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暉 趙旦 陶瑀
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淺析會話含義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金朝暉 趙旦 陶瑀
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會話含義理論是語用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和禮貌原則一起,基本解釋了人們的交際行為和言外之意的產生。本文試圖以會話含義理論解釋英語聽力理解中的難點,結合大學英語聽力理解部分的具體實例,分析會話含義的產生,指導學生理解談話者的真正意圖,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會話含義 合作原則 禮貌原則 聽力理解
近年來,提高聽說能力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越來越重要的任務。在新版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提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并針對各地各校提出了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即能聽懂英語授課,日常英語談話和講座,以及英語國家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最大的變化在于聽力理解分值從原來的20%上升到了35%。這些都無疑對大學生的英語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日常教學中,聽力對于學生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難點和障礙。學生經常會在聽懂所給聽力材料字面意思的情況下仍然不能選擇出正確的答案。造成聽力理解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試圖從會話含義理論角度闡釋其中某些原因,以期給聽力教學提供一些啟示,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成績。
會話含義理論是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萊斯(H.P. Grt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提出的。他認為,人們在交際中總是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即交流能暢通地進行下去,雙方都能準確地相互理解對方的意圖,所以,人們在言語交際中都會互相合作,以求溝通能順利進行。但是,人們經常會故意違反一些準則,聽話人也知道對方違反了這些準則,這樣就產生了會話含義(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格萊斯認為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是指導人們進行日常談話的一套原則,包括以下四條準則和一些次則:
(1)質的準則(The maxim of Quality):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和缺乏足夠證據的話,要說真話。
(2)量的準則(The maxim of Quantity):所說的話應包含所需的信息,不應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即不要少說,也不要多說。
(3)關聯(lián)準則(The maxim of Relevance):所說的話應與主題有關聯(lián)。
(4)方式準則(The maxim of Manner):說話要避免晦澀,避免歧義,簡練,有條理。
格萊斯的合作原則試圖向人們展示一個交際的理想狀態(tài)——人與人之間能完全理解,無礙溝通。但現(xiàn)實中,人們并不是在所有的時間,所有的語境下都嚴格地遵守這些原則來進行交流(格萊斯認為有一個例外,即在書信中可以,這個例外不在本文討論范疇)。比如A對B說謊,而B沒有察覺,那么B就會上當受騙,因為他自己遵守著合作原則,他以為A也同樣遵守著。當然,并不是在所有的談話中其中一方都是為了騙人才不遵守原則,也有可能談話人是出于禮貌,尊重,或難言之隱,才會破壞原則進行談話。當聽話方察覺到對方在破壞合作原則時,就產生了會話含義,他就會越過對方表層的話語和字面意思,以理解到對方的言外之意。
人們在日常會話中,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或使談話取得某種效果,時常會采取不遵守合作原則的談話方式,由此而來的一些成語如“拐彎抹角”,“指桑罵槐”,“聲東擊西”,“王顧左右而言他”,都是故意違反合作原則的現(xiàn)象。這時,就需要聽話方透過說話者表面的話語意義,去理解說話人的會話含義和真正意圖,從而使自己做出配合,讓談話得以順利地進行下去。
例1:Dad:That′s the door bell.
Mom:I’m on the phone.
Dad:OK.
在這個例子中,媽媽首先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關聯(lián)原則,但她和丈夫的溝通很順利,丈夫明白妻子的意思,自己會去應門。這三句話從表面上看是毫無關聯(lián)的,但并不影響讀者的理解。
例2:孩子們要吃零食,母親沒有拒絕,并讓父親去買,但她說了這樣一句話,“But I veto C-H-O-CO-L-A-T-E.”這句話中,母親違反了方式原則,把chocolate用拼寫的方式念出來,而且還用了一個不常用的拉丁詞veto表示反對,孩子們顯然是聽不懂的,但父親會知道妻子的意思,母親不讓孩子吃巧克力的目的也達到了。
如果人們說話都符合合作原則,從理論上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應該是沒有任何障礙的,但是人類的語言就沒有這么生動了,文學作品也就不會有其吸引人的地方了。最重要的是,如果談話中完全遵守合作原則,人際關系就不會這么和諧,因為人們的談話沒有任何技巧可言,沒有任何言外之意的產生,沒有任何委婉的表達,就有可能會傷害到對方的情感。所以,僅合作原則還不能完全解釋人們的談話行為。合作原則僅僅解釋了會話含義的產生,卻沒有說明為什么人們常常會違反它。由此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禮貌原則(Principles of politeness)”,Leech又將其歸納總結為6條準則和12條次則,作為對合作原則的補充,更加充分地說明了會話含義的產生,解釋了人們的交際行為。通常禮貌原則被表述為“盡量用禮貌的表述”或者“盡量減少不禮貌的表述”,一些話語更適宜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達出來,禮貌原則在談話中所起的作用較之合作原則還要重要,因為它幫助人們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人們自覺不自覺地違反著合作原則,恪守著禮貌原則。
例3:A:Would you go with me to the theatre tonight?
B:Oh,I′d love to.But I think Jay has a better taste than I do.
這段對話中,B違反了量的準則和關系準則,轉移A的視線為自己脫身,同時遵守了禮貌原則,避免了直接拒絕,又確保對方能聽懂自己的意圖,保證了談話的順利進行和良好的溝通氛圍。
例4:C在房間里安靜地看書,D卻把音樂打開聽,影響了C的學習,C為了禮貌,說了一個很委婉的句子:“Would it be too much trouble if I suggested that you could possibly make a little less noise?”而不是直接說“You have really disturbed me.”,違反了方式原則中的簡練次則,也產生了言外之意。
在大學英語的聽力教學和考試的短對話部分中,經常出現(xiàn)對話者為達到談話目的或出于禮貌而違反合作原則的實例,給學生的理解造成障礙,從而不能選出正確的答案。
a)違反質的準則的實例
例5:W:You′re taking English Literature with Professor Smith.What′s your impression of this course so far?
M:Well,many students think that they could hardly stay awake in this class without first drinking a cup of coffee.
Q:What does the man mean?
在上述對話實例中,M違反了質的準則,沒有直接說自己對這門課的感受是好是壞,而是說學生在上他的課之前先得喝杯咖啡提神才行,既夸張又幽默,但是也干擾了學生的理解。學生必須透過“喝咖啡”的字面意思推斷出M的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b)違反量的準則的實例
例6:W:It′s really cold in this apartment.Can we turn up the heat a little bit?
M:Sorry,I′ve run out of money and can hardly pay the fuel bill.Maybe you′d better put on a sweater.
Q:What does the man mean?(CET-4,Jun.2013)
在這個對話中,出于禮貌,M沒有照W說的去把暖氣調高,或者直接回答“能”或“不能”,而是委婉地說了一堆不開暖氣的理由,違反了量的原則,學生必須從諸如沒錢,不能付賬單,穿件毛衣等幾個信息中快速過濾出M的真正意圖。
c)違反關聯(lián)準則的實例
例7:W:I′m having a lot of problems with maths and it seems that my professor can′t explain it in a way that I understand.
M:Well,I know that there is a tutoring service on campus.I was about to drop my business courses before they helped me out.
Q:What does the man imply?
上述例子中,W說數(shù)學課聽不懂,M沒有接著W的談話繼續(xù)下去,而是說了一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信息,學校里有輔導學生學習的服務,自己的商業(yè)課程就是在他們的幫助下通過的。學生必須要反映出tutoring service的言下之意,才能選出正確的答案。
d)違反方式準則的實例
例8:W:Jack,good news!It seems that neither of us will be laid off!
M:Oh,I was thinking of resigning.I′m somewhat tired of this job.Anyway,the news seems good for you.
Q: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the news?
方式原則要求說話人簡練,有條理,避免歧義,但是在上述對話中,M雖然是在和W討論工作問題,但是他講了一些自己對于這個工作的看法,他不喜歡這份工作,又說對于W這可能是合適的工作。談話中包含了若干信息和含義,并不簡練,容易干擾學生視線和思維,學生需從中聽出M自己的感受,選出正確的答案。
綜上所述,談話者為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出于禮貌,會在談話中自覺不自覺地破壞合作原則,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圖。作為談話的另一方,需要從話里行間篩選出所需信息,準確理解對方的言外之意。當這種談話不是用自己的母語進行,比如中國學生想聽懂英語對話時,就更要在平時多了解說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多聽多練,才能順利地進行聽力測試。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輔之以會話含義理論和禮貌原則,介紹說英語國家的人們在對話中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強化練習,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
[1]Stephen C.Levinson.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陳融.面子·留面子·丟面子[A].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1999(3):70.
[3]戴煒棟,何兆熊,華鈞,等.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修訂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4]高恩光.英語廣義委婉語的語用功能分析[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1999(3):73.
[5]龔雯.會話含義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1).
[6]胡壯麟,劉潤清,李延福,等.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史,1988.
[7]金朝暉.淺析會話含義[J].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 2000(1).
[8]馬可利.會話含義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1(7).
[9]張春.四級聽力為何難——基于會話含義理論的解釋[J].中國西部科技,2009(8).
[10]CET-4,Jun.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