,一下子就從崇山峻嶺密林冒出,水靈靈的眼睛在花影間閃亮。含苞待放的女子,檀香浮動的女子,一潭秋水的女子,舉案齊眉的女子,在這山花叢里穿行起落,踏花追歌。那些標(biāo)致的、英武陽剛的男子,那些陽剛的、精氣勃發(fā)的男子,那些勃發(fā)的、勇敢強(qiáng)悍的男子,那些強(qiáng)悍的、春情滾動的男子,則都在另一山的花叢花海里穿行起落,踏花追歌。這些男子、女子,都布滿了少數(shù)民族的特征,服飾穿著,手足眉眼,全都結(jié)滿了少數(shù)民族銀飾叮當(dāng)?shù)恼Z言,在山野里如火如荼,競放光芒。他們踏花。他們與花交朋友。他們自學(xué)會走路起,就知道花是好東西。那些紅紅淡淡的花,開在田邊地頭,快活美麗了他們年少不更事的日子?,F(xiàn)在,長大了,自己也成了一朵花燦爛綻放了,他們還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愛花。只是他們不再滿足田邊地頭的一朵兩朵,而是奔到這一山花海。一山怒放的花,像他們繁茂的心事,勃勃生長。他們已明白花的意義,他們明白花是生命里青春的象征,因此,他們與花有著天然的默契。
攀一枝花,聞聞,摸摸,聽聽花的間關(guān)悄語,花語是那樣纏綿。
攀兩枝花,聞聞,摸摸,感受花的脈血流動,花蕊是那樣溫馨。
第一朵獻(xiàn)給父母雙親,第二朵獻(xiàn)給兄弟姐妹,最美最好的一朵獻(xiàn)給心上情人。③
這只是湘西青年男女春天踏花的一個片段和場景。我不能對自己的作品做任何評價,但作為作者,肯定想知道,這個片段和場景,能否讓讀者看到我文字的絢爛詩意、我民族的絢爛詩意?能否因這種絢爛詩意而點燃讀者繼續(xù)閱讀下去的欲望和對湘西的向往?
(三)陰柔婉約之美
陰柔婉約,是一種有聲線和曲線的語言。文字嫵媚、柔美,句式起伏、跌宕,有如小橋流水,煙雨牧笛,一嘆三吟,一波三折,情感如柔骨,氣韻如媚眼,有種勾人心魄的魅力。汪曾祺是這方面的代表:
一月,下大雪。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里。 二月里刮春風(fēng)。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擺條風(fēng)”。風(fēng)擺動樹的枝條,樹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樹枝軟了。樹綠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黑色的土地里,長出了茵陳蒿。碧綠。 葡萄出窖。把葡萄窖一鍬一鍬挖開。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來了,烏黑的。有的稍頭已經(jīng)綻開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蒼白的小葉。它已經(jīng)等不及了。把葡萄藤拉出來,放在松松的濕土上。 不大一會,小葉就變了顏色,葉邊發(fā)紅;又不大一會,綠了。 三月,葡萄上架。
……
這真是一年的冬景了。熱熱鬧鬧的果園,現(xiàn)在什么顏色都沒有了。眼界空闊,一覽無余,只剩下發(fā)白的黃土。下雪了。我們踏著碎玻璃碴似的雪,檢查葡萄窖,扛著鐵鍬。一到冬天,要檢查幾次。不是怕別的,怕老鼠打了洞。葡萄窖里很暖和,老鼠愛往這里面鉆。它倒是暖和了,咱們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
這是汪曾祺散文《葡萄月令》的一段文字。他從一月寫到十二月,將葡萄的成長與生命寫得如此雋永、柔美,令人陶醉。從一月到十二月,這種時間順序的簡單排列,很容易流于形式,變成流水賬。但汪老的句式卻疏密有致,起伏有序,錯落有然,短句和超短句的極致應(yīng)用和機(jī)智結(jié)合,使得語言陰柔、婉約,極具親和力和粘合度,像一粒粒葡萄圓潤、透亮、柔軟、甜蜜。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么說什么,沒有話說時,盡管長著碧葉。你說我在做夢嗎?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只記花開不記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風(fēng)中。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
這是汪曾祺另一篇散文《人間草木》的精美句子。這花一樣的句子,像花一樣地開,一朵,一朵,一枝,一枝,一樹,一樹,一山,一山,每一句都讓讀者心花怒放。那花一樣綻放的層次感、次第感和靈動感,真是一嘆三吟,千回百轉(zhuǎn),美不勝收。
(四)陽剛疏朗之美
陽剛疏朗,也是一種有聲線和曲線的語言。只是這種語言的文字是剛性的、硬礪的,句式是遼闊的、高遠(yuǎn)的,有大河奔涌般的起落開合,有雄鷹翱翔般的舒緩自由。情感明媚曠達(dá),氣韻清朗宏闊,一如蒙古長調(diào)。史鐵生是這方面的代表。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他在這部作品里,借用獨自推著輪椅去地壇這個細(xì)節(jié)和地壇這個載體,用深情的筆觸,感悟生命,感悟歲月,深情回望了他年少多難的青春,謳歌了地壇一樣博大堅強(qiáng)的母親,傳遞了人生應(yīng)該擁有的堅強(qiáng)、樂觀、感恩等價值:
誰又能把這世界想個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說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請多苦難給這人間,你也可以為消滅種種苦難而奮斗,并為此享有崇高與驕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會墜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能夠存在么?要是沒有愚鈍,機(jī)智還有什么光榮呢?要是沒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維系自己的幸運?要是沒有了惡劣和卑下,善良與高尚又將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為美德呢?要是沒有了殘疾,健全會否因其司空見慣而變得膩煩和乏味呢?我常夢想著在人間徹底消滅殘疾,但可以相信,那時將由患病者代替殘疾人去承擔(dān)同樣的苦難。如果能夠把疾病也全數(shù)消滅,那么這份苦難又將由(比如說)相貌丑陋的人去承擔(dān)了。就算我們連丑陋,連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們所不喜歡的事物和行為,也都可以統(tǒng)統(tǒng)消滅掉,所有的人都一樣健康、漂亮、聰慧、高尚,結(jié)果會怎樣呢?怕是人間的劇目就全要收場了,一個失去差別的世界將是一條死水,是一塊沒有感覺沒有肥力的沙漠。④
這樣的文字,陽光,剛性,開闊,疏朗。信馬由韁,卻很嚴(yán)整。嚴(yán)謹(jǐn)工整,卻無拘無束。句式很密,密得像一山樹葉,卻枝葉扶疏,非常舒展。情感很稠,卻不是稠得化不開,更不板結(jié)成塊。
(五)清新明麗之美
清新明麗,是有色澤和光芒的語言。文字明快、干凈、清爽,像雨洗后的早晨,傘檐滴水,葉上凝露。句式歡暢、喜悅、跳躍,一如珍珠,叮叮當(dāng)當(dāng)落入玉盤。情感溫暖通透,像陽光照射。氣韻寧靜祥和,若藍(lán)天飄著的白云。鐵凝和遲子建是這方面的代表。
《哦,香雪》是鐵凝的短篇小說代表作。鐵凝以火車每天在臺兒溝這個小山村??恳环昼姙楸尘?,以鄉(xiāng)村少女香雪為線索,娓娓敘述了一列火車所打破的鄉(xiāng)村和人心的寧靜,一個時代給香雪和山村帶來的向往和希望:
如果不是有人發(fā)明了火車,如果不是有人把鐵軌鋪進(jìn)深山,你怎么也不會發(fā)現(xiàn)臺兒溝這個小村。它和它的十幾戶鄉(xiāng)親,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皺褶里,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默默地接受著大山任意給予的溫存和粗暴。
然而,兩根纖細(xì)、閃亮的鐵軌延伸過來了。它勇敢地盤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試探著前進(jìn),彎彎曲曲,曲曲彎彎,終于繞到臺兒溝腳下,然后鉆進(jìn)幽暗的隧道,沖向又一道山粱,朝著神秘的遠(yuǎn)方奔去。
這些句子,明快得如山澗溪水,干凈得如天空雪花,不染纖塵,晶瑩透亮,詩意而細(xì)膩,溫潤而雋永,彌漫著鄉(xiāng)野的原始美和迷離美。在鐵凝的中篇小說《麥秸垛》里,清新明麗的文字所蘊含的鄉(xiāng)野的原始美、迷離美,更是如麥子成熟的氣息,彌漫整個字里行間:
黃昏,大片的麥子都變成麥個子,麥個子又戳著聚攏起來,堆成一排排麥垛,宛若一個個堅挺的悸動著的乳房。那由遠(yuǎn)而近的一掛掛大車頻頻地托起她們,她們呼吸著黃昏升騰起來,升騰起來,開始在柔暗的村路上飄動。楊青獨自站在麥田里,只覺著腳下的大地很生。她沒有意識到麥垅里原來還有這樣多的細(xì)草野花。毛茸茸的野草雖然很細(xì)、很亂,但很新;大坂花宛若一面面朝天的小喇叭,也歡欣著響亮起來。被正午的太陽曬蔫了的她,現(xiàn)在才像蓄滿了精力。那精力似從腳下新地中注入,又像是被四周那些只在黃昏才散放的各種氣味所熏染。又仿佛,是因了大芝娘那體態(tài)的施放。那實在就是因了不遠(yuǎn)處那些堅挺的新麥個兒,栓子大爹那半截故事就埋在那里。楊青身心內(nèi)那從未蘇醒過的部分醒了。胸中正膨脹著渴望,渴望著得到,又渴望著給予。
三個不同的文字片段,描繪的是三個不同的鄉(xiāng)野場景。收割和收割人的心思。麥子,麥垛,割麥子、扎麥垛的人,在白天、黃昏和雨中組成了一幅幅寧靜而騷動的鄉(xiāng)野畫。這些文字,都像被鄉(xiāng)野里的風(fēng)熏染過、雨浸泡過、太陽翻曬過,明麗,明亮,明澈,明凈,麥浪一樣,翻滾著文字的金黃和光芒。
另一個女作家遲子建,作品的情感風(fēng)格雖然迥異于鐵凝。但文字風(fēng)格,卻與鐵凝異曲同工。在作品情感上,鐵凝是建立在仁愛和暖意基礎(chǔ)上的,鐵凝筆下的人物都是小善、小愛和小美麗,始終洋溢著小歡樂、小幸福和小甜蜜、小美好。以小博大,四兩千斤,是鐵凝作品的力量所在。而遲子建作品的情感風(fēng)格,大多是建立在悲憫基礎(chǔ)上的,雖然最終也落腳到了愛,卻往往是在巨大的痛之后。但是,再大的痛,落到遲子建的文字上時,卻依然有一種無言的溫情和溫度,依然不失其清新明麗的詩意之美: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來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們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脫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濃密的絨毛都隨風(fēng)而逝了,留下的是歲月的累累瘢痕。坐在這樣的褥子上,我就像守著一片堿場的獵手,可我等來的不是那些豎著美麗犄角的鹿,而是裹挾著沙塵的狂風(fēng)。
西班他們剛走,雨就來了。在這之前,連續(xù)半個多月,太陽每天早晨都是紅著臉出來,晚上黃著臉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熾熱的陽光把河水給舔瘦了,向陽山坡的草也被曬得彎了腰了。我不怕天旱,但我怕瑪克辛姆的哭聲。柳莎到了月圓的日子會哭泣,而瑪克辛姆呢,他一看到大地旱得出現(xiàn)彎曲的裂縫,就會蒙面大哭。好像那裂縫是毒蛇,會要了他的命??晌也慌逻@樣的裂縫,在我眼中它們就是大地的閃電。⑤
可以說,這是一個詩意女人和作家在《額爾古納河右岸》的經(jīng)典開場白。這一段開場白,奠定了整部作品清新而詩意的基調(diào)。這種把人融于天地自然、人神合一的擬人化書寫和詩意表達(dá),揭開了額爾古納河右岸一個民族和天地自然、歷史現(xiàn)實的巨幅畫卷。
如果說鐵凝的文字清新明麗如一泓清水,閃亮明凈,清澈見底,那遲子建的文字就是一潭春水,碧綠純凈而又朦朧。你看,我跟雨、雪是老熟人,雨雪看老了我,我看老了雨雪,老了,老了,雨雪還做了我的狍皮褥子給我煨暖,真是相看兩不厭??!在她的眼里,陽光是有血有肉的可人兒,白天紅著臉出,晚上黃著臉落,干旱的裂縫也不可怕,是大地的閃電。人與自然的親密,人與自然的血脈,得以詩意棲息和呈現(xiàn)。這樣的文字,就像越揉越黏、越揉越軟的糯米團(tuán),把讀者和作品緊緊粘合,讓讀者的心暖暖的、軟軟的,充滿了情意。
(六)雄渾沉穩(wěn)之美
雄渾沉穩(wěn),與陽剛疏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卻偏于淡定和豪邁。既高亢又低沉,抑中有揚,揚中有抑,有如渾厚的美聲獨唱和低沉的胸腔和鳴,大氣,深沉。張承志是這方面的代表。在《黑駿馬》里,張承志揮一桿馬鞭,把文字的駿馬放牧出來,密集的長句鋪排,如群馬在霞光里仰天長嘯;緊促的氣勢,如駝隊在戈壁灘上負(fù)重前行。這正契合了一個民族的兒子對民族母親那種激情卻深沉的愛。在《北方的河》里,張承志面對自己的母親河時,同樣像一片駿馬面對草原一樣的深沉而激情:
他不知道自己要寫多少節(jié),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寫些什么,他只是重重地把筆尖刺向稿紙,讓筆尖發(fā)出的嚓嚓的聲音緊緊跟上胸膛里那顆心的搏動。他來不及字斟句酌,但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有些亮閃閃的字眼排著隊,不可思議地從筆下涌出,留在他的稿紙上。但他此刻無暇回顧,因為那浪濤在兇猛地沖撞著他,急躁地朝著他的喉嚨、他的大腦、以及他握筆的手一下一下的沖擊。黃河,額爾齊斯,湟水,無定河和永定河,阿勒泰的巍巍大山,黃土高原的溝壑梁峁,新栽的青楊樹林,以及羊群和馬群,飄浮的野花,彩陶的溪流,鐵青的河漫灘都挾帶著熱烈的呼嘯一擁而至。那些大河兩岸的為他熟識了又與他長別了的人們的面影正在波浪中浮沉隱現(xiàn),親切地注視著他的眼睛。他寫著,手微微地顫抖了。他發(fā)覺自己正大膽地企圖描繪一個粗獷的大自然,一個廣闊的世界。這是北方啊,他吃驚地想,他有些害怕。涂滿墨跡的紙一頁頁地翻過去,他鼓足勇氣寫了下去。他看見,在他的筆下漸漸地站起來了一個人,一個在北方阿勒泰的草地上自由成長的少年,一個在沉重勞動中健壯起來、堅強(qiáng)起來的青年,一個在愛情和友誼、背叛與忠貞、錘煉與思索中站了起來的戰(zhàn)士。他急速地寫著,一手按住震顛著的薄薄紙頁。理想、失敗、追求、幻滅、熱情、勞累、感動、鄙夷、快樂、痛苦,都伴和著那些北方大河的滔滔水響,清脆的浮冰的擊撞,肉體的創(chuàng)痛和感情的磨礪,一齊奔流起來,化成一支持久的旋律,一首年輕熱情的歌。他寫著,覺得心里充滿了神奇的感受。我感激你,他想,我永遠(yuǎn)感激你,北方的河,你滋潤了我的生命。
這時的張承志,已經(jīng)完全是一個歌者了。既是高亢宏闊的男高音,又是低沉渾厚的男中音和男低音。他把文字變成音符,千言萬語,字字句句,都如黃河之水,平靜而湍急地、沉穩(wěn)而激越地涌向黃河壺口,匯聚成渾厚的黃河大合唱。
這些語感的種種唯美,都是好文學(xué)作品之所在,我們的文學(xué)作品,只要具備了這些審美的一種美,就能夠牽引讀者,讓讀者愛不釋手。如果,我們的語言具有一種復(fù)合美、雜糅美,那我們的語言就是爐火純青,美不勝收了。而這種語言的復(fù)合美和雜糅美,是最見敘事功底,最顯文字魅力,最考量作家文學(xué)才氣的。一般人做不到,做到的是神人。沈從文,就是語言復(fù)合美和雜糅美的代表。
沈從文的語言,是樸素淡雅中絢爛詩意,絢爛詩意中樸素淡雅。他的文字樸素卻不寡淡,字里行間,詩意彌漫。絢爛卻很質(zhì)樸,字里行間,極盡天然。唯美,卻不刻意??此坡唤?jīng)心的閑筆,卻是極為精心的唯美:
我原以為我是個受得了寂寞的人?,F(xiàn)在方明白我們自從在一起后,我就變成一個不能同你離開的人了。三三,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我想打東西,罵粗話,讓冷氣吹凍自己全身。我明白我同你離開越遠(yuǎn)反而越相近。但不成,我得同你在一起,這心才能安靜,事也才能做好!
……
一切聲音皆像冷一般地凝固了,只有船底的聲音,輕輕地輕輕地流過去。這聲音使你感覺到它,幾乎不是耳朵而是想象。這時真靜,這時心是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無間。我在溫習(xí)你的一切。我稱量我的幸運,且計算它,但這無法使我弄清一點點。為了這幸福的自覺,我嘆息了。倘若你這時見到我,我就會明白我如何溫柔!
一切過去的種種,它的結(jié)局皆在把我推到你的身邊和心邊,你的一切過去也皆把我拉近你的身邊和心邊。我還要說的話不想讓燭光聽到,我將吹熄了這只蠟燭,在暗中向空虛去說?、?/p>
這是沈從文1932年回湘西時,沿途給愛人張兆和寫的書信中的其中一封。這些書信,每封都樸素淡雅而又絢爛詩意,燃燒一個湘西男人對愛人最為甜蜜浪漫和纏綿悱惻的愛情。在這封信里,沈從文沒有用一個形容詞,都是最為普通樸實的文字和句子,但卻被應(yīng)用得如此絢爛、鮮活,如此詩意、纏綿,讓人癡迷、讓人陶醉?!拔揖瓦@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樂,我想應(yīng)同你一起快樂;我悶,就想你在我必可以不悶;我同船老板吃飯,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飯。我至少還得在船上過七個日子,還不把下行的日子計算在內(nèi)。你說,這七個日子我怎么辦?我不能寫文章就寫信。這只手既然離開了你,也只有這么來折磨它了?!?“ 夢里來趕我吧,我的船是黃的。盡管從夢里趕來,沿了我所畫的小鎮(zhèn)一直向西走。我想和你一同坐在船里,從船口望那一點紫色的小山;我想讓一個木筏使你驚訝,因為那木筏上面還種菜;我想要你來使我的手暖和一些。我相信你從這紙上可以聽到一種搖櫓人的歌聲,因為這張紙差不多浸透了好聽的歌聲!”典型的大白話,卻被沈從文應(yīng)用得如此柔美嫵媚。一個被愛折磨得近乎撒嬌的男人,一個對愛放肆撒嬌卻又真實得體無完膚的男人,就這樣隨著優(yōu)美的文字向我們走來。
二語境的美
語境,就是語言的境地和境界。語境美不美,也是能不能成就一部好作品的關(guān)鍵。我以為,語境分外在語境和內(nèi)在語境。外在語境是語言要有畫面感和音樂感,內(nèi)在語境是指語言要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要有彈性、有張力。
好作品的好語言,不僅僅是語感好、語感美,更要語境好、語境美。語感是作品的初級審美享受,語境是作品的高級審美享受。
(一)語言的畫面感
好的語言,往往一句話就是一個畫面,甚至幾個畫面,一筆一劃,一字一句,都是一抹顏色,一線光影,都能組成一幅美好的畫。文字過處,一幀畫卷,徐徐展開。語言的畫面感,不僅使語言活色生香,也使作品溢光流彩。使作品真正接了地氣,沾了靈氣,有了仙氣。
路的兩邊是田,田的兩邊是山。順著田和山,娘背著我,進(jìn)了寨子。
寨子不大,卻有幾蔸大古樹,楓香樹,高高的,有幾個人合抱那么粗。是秋天了,地下一大片楓香葉,金紅金紅的,金黃金黃的。娘踩著落葉,落葉沙沙有聲。一只狗從一戶人家沖出來,對著娘和我吠。娘順手從路邊的園圃籬笆上抽了根竹條,對著狗揮。被嚇退的狗,引出了更多的狗,一個寨子就被狗吵亂了,吠破了。寨子上的人都走出來,認(rèn)出了娘,親熱地喊娘,心最熱的,就手腳很快地走出來,在半路上迎接娘。狗們見主人跟娘是熟人,也懂事而親熱地?fù)u起尾巴來,有的狗就遠(yuǎn)遠(yuǎn)退到一邊,像做錯事的孩子,默默地望著我們。鄉(xiāng)親們都跟著娘走到了石板路上,邊走邊跟娘講話。
走到水井邊時,娘把我放下來,洗衣的、洗菜的、挑水的和一路跟過來的人都圍著我轉(zhuǎn),每個人還喜滋滋地捏我的臉蛋,摸我的鼻子,扯我的耳朵。
唉,走的時候抱到手上的,長這么大了,泡兒一樣,家云哥米(“米”在我們那就是沒的意思)有福氣。寨上人七嘴八舌地議論。
“泡兒”是山上的一種野果,有兩三顆苞谷籽大,紅紅的,甜甜的,熟透的時候,紅得發(fā)亮,看得見里面一包紅甜水,有點像草莓,比草莓小很多,甜很多,特別熟的,會發(fā)黑,是我至今認(rèn)為最好吃的水果。我們湘西講長得像泡兒一樣,意思是長得好看,長得乖,嫩得像熟透的泡兒。⑦
這是我在我的長篇散文《娘》里的開篇。路,田,山,背著孩子趕路的娘,山寨,高高的楓香樹,滿地金黃的落葉,娘踩在落葉上的腳步,對著人咴的狗,水井,水井邊洗衣洗菜和圍著娘和我七嘴八舌議論的鄉(xiāng)親,等等畫面,被每一顆文字徐徐牽出。每一顆文字就是一個種顏色和調(diào)色板,每一句話就是一幅畫甚至幾幅畫。并且每一種顏色都很好看,每一幅畫面都很美麗。極強(qiáng)的畫面感,給人極強(qiáng)的視覺沖擊。
他們腫著身子,立在街道上,孩子們大紅大綠,像棉猴。這就是留午村。那時候是正月,過年不幾天。
若月家門口有個碌碡,照順蹴在上面。照順穿著一雙白網(wǎng)鞋,太陽剛出來,太陽光照在碌碡上,把照順的白網(wǎng)鞋照得很鮮亮。照順的白網(wǎng)鞋跟前放著一封點心,點心上有一片紅紙,也很鮮亮,村西頭那里有一棵柳樹,光不溜湫吊著些柳條條,像鼻嘴娃的褲帶。一只長尾巴鳥在樹頂翹屁股。照順擰著脖子看著它。翹著翹著,鳥屁股里就擠出來一滴鳥屎,像鼻涕一樣。照順聽不見鳥屎掉在地上的聲音,這里到那里遠(yuǎn)了些。
上文是楊爭光的小說《霖雨》里的一個段落。在這個段落里,楊爭光也用文字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鄉(xiāng)間風(fēng)物畫。腫在街上的大人,花花綠綠的孩子,蹲在碌碡上的男人,男人腳上的白網(wǎng)鞋,鞋邊上貼著紅紙的點心,村頭的柳樹,柳樹上的長尾巴鳥,擰著脖子看鳥的男人,鳥翹著尾巴拉出的鳥屎。太陽下的鄉(xiāng)村風(fēng)景,躍然紙上。
(二)語言的音樂感
語言的音樂感,是指語言的內(nèi)在韻律。好的語言,都長短自如,錯落自如,起伏和快慢也十分自如。有音樂的節(jié)奏,有歌謠的旋律,有詩歌的韻腳。抑揚頓挫,若唱若吟。這樣的語言,氣韻貫通,都像流泉小溪,是暢快地流出的,而不是擠牙膏一樣擠出來的??匆黄米髌?,就像聽一首好音樂,唱一曲好歌謠。較之語言的畫面感,音樂感的難度更大。畫面感,更多的是生活場景,外在的,容易復(fù)活。音樂感卻是內(nèi)在的,是神韻,是創(chuàng)造,難以做到。
一個白日帶走了一點青春,日子雖不能毀壞我印象里你所給我的光明,卻慢慢地使我不同了?!耙粋€女子在詩人的詩中,永遠(yuǎn)不會老去,但詩人,他自己卻老去了?!蔽蚁氲竭@些,我十分憂郁了。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種東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經(jīng)得住年月風(fēng)雨,用對自然傾心的眼,反觀人生,使我不能不覺得熱情的可珍,而看重人與人湊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湊巧是不會有的……我也安慰自己過,我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shù)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dāng)最好年齡的人。我應(yīng)當(dāng)為自己慶幸……”
三三,我希望這個信不是窘你的信。我把你當(dāng)成我的神,敬重你,同時也要在一些方便上,訴說到即或是真神也很糊涂的心情,你高興,你注意聽一下,不高興,不要那么注意吧。天下原有許多稀奇事情……都缺少能力解釋到它,也不能用任何方法說明,譬如想到所愛的一個人的時候,血就流走得快了許多,全身就發(fā)熱作寒,聽到旁人提到這人的名字,就似乎又十分害怕,又十分快樂。究竟為什么原因,任何書上提到的都說不清楚,然而任何書上也總時常提到?!皭邸苯庾饕环N病的名稱,是一個法國心理學(xué)者的發(fā)明,那病的現(xiàn)象,大致就是上述所及的。
望到北平高空明藍(lán)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么遠(yuǎn),我日里望著,晚上做夢,總夢到生著翅膀,向上飛舉。向上飛去,便看到許多星子,都成為你的眼睛了。
這還是沈從文的文字。是沈從文追求張兆和時的情書。讀這樣的情書,豈止是讀文字?而是讀一首詩,聽一首歌,享受一首妙曼無比的小夜曲。讀這樣的文字,我們幾乎看得到五線譜的模樣,看得到五線譜的音符在琴弦上流動的琴韻和樂聲??粗犞?,我們就會不知不覺地跟著沈從文唱:“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shù)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dāng)最好年齡的人。”
在我的創(chuàng)作實踐里,我一直力求語言有畫面感的同時,也有音樂感,讓畫面和音樂同時融為一體:
這樣的時候,正是我們的雙手跳舞的時候,幾千乃至上萬雙結(jié)滿了民謠和音樂的手,都聚攏在擺手堂上,靜候著幾十桿銃炮鳴響。一面碩大的、足以站上多個人的牛皮鼓,架在擺手堂的中央,鼓手,捆著紅腰帶,包著藍(lán)絲帕,光著脊梁骨,等待手起槌落。當(dāng)那個受人愛戴的鄉(xiāng)親宣布擺手開始時,銃響了,鼓響了,幾千乃至上萬的手,像是千萬瓣一夜競放的花葉,從挨山擦水的峽谷邊突兀而來,抵達(dá)桃花滿樹的擺手堂。
大擺。小擺。
單擺。雙擺。
前擺。后擺。
左擺。右擺。
擺成一朵花,花就艷艷的開了。
擺成一條河,河就湯湯的流了。
擺成一座山,山就漫漫的綠了。
擺成一片云,云就朗朗的飄了。
擺成一只鳥,鳥就嘰嘰的飛了。⑧
這篇《跳舞的手》,是我寫湘西土家族擺手舞的一篇散文。在一幀幀歡快的舞蹈畫里,我們可以聽到一首首猶如民歌的聲音。
我希望我的句子,不是擠牙膏擠出來的句子,更不是氣鼓氣漲憋得難受憋出的句子。我希望我的句子是水一樣流出來的,歌一樣唱出的句子,希望我的句子是民歌、民謠,抑或民樂,百回千轉(zhuǎn),千轉(zhuǎn)百回。
(三)語言的彈性和張力
語言的彈性和張力,就是語言要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也就是說,要話里有話。情、意,都要在最簡短的語言里,得到最大值的表達(dá)。
在我的長篇散文《娘》里,因為娘改嫁,娘和我們這些兒女們從小就被村里人看不起,備受欺負(fù)。娘經(jīng)常被人打罵,我們這些孩子也經(jīng)常被人恥笑和唾棄。可是娘癱瘓后,整個村子的人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我是這樣寫這人情和人性轉(zhuǎn)變的:
娘癱瘓的日子里,寨上那些平時恨娘、整娘,巴不得娘早死的人,這時也不再恨娘、整娘,不再巴不得娘早死了。嫌窮不羨富,恨生不恨死,是湘西人的為人處世哲學(xué)。娘整天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相當(dāng)于半個死人了,還能跟大家搶幾天日子?爭幾天生活?還能跟大家吵幾回架、打幾回架呢?跟一個黃土埋進(jìn)脖子的人計較,實在不人道。因此,一個寨子的人開始同情娘,開始回想娘的點點滴滴,覺得一個女人拖著幾個孩子到處討喰,實在不容易。一個家族的人對付和欺負(fù)孤兒寡母實在不應(yīng)該。于是,不斷有人和向漢英大嬸娘一樣上門看娘。條件好的,帶一包糖,拿幾個蛋,條件不好的,陪娘講講話,幫娘翻翻身。早已離婚了的繼父有時候也會到縣城割兩斤肉送娘。年底時,米有工分的娘自然分不到口糧,生產(chǎn)隊長特地跟公社打報告,給我們要了救濟(jì)糧。把一袋子救濟(jì)糧送到我家的隊長講:這是我跟公社要的救濟(jì)糧,給你背來了,你們喰,米有了,我再去公社要。
不用道歉,不用解釋,不用提傷感的過往,相互之間的恩怨,就在一言一笑中米有了。
娘講:要早曉得你們都這么好,我就早點癱了。
給娘送來了幾顆蘋果的繼父表姐笑著講:講什么喲?!快點好,好了我們繼續(xù)吵架、打架。⑨
娘就這么一句“要早曉得你們都這么好,我就早點癱了”,飽含了一個備受歧視和欺負(fù)的女人對鄉(xiāng)親美好情感的巨大渴望。為了獲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人情和鄉(xiāng)情,娘寧愿自己早點癱瘓,因為早癱瘓早得到鄉(xiāng)親們的認(rèn)同和仁愛。繼父表姐的一句“講什么喲?!快點好,好了我們繼續(xù)吵架打架”,就把一個心直口快、潑辣的農(nóng)村女人形象刻畫了出來。我想,這就是語言的彈性和張力,就是語言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結(jié)語
當(dāng)然,語言和文字的美,還有語言修辭等方面的活學(xué)活用和巧妙應(yīng)用。本文不再涉及,將另文再談。我在本文里只是結(jié)合我自己的閱讀觀感和創(chuàng)作實踐,對作品的語言和文字進(jìn)行直觀的探討和交流,只是想強(qiáng)調(diào),文學(xué)首先是語言的藝術(shù)、文字的藝術(shù);文學(xué)的生命是否蓬勃,首先要看我們的語言和文字是否蓬勃;文學(xué)的生命是否美麗,首先要看我們的語言和文字是否美麗;文學(xué)是否能夠走進(jìn)人心、屬于世界和未來,首先要看我們的語言和文字是否能夠走進(jìn)人心、屬于世界和未來;要做文學(xué)英雄,先做語言文字英雄;要寫出文學(xué)經(jīng)典,首先過好語言文字關(guān)。
注釋:
①彭學(xué)明:《小說的毀容和整容》,《小說評論》2010年第2期。
②畢飛宇:《玉米》,上海文藝出版總社2008年版,第24頁。
③⑧彭學(xué)明:《湘西散文二題》,《民族文學(xué)》2005年第1期。
④史鐵生:《我與地壇》,《上海文學(xué)》2011年第2期。
⑤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0年版,第1頁。
⑥沈從文:《只有你 那么懂我》,《人生與伴侶》(月末版)2015年第1期。
⑦⑨彭學(xué)明:《娘》,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頁,第85頁。
(作者單位:中國作家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