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程元
民國機械紙文獻去污方法研究
鄧程元
鄧程元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鄧程元,女(1990-)碩士,主要從事古典文獻研究。
民國時期的書籍采用了大量的機械紙,但僅僅過去百年,就出現(xiàn)了大量的破損與污染 。而現(xiàn)在對紙張的去污方法雖然多種多樣,其中有些方法并不能去除污點,有些雖然使污點消失,卻對紙張造成了永久性的傷害。
以清水、高錳酸鉀(KMnO4)、堿、明礬、皂莢和香樟樹葉等為材料 ,通過對照實驗,以期找出清洗紙張上各種污垢的方法,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適宜濃度,并用定性描述和定性賦值法來評估修復的效果,利用微生物實驗對清洗后的紙張進行真菌再生能力的測定,從而實現(xiàn)修復中的量化評定,為古籍修復及保護提供借鑒。
試驗材料
竹紙(12*20cm)、生宣、清水、高錳酸鉀(KMnO4)、雙氧水(H2O2)、堿、明礬、皂莢、香樟樹葉、蔗糖、氯化鈣、硼酸等。
各種因素對不同除污方式的影響
水的溫度對紙張去除泥土的影響
取清水5L,設定溫度為20oC、40oC、60oC、80oC、100oC,取污染程度相當?shù)募垙?、采用傾斜法,把案子一頭墊高稍傾斜,把需要清洗的書頁平鋪在案子上,先用排筆沾水濕潤書頁,后用水淋沖4遍,取出后吸去多余水分,置于空氣流通處陰干壓平后,拍照對比,每種溶液試驗重復3次。
高錳酸鉀(KMnO4)溶液的濃度對去除潮濕霉跡的影響
設定高錳酸鉀(KMnO4)的濃度為0g/L、0.05g/L、0.15g/L、0.25g/L、0.35g/L的溶液,采用常溫下浸泡5min,對紙張上難以去除的霉斑進行清洗,之后用雙氧水(H2O2)浸泡2min,之后把紙張放在傾斜的木板上,用清水反復沖洗,用PH試紙測定溶液酸堿度,直到酸堿度到7為止,待紙張陰干后,拍照對比,每種溶液試驗重復3次。
堿的濃度對紙張去有機污斑的影響
設定堿的濃度為0 g/L、5 g/L、10 g/L、15 g/L、20 g/L的溶液,用60 oC的開水先在一個不銹鋼碗內融化食用堿,待食用堿完全融化后,倒入1L的定容瓶內,加冷水定容到1L,待水冷卻后,采用木板斜面沖洗的方法對其清洗,具體方法同1.2.1,每種溶液試驗重復3次。
明礬的濃度對去除潮濕霉跡的影響
設定明礬的濃度為0 g/L、5 g/L、10 g/L、15 g/L、20 g/L的溶液,倒入1L的定容瓶內,加冷水定容到1L,待水冷卻后,采用木板斜面沖洗的方法對其清洗,具體方法同1.2.1,每種溶液試驗重復3次。
皂莢溶液對去污蟲屎痕跡的影響
取20克的皂莢粉溶入1L的水中,并加熱至沸騰,倒入1L的定容瓶內,加冷水定容到1L,待水冷卻后,采用木板斜面沖洗的方法對其清洗。
香樟樹溶液對紙張去污的影響
取適量的香樟樹葉若干,用紗布包裹,在鍋內放入一定量的清水,蓋上鍋蓋,慢慢煎燉,待水沸騰后,把占有霉斑的紙張放入鍋內,用毛筆輕輕洗刷霉斑處,后用清水淋沖4遍,取出后吸去多余水分,置于空氣流通處陰干壓平后,對其效果進行測評。
1.3紙張去污的質量評價指標
采用定性描述和定性賦值相結合的方法對清洗后的紙張建立評價標準,以便更好的挑選出對紙張傷害性小的清洗方法。(評價指標見表1)。
表1 紙張去污的外觀質量評價指標
說明:1.污點痕跡:在自然光照條件下,人眼可觀察到的吸附在紙張上的污點的形狀、大小、顏色。
2.紙張顏色:在自然光照條件下,人眼看到的紙張的顏色。
3.紙張透明度:在自然光照條件下,把紙張對著陽光時所顯示出來的透光程度。
清洗后的紙張對真菌再生能力的測定
采集適量上述藥劑清洗后的紙張,利用100g/L蔗糖+20mg/L H3BO3+20mg/L CaCl2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紙張,滴于雙凹載玻片上,每個紙張做4個重復,將玻片放入保濕的培養(yǎng)皿內,放置在25oC的完全光照培養(yǎng)室內培養(yǎng), 直到培養(yǎng)出菌絲為止(當超過50個h依然沒有菌絲產生,不再統(tǒng)計),并用電子顯微鏡進行拍照,記錄各個培養(yǎng)皿生長菌絲的狀況。
各種因素對不同除污方式的結果分析
水的溫度對紙張去除泥土的結果分析
不同水溫的清水,對紙張上的泥土進行沖洗,在水溫為20oC、40oC、60oC、80oC、100oC時,泥漬都可以被完全清除掉,證明水可以去除紙張上的泥土,但各個水溫之間,在清洗方法和次數(shù)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水溫對清洗紙張上的泥土的效果無太大的影響(詳見說明1)。
高錳酸鉀(KMnO4)的濃度對紙張去污的結果分析
用清水清洗紙張上的霉斑,霉斑無明顯變化,通過不同濃度的高錳酸鉀
(KMnO4)溶液清洗紙張,霉斑痕跡出現(xiàn)不同程度減弱,在0.25g/L的高錳酸鉀溶液的傾向性紙張的情況下,去污效果較好。但用高錳酸鉀清洗過的紙張,如不用雙氧水清洗,紙張將會出現(xiàn)變黃的跡象(詳見說明2)。采用定性描述和定性賦值相結合的方法對清洗后的紙張建立的評價標準,對不同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紙張去污效果的進行評價(見表2)。
表2 不同KMnO4的濃度對紙張去污的效果的評價表
不同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去紙張霉斑的效果有所不同,0.05g/L濃度的高錳酸鉀去污效果相對較差,且紙張顏色與透明度的變化也高于0.15g/L和0.25g/L溶液做出的效果。而0.35g/L的高錳酸鉀溶液相對于0.25g/L的高錳酸鉀溶液來說,試驗結果是紙張的顏色相對變深,因此,通過綜合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0.25g/L的高錳酸鉀溶液對于霉斑的去除效果比較好。
堿的濃度對紙張去污的結果分析
食用堿經過熱水融化后,溶液為淡乳白色液體,觸感較為滑膩,純堿具有較強的脫脂作用,可以去掉紙張上的油脂等,在使用堿去除油斑的操作過程中,堿對去污有較好的效果,污點痕跡基本消失,且在此范圍內,堿的濃度對紙張油漬的去除效果沒有影響。
表3 不同濃度的堿對紙張去污的效果的評價表
對紙張進行外觀對比發(fā)現(xiàn),處理過的紙張,顏色明顯變深,且透明度明顯變低,(詳見說明3)。如果未用清水反復沖洗被堿溶液清洗的紙張,待紙張陰干后,紙張上有明顯的白色附著物。同時使用堿溶液清洗紙張上的油漬,會使紙張的PH值發(fā)生變化,使紙張變成堿性紙,而在中性和堿性條件中,紙張中的纖維素會自動氧化,從而縮短使用年限。劉全校等人為添加碘化鉀等抗氧化劑能夠降低堿性紙張老化速度。采用定性描述和定性賦值相結合的方法對清洗后的紙張建立的評價標準,對不同濃度的堿溶液對紙張去污效果的進行評價(見表3)。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清水對去除油漬和茶漬沒有效果,而用一定濃度的堿溶液,可以很好的去除紙張上的油漬和茶漬。
明礬的濃度對去除潮濕霉跡的結果分析
通過不同濃度的明礬溶液清洗紙張,霉斑痕跡出現(xiàn)減弱,但不同濃度之間清洗效果不明顯,總體的效果不如高錳酸鉀—雙氧水法,并且明礬在對霉污清洗后,會有白色晶體的殘留物。并不適合用于真菌的去污。
皂莢溶液對去污蟲屎痕跡的結果分析
皂莢果實富含胰皂質,故可以煎汁代替肥皂使用,因而皂莢具有去污,殺蟲,抗菌的作用。而在去除蟲屎痕跡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限于無法對皂莢進行提純,因此在去污方面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如果能提取胰皂質,制成清洗液,對紙張去污方面有較大作用,因為皂莢還有抑菌殺蟲的作用。
香樟樹溶液對紙張去污的結果分析
香樟樹葉是去污、防霉、殺蟲的良好材料。但是在此次實驗中,未能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這有可能是由于香樟樹葉汁濃度不夠有關,需進一步萃取。
洗后的紙張對真菌再生能力的測定
通過實驗(操作步驟見說明4),對紙張被清洗后真菌再次生長的時間進行測定(詳見表5),用清水沖洗過的紙張,在培養(yǎng)液內培養(yǎng)12h后,即可出現(xiàn)菌絲,而干燥的紙張用皂莢和香樟樹葉汁浸泡過的紙張在經過50個h后,依然沒有生長出菌絲,而用高錳酸鉀溶液、堿溶液、明礬溶液浸泡過的紙張分別經過40、27、33h生長出菌絲(詳見說明5)。
通過顯微鏡拍照,我們可以看出干燥紙張的紋理結構比較密,而用高錳酸鉀—雙氧水法清洗過的紙張,在結構上明顯的變稀疏了,從而造成了紙張纖維之間空隙的增大,對小孢子囊的吸附能力更強,小孢子囊在這些空隙間附著,從圖組5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真菌在紙張上的生長位置都是在紙張纖維空隙較大的地方生長出來的,而那些吸附在紙張纖維空隙間的小孢子囊,待出現(xiàn)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這些小孢子囊就從紙張的內部生長出來,就更加嚴重破壞了紙張的內部結構,并且小孢子囊產生的各種廢棄物質,使紙張的壽命大大縮短,并且對其清洗時比只吸附在紙張上的真菌更加難清洗,真菌的再生能力也更強。
表5 紙張被清洗后真菌再生時間表
因而要盡量少用化學藥劑或者使用低濃度的化學藥劑對紙張進行清洗,用皂莢和香樟樹葉汁浸泡過的紙張,有明顯的抑菌作用,而用化學藥劑處理過的紙張,也有抑菌作用,但效果不如中藥劑有效。如果能夠在化學藥劑里面加入經過提煉過的中藥劑成分,或許可以把兩者的優(yōu)點相結合,從而更好的去除紙張上的污垢。
綜上所述,在對民國機械紙去污方法研究過程中,用化學藥劑去除紙張上的潮濕霉跡等污垢具有較好的效果,但對紙張的影響較大,用高錳酸鉀溶液去除污垢后,要對紙張進行脫酸處理,以便能夠更好的延長其壽命。
用中草藥汁液對去除紙張上的霉跡具有一定的效果,相比較于化學藥劑而言。效果沒有化學藥劑那么的明顯和快速,但他對紙張的影響較小,并且有些中草藥還兼有防蟲防霉的作用,有較開闊的前景。
本論文初步建立了《紙張去污的外觀質量評價指標》,用定性描述和定性賦值的方法,對紙張清洗后的外觀進行綜合評價,使古籍修復不再只憑個人經驗對其操作。找到了高錳酸鉀(KMnO4)溶液,對紙張上的霉斑去除的適宜濃度,弄清了高錳酸鉀、堿、明礬、皂莢、香樟樹葉對真菌的抑制作用,提出了用化學藥劑對紙張上的真菌進行清洗后,再用皂莢和香樟樹葉等進行清洗可以有效地抑制真菌的生長。
10.3969/j.issn.1001-8972.2015.0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