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重慶圖書館,重慶400037)
有關新聞史重要人物馬星野的兩件珍貴文獻
劉威
(重慶圖書館,重慶400037)
馬星野是我國新聞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參與新聞事業(yè)60余年,其新聞實踐和思想對當時及后世產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在重慶圖書館從事整理民國文獻工作的過程中,作者發(fā)現(xiàn)了有關馬星野的兩件珍貴文獻,整理成文,希望能夠以此來豐富馬星野的新聞活動行跡。
馬星野;新聞自由論;英國之新聞事業(yè);新聞思想;新聞活動
馬星野(1909-1991)者,中國杰出的新聞教育家,被譽為新聞巨子、新聞王,與棋王謝俠遜、數(shù)學王蘇步青并稱“平陽三王”,是平陽人的驕傲。雖有馬星野的身影在抗戰(zhàn)時期的重慶乃至全國的新聞教育事業(yè)中頻繁閃現(xiàn),平生著作也甚豐,主要有《新聞學概論》、《新聞事業(yè)史》、《新聞的采訪與編輯》、《言論研究》、《中國新聞記者信條》等10余種,部分著作譯成外文在國外發(fā)行。然其生平事跡及在新聞教育界的地位,研究者并不多。究其原因,則在于相關文獻的稀缺。今窮搜苦索,不意重慶圖書館竟有館藏兩種:一為《新聞自由論》,一為《英國之新聞事業(yè)》?,F(xiàn)略作介紹、引述和挖掘,以期能豐富這位歷史人物的新聞活動行跡。
《新聞自由論》馬星野著,南京中央日報印行。1948年3月23日國際新聞自由會議即將在日內瓦舉行,馬星野的朋友們因為他過去對于過個問題很感興趣,主張馬星野把過去幾年對于這個問題的演講和論文統(tǒng)編一個小冊子出版。內容包括馬星野從1934年到1948年發(fā)表論文和演講《中國新聞記者信條》、《新聞自由與世界和平》、《到世界新聞自由之路》、《新聞自由與中央通訊社》、《美國報界之道德律》、《現(xiàn)階段之國際新聞自由運動》、《中國新聞事業(yè)展望》等11篇。通過對這些文章的閱讀和思考,筆者對馬星野的新聞思想稍作總結。
國際新聞自由運動是美國在1944年首次提出的,這在當時的中國社會引起了紛爭,有人認為是害大于利,而馬星野認為這些顧慮是不必要的。他說:“因為我們要有充分自信力,相信我國參加世界反侵略戰(zhàn)爭目標是和英美等一致的,我們在建設未來的理想世界,不但要負起四強應負的責任,而且還要比英、美、蘇,負起更多的責任,因為我們一貫的建國主張,是建設徹底的民主國家,我們的國際主張是真正的大同世界,在這個原則之下,我們在戰(zhàn)后當然要放棄檢查制度,我們目前維持檢查制度,乃是為滿足戰(zhàn)時的需要,戰(zhàn)爭是拼國運,拼四萬萬生命的事情,為著勝利我們有許多最可寶貴、最可珍惜的東西都犧牲了,新聞自由在戰(zhàn)時只有作局部之犧牲,在戰(zhàn)爭完了以后,我們實在沒有維持檢查制度的理由,我們更沒有顧慮因為有檢查制度而起國際干涉之必要了?!雹偎裕R星野積極主張在戰(zhàn)后要掃除新聞自由的三大障礙即檢查、壟斷、歧視制度。
雖然馬星野積極倡導戰(zhàn)后新聞自由運動,但他并沒有只希望著未來而忽略了現(xiàn)在。他要求中國新聞事業(yè)在新聞自由的潮流中,“作切實之檢討,有深切之覺悟與種種準備,為著祖國、為著世界,我們要有加強自己新聞陣容的必要。”②馬星野對比了英國的BBC、美國的NBC及CBS,和蘇聯(lián)莫斯科電臺與中國電臺電力的情況,英美蘇的電臺電力均可以遍及全球,而中國的廣播電臺最大的在昆明,一天只能利用四小時。就報紙而言,美國有2000多家,英國有1000多家,而我們則不到1000家,中國是有四萬萬五千萬人口的大國,但是報紙的數(shù)目反不如人口比我們少的國家多。就電臺機關來說,英國的馬可尼,美國的RCA在國際上已有周密的電訊網(wǎng),而中國的交通部國際電臺,要依賴與他國的合作在全國通電,還談不到自主。然“通訊社之是否具有力量,一以報紙能否採用其稿件為衡,一若報紙之勢力,非常龐大,通訊社則異常渺小,似非依賴報紙不足以圖存也者?!雹鬯?,馬星野認為與廣播電臺、報紙電臺與電訊機關的落后相比,情況都不如通訊社重要,因為國際新聞的自由競爭最重要的國素還是通訊社,所以他特別強調要壯大中央通訊社立足世界,增加國際之間的了解,以達到世界的永遠和平。
抗戰(zhàn)建國時期,是中華民族由漸變到突變的時期。新聞事業(yè)在這個中華民族突變時期里,也有許多出人意料的變化?!霸诙暌詠淼闹袊侣劷?,并沒有作完全有計劃絕對能控制的突變,因此免不了試驗與錯誤的輾轉循環(huán)”。④這是抗戰(zhàn)時期一件很可惜的浪費。所以,馬星野強調“我們需要確立理想、擇定方式;為這一個艱巨的事業(yè),尋覓一條坦捷的大道?!雹葸@就需要用三民主義精神來建設新聞事業(yè)。用民族主義確立中國報業(yè)的理想。用民權主義維護中國報業(yè)的地位。用民生主義組織中國報業(yè)的經(jīng)營。
在《新聞自由論》一書中有一篇文章《新聞事業(yè)與民主政治》,在此文中,馬星野指出“民治之基石——新聞紙”。要明白新聞事業(yè)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我們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民主政治及什么是新聞事業(yè)。在馬星野看來,民主政治,最淺近的解釋,是民意政治。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情,由眾人自己來管理眾人的本身事情,便是民主政治。但是以眾人之眾而且忙,公共事務,無法要每個人都直接參加,所以只能委托一些有能力之人,根據(jù)眾人的意思來管理。根據(jù)眾人的意思來管理,即是民決政治,又名輿論政治。⑥新聞事業(yè)一是把眾人之事,報道給眾人。不管是本城本埠之事,或本國本省之事,或全世界全人類的事,每天新聞紙要詳細告訴了民眾。二是把眾人的意見,便是眾人對于這些事情與人物的態(tài)度,表示出來。⑦在抗戰(zhàn)時期,人們平時了解一件事,對于一件事表示一種意見,其主要來源是報紙,因為只有報紙是深入民間的,是反映人民的意見。所以馬星野說:“因為報紙是民意的寄托物,所以報紙成為民主政治的基石,沒有報紙,沒有民治,報紙沒有自由,任何民治的招牌,完全是虛偽的?!雹嗝绹渭壹s弗遜說過:“我寧可生活在有新聞紙而沒有法律之國家,而不愿生活在有法律而無新聞紙的國家?!彼囊馑际钦f,有了新聞紙,這個國家是有正義有是非有公理的。只有法律而無新聞紙,專制者假手于法律,可以壓迫榨取人民。但是約弗遜腦中所謂新聞紙,決不是指那些欺騙民眾煽動民眾的新聞紙,決勝不是指那些誨淫誨盜傷風敗俗的新聞紙,更不是指那些受人津貼,為人宣傳敲詐誹謗,造謠搗亂的報紙。民主政治的成功需要符合標準的新聞事業(yè),所謂符合標準的新聞事業(yè)就是自由的、獨立的、勇敢的、負責而且普及于民間,真正做老百姓耳目與喉舌的報紙。
那么,民主政治國家需要哪樣的新聞紙呢?馬星野首先指出民主政治需要自由的新聞紙。同時,他列舉了幾類國家新聞紙不自由的情況。德國和日本在戰(zhàn)前,新聞紙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變成政府的御用品。在報紙最發(fā)達民度政治最徹底的英美國家,報紙因為受商業(yè)利益或金融勢力之控制而失去了自由。在戰(zhàn)前的法國,因為經(jīng)費不獨立,或者因為主持人的無行,報紙自動的出賣其言論與新聞之自由。所以,馬星野強調:“民主政治所要求的,是真正自由的新聞事業(yè),為著報道真情實事,為著主張公是公非,不受任何政府之支配、資本家之限制及任何特殊力量之指使,所謂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只有這樣才能為民眾之代言人,與社會是非善惡之裁判者?!雹崞浯?,民主政治需要負責的新聞紙。每一條新聞負正確迅速而完備報道的責任,每一篇評論負公正純良發(fā)言有據(jù)的責任,每一種題材負有益讀者無害社會的責任;第三,民主政治需要普及于民間的報紙。在此,馬星野指出:民主政治的最高理想,是全民政治,一個國家中每一個國民,都直接來管他們的公共事務。
《英國之新聞事業(yè)》馬星野著,文風書局印行。本書共有六章,分別介紹了英國新聞事業(yè)的背景、英國新聞事業(yè)的經(jīng)營、英國報社的內部組織及新聞從業(yè)人員的概況、英國報紙的編輯技術、英國報紙的編輯方針及其所受的影響。中國向民治大道邁進,報紙為民治的基石,所以新聞事業(yè)建設,應該是目前比較急迫的工作之一。試想,如果四萬萬五千萬人沒有報紙看,沒有報紙來發(fā)揮民意,民治還有什么可能?這本小書介紹英國的新聞事業(yè),主要的目的是供給那些對中國新聞事業(yè)有興趣的人參考,英國是民治的故鄉(xiāng),民主政治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它們的閱報情況,報紙的經(jīng)營方法,編輯技術等都有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
此兩種文獻,或鉛印,或油印,均為罕見,就其文獻價值而言,彌足珍貴?!缎侣勛杂烧摗窞轳R星野一生重要新聞思想的總結,《英國之新聞事業(yè)》則是其新聞思想的一個片段,二者均具有重大的歷史信息,是了解和研究馬星野不可缺少的資料。
注釋:
①②⑥⑦⑧⑨馬星野.新聞自由論[M].南京:中央日報印行,25,27, 39,39,40,41.
③趙君豪.中國近代之報業(yè)[M].長沙:商務印書館發(fā)行,1940:74.
④馬星野.三民主義的新聞事業(yè)建設[J].中國青年,1939(01):159.
⑤馬星野.三民主義的新聞建設[J].民族文化,1942(08):15.
K257
A
1005-5312(2015)23-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