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蕓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馬上就要升入一年級了,六七歲的孩子,也即將踏入一個新的人生階段,心理學家艾瑞克森將這一階段稱之為“勤奮與自信的階段”。幼兒園與小學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都有很大差異,怎樣讓孩子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也是現(xiàn)在老師和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如何采取有效的幼小銜接措施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生活習慣,使孩子和家長都能做好入小學的準備,下面淺談一下自己的經(jīng)驗如下。
一、一日生活中滲透小學理念
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和小學的一日活動有很大差別,為了使孩子適應小學生的一日作息時間,我們也對大班孩子的作息時間進行了適當改動。如適當提前早睡、早起、早到園的時間;延長教育活動時間,上課時盡量不去喝水、小便等;給孩子適當布置任務,如掃地、擦桌子、發(fā)放課本、輪流爭當小值日生、小班長等,讓每個孩子有事可干,有事可管;自己整理書包、學習用品養(yǎng)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在時間、任務意識上有所感受。
二、養(yǎng)成自我管理的習慣
孩子進入小學后老師不會時刻關注每個孩子的行動,所以在班級里,我會留一部分時間給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在幼兒園階段我們也會采取一些措施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
(一)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如教育活動后、起床后的10-15分鐘時間,我會讓孩子自己去廁所、洗手、喝水、聊天、自由活動等,允許孩子在一定時間內(nèi)自由支配時間,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制定班級規(guī)則,嚴格遵守
孩子進入到幼兒園、班級也一定要有規(guī)則約束,如進區(qū)角活動規(guī)則、喝水規(guī)則、讀書規(guī)則、上課規(guī)則、吃飯規(guī)則等等,就像孩子們在過馬路要看紅綠燈遵守交通規(guī)則一樣遵守班級里的規(guī)則,養(yǎng)成這些好的規(guī)則習慣后,對孩子以后的成長會起到關鍵作用。
三、家園合作共促進
在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中,家長的配合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家長工作中,我們會通過召開家長會、座談會、專家講座等形式,讓家長配合幼兒園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同時轉(zhuǎn)變家長學習拼音、寫字等觀念。如:在家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計劃、購買書包文具、佩戴小黃帽、水杯等和小學接近的一些生活物品、習慣。如果家長能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里,對孩子加強一些習慣的養(yǎng)成,在進入小學校園后,家長和孩子都能表現(xiàn)得更加從容。
在實際生活中,每個孩子的特點、家庭狀況各不相同,需要加強的方面也不盡相同,在任何家庭中,家長的示范作用是同等重要的。父母是孩子首先會模仿的對象,家長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怎么來要求孩子?相反,父母如果能夠以身作則,一定會比費盡口舌的言傳取得更為顯著的效果。
四、逐步培養(yǎng)學習習慣
每天布置少量的學習任務,可以是動筆的,也可以是動口的,在家長的引導下進行學習,養(yǎng)成每天的學習習慣;每天要有一定的閱讀時間,逐漸從家長講向自己看過渡,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孩子專注力的訓練,在孩子讀書、繪畫、下棋等學習活動過程中延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讓孩子能在較長的時間里保持對一件事的興趣,這對在小學課堂上學習能力的提升會有極大的幫助。
五、做好入學前的心理準備
除了幫孩子做好物質(zhì)上的準備,還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多和孩子交流,告訴他你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以后會學習更多的知識,學習更多本領,讓孩子有一種向往感。同時讓小學生給孩子們講述學校里的學習生活情況,激發(fā)孩子當一名小學生的熱情。
六、園校合作感受小學生活
首先給幼兒提供參觀小學的機會,讓孩子進入到校園感受小學生升旗、上課的場景、參觀圖書室、音樂教室、體育場地等場所親身感受小學生活的地方,讓孩子有一種向往感。
其次是邀請有經(jīng)驗的小學老師到幼兒園給孩子和家長講課,介紹小學課程、日常工作、注意事項、準備工作等。
最后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我們幼兒園、家長、小學共同配合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