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攀
(南京師范大學(xué),江蘇南京210097)
大師布列松
戴攀
(南京師范大學(xué),江蘇南京210097)
攝影是什么?攝影是利用特殊的暗箱設(shè)備對感光材料進行曝光的過程,英文PHOTOTGRAPH,攝影一詞最早是源于希臘語的φω phos(光線)和γραφι graphis(繪畫)兩字加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以光線繪圖”。如果把眼睛比作是照相機的構(gòu)造,水晶體就是相機的鏡頭,視網(wǎng)膜是底片,瞳孔就是相機的光圈,面對紛繁復(fù)雜的現(xiàn)實世界,攝影就像宇宙冥冥之中的一根長鎖,它記錄當(dāng)下,決定我們所見的事情,留住過去,將現(xiàn)實定個在某個瞬間,對虛無的未來進行幻想憧憬。而真正美麗的東西,是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時間就像淘金者的篩子,篩選出發(fā)光之物。卡蒂埃布列松就是攝影歷史中淘出的真金,在人們心中他個人的意義幾近等于攝影這個詞。
攝影;布列松
卡蒂埃布列松說過,天下之事莫不各有決定性瞬間,對我來說,相機就是素描薄,一種直接和自發(fā)的工具,套句術(shù)語說——它主宰著懷疑和決定同時并生的瞬間。為了賦予世界意義,攝影者必須感覺自己與鏡頭內(nèi)所看到的事物息息相關(guān)。(摘至《二十位人性見證者》)
布列松就像攝影歷史上的一道門檻,布列松幾乎是攝影的代稱,只要提及攝影,人們必然想到的是布列松,反對布列松或者說布列松不好反倒顯得攝影者沒有文化水平。在1839年攝影誕生以來一直到布列松人們才停止?fàn)幷摂z影是創(chuàng)作還是記錄。伸著有人這樣說,今天,如果攝影的基礎(chǔ)是ABC,那么高級攝影就是H CB。(哈斯,1921-1986)攝影這一門,你進去是ABC,出來要是H CB.(j apon,no.10標(biāo)題)
布列松出生于1908年,父輩是經(jīng)營棉花的大資本家,家庭富裕殷實,布列松最早是立體派洛特的學(xué)生,他在洛特的工作室學(xué)習(xí),練習(xí)素描和繪畫。,二十四歲那年布列松偶然得到一臺萊卡相機,布列松從此開始了他攝影的道路,他曾說過,當(dāng)我買了第一臺萊卡相機,它就成了我眼睛的延伸,在后來的攝影生涯中,成功的被人們譽為“現(xiàn)代攝影之父”。他蹭說過攝影是自己的另一只眼睛,到了20世紀(jì)70年代的時候,他最終又回到了自己的領(lǐng)域,繼續(xù)學(xué)習(xí)繪畫,布列松被劍橋大學(xué)授予了名譽博士。
布列松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用繪畫的理論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在他的照片里面,我們能看到很強的形式感,能讓我們感受到繪畫的基礎(chǔ),布列松的作品不僅僅是一張照片,他的照片是自己的眼睛的延伸,是自己直覺的感悟,他準(zhǔn)確的影像與真人一模一樣,正如羅蘭巴特所說:“在一種陰郁的存在中留住死者,在這以前是做不到的。
布列松提出了攝影瞬間的理論(the decisive moment)是由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于1952年在他的攝影集《決定性瞬間》中提出的攝影觀念,這種攝影觀念是指,采用抓拍的方式,在特定的時間內(nèi),把人物瞬間置于畫面內(nèi),并讓畫面有一種特定的寓意在內(nèi)。這種抓拍的攝影思想同時也被與布列松同時代的卡帕所推崇,并成為新聞攝影最有效的手段。
布列松曾經(jīng)拍攝過瑪麗蓮夢露的照片,并且成功的抓住了瑪麗蓮夢露的感覺,那種憂傷又帶有迷人性感的獨特韻味。這張照片成為了一代經(jīng)典,無可替代的表現(xiàn)了瑪麗蓮夢露的魅力。布列松總是埋伏著,等待著,忘卻時間,抓獲瞬間的一剎那,他的直覺是那么的敏感微妙不得不讓我們頂禮膜拜,他對后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前所未有的,他的人生值得敬佩。
什么是抓拍?抓拍就是從兩類影像中完全斷裂開來的,一種是繪畫,一種是膠片感光創(chuàng)作的材料,第一類是獨一無二的,第二類是可以復(fù)制的,布列松的抓拍就是靠直覺,忘卻時間的概念。
攝影中布列松最注重兩個因素,第一是攝影構(gòu)圖的形式感,他的照片帶有一種超現(xiàn)實主義的風(fēng)格,第二是攝影快門定格的瞬間,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會讓他在原地等待,直到所有的原宿都達(dá)到和諧的狀態(tài),他常常拍攝上千張照片才能產(chǎn)生那么一兩張經(jīng)典之作,他為什么會意識到這樣有時空意義的交叉點?
卡蒂埃布列松的一生受到了安德烈科特茲的影響,柯特茲他攝影的宗師,所有的攝影分類是從柯特茲開始的,柯特茲一生都在與攝影談戀愛,他拍攝的時間長達(dá)73年,柯特茲的作品看上去是非常的簡潔而且形式感極強,恬靜優(yōu)雅,事事都恰到好處又不拘泥,唯有柯特茲能抓住這樣的瞬間,使得情節(jié)融入生活之中而不驚起一絲的波瀾??绿仄澯脣雰喊愕囊暯侨タ创@個世界,他的藝術(shù)就如一塊肥沃的土壤,里面隱藏了眾多的元素,并讓攝影開出了豐富的果實,柯特茲是攝影之源,他成功的影響了曼雷,卡帕,布列松。
布列松曾在《攝影大師的技巧》一書中曾談及,1930年的早起,他看科特茲怎么做,就照著模樣做,一下子就躍升為法國最偉大的攝影家。的確布列松早起的作品都是模仿科特茲的方式來進行拍攝的,只不過布列松比科特茲的時空敏感性,更加的強烈,富有韻味,可以說布列松是青取之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
對比一下他兩人的作品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窺探到其中的究竟,例如《老教授,巴黎》科特茲攝于1928,《海勒斯,法國》布列松攝于1933.兩張照片都是欄桿階梯和人物,人物都是作為背景,二人都在等待元素的齊備,科特茲更加注重光的投影,陽光灑在石階梯上,有一種縱深之感,科特茲等待了一位老教授進入畫面,直到人物在畫面中達(dá)到和諧才按下快門,布列松則選擇了一位騎自行車的過客,他在騎行者處于欄桿的缺口處拍下了這張照片。恰到好處的構(gòu)圖讓這件作品成為了一件傳世之作。
布列松的《布魯塞爾》和柯特茲的《布達(dá)佩斯》讓我們看到二者的源頭幾近相同,都是面對著墻壁,一個在決定性時刻他們都拍攝了這張照片,借最好的一刻使得事件產(chǎn)生了一個全新的意義和境界,科特茲的照片中婦人帽子下面的眼神,不得知她的手在做什么動作,科特茲是時間和空間交會的先知,布列松更是這方面的大師,他畫面中左邊的人在窺探里面的馬戲,右邊的男人在看著什么,若有所思。
再如布列松的《我?guī)桶职仲I啤酒》也堪稱一代經(jīng)典,在抓拍的過程中,表現(xiàn)了這個小孩子在買啤酒時候的豐富表情,那是一份自豪,一份歡心,小孩子手捧啤酒瓶蹦跶在街道上。一張照片就是一個擺脫視覺經(jīng)驗,并且讓我們產(chǎn)生一系列的視覺沖擊,并且可以把時間和人物泥塑一樣的,構(gòu)成和諧的境地,攝影也有點石成金的本領(lǐng),正如紐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攝影部研究員彼得加拉斯說過“決定性瞬間就是一把解剖刀,剪下感知的部分,移至想象領(lǐng)域,背景則被剝離,決定性瞬間是一張網(wǎng),在固定不動的框架中收集一個事實的意義”
對于布列松來說,世界從來都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布列松曾拍攝的《歐洲人》中的第一張照片,宣稱了一個主題,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沖突?!端垢聊峥撕叺暮腿四泻ⅰ纺Χ骺ㄆ涞淖髌?,他的出現(xiàn)讓我們明白了布列松的風(fēng)格是有源頭的,布列松的決定性的時刻讓我們了解了它來自何方,中國著名的攝影家阮義忠先生說過:“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件事件中,都有一個決定性的時刻,這個時刻來臨時,環(huán)境中的元素會排列成最具意義的集合形態(tài),而這種形態(tài)也最能現(xiàn)實這樁事件的完全面貌。有時候,這種形態(tài)瞬間即逝。因此,當(dāng)進行的實踐中所有的元素都是平衡狀態(tài)是,攝影家必須抓住這一刻。”(阮義忠,二十位人性的見證者)
紐西爾曾經(jīng)說過:“如果你反復(fù)的要求,布列松會告訴你,攝影隊他而言是一種筆記薄,札記或者日記:一個記錄他所看到的東西的“物體”。這個超簡化的說法,是我想到了塞尚對莫奈的贊語:“他只是一只眼睛————可是老天爺,這是何等的厲害的一只眼睛呀!”布列松的眼睛就有高度的個人化,透視性和令人驚訝的視野。”
我們看到的布列松確實用一只言,由于他的斜視,讓我們看到了他獨特的個人魅力,以及那些用斜視的眼睛拍攝的作品,布列松摒棄了一切,是一個超現(xiàn)實主義者,他的人生都是運用自己的直覺在拍照,這樣的直覺讓我們嘆為觀止,恰當(dāng)?shù)臉?gòu)圖,和諧的因素,時間的恰到好處,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師的輝煌和不朽。
G210;J419.1
A
1005-5312(2015)29-0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