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艷
1 豬腹瀉病
病豬不愿吃食,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稀,并帶有未消化飼料,尿量少、色黃,四肢發(fā)涼。
治療本病可用磺胺脒,每千克體重每天0.2~0.3克,分成4等份,第一次喂2份以后每隔6小時喂1份。土毒素或合霉素,每千克體重按0.02~0.04克劑量,每天3次。紅小豆或綠豆250克煮開花,涼溫,大蒜2個搗爛混合喂豬,每天2次。
2 豬感冒病
本病多發(fā)生于冬春季節(jié),常因氣溫突變,豬受寒著涼引起。病豬咳嗽,打噴嚏,流清鼻涕,精神不振,眼結膜潮紅、充血。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咳嗽加劇,流濃稠鼻涕,呼吸費力,不愛吃食,喜躺臥,有時鉆到墊草或站立在向陽處,體溫稍有升高。
治療可用復方阿斯匹林,每次每千克體重0.1克內服;每千克體重用復方氨基比林0.2毫升,或30%安乃近0.1毫升,一次肌肉注射,連用2~3天。如上呼吸道炎癥嚴重時,可用青、鏈霉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紫蘇、防風、荊芥各10克,桔梗、杏仁各15克,款冬花7.5克,煎水口服,日服3次。
3 母豬產后癱瘓
母豬癱瘓又稱產后麻痹,多發(fā)生在產后20~40天,對癱瘓的母豬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加強母豬室外活動,多曬太陽,合理補喂鈣磷,減少仔豬吃奶次數(shù)、或提前斷奶,以減輕母豬的泌乳負擔。
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療,用新鮮豬骨砸碎熬湯喂豬,加喂飼用骨粉,每天給50克左右。靜脈注射10%~20%葡萄酸鈣100~150毫升,5%~10%氯化鈣濟射液40~80毫升。治療癱散:骨粉270克,防已35克,制馬前子18克,研為細末混勻喂服,體重50千克以下的10~18克,體重50千克以上的豬18~35克,每天2次,連服數(shù)天。
4 發(fā)霉飼料中毒
病豬腹痛、下痢、被毛粗亂、迅速消瘦、尿呈茶色,嚴重者可見抽搐,過度興奮,呻吟等癥狀,一般幾天內死亡,發(fā)現(xiàn)中毒后立即停喂發(fā)霉的飼料,改喂青綠易消化的飼料。
治療本病可內服硫酸鈉30~50毫克,或人工鹽40~60克。肌肉注射2.5%氯丙嗪每千克體重0.06毫升,或內服溴化鉀每千克體重0.15克。靜脈或腹腔注射生理鹽水每千克體重10毫升,肌肉或皮下注射10%安鈉咖每千克體重0.15毫升。
5 豬蛔蟲病
蛔蟲是一種常見的寄生蟲。病豬食欲不振,逐漸消瘦,生長緩慢或形成僵豬。
防治蛔蟲病,除經常打掃豬圈,勤換墊草,注意飼料和飲水清潔外,還應對3~6月齡的仔豬進行定期驅蟲,具體辦法是按每千克豬體重喂給0.02克驅蟲凈;或每千克豬體重喂給0.30克驅蛔靈,拌入飼料,一次喂給。
6 豬姜片吸蟲病
姜片吸蟲是寄生在豬小腸里的一種寄生蟲,各類豬都能感染,病豬食欲不振,被毛粗亂無光澤,逐漸消瘦,仔豬發(fā)育緩慢。嚴重時,可引起腸炎、便秘、下痢、水腫、流產甚至死亡。該病因喂水生飼料較為多見,故應將水生植物如水浮蓮、水花生、浮萍、菱角等做成發(fā)酵飼料喂豬。定期驅蟲,豬糞堆積發(fā)酵后再作肥料。
治療本病用六氯乙烷每千克體重0.3克,混在飼料內一次喂給。精制敵百蟲每千克體重0.1~0.12克,溶解在水中,混入飼料里生喂。檳榔30克,木香3克,煎濃汁,早晨空腹一次服下,連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