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恩
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
近年來,高校因心理問題引發(fā)的自殺、他殺事件頻繁發(fā)生。無論是曾經轟動一時的 “馬加爵殺人事件”,還是近期連續(xù)發(fā)生的藥家鑫殺人案、留學生刺母案、復旦投毒案以及南航研究生刺死舍友案等,這一系列用鮮血印證的事實正為我們敲響警鐘,高校曾經是無數(shù)人夢寐以求的象牙塔,如今為什么卻成了這么多年輕生命的桎梏和夢魘。這一個個極端的事例也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我國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缺位,而怎樣改進這種缺位,讓心理咨詢更好地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也成為一個日益緊迫的議題。
目前,許多高校都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詢機構,但大多不受重視,一些學校建立心理咨詢室純粹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或教學評估。很多學生甚至不知道心理咨詢室的設立及位置所在。這些都表明了學校在普及相關知識方面上缺乏力度。
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咨詢的主要工作,是及早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藏心理障礙或幫助有心理困擾的學生解決其問題,及時監(jiān)控,同時對特殊情況進行危機干預。就此模式的理念來看,我國高校的心理咨詢是以關注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障礙性咨詢。大部分都是偏重于“異常性”問題的調適,而忽視正常的發(fā)展性咨詢。
就目前而言,我國高校從事心理咨詢的人員大多是只經過短期培訓的心理學教師、教育心理研究人員、醫(yī)學心理研究人員、德育教師或校醫(yī)院的保健醫(yī)生,其中多數(shù)又是兼職人員,他們由于精力和時間的分散,加之理論基礎和咨詢技術的不足,使心理咨詢缺乏系統(tǒng)的案例管理更不用說科學嚴謹?shù)亩慷ㄐ苑治觥6@必將降低心理咨詢的效用,極大影響其實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高校通過心理咨詢機構不能完全解決學生的所有問題,高校這支主力軍應與家庭、社會聯(lián)手,獲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根源并不是來源于大學,而是植根于家庭和社會,但就當前來看,高校的心理咨詢機構并沒有與家庭和社會建立起一個完善的信息互通、資源互助的完善體系。
心理咨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目標旨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而心理素質水平又直接制約著人才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吨腥A人民共和國精神衛(wèi)生法 》中指出:“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精神衛(wèi)生知識教育;配備或者聘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輔導人員,并可以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憋@然,為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心理咨詢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管理者應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加大對這項工作的資金和人力支持。同時,不能將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時間和場所全部寄托于高校,家庭和社會要同樣重視和支持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校、家庭、社會形成一個完善的信息互通、資源互助的強大體系,為我國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和良好的環(huán)境。
采用有效的、學生易接觸到的宣傳方式,如心理健康選修課、心理健康講座、學校宣傳欄、網頁,另外,還可以開展朋輩活動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讓同學們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學生了解常見心理問題,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心理問題,糾正他們對心理咨詢存在的錯誤認識。同時,通過這些常規(guī)的宣傳活動,使同學們意識到,心理咨詢并不是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問題學生”,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由關注部分問題學生轉移到全體學生身上,注重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從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實施有效的維護,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個人成長成才下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我國的心理咨詢主要分為兩類,即適應性咨詢和發(fā)展性咨詢。適應性咨詢主要是為因各種心理障礙而導致學生和生活等各方面適應不良的學生提供幫助和資源,幫助他們盡快消除心理障礙和緩解心理壓力,使其在心理和行為等方面能夠正常適應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發(fā)展性咨詢關注的是正常個體在不同年齡發(fā)展階段的任務和應對策略,幫助他們盡可能圓滿地完成各自的心理發(fā)展需要,妥善解決心理矛盾,使個性能夠得到充分且全面發(fā)展。從目前高校心理咨詢的實踐來看,把重點放在適應性咨詢上是必要的,因為確實有一部分大學生因各種心理問題而導致適應不良,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但是,大學生并非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即使有一部分大學生表現(xiàn)出某種情緒或行為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基本上也是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般性問題,因此,在高校心理咨詢中,不僅僅是防御心理疾病,發(fā)展性咨詢才是高校心理的最高目標。
當前,高校內從事學生心理咨詢服務的教師專業(yè)水平普遍偏低,要改善這一狀況,當務之急是對在職人員進行嚴格培訓??梢圆捎枚唐谂嘤柡瓦B續(xù)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但從長遠來看,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心理工作人員專業(yè)水平低的問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考慮在有條件的院校開辦心理咨詢專業(yè)方向的專門人才培養(yǎng),注重基礎理論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以輸出大量高水平的專業(yè)人才。另外結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高校心理咨詢人員隊伍可以分為專業(yè)心理咨詢師隊伍和輔導員隊伍(班主任隊伍),其中,要堅持把輔導員隊伍當做心理咨詢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輔導員開展心理咨詢的專業(yè)能力,使其具有心理咨詢專業(yè)技能的專家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
高校要面向全體大學生,做好心理輔導和咨詢工作,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需求,分別采用個別咨詢、團體咨詢、電話咨詢和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其中個別咨詢是心理咨詢的傳統(tǒng)做法,其特點是效率高,但費時。在有足夠的師資力量和學生求助意愿強烈的情況下,可以開展個別咨詢;團體咨詢一般是將有類似心理困擾和發(fā)展需求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輔導者帶領小組成員針對共同關注的如人際交往、學習困難、情緒障礙等問題通過游戲活動、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等多種形式開展訓練,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成長和能力發(fā)展。此外,鑒于大學生心理開放程度和實際情況,高校還可以加強電話和網絡作為有益的補充。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咨詢方式使當代大學生真正處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狀態(tài)。
[1]許國彬,黃秀娟,黃紅清,閻茹.高校學生心理教育與咨詢[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7).
[2]陳陽.德國高校心理咨詢的經驗及對我們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2(9).
[3]李艷紅,李榮志,周長青.當前高校心理咨詢的困境和對策——基于大學生求助狀況的調查分析[J].南京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4).
[4]陳謝.基于發(fā)展性高校的心理咨詢模式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