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轉
那時的我,正是一個腦子里裝滿了稀奇古怪想法的小破孩兒。那時的夏天,我最喜歡玩的游戲,就是趁爸媽上班之后,獨自一人在家將空調溫度調到18℃,然后捂上被子,叼起雪糕,設想冬天漫天飛雪的情景。有時,我還會為爸爸養(yǎng)的小烏龜策劃一場豪華的婚禮,分享它們的幸福;或者站在窗前與樓下平臺上的野貓交朋友,聽它們喵嗚喵嗚地講外面的自由。彼得·潘說,每個小孩兒都有一座永無島。我的永無島上就住著一個帥氣的偵探和他的小狗,他們四處閑逛,能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島上還有一個銀色長發(fā)的精靈女王,每天都想著組織各種各樣的派對,派對上總有我最最愛吃的東西……
那時的我有瘋狂的起名欲,不但給我的每一個布娃娃、每一只鞋子甚至每一件物品都起了名字,還給我跟隨爸媽經過的每一條街、每一座樓,甚至我家樓下的每一棵樹都起了名字。很久以后,當我讀到“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這句詩時,那種心底涌起的莫名的共鳴和悸動很是讓我懷疑,我分不清到底是自己讀了這句詩以后的冥想,還是那時的我竟然就與那個偉大的詩人有了某種心靈的契合。
那時的我還特別熱愛閱讀,雖然半懂不懂、磕磕絆絆的,卻是十足的“書蟲”。讀姐姐課本里的《故鄉(xiāng)》,閏土后來怎樣了?且不去管他,我最看中的當然是雪地捕鳥那一段?;顚W活用,自己也從樓下找了一根木棍拴上線支起了家里的塑料臉盆,然后十分吝嗇地撒上幾粒谷子,裝模作樣地在炎炎夏日捕起鳥來?!冻悄吓f事》里,那些悠悠的駝隊到底去了哪里,我也不去想它,我在乎的是英子學它們一下一下咀嚼草的樣子。我會對著鏡子一遍一遍地練習咀嚼,直到將自己的兩腮弄得生疼。
那時的我,好像對數不清的事情都感興趣。那時,也似乎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一旦回憶起來就沒有盡頭。終于有一天,我見到了真正的駱駝卻再也做不出咀嚼的動作;終于有一天,我開始鄙夷起了路邊逗弄小狗的孩子。我明白,我已不再是那時的我了!
“這世界太小了,你們彎腰也進不來?!币驗槟菚r,我們活在大人們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的“自己的世界”!
現(xiàn)在的你,一定也和我一樣,多么想還能彎下腰來,進到我們那時的世界里去啊!
簡 評
“那時的我”很純真,“那時的我”的世界斑斕而美好;那時的時光難舍,那時的世界真讓人留戀,卻再也回不去,“彎腰也進不來”。娓娓道來中,小作者便用自己“那時”的種種,引領著我們重回了“那時”,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受了一番“那時”的赤子之心的美好,為不能回到“那時”而唏噓感嘆。
(郭 凱老師 薦評)
◤編后語
本期月月賽題目為《那時的我》,一個看似很簡單的題目,參賽稿件很多,但是我們最終只選出一篇。大多數來稿不合題意,編輯認為是同學們審題時出現(xiàn)了偏差。下面編輯來談談這個題目的審題。
首先,要看出這個題目中暗含的一種變化,一種對比。雖然題目要求寫“那時的我”,“那時的我”應該是寫作重點,但文章一定要寫出“那時的我”與“現(xiàn)在的我”之間的變化,以及這個變化帶來的一些啟示、思考或者感悟。當然,這個變化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其帶來的感觸可以是令人欣慰欣喜的,也可以是叫人憂傷感喟的。比如可以寫成長。“那時的我”嬌氣霸道,不合群,在學校跟在家一樣任性,集體活動時總給大家?guī)砗芏嗖挥淇?;“現(xiàn)在的我”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性格開朗隨和了很多,“我”的朋友漸漸多了起來。也可以寫“那時的我”單純樂觀,感覺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覺得同學對“我”都很熱情很真誠,所以很開心地與同學交往;覺得鄰里都很親切,見面“我”都愉快地跟人打招呼,就是對待陌生人,“我”也是彬彬有禮。“我”覺得生活充滿陽光,所以我天天總是一副笑臉?!艾F(xiàn)在的我”長大了,性格復雜了一些,覺得“那時的我”有點傻,同學在一起說悄悄話時“我”懷疑他們是在詆毀我;老師指出“我”的錯誤,“我”認為老師是對“我”有看法。所以“現(xiàn)在的我”悶悶不樂。“我”的快樂哪里去了?“我”這樣是成熟嗎?成熟就意味著與快樂單純告別嗎?
許多同學沒寫出變化,只是單純地寫“那時的我”;或者平均用筆,“那時的我”與“現(xiàn)在的我”平分秋色,詳略不得當,重點不突出。這些都不符合題意。
其次,“那時”應該是一個有相當長日子的時段,而且選擇的時段最好是那時“我”已經差不多有自己的見識,有自己的判斷,這樣與現(xiàn)在對比才更有意義,更有讓人思索和沉吟的空間,更有寫頭。有的同學寫幼兒園的時光就不大合適,尚是幼兒的“我”在性格氣質見識等方面,跟現(xiàn)在的“我”對比,失去了一種合理性。這樣不管你寫作的主題是什么,有什么樣的感悟,傾訴什么樣的情感,都很難使人“同情”,很難引起人的共鳴。所以很難寫出深度,筆致也很難變化,筆頭失去了騰挪展轉的空間。
可見審題多么重要。如果審題不準,白忙活半天,只能寫一篇跑題的文章,所以同學們動筆前一定要先認真審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