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伊萌
記得小時候,爺爺經常帶我去公園里晨練,他有個“奇怪”的習慣,就是喜歡倒退著走。一次,我納悶兒地問:“爺爺,別人都跑步往前走,您為什么偏要退著走呢?書上不是教育我們不要倒退嗎?”
爺爺哈哈大笑,說:“有時候,‘倒退也是一種進步呢!你看,我們倆一起走,你向前跑,我是倒著走,我最后不也到達目的地了嗎?”爺爺還跟我講了很多大道理,說什么倒退走好處很多,比如可以預防含胸駝背,可以鍛煉腰肌,增強腿部力量,等等??傊?,他把“倒退”說得很美好,跟我以前的認識完全不一樣。
后來,趁放暑假時,爺爺帶我到了農村老家。在田埂邊,他又耐心地跟我講:“你看,農民在水田里插秧時,后退就是前進。這個時候,只有一棵一棵、一行一行不斷地栽秧苗,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后退,才能將一丘原本空蕩蕩的水田,變成綠油油一片,就像你們書上說的,播下希望……”爺爺說完還下田示范給我看。經過這次事件,我似乎有些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后來,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多次體會到了爺爺說的這個很有意思的道理。比如:親人、朋友之間,難免會磕磕碰碰,要想和諧快樂,就要學會妥協(xié)忍讓,這種退縮,其實是一種寬容和豁達;照相的時候,為了使拍攝的照片更具特色和效果,就要往后退一步,看看有沒有把景象全部攝入到鏡頭里面去,有時候還要退兩步,退三步……一直退到能把想要的景色全部都拍進去。這樣的退縮,是不是反而讓自己看得更遠、更廣、更清楚了呢?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
上高中后,我開始對自然科學感興趣。我發(fā)現(xiàn),盡管在奔向美好未來的旅途中,沒有人愿意“退縮”,但在人們勇往直前的征程上,各種各樣人為的、自然的現(xiàn)象、災難,時刻都在逼迫著人們倒退,比如沙塵暴、紅潮、非典、猴痘、溫室效應,等等,這些都不斷地警示我們,如果我們不停下來甚至退回來思考一下,改變一下,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將面臨更大的破壞、更大的考驗。我覺得,我們人類在自然的面前,是需要前進,也需要退縮的。記得鐘南山院士講過,他在與SARS病毒的斗爭中,其中一個治法是先降低人體免疫力,從而把SARS病毒引出來,然后再消滅。這種做法,不正是以退為進嗎?這說明,退縮有時并不意味著妥協(xié)。
列寧也說過:后退一步,是為了前進兩步。人類史上有很多退縮的先例,比如:人口爆炸了,就不能任性而為,必須實行計劃生育;高山草原沙漠化,水土流失嚴重,就要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措施;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了,就要禁止濫伐、偷獵,采取保護措施……這些措施,就是人類退縮機制的杠桿在起作用啊。
2014年7月15日至29日,我和學校的幾名老師同學,跟隨中國科學探險協(xié)會的科學家、研究員參加了北極科學考察活動。在那里,我看到了可愛的北極熊、馴鹿、海鳥等動物。但當我得知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嚴重,北極的動物越來越少時,那一刻,我心里真的很難過。我覺得,人類在向大自然“前進”的征程中,是該退縮了!這種退縮,其實是文明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