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有傳承的傳統(tǒng)
    ——訪成都雙流傳統(tǒng)文化研習會

    2015-11-16 11:55:12楊軍文迪
    時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8期
    關(guān)鍵詞:扶陽胡蘭成雙流

    本刊記者_楊軍 文迪

    有傳承的傳統(tǒng)
    ——訪成都雙流傳統(tǒng)文化研習會

    本刊記者_楊軍 文迪

    讀書人的臉

    2011年,臺灣學者薛仁明先生因《孔子隨喜》簡體版出版來大陸,回臺后寫了一篇文章《我讀大陸讀書人的臉》。在大陸十天,從滬杭、成都到北京,薛仁明說,他有一個最大的感觸:大陸的讀書人,實在太不快樂了。但也有例外,他在成都雙流碰見的“傳統(tǒng)文化研習會”:

    我在成都講座,特別提起,國學熱也好,復興文化也罷,最要緊的,無非是要恢復中國人該有的性情;講得更具體,就是要找回那一張張中國人該有的臉?,F(xiàn)今某些專家談“國學”,一臉市儈氣;另有某些專家,則滿嘴酸腐氣……談“國學”,談傳統(tǒng)文化,若無益于人之性情,那寧可不要!

    但是,我這回與雙流縣的研習會談話,聽他們談國學,談傳統(tǒng)文化,卻是音聲清亮,面目凈好。我看著這群人,心頭歡喜,期待滿懷。成都雙流縣傳統(tǒng)文化研習會是個民間組織,成員多樣,舉凡有公務(wù)員、諮商師、電視主播,還有企業(yè)主管。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一個水果行老板,他識字不多,平均十個字,會寫錯四個。但我談中國文化,一字一句,他都聽得有滋有味。別人提問,我才答罷,他便用四川話又再評唱一番;他的評唱,我不甚聽懂,但看那滿堂和氣,聽那哄堂笑語,再瞅著大家的一臉滋潤,我于是相信,中國人該有的臉,是找得回來的。

    記者正式接觸研習會,卻是在今年4月初成都弘道書院與研習會共同承辦的“胡蘭成先生110周年誕辰紀念會”上。說是紀念,其實不過是讀書交流。

    當時研習會過來兩位理事,一是林聲先生,一是陳用中先生。兩位同時也是維摩精舍的學員。林聲講“禪者胡蘭成”,是參證個人禪修的體悟,講胡蘭成晚年對“格物”的認識變化。全場唯他說一口濃重的四川話,講起來如擺龍門陣,惹得聽眾笑聲不斷。陳用中則接了薛仁明的話頭,講“找回中國人的臉”,用的是胡蘭成的四個字“光明喜氣”。因為他發(fā)現(xiàn),來的很多人都是和記者一般大的80后、90后年輕人,一片“青春面孔”。

    光明喜氣這個詞很大,約當于今天講的“正能量”。其實也小,就是現(xiàn)代人用濫了的“開心”。《顏氏家訓》云:“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遍_心即是開通智慧、心情愉快。讀書學問原本是極開心極簡單的事,《論語》開篇“不亦樂乎”“不亦說乎”,光明喜氣便是君子。

    胡蘭成是近代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有人直斥為“漢奸”,有人卻看到“君子”。同一部《今生今世》,有人讀出“登徒子”,有人卻看到一個“《詩經(jīng)》的世界”。尤其《韶華勝極》一章,更有教育者認為,它生動地描述了中國傳統(tǒng)基礎(chǔ)教育的華麗深邃。本刊記者去年采訪辛莊師范,見到那里的學員竟然就是以此為教材。

    再說那次紀念會,除了研習會兩位理事,同來的嘉賓還有《新周刊》的總主筆胡赳赳先生、內(nèi)地主持胡蘭成作品出版的小北先生等,幾人都算不得專業(yè)學者,但講胡蘭成,論及教育,都自有一種光明。光明,因為沒有成見,明的是自身。這便是易經(jīng)里講的“亨”。

    → 薛仁明,臺灣學者,被朱天文稱為胡蘭成護法武士。圖為2011年雙流傳統(tǒng)文化研習會邀請他做專題講座。

    → 2010年,研習會部分成員拜訪畫家趙文竹居士合影。圖中左一為劉馳先生、左三為陳用中先生、右三為林聲先生

    ↑ 胡蘭成先生是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圖為其晚年僑居日本,攝于小田原蘇峰堂前。

    胡赳赳讀到胡蘭成作為媒體人、作家的一面,寫文章有喜氣,“有許多地方馬上要成為敗筆,又能把它救起”。林聲先生本來學的是理科,后來研習禪宗,因佛緣結(jié)識了胡蘭成的侄女胡曉雯女士,又認識胡蘭成子胡紀元先生,再讀胡蘭成的格物致知,就知讀書是“砥礪”,不與世俗浮沉。

    陳用中先生其實是公務(wù)員。中國人一般印象中的官員,做官久了難免有官氣。但他卻是一副典型的書生相。大學本科執(zhí)拗地念了哲學,想明白何為人,迷上西方存在主義。后來接觸禪宗,才對“天地與我一體,萬物與我并生”漸漸有所感悟。讀胡蘭成,去胡村,他看到的是“一個山水孕育出來的孩子,一個未經(jīng)現(xiàn)代格式化教育的孩子,所以他身上有種鮮活的生命力”。

    關(guān)于光明喜氣,佛教講“隨喜”,還有一位民間耳熟能詳?shù)膹浝掌兴_。這位菩薩是大肚子,笑口常開。其實原本的彌勒不是這樣,民間倒是當成布袋和尚,說是彌勒化身。記者想來,這便是民間的生命力,沒有分別心,因善而稱喜。

    后來,經(jīng)林聲和陳用中的介紹,讀胡蘭成也成為雙流傳統(tǒng)文化研習會的專題活動。林聲說,胡蘭成先生是一位故人,胡蘭成現(xiàn)象已成為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山頭”,反對者也成為一個“山頭”,重讀胡蘭成是溫故知新。

    而本刊此次采訪研習會,也是因為一位故人。此便是雙流傳統(tǒng)文化研習會的緣起。

    槐軒后學:研習會緣起

    現(xiàn)在,即使是成都本地人,如果不是研究歷史,也很少知道本土曾經(jīng)有個槐軒學派,更不知道劉止唐是何許人。

    2007年9月,林聲和陳用中經(jīng)人引介,到成都錦江賓館拜訪張利民先生。那時,他們還不知道錦江賓館的原址就是曾經(jīng)盛極四川一個世紀的“劉門”,槐軒學派創(chuàng)始人劉止唐先生的故居和塾館。1959年,錦江賓館修建時,槐軒宅第拆除殆盡。

    張利民是最早跟隨南懷瑾先生做兒童讀經(jīng)教育推廣的發(fā)起人之一。此時,他正與王財貴博士籌備創(chuàng)辦北京經(jīng)典教育中心,在四川休養(yǎng)。聽說他們在雙流,便說有個朋友也在雙流,是止唐先生兄長的后人,希望他們幫忙聯(lián)系。

    林聲恍然,又才記起8月份在普陀山朝山,拜見白光長老(中國佛教協(xié)會教務(wù)長)。白光向他問起的止唐牌坊和止唐真人。白光說,止唐是清朝蜀中大儒劉沅的字,后世又稱“川西夫子”。蜀中五老七賢之一的劉豫波先生便是其后。他俗家在成都新津縣,幼時讀書,頗受其學說影響。

    此后,林聲和陳用中回到雙流,找到止唐先生兄長(即劉芳皋公,為清嘉慶間進士,官至工部主事)之后劉馳先生,又拜訪本地地方志專家王澤坊。聽完他們介紹,才慢慢對劉沅及其槐軒學派有所了解。兩人當下感慨,沒想到雙流還有這樣對四川近代歷史有深遠影響的人物,便每人購了一套《槐軒全書》(巴蜀書社,2006年),開始研讀。這便是后來成立的“雙流傳統(tǒng)文化讀書會”(2010年后改稱“研習會”),由劉馳任會長,陳、林等任理事。

    其時,這套叢書出版完成還不到一年?!度珪芳捌浜蟮难芯恐鲗浼盎避帉W派的介紹如下:

    歷經(jīng)晚清和民國,槐軒學派人才輩出。圖為其子孫代表人物,依次為劉椇文、劉咸炘、劉豫波

    劉沅(1768-1855),四川雙流人,字止唐,一字訥如,號青陽居士……劉沅在成都淳化街設(shè)館講學40年,門生遍布西南各省,世稱“劉門”,劉沅也被譽為“塾師之雄”。清末民初,蜀中國學大師,多出其門,其學術(shù)更遠播他省。據(jù)《清史稿·劉沅傳》記載:“咸豐中,(福建)侯官林鴻年為云南布政使,至蜀得沅書,讀之驚喜。求問時,沅已死(應(yīng)在1856年),因受業(yè)于沅弟子、內(nèi)閣中書劉芬,盡購其書去。及罷官歸,遂以其學轉(zhuǎn)相傳習,閩人稱為川西夫子云?!保ā痘避幦珪犯攀觯?/p>

    槐軒學派“歷經(jīng)清中期和民國,人才輩出,其子孫代表人物有劉椇文、劉咸滎(即劉豫波)、劉咸焌、劉咸炘等”。其中又以劉咸炘先生為其學術(shù)傳人,為學界公認的天才學者,“所著《推十書》完善了槐軒的后天學說”,至今研究者不斷?;避庨T人又以劉芬、李松山、孫海山、劉寶臣為“四大弟子”?!盎避庒t(yī)學以中醫(yī)扶陽派(火神派)創(chuàng)始人鄭欽安發(fā)揚于前,盧鑄之、盧永定、盧崇漢光大于后,影響播于海內(nèi)”。(雙流傳統(tǒng)文化研習會《槐軒概述》)

    劉沅的《槐軒全書》“是一部以儒學元典為根本,會通儒釋道三家,而歸本于儒,闡發(fā)精微,揭示為人真諦的學術(shù)巨著……乃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巴蜀文化中尚未開發(fā)的寶藏”。劉咸炘的《推十書》則兼及經(jīng)、史、子、集,旁及西學,尤精于史學、校讎學……“近代陳寅恪、梁漱溟、蒙文通、南懷瑾、蕭天石等國學大師皆服膺其學?!保ǘ斡濉兑淮笕鍎洹返龋?/p>

    如此評價,不可謂不高。此后幾年,學術(shù)界也引發(fā)了一股研究槐軒學說的熱潮。據(jù)了解,目前新加坡、韓國、德國、美國、我國臺灣和大陸的學者都已有相關(guān)研究成果問世。如德國萊比錫大學歐福克博士(Dr.Volker Olles)所著《法言》,榮獲2013年德國東方學會研究論著大獎。

    值得一提的是,在槐軒醫(yī)學方面,國內(nèi)已連續(xù)舉辦四屆的扶陽中醫(yī)論壇,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人關(guān)注。據(jù)說,從第一屆論壇開始,就有許多日本中醫(yī)師慕名而來,其中許多人為交流方便,還專門學習四川話。此外,美國學者、中醫(yī)師孟亞倫(Dr.Yaron Seidman)不僅通過實證扶陽醫(yī)學出版了專著,還特別出版了止唐先生訂正的善書《石音夫功過格》英文版。

    德國學者歐??嗽谘辛晻?,他稱自己為茶迷茶狂

    2012年,美國中醫(yī)師孟亞倫博士拜謁止唐先生墓地

    如此禮敬,仿佛直應(yīng)了那句“光明喜氣”。

    劉伯谷先生在研習會講座《四書恒解》

    傳統(tǒng)的鑰匙

    槐軒學說學術(shù)名聲在外,但在研習會,卻是一個主要由非專業(yè)學者組成的社團?,F(xiàn)在36名常駐成員,除了像陳用中先生這樣的公務(wù)員,還有企業(yè)主管、咨詢師、電視臺記者,乃至商販、一般職員。

    林聲還記得2007年研習會初成立時,他和陳用中面對十巨冊《槐軒全書》的迷茫,是“如啃鐵饅頭”。后來便去拜訪止唐公的曾孫劉伯谷先生(即劉咸炘子),請教讀法。老先生說:不是專門搞學術(shù)研究的人不必從《恒解》看起,可先從《蒙訓》《家訓》《下學梯航》等入手。

    后來,讀書會改為研習會,這個用意便來自劉伯谷。研習,便是知行?!墩撜Z》謂“學而時習之”,便是知行合一。伯谷先生今年已80多歲高齡,晚年一直致力于整理父親遺著《推十書》。其書增補全本直到2009年才由上??萍嘉墨I社完成出版。

    老先生總結(jié)家學,槐軒之道便是做人之道,所謂知行合一,“究其實質(zhì),即是大學之道,演繹《大學》開篇宗旨‘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而已”。所以,在槐軒學說體系中,四書恒解必講功夫次第,《論語》《孟子》是講是什么,《中庸》講為什么,而《大學》講怎么做,所謂“倫常本于心性,功夫全在大學”。目前,他正致力于發(fā)揮家學提倡的古本《大學》真義。

    他認為,“大學為入德之門,入德就是復性,指路很清楚?;避帉W說注重區(qū)別先天后天,這是和宋儒的主要差別。”止唐先生講學時,除傳授經(jīng)典外,就教授學生“坐功”,即大學所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的心法。研習會會長劉馳先生告訴記者:此正是失傳的古本大學完整的修養(yǎng)之道,是止唐先生受野云老人指點后會通三家的關(guān)鍵之處。如《槐軒約言》云:性外無道,道外無教。

    記者回想,看扶陽醫(yī)學講先天后天之分的醫(yī)理,也是如此。劉馳說,取坎填離和克己復禮殊途同歸,只是槐軒學說在醫(yī)學和倫常上的不同體現(xiàn)。這是扶陽派鼻祖鄭欽安對槐軒思想的傳承之處。野云老人教劉沅存性養(yǎng)心之法便是:人生自有長生藥,反求諸身心可也。

    孟亞倫(后排左一)、Teja和劉伯谷先生合影

    說到此處,林聲先生還給記者講了一段故事。2013年夏,研習會邀請劉伯谷先生一同前往北京、山東開展槐軒學說民間交流活動。在山東曲阜時,有兩位正在大青山參加太極拳交流的外國學者專程來拜訪。一位便是美國學者孟亞倫,另一位是澳大利亞中醫(yī)師Teja Jaensch。

    Teja提及自己從12歲起,因父親拋棄家庭,就不再與父親往來,向劉伯谷請教孝道。劉老便引用詩經(jīng)“哀哀父母”,給Teja講了舜孝敬父母的故事。Teja聽完,若有所悟,當即表示要盡快與父親會面。卻不知回澳洲后,Teja大病一場,幾近死去,中西醫(yī)皆無效。后來,他想起臨行時研習會送他的《石音夫功過格》,提到用黑豆白豆記錄每日功過,改過遷善,遂每日堅持,不想大病即愈。今年5月,林聲接到他的消息,說他已在德國,父子言和。6月,Teja父親因肺氣腫去世。

    Teja告訴林聲,如果在父親去世前,未能相認和諒解,這將會成為他一生的困擾。

    這個故事聽來幾乎像奇談。但在記者看到的止唐先生注釋的《太上感應(yīng)篇》引證里,卻比比皆是。記者近日每每對照檢討,亦常感身心上的印證。感應(yīng)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又說:天地有司過之神,三臺北斗神君在人頭上,三尸神在人身中云云。崇信科學的現(xiàn)代人斷不相信,其道理便在《中庸》的盡性合天,也即槐軒強調(diào)的復性、靜養(yǎng)功夫。

    《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比嗣可粣耗钌颇?,其實都會影響情志。情志進而影響五臟六腑,所以中醫(yī)有謂“怒傷肝、喜傷心、憂悲傷肺、驚恐傷腎、思慮傷脾胃”的說法。子曰“人不知而不慍”,可見也直是養(yǎng)生,實在不過是最簡單的因果律。

    現(xiàn)在,研習會的主要活動,除了研習槐軒典籍、組織專家學者講學、游學、籌辦慈善活動等等,還有就是印贈槐軒基礎(chǔ)讀本。記者幾次去雙流,每次都會得不少新書。其中必須要提到一個關(guān)鍵人物,就是呂笑龍。呂先生也是維摩精舍學員,曾為主編《維摩精舍叢書研讀錄》放棄工作8年。有時經(jīng)濟困頓,一天就吃幾個饅頭、下咸菜。后來聽林聲和陳用中介紹,又義務(wù)參與槐軒典籍的編輯和點校工作。其中就包括記者拿到手上的幾本書:《槐軒概述》《感應(yīng)篇注釋》《槐蔭克己錄》等等?!痘避幐攀觥犯悄壳盀橹拐砘避帉W說最為系統(tǒng)的專著。

    “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聽著林聲的介紹,記者更是感慨這個奇跡,想見其為人。

    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目前成都對槐軒有興趣、正在學習和整理推廣的,很多都是維摩精舍的門人,這似乎也正是從反面印證著槐軒學說三教合流的魄力和魅力。

    槐軒學堂和中國人的庭院

    到雙流訪槐軒文化,第一處必要到和為貴主題生活庭院。因為這里的主人正是陳用中先生。

    有好茶、好酒,有美食。采訪這天,剛剛下過陣雨,空氣中依然透著悶熱,走到這里,卻是百骸清爽。

    現(xiàn)代人生活在公寓樓,出門是噪音和空氣污染,上班又與電腦為伴,長期“不接地氣”,自然便容易陰盛陽衰。而扶陽的作用,正是要使人回歸自然,返還先天而已。盧崇漢先生在扶陽論壇說:這正是老子《道德經(jīng)》所謂“歸根曰靜,靜曰復命”的意思。

    袁煥仙居士像。袁先生是民國時四川宗門大德,1943年在成都建立維摩精舍。門下弟子即包括南懷瑾、楊光岱、李自申等先生。陳用中和林聲曾師從李自申先生。

    1994年廈門禪七期間,維摩精舍三位同門南懷瑾先生與李自申先生(左)、鄧岳高先生(右)的合影。

    這里原本只是一處普通的人防工程。后來,雙流縣政府推動人防工程平戰(zhàn)結(jié)合,陳用中便在此開了一家叫做明誠堂的茶館。2007年研習會成立,因緣際會,茶館逐漸成了研習會的“碼頭”。陳用中又因之注冊明誠堂公司,以作為槐軒文化傳播的場地和經(jīng)費支持,再后來便逐步發(fā)展為和為貴主題生活庭院。如今,這里每年都要接待國內(nèi)外無數(shù)慕道槐軒學說的訪客,儼然成了雙流縣一道人文風景。

    而去年9月,這里又多了一個槐軒學堂。以茶館和庭院做學堂,這里有一種天然的氣場。不是李清照寫“庭院深深深幾許”,卻是白樂天的“起坐心浩然,王家庭院寬”。

    傳統(tǒng)中國人的生活是庭院的。漢語中的“庭”含義豐富,下至普通百姓的家庭,上至天子的朝廷,都一字相通。在朝廷,君臣相見,在家庭,是親子相見。庭在前,是接人待物,庭在后,是退而自省。一個庭字便是托出五倫五常,成為一個天然的教育場所。所以古人說家庭教育是“仰承庭訓”,而蒙訓之初是“灑掃庭除”。

    柏拉圖曾說“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公民需要在城市廣場?!钡袊藚s相信,培養(yǎng)一個君子是在庭院。在廣場上培養(yǎng)公德、法律意識,而在庭院,卻是培養(yǎng)私德、發(fā)自內(nèi)心的道德修養(yǎng)。

    講起開辦學堂的初衷,陳用中先生說,他正是有感于家庭教育的失落,學堂的宗旨便是“傳承槐軒學問啟蒙著作、以親子共同成長為目的”。

    實際上,早在2013年,經(jīng)林聲和陳用中的推介,槐軒的啟蒙讀物已進入學校(參見本期雙流勝利小學專訪)。2014年,作為政協(xié)委員的陳用中還提交了一份在全縣中小學推廣槐軒文化的提案。而槐軒學堂作為他個人的一個試點,他想做的就是探索槐軒蒙學如何轉(zhuǎn)化成現(xiàn)代教育的方法。按他的話說,是有傳承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

    傳承的關(guān)鍵正是在家庭。止唐先生《豫誠堂家訓》開篇便是“天理良心,人之所以為人”。所以,這個學堂直到現(xiàn)在也沒特別招生,以公益形式進行。目前70多個家庭,大多是平時喜歡到這里來喝茶的茶友口耳相傳,自愿參加。每周六上午九點半,家長和孩子們便聚集一堂,在這個庭院里讀止唐先生的《蒙訓》和《家訓》,同時也兼及《詩經(jīng)》《弟子規(guī)》《大學》《孝經(jīng)》等傳統(tǒng)經(jīng)典。

    止唐先生在《蒙訓》前有一段話,講自己作訓之由:“童子初識字,俗沿授以三字經(jīng),亦為簡明,但惟導以求名,殊非圣人養(yǎng)正之道?!标愑弥泻髞聿胖饾u發(fā)現(xiàn),這段話于現(xiàn)實的映照。很多家長最初參與讀書,抱著一種功利心態(tài),總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的說孩子要學詩歌,有的則是學畫畫、或?qū)W古琴……一方面,他們對學校教育的很多內(nèi)容失去信心,但真正接觸傳統(tǒng),又特別沒有安全感。

    所以,現(xiàn)在家長來,陳用中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為什么要學?“如果是為了孩子考級、加分,學個技能炫耀一下,那學不學都是無所謂的。”

    現(xiàn)在,學堂針對孩子和家長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四大課程體系:除了讀經(jīng)、外出游學活動,最重要的就集中在健康養(yǎng)生和親子沙龍。陳用中說,來這里的孩子大多在3-8歲,正是身心發(fā)育的關(guān)鍵期。有關(guān)健康養(yǎng)生的講座便成為學堂活動的重要部分,內(nèi)容涉及飲食起居、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

    在所有學堂活動中,最受家長歡迎的便是每周組織孩子們的玩茶活動。玩茶活動之一便是給父母奉茶,這讓許多父母大為驚訝,原來孩子們還可以這樣知事。陳用中說,“孩子小,玩茶不在技術(shù),而是磨心性?!被避帉W說根本講求復性為人,便是將心性磨練還原到倫常生活。

    日本的茶道受禪宗影響,講究禪思,而中國的茶道卻是講究玩味。諺語說,自古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的茶館也是開得到處都是,一片煙火氣息。

    明誠堂茶館的茶藝師明心,也是組織孩子們玩茶的老師

    此外,每周三、周四,學堂都會特邀兩位扶陽派的中醫(yī)到茶館坐堂義診。其中一位便是研習會劉馳先生的兒子劉杰謙,目前師從扶陽傳人盧崇漢先生的弟子趙君先生。只是本次采訪匆忙,未及相見,頗為遺憾。倒是中午吃飯,上來一碟泡姜,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生姜回陽”,讓人感受到扶陽醫(yī)學在日常生活的影響力。林聲還開玩笑說,吃完生姜心里有一種愉悅的感覺,又多吃了兩碗飯。

    扶陽醫(yī)學素以善用姜附桂等辛熱藥物出名。其有名的四逆湯,附子稱君藥,姜稱臣藥。其作用便是走散(姜的味道很大),化消陰氣,鎖住陽氣,所以有“迎陽歸舍”的功效。扶陽派醫(yī)師李可先生就曾大用以臨床治療抑郁癥,效果明顯。

    而在日常飲食中多吃姜,則有散寒和胃、化痰止咳的養(yǎng)生作用。民間便有“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的俗語,孔子也說“不撤姜食”。飯桌上一位學員就提及自己每天喝姜棗茶,調(diào)理胃腸的功效,贊不絕口。

    劉馳先生還告訴記者,現(xiàn)在扶陽醫(yī)學之所以復興,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并非說扶陽派比其它中醫(yī)高超,而是環(huán)境使然。現(xiàn)代人生活在公寓樓,出門是噪音和空氣污染,上班又與電腦為伴,長期“不接地氣”,自然便容易陰盛陽衰。而扶陽的作用,正是要使人回歸自然,返還先天而已。盧崇漢先生在扶陽論壇則說:這正是老子《道德經(jīng)》所謂“歸根曰靜,靜曰復命”的意思。

    “何為貴?和為貴,合為貴。天人合一,生活為貴?!标愑弥兄v起庭院起名的內(nèi)涵。中國的庭院生活其實也與人一樣,是《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講“天賦氣,地賦形”。

    記者采訪到這里,再想薛仁明先生講對研習會的好感,也豁然開朗。中國人的臉,光明喜氣,其實原本也就是這樣的和氣、貴氣、煙火氣。

    猜你喜歡
    扶陽胡蘭成雙流
    扶陽解毒法聯(lián)合免疫營養(yǎng)治療對Ⅲ-Ⅳ期結(jié)直腸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療效觀察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東升迎春小學
    中小學校長(2022年7期)2022-08-19 01:36:36
    雙流板坯側(cè)面鼓肚與邊角掛鋼原因與對策
    雙流機場一次低能見度天氣過程分析
    四川省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
    胡蘭成與范秀美:幸福的黃手絹
    胡蘭成的女克星
    東方女性(2016年3期)2016-03-31 16:29:16
    從人體陰陽本體結(jié)構(gòu)談扶陽派唐農(nóng)教授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經(jīng)驗
    浪蕩子模板——胡蘭成
    海峽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09
    從共振原理看扶陽理論的治病機理及其對血管性癡呆的解讀
    女性| 西峡县| 托克托县| 罗平县| 巧家县| 靖宇县| 南木林县| 兴国县| 南充市| 新和县| 贡觉县| 松原市| 凤翔县| 启东市| 武汉市| 河南省| 三门县| 阳信县| 寿宁县| 扶绥县| 浦县| 济南市| 汉寿县| 庆元县| 诏安县| 南昌市| 安多县| 洛阳市| 民和| 睢宁县| 高尔夫| 文化| 中牟县| 阜城县| 甘南县| 徐闻县| 石景山区| 区。| 马龙县| 延川县|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