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輝 魏家琳
(舞鋼市人民醫(yī)院 心內科 河南 平頂山 462500)
頑固性心衰是臨床中危重的心臟疾病,是指心功能在Ⅲ~Ⅳ級的充血性心衰,經常規(guī)合理的用藥后仍表現(xiàn)出明顯的心衰癥狀,或癥狀惡化的一組綜合征。各種心臟病的終末期階段均會出現(xiàn)頑固性心衰,對這類患者常規(guī)使用洋地黃、利尿劑等藥物,癥狀改善多不明顯和持久。舞鋼市人民醫(yī)院采用硝普鈉和多巴胺聯(lián)合持續(xù)泵入治療頑固性心衰患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舞鋼市人民醫(yī)院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心內科頑固性心衰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頑固性心衰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齡23~78 歲,平均61歲,其中擴張型心肌病19例,風濕性心肌病13例,缺血型心肌病5例,高血壓性心肌病5例。心功能按NYHA 法分級,其中Ⅲ級8例,Ⅳ級34例。
1.2 入選標準 所有入院后均給予吸氧治療,合理的洋地黃、利尿劑、血管轉換酶抑制劑、硝酸酯類藥物,糾正病因誘因等治療后無效或心衰癥狀加重的患者。排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嚴重腎功能衰竭等患者。
1.3 治療方法 入院后即開始用微量泵持續(xù)泵入硝普鈉,自3~5 μg/min 開始,每隔15~30 min 增加3~5 μg/min,直至收縮壓下降至90~100 mm Hg。同時用另一微量泵持續(xù)泵入多巴胺,自1.0 μg/(kg·min)開始,如無不良反應,每隔15~30 min增加0.5 μg/(kg·min),直至增加至2~5 μg/(kg·min)為止,連續(xù)用藥7 d。治療前后測量心率(HR),行胸片測量心胸比率,行心臟彩超測量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然后觀察對比上述指標。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 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治療后HR、心胸比率、LVESD 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下降(P <0.05),LVEF、LVFS 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增加(P <0.05),因治療時間較短,LVEDD 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s)
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HR/(次/min)93.0±18.5 63.0±15.8心胸比率 0.69±0.06 0.57±0.07 LVEDD/mm 65.0±4.9 63.0±5.3 LVESD/mm 57.0±4.7 48.0±5.6 LVEF/% 38.3±5.1 46.0±7.4 LVFS/% 30.0±6.8 35.0±3.9
心力衰竭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的終末轉歸,其和心房顫動是目前心血管疾病治療的兩大難題,而頑固性心衰亦是臨床中困擾臨床醫(yī)師治療患者死亡的一大原因。頑固性心衰發(fā)病機制復雜,多種病理生理因素交錯,通過傳統(tǒng)的強心、利尿、擴心血管等綜合治療,療效常常不盡人意[2],主要是由于心肌收縮力下降,導致心輸出量不足與靜脈系統(tǒng)淤血,舒張末期壓力增高致使前負荷增高,周圍血管收縮導致外周阻力增高,同時心臟后負荷也在不斷增加[3]。雖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及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相繼應用于臨床,其病死率明顯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雖經優(yōu)化的內科治療,消除并發(fā)癥和誘因后,癥狀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惡化[4]。因此在臨床中要對每1例頑固性心衰患者進行仔細的評估,發(fā)現(xiàn)和糾正導致難治性心衰的潛在的原因和誘因,才能糾正頑固性心衰。
硝普鈉是心內科常用的血管活性藥物,它影響平滑肌代謝產生NO,NO 激活鳥甘酸環(huán)化酶,生成GMP 而使血管擴張,其作用迅速且可同時擴張動靜脈,降低心臟的前后負荷及心肌的耗氧量,進而消除肺水腫,緩解患者的呼吸困難,改善心臟功能,增加心排血量。多巴胺的作用隨劑量不同而不同,小劑量<5 μg/kg·min,可作用于多巴胺受體,擴張腎、腸系膜、腦和冠狀動脈,增加其血流量;中等劑量5~10 μg/kg·min,可激活β1 受體使心率增快,增強心肌收縮力;大劑量>10 μg/kg·min,可激活大多數(shù)動靜脈血管的α 受體使血管收縮。硝普鈉和多巴胺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增加心排血量,通過調節(jié)多巴胺和硝普鈉的劑量,使血壓維持在理想的水平,從而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有研究顯示:在心衰的患者中,兩藥聯(lián)合應用,既能發(fā)揮各自的作用,還能抵消彼此的不良反應,心排血量的增加超過單用任何一種藥物[5]。本研究結果表明,硝普鈉聯(lián)合多巴胺治療頑固性心衰,臨床療效顯著,心功能改善明顯,患者用藥前后心率、心胸比率、LVESD、LVEF、LVFS 均有明顯的改善(P <0.05),因治療時間較短,LVEDD 與治療前比較無顯著下降(P >0.05)。
綜上所述,頑固性心衰患者經過合理的洋地黃、利尿劑、血管轉換酶抑制劑、硝酸酯類藥物,及糾正病因誘因、吸氧等治療的基礎上,硝普鈉聯(lián)合多巴胺持續(xù)泵入,在增加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臟前后負荷及抵消彼此的不良反應方面,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1] 葉任高,陸再英.中華內科學[M].第6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75.
[2] 李新展,靳維華,張斌.頑固性心衰治療進展[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9,7(3):226-229.
[3] 高艷玲.硝普鈉與多巴胺聯(lián)合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9):35-36.
[4] 周玉杰,胡賓.頑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0,30(3):202-204.
[5] 杜國軍,盧光亮.硝普鈉聯(lián)合多巴胺持續(xù)泵入治療頑固性心衰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0,38(3):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