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玉山
1.品種特征 筒葉菊(Crassulatetragona) 也稱桃源鄉(xiāng),為景天科青鎖龍屬多肉植物,植株多分枝,易叢生,老枝灰色,肉質葉筒狀,頂端尖,綠色。其植株低矮,枝葉緊湊,用其制作盆景,能夠以小見大,表現(xiàn)大自然中的大樹、叢林風采。而且還具有繁殖容易,生長速度快,萌發(fā)力強,耐修剪等特點。
2.素材來源 筒葉菊可用扦插法繁殖,如果溫度適宜,一年四季都可進行,插穗長短要求不嚴,扦插前要晾3~5天,使傷口干燥,以免腐爛。插后保持土壤偏干,以利于生根。對于扦插成活的筒葉菊苗可放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處養(yǎng)護,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每10天左右施1次稀薄液肥,以促進植株生長,并注意打頭摘心,隨時剪去造型不需要的枝條,以盡快形成枝條布局合理、線條流暢的樹形。
3.盆景造型 筒葉菊適合制作叢林式、水旱式、直干式、雙干式、文人樹、懸崖式、臨水式等多種造型的盆景,因植株不大,枝干纖細,尤其適合制作小型或微型盆景。由于筒葉菊是肉質莖,質脆,容易折斷,造型方法以修剪為主,剪去影響樹形的枝條,將過長的枝條剪短,再根據(jù)需造型要輔以牽拉等技法。并注意盆景的擺放位置,可將主要觀賞面放在朝著陽光的位置,以利用植物趨光性對樹形進行微調,使之郁郁蔥蔥,具有較高的觀賞性。
叢林式是筒葉菊盆景的主要造型,挑選植物時不要選擇高度相同的植株,其數(shù)量以三、五、七等單數(shù)為宜。栽種時不要將植物栽種在同一條線上,應使之前后錯落、左右呼應,高低有致。完工后可在盆面點石,栽種習性與其近似的薄雪萬年草等細小的植物,使盆面地貌形態(tài)自然和諧,富有野趣。并根據(jù)需要在盆面鋪青苔,但青苔不宜長期留在盆面上,這是因為青苔喜陰濕,而作為主體植物的筒葉菊喜干燥和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二者習性相悖,不方便管理,而且青苔長期留在盆面上,還會影響土壤的通透性,造成爛根。
由于筒葉菊具有良好的耐旱性,植株不大,還是很好的山水盆景點綴植物。
4.養(yǎng)護管理 筒葉菊習性強健,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干旱和半蔭,怕積水,不耐蔭。4~10月的生長期,可放在通風良好、光照充足處養(yǎng)護,既是盛夏,也不要遮光,否則會因缺光,造成植株徒長,使得株型松散,影響美觀。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長期干旱和盆土積水都不利于植株的生長;每月施1次薄肥,以提供必要的養(yǎng)分,使得植株生機盎然。筒葉菊的萌發(fā)力較強,生長速度快,可隨時剪去影響造型的枝條(剪下的枝條可供扦插繁殖)。冬季移入室內陽光充足處,最低溫度能保持8~10℃,并有一定的晝夜溫差,植株可繼續(xù)生長,應正常澆水;如果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不低于0℃可安全越冬。
筒葉菊盆景的翻盆可在生長季節(jié)進行,以春秋天最為適宜。盆土要求疏松透氣,排水良好,并有一定的肥力,可用草炭、腐葉土加園土、蛭石或粗砂等材料混合配制。栽后澆透水,可不必緩苗,直接放在陽光充足之處養(yǎng)護,較大的蒸騰作用能夠刺激新根的萌發(fā),使植株盡快恢復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