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媒體 FANGMEDIA
20世紀初俄國先鋒派藝術家卡濟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IEVICH,1879-1935)生平及創(chuàng)作的學術展覽于2015年4月4日在四川美術學院(以下簡稱“川美”)新媒體藝術中心開幕。這次展覽是去年在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設計藝術研究中心ADA畫廊首次舉辦馬列維奇的學術研究展之后的巡回展,由川美新媒體藝術系承辦,國際獨立策展人方振寧策劃。本次展覽上最重要的內(nèi)容是馬列維奇年表與首次翻譯為中文馬列維奇“至上主義”宣言,這是國際馬列維奇研究領域至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年表。展覽空間的布展形式猶如一部馬列維奇的史詩?,F(xiàn)場以史料照片為母本,把包括馬列維奇第一幅《黑色正方形》在內(nèi)的二十余幅至上主義畫作做最大限度的復原。
策展人方振寧在過去27年來持續(xù)對馬列維奇進行研究、資料匯總和研究,本次呈現(xiàn)的正是方媒體獨自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現(xiàn)。展覽包括四部分內(nèi)容,第一部分是圖文并茂的馬列維奇生平與創(chuàng)作年表,可以通覽馬列維奇一生作品的演變過程,也是20世紀初俄羅斯先鋒藝術史的一個縮影;第二部分是馬列維奇1915年在莫斯科發(fā)表的至上主義宣言的核心內(nèi)容,即《從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到至上主義》,它是馬列維奇所創(chuàng)造的至上主義的精華,也是首次被譯成中文發(fā)表;第三部分是一段26分鐘時長的珍貴影像《俄羅斯博物館時代-馬列維奇》;第四部分是裝置藝術,在展廳一角復原了1915年彼得格勒“最后的未來主義畫展0,10”的“馬列維奇之角”。方振寧說:“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和至上主義創(chuàng)始人,馬列維奇對二十世紀的全球藝術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隨著對現(xiàn)代藝術流派的深入研究之后逐漸顯示出來的。2015年正值馬列維奇在‘0,10展上發(fā)表至上主義宣言100周年之際,同時也是馬列維奇逝世80周年。在這樣一個歷史節(jié)點上,舉辦這個展覽表明中國藝術家和學者對馬列維奇對二十世紀藝術的貢獻給予高度地重視和評價?!蓖瑫r,他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馬列維奇的作品廣泛的影響力來自于他開放的繪畫語言,有些繪畫具有中國所說的“禪意”,所從事的至上主義繪畫是前無古人的,給二十世紀的現(xiàn)代主義運動做了一個總結(jié)。
馬列維奇的影響隨著對現(xiàn)代主義藝術的研究逐步顯現(xiàn)出來,對馬列維奇的矚目是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一個共識。2014年7月,位于倫敦的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Tate Modern)也曾推出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馬列維奇作品展,通過420件包括油畫、素描和雕塑在內(nèi)的藝術品,參觀者得以全面地回顧這位現(xiàn)代藝術大師的藝術生涯,看到馬列維奇作為當今極簡主義藝術源頭的影響力。而本次在川美展出的馬列維奇文獻展也是百年之際中國在這一領域里研究成果的呈現(xiàn)。川美新媒體藝術中心主任張小濤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了解構(gòu)成主義和至上主義的淵源和傳承,對于我們進入整個二十世紀思想史是一個通道與鑰匙。 馬列維奇與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黑色正方形》(1915)
只有期望在圖畫中看到自然一角、圣母和赤身裸體的維納斯的思維模式被打破時,我們才能看到純粹的繪畫作品。我讓形式歸零,將自己從學院派藝術的泥沼中打撈了出來。 我摧毀了見識的苑囿,走出物的包圍,走出囚禁畫家和實物形態(tài)的見識的封閉之環(huán)。
這個該死的圓環(huán)雖然不斷開拓新知,卻泯滅畫家的宗旨,將其推向覆滅。
只有意志怯懦、創(chuàng)意貧乏的畫家才受謊言驅(qū)使,將自然的造型運用在作品里,生怕丟失原始人和學院派創(chuàng)作的根基。
再現(xiàn)看中的物體和自然片段,這就像小偷因腳帶鐐銬欣喜不已。
只有愚鈍的、無力的藝術家才以真摯為借口來掩飾自己的藝術。藝術需要真理,而不是真摯。
對于藝術的新文化而言,實物如炬一般消逝,藝術逐步貼近其目標本身——創(chuàng)作,而這是凌駕于自然形態(tài)之上的。
至上主義宣言:從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到至上主義
卡·馬列維奇1915在莫斯科/2015中文版 方媒體首譯
成為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卡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1878年2月23日誕生在基輔。是俄國至上主義倡導者、構(gòu)成主義、幾何抽象派畫家,代表作《飛機起飛》、《青色三角形與黑色長方形》、《白底上的黑色方塊》、《白色上的白色》等。
馬列維奇有著波蘭血統(tǒng),其父是一家制糖廠的廠長,家庭過著小康的生活。少年時進入基輔美術??茖W校學習,21歲結(jié)婚成家,1904年到莫斯科后連續(xù)三年,馬列維奇都沒能通過考試,始終進不去這所令人向往的全俄最好的美術學院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筑學院。雖然無法跨入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筑學院的大門,馬列維奇最初的繪畫是受印象主義和后印象主義影響的,在那之后他又迷上了繼野獸主義之后興起的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
自學成才的馬列維奇1915年12月,在彼得格勒舉辦的“0,10”展覽會(最后的未來主義展覽會)上推出了一批“至上主義”繪畫,與此同時,他出版了題為《從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走向至上主義》的小冊子,向世人闡釋了自己的藝術理想和主張。至上主義(Suprematism)追求的是純粹的、絕對的美術。在馬列維奇的心目中,排斥了再現(xiàn)性因素的純抽象的至上主義繪畫代表著美術的最高境界,是新文明的開端。馬列維奇反復探索純幾何形的組合,相信在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美術活動中感覺至高無上,他之所以把自己的新創(chuàng)造稱為至上主義,原因就在于此。在經(jīng)過一系列多種幾何形、多種色彩變化組合的實驗后,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繪畫達到了最精美最純粹的境界?!稛o題》(約1918年)、《至上主義構(gòu)圖:白上白》(約1918年)可以視為這種新境界的樣品。馬列維奇晚年的作品《運動員》(約1930-1932年)、《美術家之妻像》(1933年)、《自畫像》(1933年)代表了馬列維奇最后幾年的繪畫藝術。鮮艷明快的色彩與其晚年的那些現(xiàn)代主義傾向的繪畫沒什么兩樣,使這幅畫具有了很強的視覺吸引力,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整個形象的塑造。可以說馬列維奇回歸了寫實性的繪畫傳統(tǒng),細致地再現(xiàn)了他本人的形象。在突出莊嚴的基督般的意味、強化美術家的神圣感的同時,馬列維奇一直沒忘記刻畫他特有的面貌,從而實現(xiàn)了個性化與普遍性的統(tǒng)一。馬列維奇的抽象美術實驗在俄國、在歐洲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美國著名的美術史家巴爾在其名著《立體主義與抽象美術》中寫了以下一段文字:“馬列維奇在抽象美術史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開拓者、理論家和美術家,他不僅影響了俄國大批的追隨者,而且通過利西茨基和莫霍利納吉影響了中歐抽象美術的進程。他處在一個運動的中心,這個運動在戰(zhàn)后從俄國向西傳播,與荷蘭風格派東進的影響混合在一起,改變了德國和歐洲不少地區(qū)的建筑、家具、印刷版式、商業(yè)美術的面貌?!敝辽现髁x美術盡管只是馬列維奇整個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一個階段,但無疑是他最有價值的創(chuàng)造。
1934年,馬列維奇被確診患了癌癥。在最后的日子,馬列維奇希望到國外就醫(yī)的想法也沒能實現(xiàn)。1935年5月15日,馬列維奇在列寧格勒家中去世。遵照他的遺愿,馬列維奇的骨灰被埋在涅姆齊諾夫卡村的一棵橡樹下。二戰(zhàn)把這一切都毀掉了,蘇聯(lián)也長期不提及馬列維奇,一直到了1988年,列寧格勒的俄羅斯博物館才為他舉辦了紀念展,在涅姆齊諾夫卡村也為他新建了紀念碑,墓碑的設計重現(xiàn)了馬列維奇喜愛的至上主義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