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輝
【案例】
已是早讀時間,教室里的學生都進入了讀書狀態(tài),唯獨曾凡(文中人物皆為化名)一個人站在走廊上,手搭著欄桿,頭低垂著,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我走過去,想要問問情況。他見我過來,抬起了頭,眉頭緊鎖著說:
“老師,可不可以問你一個問題?”
看著他一臉嚴肅的樣子,我微微笑了一下,對他點了點頭:“行,要不我們到下面的操場去走走吧,那里空氣好。”
他跟著我下樓梯,一路不說話。
到了操場,我停下腳步,轉(zhuǎn)身看著他,示意他可以問了。
“老師,你活著是為了誰?”
我有點訝異,稍微頓了頓才回答他:“為了我自己。”
“為了你自己?難道你不為你爸媽?不為你朋友?你為你自己,這樣活著有什么價值?”他的語氣有些激動。
我反問他:“那你又為誰而活呢?”
他嘆了口氣:“我不知道,我覺得活著沒意思。這個社會變了,所有的人都變了?!?/p>
我笑了:“你好像還沒有進入社會哦,你怎么覺得社會變了呢?”
“雖然我沒有進入社會,可是我知道,這個社會就是變了?!彼悬c憤憤不平。
“那你說說變成什么樣了呢?”
“所有的人都以成績來評判人的好壞,難道成績差就什么都不是了嗎?成績差就是壞孩子嗎?”他的語氣越發(fā)激動了。
聽到這句話,我突然想起了他的周記。他在里面寫道,有一次他和好朋友林子一起去找同班同學張濤玩,結果張濤的爸爸當著他們的面訓斥兒子說:“他們倆成績那么差,你怎么可以跟他們玩?你會被他們帶壞的!”
張濤爸爸的怒容和那番話深深印在了曾凡的心上,讓他久久不能釋懷。他在周記中問:為什么這個社會是這個樣子?難道我們真的是壞孩子嗎?
看來,他依然沒能從這件事中走出來。因為別人的一句評價,他陷入了深深的悲觀當中。
他說了很多,情緒非常激動,他覺得自己很沒用,什么都不是。而且不光是他自己這么覺得,旁人也這么看他。班上總是成績好的玩在一起,成績不好的待在一處,每個人都被分了等級。
“連你也是這樣。”他不滿地看著我,“你每次讓我們做什么事,都要按花名冊上的順序來,你就是在給我們劃分好和壞?!?/p>
聽他說到這里,我不禁為班上的同學叫屈,也為我自己叫屈。據(jù)我所知,班上同學并不是看成績找玩伴的,成績好的同學會樂意幫助成績不理想的同伴。而我,也從來沒有用成績來評判過他們,更沒有將他們分為三六九等,花名冊更與成績高低毫無關系??墒俏覜]想到,在他那里,這居然成為我區(qū)別對待同學的“罪證”。
“還有,你知不知道,”他直視著我說,“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很認真,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我們就是為了讓你開心。你開心我們就開心,你不開心我們就不開心,你的情緒在影響著我們。你希望我們越來越好,這是你的想法。為了你的想法,我們很努力地做著你希望我們做的事,可是我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p>
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有點不是滋味,為他的直白,也為他說的這番話。
“你說大家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我開心,那么方哲呢?他成績那么好,難道是在為我而學習?”我反問他,他的臉色有點難看。我又說:“如果是為了讓我開心,那為什么鐘品總是三番五次地惹事讓我生氣呢?”
聽我提到方哲和鐘品,他不高興地打斷了我:“看吧,還說你沒有對我們區(qū)別對待?!?/p>
我有點氣惱了:“我怎么區(qū)別對待了?”
他說:“方哲的成績好,你提到了他,你見我不高興,你又提了成績差的鐘品,你這不就是用成績區(qū)分了我們嗎?”
我有些無奈,感覺不論我說什么都能讓他覺得是在諷刺他成績差。
我平復了一下心情,說:“成績不能衡量一切。就比如我,我很多同學都考上了重點大學,而我讀的是一所普通學校。畢業(yè)后,雖然他們的工資比我高,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也羨慕我啊,因為我在從事我最喜歡的職業(yè),我每天過得很充實,可是他們中不少人要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
他有些驚訝地看著我:“他們羨慕你?”
“怎么?我不值得羨慕嗎?”
“對,不值得羨慕。”
我沒想到他會這么回答,于是問他:“那你覺得什么才值得羨慕?”
“我覺得沒什么值得羨慕。什么都沒有價值?!?/p>
說到這里,我都記不清他提到多少次“價值”這個詞了。
我們在操場走了一圈又一圈,上課鈴響了,我們還在聊著。可是我發(fā)現(xiàn),不論我說什么,他就是在他的思維里面轉(zhuǎn)圈圈,總是能找到話來堵我。
我哭笑不得,只好找一些話來勸慰他:
“其實,你是很厲害的??诓藕茫急婺芰軓?,居然幾次都讓我找不到話說,我想整個學校沒幾個人辯得過你?!?/p>
對于我的表揚,他并不領情:“你說整個學校,你怎么知道?”
“我還是教過一些學生的嘛!”
“難道這些學生就能代表整個學校?而且人都是會變的,也許他們現(xiàn)在和以前不一樣呢!”
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他說一個人不能代表所有的人,可是他總是以個別人(或者他自己)的想法來代表所有人。比如,張濤的爸爸認為他們成績差,是壞小孩,他就推而廣之,認為整個社會,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同學,包括我,都是這么認為的。比如,他看到(或是耳聞)了社會上一些不好的事,就覺得整個社會都是黑暗的。比如,他成績不好,但他努力了,卻還是上不去,所以他不想努力了,他還說他的好朋友林子也是如此。
“林子已經(jīng)放棄了,絕望了,不想再做什么了。”他這樣告訴我。
我反問他:“你確定林子放棄了?”
他說確定。
我繼續(xù)反問:“你真的確定?”
他不說話了。
據(jù)我的觀察,林子現(xiàn)在可是比以前認真努力了很多很多,他的進步所有同學都看在眼里。
他低著頭繼續(xù)沉默,過了很久,才緩緩對我說:“老師,我回教室去了?!?/p>
“我看你還有些不舒服,要不再休息會吧?”可是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就已轉(zhuǎn)身離開了。我知道,他不想再跟我說什么了……
【反思】
這一整天,曾凡那失神的眼睛和落寞的背影一直在我的眼前浮現(xiàn),我感到深深的心疼和自責,為他的悲觀失落,也為我自己的一時無奈。細細想來,這次談話是失敗的,而失敗的原因正在于我。
他能主動找我談心,說明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非??鄲灹?,需要找個人傾訴。他能找我,說明他信任我,相信我可以幫他排憂解難。然而我是怎么做的呢?一開始我還能認真傾聽,可是到后來,我控制不住想要與他爭辯,想要反駁他:不,你那些想法是錯誤的。仔細想想,雖然我是他的老師,可是我的觀點就一定是正確的嗎?比如,“為自己而活”這個想法難道不需要推敲嗎?縱然我的想法是有道理的,那也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憑什么要強加給他呢?何況,世上所有的事情并不能被簡單粗暴地劃分為“對”或“錯”。如此一次次反駁下來,他終于喪失了與我談心的興趣。
其實,他需要的不是聽我告訴他——“不,你不是壞孩子”,而是需要有個機會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傾倒干凈,讓心放空??墒俏覜]有給他這個傾倒“情緒垃圾”的機會。
深究原因,還是在于我沒有放下老師的身段,真正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聆聽他內(nèi)心的聲音。
再來說說他吧。
從與他的接觸中,我感覺到他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一旦有人對他做出不好的評價,他就會全盤否定自己,陷入不可抑制的悲觀之中。他總是說我們以成績論英雄,我倒是覺得,是他自己拿著成績這根標尺衡量自己,衡量別人,是他自己將大家分成了兩大陣營:成績好的,成績差的。他也很想加入第一陣營,所以有段時間非常努力,可是由于種種原因沒能如愿,他便開始質(zhì)疑:為什么要有兩大陣營的存在?為什么你們要這樣來區(qū)分我們?因為屢次失敗,因為遲遲沒有品嘗到成功的滋味,所以他開始懷疑,開始迷茫,開始失望……
他的父母似乎也沒有給過他多少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撐。他寫過一篇關于家庭的作文,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父母的不滿,對家的失望。父母常年在外,很少主動關心過他,而且只知道拿他與其他小孩做比較,在他們眼里,他哪兒都比不上別人。
我想,正是因為父母一直對他持否定評價,才會讓他如此在意他人的眼光,尤其介懷那些負面的評價。他需要被肯定、被贊揚、被關愛,可是成績的不如意又讓他在這個唯成績論成敗的評價體系中處處落于人后。
對這類內(nèi)心敏感,希望被肯定的大男孩,老師可以做點什么呢?我想,能做得有很多吧。比如,放下老師的架子,真正當他們的傾聽者,注意一言一行,不刺傷他們那敏感的心靈;比如,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多關注過程而非結果,讓他以及與他一樣成績不是那么好的同學也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多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的舞臺,讓每一個孩子在班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讓他們不再只是羨慕太陽的耀眼光芒,而可以做一顆閃亮美麗的星星,展現(xiàn)獨屬于自己的風采魅力;比如,將他的苦悶告知他的父母,讓他的父母意識到,家庭的溫馨有愛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多強大的積極作用……
那樣,以后也許不用我來告訴他“你不是壞孩子”,他自己也會告訴自己:
“我是一個好孩子,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好孩子!”
(作者單位:益陽市赫山區(qū)牌口中心學校
湖南益陽 ?413000)
責任編輯 ? 余志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