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龑麗,潘登,馮惟萍
(甘肅省血液中心,甘肅蘭州730046)
蘭州地區(qū)無償獻血者梅毒檢測雙陽性結果分析
秦龑麗,潘登,馮惟萍
(甘肅省血液中心,甘肅蘭州730046)
目的對蘭州地區(qū)近年來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檢測的高值雙陽性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而為血源招募提供依據(jù)。方法對該地區(qū)2011—2014年6月無償獻血者梅毒檢測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對高值雙陽性結果按照職業(yè)、學歷、性別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165 715位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檢出率為0.70%,梅毒檢測雙陽性各項目之間差異無顯著性。梅毒高值雙陽性主要以農(nóng)民居多、低學歷者居多,且男性高于女性。結論應加大梅毒防治知識宣傳力度,關注經(jīng)血傳播疾?。═TD),降低合并感染風險,在招募獻血者時應考慮該地區(qū)人群分布特點,保障臨床輸血安全。
蘭州地區(qū);無償獻血者;梅毒檢測;雙陽性
梅毒抗體篩查是安全輸血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我國人群中的梅毒感染率與發(fā)病率呈持續(xù)增長趨勢,我省梅毒報告近年來也呈快速增長趨勢[1],無償獻血者中梅毒感染比率也呈逐年升高態(tài)勢,對輸血安全構成嚴重威脅[2~4]。當前,梅毒抗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已廣泛應用于獻血者篩查,包被的純化重組抗原包括TpN15、TpN17、TpN19、TpN29-35、TpN44.5、TpN47等[5,6],具有可批處理、易自動化、靈敏度高的特點。但由于獻血者存在干擾因素(如類風濕因子、脂血、溶血和其他非梅毒螺旋體感染等),使得檢測存在假陽性結果。因此,筆者著重對近年來梅毒抗體檢測的高值雙陽性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而為血源招募提供依據(jù)。
1.1 標本來源
2011—2014年6月來我中心無償獻血者共165 715人。
1.2 試劑與儀器
抗-TP檢測試劑盒均為國產(chǎn)ELISA試劑(分別是北京萬泰和上海科華生產(chǎn))。檢驗設備為全自動STAR加樣儀和FAME全自動酶免分析儀。
1.3 方法
單一為有反應性或兩種均為有反應性者判為陽性;本文涉及的雙陽性結果即為梅毒陽性,且ALT、HBV、抗-HCV、抗-HIV任意一項檢測結果為陽性即列入梅毒檢測雙陽性統(tǒng)計范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3.0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表1 2 0 1 1—2 0 1 4年6月梅毒檢測陽性構成情況
表2 2 0 1 1—2 0 1 4年6月梅毒檢測雙陽性各項目構成情況(n)
表3 2 0 1 1—2 0 1 4年6月梅毒檢測雙陽性梅毒S/CO≥5人員一般資料(n=54)[n(%)]
ELISA法是目前梅毒檢測的一種較好方法,其操作簡便,結果判斷客觀,靈敏度和特異性較高,易于自動化,適合血站大批量樣本的篩查[7]。
表1、表2顯示,2011—2014年6月該地區(qū)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檢出率為0.70%,略高于哈爾濱、銀川、寶雞、廣州等9地[4]。但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梅毒檢測雙陽性占梅毒檢測陽性數(shù)的5.60%,梅毒檢測雙陽性各項目之間差異無顯著性。這與HBV、抗-HCV、抗-HIV梅毒均為經(jīng)血傳播疾?。═TD)的病原體有一定關聯(lián)性,它們有著共同的傳播途徑,存在合并感染的可能。
有資料報道[8,9],ELISA法隨著S/CO值的升高,TPPA確認陽性率逐步升高,S/CO≥5范圍的標本均被確認為陽性,真陽性率達100.00%。因此,筆者選擇S/CO≥5的梅毒雙陽性獻血者進行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導血源招募工作。
表3顯示,梅毒高值雙陽性主要以農(nóng)民居多、低學歷者居多,且男性高于女性,符合甘肅省梅毒流行病學分析調查結果[1]。這與近年來農(nóng)民工進城打工人數(shù)增多、流動性大、管理難度大有關,也反映農(nóng)民群體文化程度低,預防性病意識薄弱。提示應加強梅毒防治知識宣傳,關注經(jīng)血傳播疾病,普及傳播模式,降低合并感染風險。在招募獻血者時應考慮該地區(qū)人群分布特點,普及獻血知識,排除高危獻血者,從源頭上減少梅毒經(jīng)血傳播,減少血液浪費,保障臨床輸血安全。
[1]白麗,郁華,茍偉斌.2006—2011年甘肅省梅毒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資訊,2012,4(4):525.
[2]趙紅娜,張燕,方建華,等.2008—2012無償獻血者梅毒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12):1230-1261.
[3]楊坤,黃新寶.2005—2013貴港市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結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6):636-637.
[4]尹恒,王乃紅,卞鷹.中國部分地區(qū)無償獻血者梅毒感染情況比較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1(1):31-33.
[5]傅均星,周瀟,曾鐵兵.基因重組抗原ELISA法在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中的評價[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33(3):305-306.
[6]孫愛華,范興麗,沈香娣,等.梅毒螺旋體TpN17與TpN47表位肽融合抗原的重組表達及其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建立和應用[J].生物工程學報,2009,25(8):1187-1194.
[7]周瀟,葉惠敏.ELISA法在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7,7(6):915-934.
[8]王倫善.梅毒抗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S/CO比值與TPPA結果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2):126-127.
[9]張巧云,高金麗,成少萍.對梅毒篩查中血液集中化檢測TP篩查不合格樣本確認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2,34(2):153-154.
R759.1
A
1671-1246(2015)17-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