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麗文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醫(yī)院科教科,吉林 吉林 132001)
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
叢麗文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醫(yī)院科教科,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 通過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康復護理進行臨床觀察,提高護理患者滿意度,加強護理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從2010年12月至2013年7月來我院進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的112例老年患者,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設為觀察組(n=56)和對照組(n=56),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diào)查形式,調(diào)查患者的護理需求,之后展開有針對性的重點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護理前后SDS(抑郁指數(shù))、SAS(焦慮指數(shù))及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6.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720,P<0.05),觀察組患者經(jīng)過特殊的臨床干預后SAS評分為(22.24±5.36)、SDS評分(22.15±4.16),對照組SAS評分為(35.52±7.38)、SDS評分(35.26±5.2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進行臨床護理期間,了解患者對護理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復護理;臨床觀察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狀動脈出現(xiàn)急性、連續(xù)性的缺血和缺氧引發(fā)的心肌壞死[1-2]?;颊咄ǔ械叫毓呛笥袆×叶掷m(xù)的胸骨疼,靠止痛類藥物難以完全緩解該癥狀,常見的病發(fā)反應為心率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嚴重時可危及生命。該病常見于歐美患者,近年來在中國有發(fā)病率增高的趨勢,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每年有50萬的新發(fā)患者。因此為了優(yōu)化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本文選取112例患者,做出如下總結和分析。
1.1臨床資料:選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7月來我院進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的112例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胸悶、胸口出疼痛,臥床休息無緩解癥狀。其中前壁梗死患者11例,多部位分梗死患者8例,大部分患者伴隨有低血壓、腸胃不適、乏力等并發(fā)癥。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56)和對照組(n=56),對照組男24例,女32例,年齡分布在56~83歲,平均年齡(62.2±5.5)歲。觀察組男25例,女31例,年齡分布在55~81歲,平均年齡(75.6± 6.5)歲。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等一般臨床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以患者都知悉本次實驗目的,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關于住院期間的護理措施
1.2.1對照組患者的護理:①對患者進行適時監(jiān)護,由于該病的患者多屬于老年人,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必須要實時的觀察老年患者的生命體征,如血壓變化、心率的規(guī)律等。在患者手術后的前1 d要叮囑患者臥床休息,對親人的探視要一律謝絕;第2天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并適當?shù)膶颊叩南轮M行按摩,視情況讓患者進行下地練習,在術后的第2~3周,逐漸加大患者下地的活動量,同時要密切留意患者的身體變化,避免患者因為勞累帶來一系列的并發(fā)癥,對于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可繼續(xù)臥床休息,待身體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后,再進行適當?shù)幕謴湾憻挕"趯颊呷芩ㄖ委熐暗淖o理,讓患者服用止疼藥物,介紹該治療方法的優(yōu)點及不良反應,了解患者的患病史及患者在住院的前2個月內(nèi)有無發(fā)生活動性出血及嚴重創(chuàng)傷及是否患有惡性腫瘤等情況,對患者進行血液檢查,防止患者經(jīng)過溶栓治療后出血不適癥狀。③溶栓治療中的護理,護理人員需要控制好溶栓基的輸入時間和速度,觀察患者身體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是否得到好轉,做好對患者的血壓監(jiān)測、心電監(jiān)護等工作、觀察患者被刺穿周圍的皮膚是否有過敏瘙癢等反應,重點關注患者的腦部有無出血現(xiàn)象,并及時的通知醫(yī)師。④溶栓治療后,對患者的身體指標進行監(jiān)測,做好記錄后與治療前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觀察患者的疼痛是否得到緩解,腸胃不適是否有所改善。⑤飲食護理:護理人員要督促患者多食用低糖、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鮮的水果蔬菜,禁止患者抽煙飲酒,對辛辣、肥膩、高糖的食物忌口。適當?shù)慕o患者提供緩瀉劑,幫助患者定時排便。⑥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多見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行動不便、擔心發(fā)病時受到子女的嫌棄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對治療感到悲觀或恐懼,不利于患者身體的恢復,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的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多列舉一些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⑦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講明出院的保養(yǎng)經(jīng)驗及注意事項,叮囑患者定期到醫(yī)藥進行復查。⑧在患者住院期間用優(yōu)質(zhì)的填充面作為材料,制作一個純棉面料的小枕頭,外套采用一次性枕套,枕頭的大小通常為18 cm×28 cm×36 cm。在患者手術后,咳嗽時用來按壓傷口,可有效避免患者因咳嗽造成的傷口疼痛。同時護理人員要注意及時的更換枕套和清洗枕芯。
1.2.2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有相關的資料顯示患者在住院護理期間在心理上也存在很多訴求[3-5],這要求護理人在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外,還要對這些訴求進行了解,減少護理人員主觀判斷與患者訴求之間的誤差。因此,觀察組患者在進行上述的常規(guī)護理后,還填寫了本院自制的患者護理需求表,其中排在前四位的需求分別為患者希望夜間去衛(wèi)生間排泄、希望解決入睡困難、希望得到家屬陪伴、希望獲得更多的健康資料,見表1(可多選)。因此夜班的護理人員加強夜間對患者的巡房護理,針對失眠嚴重的患者加強心理疏導,每周定期進行健康知識宣講活動,及時的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向家屬反應患者的心理訴求。
表1 患者護理需求表[n(%)]
1.3觀察指標:①對比患者的滿意度和SDS、SAS自測表評分,滿意度調(diào)查由本院自制調(diào)查問卷,共20題,每題5分,共100分。滿分為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89為滿意,90~100分為十分滿意。②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包括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和首次的排氣時間。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通過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的評比: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度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明顯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n,%)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SAS評分的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SAS評分的對比(,分)
組別 SDS SA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28)43.05±3.32 35.26±5.21 42.48±5.46 35.52±7.38觀察組(n=28)44.34±4.11 22.15±4.16 41.31±5.35 22.24±5.36 t 1.444 11.633 0.905 8.613 P >0.05 <0.05 >0.05 <0.05
2.3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在患者出院前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從表4可以得知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后的排氣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分)
表4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分)
組別 觀察組 對照組 t P平均住院天數(shù)/天 11.2±3.1 18.3±3.4 9.129 <0.05首次排氣時間/小時 30.2±5.4 43.5±4.8 10.890 <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狀動脈出現(xiàn)急性、連續(xù)性的缺血和缺氧引發(fā)的心肌壞死,該病的誘發(fā)原因復雜,嚴重時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本文選取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研究,得知在護理期間對患者心理需求趨勢進行調(diào)查,有針對性的進行重點護理能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同時觀察組患者SDS評分由干預前的(44.34±4.11)降低為(22.15±4.16),SAS評分由干預前的(41.31±5.35)降低到(22.24 ±5.36),評分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該護理的最大優(yōu)勢是能夠調(diào)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在傳統(tǒng)護理工作中,患者是被動的接受護理,很多時候護理措施難以從患者的角度出發(fā),如在該項調(diào)查中絕大多數(shù)患者都表示不希望護理人員喂飯,說明患者喜歡在輕松無負擔的環(huán)境下自己用餐,那么以后對患者喂飯可以改為患者在護理人員的協(xié)助下獨立進餐。將患者從被動接受護理的狀態(tài)轉換為自我主動護理。同時該病患者基本上伴有心理上的焦躁和抑郁,有71.4%的患者覺得入睡困難,64.3%的患者希望得到家人的陪伴,因此,除了護士跟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之外,醫(yī)院也制定更加合理的探視制度,有50%的患者需要得到更多的健康指導,醫(yī)院可以定期舉行一些集體的宣講活動,不僅令患者普及了健康知識,同時也方便老年患者聚集在一起相互溝通交流,排解寂寞。
綜上所述,在患者護理期間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對護理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作為臨床推廣。
[1] 嵇先文,沈一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體會[J].醫(yī)藥前沿,2014,2(9):356-356.
[2] 陳文慧,郭志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觀察與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381.
[3] 寧奇芝.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護理措施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4,21(6):98.
[4] 李素青.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評價[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2,44(11):1374-1376.
[5] 岳繼華.64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觀察及護理[J].武警醫(yī)學,2011,12(8):501.
R473.5
B
1671-8194(2015)32-02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