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團勛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闭n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課堂上的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課堂上的評價有助于學生獲得最充分、最合理的教育與發(fā)展,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積極地表現(xiàn)自己,使他們各自不同的潛能得到相應的發(fā)揮,本人認為課堂評價應做到以下四點:
一、更新觀念,把握評價“促發(fā)展”的本質
數學教學過程是思維活動的過程,評價是聯(lián)系教師與學生思維情感的重要紐帶,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活動,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教師要牢牢把握評價促發(fā)展的本質。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的變化和發(fā)展;要關注學生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不再是不管學生水平差異,答對就表揚頂呱呱;答錯就虎著臉說“不對,下一位”;答不上就嚴肅指責“聽沒聽課”;不再是只有老師評價學生,老師說了算;不再是只評內容。師生評價互為主客體,只有達成師生互尊、互愛、互敬、互幫、互教,走向教學相長,才能體現(xiàn)人文關懷。
二、運用不同的尺子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水平差異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是的,十個手指伸出都不一樣長,何況是一個班的學生呢?不論是哪個學校,哪個年級哪個班,都會出現(xiàn)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理解能力的強弱,思維的快慢?!墩n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達到不同的目標。讓每個學生跳起來都能摘到桃子,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只是優(yōu)等生的天堂,“學困生”只有聽的份的現(xiàn)象。
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后,出示如下一道練習題,制定了這樣的三個目標:
目標1:能用一種方法求出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目標2:能用兩種方法求出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目標3:能用多種方法解決,說出你是怎么想的,并能歸納出最簡單的方法。
在檢查時發(fā)現(xiàn)有如下幾種解法:
A.(5×5+5×10+5×10)×2
B.5×5×2+5×10×4
C.5×5×10
D.5×10×5
此設計體現(xiàn)了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達成目標,教師在評價檢查中進行表揚,這樣,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目標,有成功的喜悅,“學困生”能達到目標1,中等生能達到目標2,優(yōu)等生能達到目標3,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困生”吃不了,優(yōu)等生吃不飽的弊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在各自的知識、能力的起點上獲得發(fā)展。
三、評價的語言要豐富
課堂評價中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還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有的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可苦于找不到合適的語言表達,經常欲說又罷;而有的學生所用的語言顯得比較單一、乏味。為了豐富評價語言,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時時注意為學生提供和積累一些評價語言。比如:我想為某同學或老師做一點補充,我可不可以為某同學或老師提一點建議,我非常贊成欣賞某同學或老師的想法,我對某同學或老師的說法有意見……這樣,就能流暢、自然地反映各自的心理活動,從而使評價順利進行。
四、評價的形式要多樣
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應該是平等的,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改變師生之間一問一答的模式。使學生充分參與學習,認識自我。評價的方式除了最普遍的以教師為主的評價外,本人認為還可以有:小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對評價的再評價等。
1.評價的內容要全面
傳統(tǒng)的教育單從知識、分數來評價學生,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能力的提高,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課改后,需要知識、能力、情感、心理素質等各方面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因此,我們要從單一評價學生結果,拓寬評價的內容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的內容應從知識評價、能力評價、過程評價、非智力心理因素的評價等四方面來進行。
2.評價的對象要明確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課堂學習的中心,課堂中的一切活動都應為學生服務。評價的對象也應以學生為主。當然,教師評價學生是不可缺少的,然而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更應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學生評出優(yōu)點,評出不足,評出建議,評出希望。同時,本人認為課堂上只評價學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評教師、評課本。但在小學生的眼里,教師是法官、是裁判,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課本更是他們心中的神圣,不可侵犯。因此,這不僅需要極好的數學基礎知識,更需要極大的勇氣。但這種評價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能力,更是學生思維的一次飛躍。
總之,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以及樂于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今后在課堂教學中,還要不斷探究和反思評價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作者單位:內蒙古察右中旗西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