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崇寧
(廣西河池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河池 547000)
運用中藥四聯(lián)療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42例
覃崇寧
(廣西河池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河池 547000)
目的 研究分析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中藥四聯(lián)療法治療的效果。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入選研究對象42例,均為該時期本院收治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按照患者治療期間接受的不同治療方案,將42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21例,臨床期間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患者21例,給予中藥四聯(lián)療法治療。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為90.5%,對照組為71.4%,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用中藥四聯(lián)療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效果顯著,值得臨床重視和推廣。
慢性腎功能衰竭;中藥四聯(lián);治療效果;肌酐水平
本文以在本院接受治療的42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四聯(lián)治療方式在其臨床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研究情況整理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開展的時間為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組中共納入對象42例,均選自于該階段本院收治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根據(jù)患者治療期間所接受的不同用藥方案,將42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中21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齡44~78歲,年齡中位數(shù)為(60.20±6.40)歲,病程時間為3.0~14.5年,平均病程為(5.45±3.50)年;觀察組患者中的入選對象(21例)中,男性、女性分別占8例、13例,年齡41~79歲,平均年齡(61.25±7.25)歲,病程最長15年,最短4年,平均病程(6.10±4.15)年。對兩組患者的基本信息作初步統(tǒng)計,未見組間有明顯差異,P>0.05,兩組具備比較分析的條件。
1.2方法:對照組患者臨床期間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主要是針對基礎疾病的治療,即補充氨基酸、限制磷和蛋白質(zhì)的攝入、應用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和鈣拮抗劑,糾正貧血和酸中毒,預防并發(fā)癥[1]等。觀察組患者臨床期間給予中醫(yī)四聯(lián)療法治療。①中藥內(nèi)服:給予自擬開清降濁方治療,方中藥劑主要包括羌活、荊芥、獨活、防風、柴胡、前胡、枳殼、桔梗、草河車、半枝蓮、大黃、槐米、生地榆等,根據(jù)患者癥狀辯證給藥,脾腎氣虛加用黃芪,脾腎氣陰兩虛加用鱉甲,陽虛加用巴戟天,水濕泛濫加用澤瀉、大腹皮,陰虛加用龜甲、黃柏、知母。②中藥灌腸:行黃蒲灌腸湯灌腸治療,煅牡蠣、煅龍骨、蒲公英、大黃各30 g、茯苓15 g、丹參10 g、六月雪30 g、甘草5 g,加水煎煮至200 mL濃縮藥液,每天1次,每次150 mL,睡前將藥劑的溫度控制在37~39 ℃,鋼管插入的距離為15~18 cm[2],以配合口服達到良好的治療目的。方中茯苓、丹參課活血化瘀,六月雪、甘草可消腫、消炎、利濕。諸藥合用能夠達到消炎、活血的目的。③針劑:給予腎康注射液(由大黃、丹參、紅花、黃芪研制而成,)降逆泄?jié)?、益氣活血、通腑利濕功能顯著,每次100 mL行靜脈滴注治療,每日用藥1次。④穴位敷貼:給予穴位敷貼(由薄荷腦、對羥基苯酸、水、高分子物質(zhì)組成)治療貼外用治療,具有清熱、消炎、緩解疼痛的效果。選擇患者的督脈和任脈,做好皮膚的清潔處理后,揭開治療貼膜貼敷于穴位上。每24 h換藥一次,每換2次停用1 d。兩組患者均行1個月的治療。
1.3觀察指標:詳細觀察和分析患者臨床階段的癥狀表現(xiàn),加強其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有任何不良表象,立即上報并給予及時的處理。
1.4評價標準:以全國腎功能衰竭保守療法專題學術會議中規(guī)定的相關標準[3]評價本組研究的治療效果。經(jīng)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有所減輕或消失,血肌酐降低水平低于30%。肌酐清除率增加30%以上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體征改善,血肌酐水平降低20%以下,肌酐清除率增加水平高于20%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情況好轉(zhuǎn),肌酐清除率增加10%以下或下降,血肌酐降低10%以下或無增加為穩(wěn)定;經(jīng)治療患者的癥狀情況無好轉(zhuǎn)或加重,血肌酐升高或肌酐清除率下降為無效。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統(tǒng)計分析:研究中設計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經(jīng)SPSS15.0軟件處理分析,(n,%)表示計數(shù)資料,均數(shù)±平均數(shù)()表示計量資料,分別行χ2和t檢驗,α=0.05表示P<0.05,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根據(jù)療效評價標準中的規(guī)定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0.5%、71.4%,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分析
2.2尿素氮和肌酐: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均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尿素氮(mmol/L) 血肌酐(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1 27.15±4.1013.25±3.05540.12±59.12265.50±42.15對照組 21 29.05±4.2517.60±3.25542.20±61.20315.30±50.10
慢性腎功能衰竭在臨床中較為常見,是多種慢性腎臟疾病的最終結局,臨床期間主要表現(xiàn)為水電解質(zhì)紊亂、代謝產(chǎn)物潴留和酸堿失衡等,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威脅。
在中醫(yī)中,慢性腎功能衰竭屬于“癃閉”、“關格”、“虛勞”的范疇,主要因正虛邪實、濕熱瘀毒主流引發(fā)[4]?;颊哐胁粫硶饸鉁龅陌l(fā)生,腎部的脈絡瘀滯會影響腎小球功能,導致其硬化,進而衰減腎功能,致使腎氣更加虛弱,腎、脾虛弱會導致氣血不足,水濕不運,進而導致日久生熱,濕度內(nèi)擾,引發(fā)疾病。
西醫(yī)臨床中主要采用腎移植和血液透析治療,但由于深遠匱乏、且臨床治療費用高,很多患者和家庭無法負擔,故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醫(yī)四聯(lián)療法在慢性腎功能衰竭中的應用起到顯著的效果。中醫(yī)四聯(lián)療法是一種新型的中藥治療措施,能夠從多種途徑用藥治療,可有效發(fā)揮開清降濁、補益脾胃、活血化瘀的效果,內(nèi)外并舉,標本兼治,對臨床療效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在臨床中,采用中醫(yī)四聯(lián)療法治療,內(nèi)服、灌腸、針劑和中藥外貼方式聯(lián)用是一種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綜合方式。宋綱等人的研究證實中藥四聯(lián)治療對早期、中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效果明顯,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文獻研究的結果相近,證實其臨床價值。
[1]李國波,簡訊.結腸透析聯(lián)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早中期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研究[J].哈爾濱醫(yī)藥,2013,33(5):343-344.
[2]郭華麗,郭華杰.愛西特聯(lián)合中藥結腸透析液高位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34例的臨床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6):1383-1384.
[3]饒建輝,陳長云,楊國云,等.結腸透析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8):193-194.
[4]宋綱,劉麗娟.改良保腎通絡湯治療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功能衰竭64例[J].中國藥業(yè),2013,22(18):89-90.
R256.5
B
1671-8194(2015)29-0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