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毅飛
欄目責編:曾 鳴
《馬向陽下鄉(xiāng)記》(又名《馬向陽下鄉(xiāng)》《槐樹花開》,下文稱《馬》?。┳?014年9月17日在CCTV-1 黃金劇場開播以來,收視一路飄紅,突破各大衛(wèi)視的重圍,勇奪全國收視第一。劇情高潮迭起,《馬》劇的收視一直高居不下,直至大結局前一天依然以全國平均收視2.062%,收視份額5.722%穩(wěn)坐收視桂冠,①創(chuàng)造了空前的轟動效應和如潮的好評,引起大學生村官、公務員、鄉(xiāng)村、城市市民的一致共鳴。
近年來,鄉(xiāng)村題材劇數量不少,也有口碑上佳的作品,如《寶樂嬸的煩心事》《粘豆包》《女人當官》等。僅2014年上半年就有數部鄉(xiāng)村題材的電視劇登陸各大衛(wèi)視和視頻網站,如《大村官》《豆腐西施楊七巧》《油菜花香》《收獲的季節(jié)》等。
在題材類型相近、村官下鄉(xiāng)的鄉(xiāng)村劇中,價值導向絕大部分以凸顯村官正面形象、傳播正能量為主,《馬》劇亦不能超脫免俗,但與其它劇顯著不同的是:
首先,主角初始形象并不“高大”。與其它劇中主角大多始終心系鄉(xiāng)村、放棄高薪崗位和個人前途,義無返顧一心投身鄉(xiāng)村,與從一開始就占領道德制高點的劇情截然不同,該劇主角馬向陽的道德形象和對鄉(xiāng)村的自然情感明顯落后一大截:一開始并不愿下鄉(xiāng),迫于無奈才赴任;目睹老祖奶掉入糞池卻茫然失措,被人推擠落池才偶然救人;藉圖靠喝酒等江湖義氣式的做法籠絡二叔幫丁秋香要地,卻被老江湖弄得狼狽不堪、威信盡失;帶著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城市女友游山玩水,旁邊還跟著另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專家,引得村民側目、好奇不已;面對潑辣、大膽的村長媳婦無計可施……主角就是這樣一個凡人、俗人,愛得迷茫和遲鈍,缺乏謀略和威權的受氣包,與大部分鄉(xiāng)村劇描繪的“高大全”村官形象大相徑庭。但對該劇的受眾來說,這樣的人才是真實的、活生生的、接地氣的,才是和老百姓沒有太多距離感可以話家常說心事的身邊人。劇情也突破了那種非得用主角的好壓榨出其它人物的“小”和“俗”的刻板思維和固定套路。
其次,正能量的傳遞是漸進式的、潛移潛化的。正能量的傳遞、模范形象的感召力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必須培植在一定的土壤中才會產生更大的效果,迸發(fā)更強的力量。對比一些劇中口號式、虛無縹緲的正能量,《馬》劇中正能量是可以觸摸的。馬向陽無奈下鄉(xiāng)后,甫一開始他抱著敷衍的態(tài)度,下鄉(xiāng)富農任務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從來沒有體現在他的言語和行動當中。隨著他和鄉(xiāng)親們接觸的增多,對村民和村子了解的加深,他也一步步地成長,他對工作使命的認識和人生價值的探索也逐漸深化。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和種種現實難題,馬向陽完成了一個“凡人”“俗人”的蛻變,正如片尾二叔對馬向陽所言:“如果不是我,你馬向陽不可能成長為現在這樣一個男人”。的確,《馬》劇的正能量,正源于馬向陽面對復雜現實和種種難題不斷的掙扎,一步一步的成長,以及他的蛻變給村子里其他人所帶來的影響和變化。這種影響和變化才是推動鄉(xiāng)村從傳統(tǒng)到現代、從封閉到開放、從村民只看到家庭氏族利益到尊重集體大眾的共同利益的絕對力量。這個過程是馬向陽,也是所有村民重新認識自己、追尋生命價值的過程,是一個正能量和精神感召力不斷積聚、匯集的過程,也是感染和打動觀眾和網民的力量所在。
紅花還須綠葉配,《馬》劇眾多配角的精彩演出為這部戲增色不少。老謀深算、運籌帷幄的二叔,精明算計且又隨風倒的梁會計,潑辣多智的李云芳,忠直粗勇的花小寶,神經質、超級自信的梁會計老婆劉玉嬌,勢利短視的老喬叔,得勢便要弄權整人的村長齊旺財……每個角色都刻畫得入木三分,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和特色,甚至有些搶了主角的風頭。
《馬》劇沒有其它劇中深度臉譜化、符號化的角色,但《馬》劇角色都有一個顯著的特色,那就是洋溢著鮮活的人性。人性往往是難以捉摸和把握的,《馬》劇卻處理得非常好,它沒有回避人性的多變性和復雜性。劇中配角中并沒有絕對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他們之所以在劇中呈現出多變的形象和看似矛盾沖突的言行,其癥結根源就在于這些都是真實人性的體現。劇尾馬向陽跟二叔有一段頗富哲理的對話,馬向陽在剖析二叔很多矛盾做法的原因時強調:二叔(包括其它村民)在做行為選擇時秉持這么一條原則,無損自己利益時,盡可能地支持;有損自己利益時,想方設法反對。這就是人性,趨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只有直面人性、正視人性,只有公平的對待和處理人們的利益時,才能夠激發(fā)他們人性中的美和善,才能抑制他們人性中的丑和惡?!恶R》劇將人物形象渲染得非常到位,刻畫了各具特色的人物,揭示了現實世界的復雜性、矛盾性,也引導觀眾探討了人生、人性、利益等哲思性話題。
傳播正能量是《馬》劇的核心功能,但是,不同的觀眾還從該劇發(fā)現了更多的驚喜。時事和政治愛好者看到了智斗和謀略,看到合縱連橫;家庭主婦們可以從梁會計和劉玉嬌那段精彩對話中體悟愛和婚姻的真諦;驢友們能欣賞到壯闊雄偉、秀麗絕倫的齊長城,風光如畫的青島美景;商務人士又能從中看到無處不在且又隱蔽的植入廣告和無限商機;美食者能領略具有濃濃地域特色的物產和小吃;甚至還能飽飽眼福,看一看國民大叔和一溜的美女……
雖是一部鄉(xiāng)村劇,但不乏現代氣息和時尚元素,多種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讓不同的觀眾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較好地照顧到了不同群體的觀影需求。
在消費時代,鄉(xiāng)村題材的影視劇陷入都市情感劇、動作戲、穿越戲等眾多主流類型的商業(yè)影視劇的重重包圍當中,很難獲得市場的普遍認同。同時,鄉(xiāng)村劇由于類型單一、視野狹窄、人物形象刻板、目的性過于明顯,引導意味過濃、缺乏一線偶象明星等缺陷,一直頗受觀眾批評。《馬》劇的出現讓人耳目一新,或許可以給鄉(xiāng)村劇的發(fā)展帶來一些啟示。
真正深入鄉(xiāng)村、了解鄉(xiāng)村、熟悉農民。藝術高于生活,也來源于生活。據了解,《馬》劇的編劇谷凱在創(chuàng)作劇本之前,曾經專門花了3 個月時間前后走訪了棗莊、淄博、威海三市40 多個村子,面對面接觸了60 余位下鄉(xiāng)扶貧的“第一書記”,積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為創(chuàng)作出彩的劇情、有特色的人物夯實了基礎。
走進并深入鄉(xiāng)村,從現實環(huán)境中去認識農民、理解農民、表現農民,突出他們身上的淳樸和他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通過人物刻畫展示他們的理想,而非刻意突出鄉(xiāng)村的落后,故意凸顯農民的缺點,有意迎合某種趣味拿農民插科打諢。有了這樣的認識和了解,就能用平和的眼光看待農民的過去和現在,發(fā)現他們的生活智慧、他們與這片土地絲絲相連的關系。②
《馬》劇大熱,是觀眾和網民對原創(chuàng)、對貼近生活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認可,是他們對演員和劇情真實形象地反映鄉(xiāng)村、還原生活的肯定。生活大于想象,只有腳踏這片生機盎然的大地,才會接通地脈、下筆有神,刻畫出有精氣神的人物,講出與眾不同的故事。
傾注鄉(xiāng)土氣息,凸現地方文化、地域特色。鄉(xiāng)村劇就應該具有的鄉(xiāng)土氣息。這里鄉(xiāng)土氣息不是指迎合某些觀眾窺奇覽丑需求的糟粕落后元素,也不是指屈從于市場而雜揉各種荒誕和搞笑的所謂看點。這里的“鄉(xiāng)”,一指地域、故鄉(xiāng),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鄉(xiāng)村劇都應反映當地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地方文化和地域特色。二指鄉(xiāng)愁和鄉(xiāng)情。鄉(xiāng)村是人們難以舍棄的根和精神家園,鄉(xiāng)村劇應能喚起人們對家鄉(xiāng)和過往的回憶和追尋,對傳統(tǒng)的緬懷和傳承。濃濃的鄉(xiāng)味是鄉(xiāng)村劇的特色,也是重要看點之一。而土,即土地,體現的是人們對土地的依戀和珍惜,反映鄉(xiāng)村世世代代傳承了數千年的農耕文化,代表了寧靜和無爭的田園生活。這種文化和環(huán)境孕育的人們,他們身上有著與生俱來的純厚、質樸。到了今天,受社會進步和變革影響的他們既有對傳統(tǒng)的堅守,又滿懷對現代文明的期盼和向往。
越是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越能吸引關注。鄉(xiāng)村劇只有深挖地域特色、凸現地方文化,才能突破題材本身的缺陷和地域限制,受到更大范圍、更多觀眾的肯定。鄉(xiāng)土氣息是鄉(xiāng)村劇的特質和看點,也是鄉(xiāng)村劇發(fā)展應該堅持的方向。鄉(xiāng)村劇應是一面鏡子,可以讓現代人可以看到自己的過去、傳統(tǒng)和文化;鄉(xiāng)村劇也是一條路,引導村民窺覽現代文明之光和幸福生活的康莊之路。
塑造新典型,講敘新故事;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恶R》劇之成功,首先在于其人物的塑造,尤其主角形象的非典型性,或者說是新典型。鄉(xiāng)村是傳統(tǒng)思維和農耕文化圈定的故土,也是現代思想和文明影響下的新天地。所以,在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文明交融匯聚的新鄉(xiāng)村,要引領村民、帶領村民走向致富,這樣的領頭人必須跳出傳統(tǒng)典型人物塑造的窠臼,人物形象要出新出彩。其次《馬》劇講敘的故事反映了農民對致富乏途的憂思、對幸福生活的渴望,以新穎和幽默的敘事方式再現了鄉(xiāng)村的多樣性、復雜性以及人性的種種,給觀眾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很多思考和啟迪。
通過塑造新典型,講敘新故事,反映新時代,才能更好地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這也是鄉(xiāng)村劇贏得觀眾,立足市場,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策略。在歷史穿越劇、古裝宮庭劇、都市生活劇等劇種大行其道的市場格局中,鄉(xiāng)村劇只有揚長避短,深度挖掘特色,通過刻畫新人物、新典型,講敘新故事,再現鄉(xiāng)村現實面貌、反映村民心聲,凸現時代進步和社會變遷,才能突破重圍,獲得更多的關注和認同。
注釋:①新華網:《馬向陽下鄉(xiāng)記》收官開創(chuàng)農村劇收視新記錄.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14 -10/16/c_127105879.htm
②谷 凱:《我們怎樣“下鄉(xiāng)”(創(chuàng)作心語》,《人民日報》,2014年10月24日,第2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