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強
金風習習的深秋,廣州各大公園都曾舉辦以大立菊和特大立菊為主體的“秋菊”展覽。廣州的立菊,以其獨特的栽培方法和精湛的造型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讓國內外游客嘆為觀止。
大立菊的栽培技術,有著不同的流派。他們方法不同,風格各異,但有時也能收到異曲同工的效果?,F(xiàn)將我所特大立菊的栽培技術淺述如下:
菊花的品種很多,但不是任何品種都適合制作大立菊。大立菊(包括特大立菊)品種的選擇應具備花大、不露心,不垂瓣、顏色鮮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根系發(fā)達、主干不易木質化(通心);枝條軟硬適度、節(jié)間長、花期長、生長迅速等特點。常用品種有‘火午’、‘桃紅’、‘綠衣紅裳’等。
菊花為宿根花卉,繁殖一般取其從基部長出的粗壯嫩芽扦插,選芽時,要注意選那些花色艷麗、無退化表現(xiàn)、無病蟲害的植株作為母本。一般在5月中旬取嫩芽扦插,當月下旬長出根后即移植于小花盆(火皮)中栽培,6月下旬從小花盆(火皮)中再移植到“五斤”盆里,7月上旬第一次摘頂芽。
廣州地區(qū)栽培特大立菊,最好在元旦前定植,這時氣溫較低,有利根系向下生長,一般定植在高約55~60厘米,寬約70~80厘米的大花盆里。定植時,盆底先鋪16厘米厚的煤渣塊,再撒上了3厘米厚的熟煤灰,灰面用骨粉作基肥,再薄蓋煤灰。然后在定植的位置上放一些豬糞干,將植株定植于大花缸盆的中心。離植株土團邊緣8厘米處用大瓦片凸面向內圍成一圈,圈內用煤灰摻20%豬糞干(下稱培養(yǎng)土填料)填滿。瓦片至外圈暫留空位。2月中下旬第一次從內向外擴穴,穴寬5~6厘米,培養(yǎng)土填料與上同?!拔逡弧惫?jié)后,因溫度適中,植株開始進入最佳生長季節(jié),此時又擴穴6~7厘米,到6月中旬再擴穴6~7厘米,目的是促根生長,促使打頂后產生側芽。8月上旬再擴穴一次,這次擴穴能提高植株抗高溫的能力;9月上旬繼續(xù)擴穴培土,防止植株須根老化,并且為花芽分化打下基礎;10月初為最后一次擴穴促根,這時將全部瓦片拆除,剩余空隙填滿培養(yǎng)土。實踐證明:6次擴穴培土對促進須根生長是十分有利的。
為了后期造型雄偉壯觀以及便于操作,立菊植株在第一次摘頂芽時一定要注意留好“頭盆”,即植株基部上20厘米處不留側芽。從20厘米處起便開始留側芽,一般留5~8個。亦即從20厘米處起往上數(shù)到5~8塊葉片時就摘去頂芽。
當?shù)谝淮握敽箝L出的側芽,最頂那兩個長到8~10片葉時,即可進行第二次摘頂芽。最頂那兩枝留8~10葉,其余各枝可留10~12葉。
從第三次摘頂芽起,每次摘頂?shù)闹l都要留6~8片葉。但冬春天氣寒冷,植株生長緩慢,節(jié)間短,便需留12片葉,只有這樣才能使植株不斷地擴大面積,有足夠的空間給不斷增長的側枝立足。另外,廣州的立菊對后期的造型非常講究;既要雄偉壯觀,又要線條流暢,排列整齊有序。這就是我們花城的風格。要做到這點,枝條長度就一定要與預期圈數(shù)(總花朵數(shù))相適應,而且只能預長,不能留短。
對于秋菊品種,廣州地區(qū)自然花期為11月中旬,花芽分化期一般在9月中旬。由于它屬于短日照植物,所以從9月中旬到翌年4月底,晚間可用100瓦燈泡補光,控制花芽分化。
過量施用花生麩作基肥,弊多益少。原因是容易使立菊產生根腐病和莖腐病,導致植株死亡。所以現(xiàn)在用骨粉、復合肥代替生麩。秋末冬初,生麩、化肥、復合肥和清尿均可輪流使用,直至翌年“五一”節(jié)前停止。“五一”節(jié)后轉施用復合肥、化肥、結合根外追肥,這種施肥方法,可降低植株的死亡率。“夏至”后改用根外追肥較好,視天氣情況每周1~2次,避免由于高溫季節(jié)施肥引起傷根。這種按照不同季節(jié)施肥和擴穴培土促根的方法結合起來,能夠使植株地上與地下部分平衡發(fā)展,效果良好。
傳統(tǒng)栽培立菊多使用塘泥和花泥。因它們團粒結構密度大,間隙小,產生須根量也少。由于煤渣、煤灰具有無菌、結構疏松、透水、透氣性良好等特點,效果比花泥好。1975年改用煤渣、煤灰作立菊栽培的中、底層培養(yǎng)土,植株花繁葉茂。
1980年11月至 1981年4月,在栽培40圈(1921朵) 特大立菊火午時,用50、40、30mg/L的赤霉素,效果顯著。11月下旬宜用40mg/L濃度,1~2月氣溫較低,植株生長緩慢,50mg/L濃度較好。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使用濃度可小些。“五一節(jié)”后暫停使用赤霉素。因這時溫濕度適宜于植株生長,枝條數(shù)量突增,如果這時再用生長素,枝條會變得纖弱,適得其反。
當氣溫達8℃時,對菊花生長不利,為了創(chuàng)造有利菊花生長的條件,可采用薄膜棚防冷風、霜和雨。當白天溫度超過25℃時,將棚門打開,使空氣流通。寒冷時,尤其是晚上,門要全封閉,4月初天氣轉暖時,可將四周薄膜卷起,“五一”節(jié)后,棚頂薄膜要掀開。下雨時則要及時蓋頂防雨,可人工控制水分,還可避免濕度過大引起的病害。
特大立菊從扦插到開花要經(jīng)過18個月以上,需特別注意病蟲的防治。最好是每周噴1次殺菌劑和殺蟲劑,傍晚噴藥較好。有的害蟲很小,憑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須通過鏡檢來確定。每天早午晚觀察3次。視植株生長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過去,栽培立菊采用四方木架。架上放上石棉瓦,瓦面上放土壤,將夾枝條用的花竹插在架面土中,避免直接插入盆內影響根系生長。
木架易受日曬雨淋腐爛,遇臺風季節(jié)隨時可能吹倒。而采用組合式鐵架代替木架,則安全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