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華
摘要: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是人聲,而最美的人聲是合唱。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有力地推動了合唱藝術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領域中的普及和發(fā)展。但當前的合唱教學似乎是中高年級學生的專利,而如何在低段音樂課中進行合唱教學的鋪墊,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唱素質和能力,則成了很現(xiàn)實的課題。本文試從音樂課欣賞、感知、演唱教學等領域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實施合唱滲透教學,引領學生盡早走進合唱世界,讓孩子在合唱藝術中體驗到歌唱的快樂來談一些體會。
關鍵詞: 低年級 音樂課 滲透 合唱教學
縱觀小學合唱教學現(xiàn)狀,小學合唱教學在城市的部分學校和偏遠農(nóng)村學校中難以實施、落實。在小學階段許多音樂教師都認為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積累少,無法接受和適應多聲部歌曲的演唱,更適合學唱單聲部歌曲。而隨著中高年級二聲部合唱曲的大量出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由于缺乏對合唱的感性認識以及應具備的合唱基本技能,一下子難以適應,從而無法順利進行合唱。因此,我們教師從低年級時就應有意識滲透合唱教學,讓學生由淺入深,不斷地接觸、體驗、感受多聲音樂,引領學生盡早走進合唱世界。那么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中滲透合唱教學呢?筆者就結合自己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思考和嘗試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在欣賞教學中滲透對學生合唱、和聲意識的培養(yǎng)
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音樂老師應充分利用低年級欣賞教學這塊陣地,滲透對學生合唱、和聲的熏陶和感染,以幫助學生盡早建立合唱意識。
(一)選擇有代表性的合唱曲,讓低段的學生初步感受合唱的魅力并喜歡合唱。
根據(jù)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等特點,通過形象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啟發(fā)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和視覺同步感知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理解作品,感受其和聲的豐富表現(xiàn)力。如:《兩只老虎》是孩子們很熟悉的一首歌曲,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唱。教學中,我先讓孩子們自己唱唱單聲部的旋律,然后再聽賞合唱的音響,讓孩子們自己說說它們的不同。這樣,孩子就會在對比中得出結論,合唱的聲音傳導給我們的感受會更豐滿、更親切、更具表現(xiàn)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幫助其建構內心對合唱的認識。
(二)趣味組織教材中合唱曲的欣賞,讓學生初步形成和聲概念。
合唱雖未介入低段學生的學唱視野,但卻在欣賞領域蘊藏了豐富的作品。如:我在進行《搖籃曲》教學時,因為它也是學唱曲,所以,我運用了對比的方法,在學生表演學唱歌曲后,馬上引導其欣賞合唱曲,使學生通過對比聆聽,感受到合唱曲的表現(xiàn)力更生動,不僅有媽媽哄寶寶睡的甜美歌聲,還有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小鳥、蟲兒都進入了夢鄉(xiāng)的情景。這樣不僅讓學生在表演唱的過程中,體會合唱中多聲部的概念,也讓欣賞歌曲變的形象生動而不枯燥了,學生會學的很有趣。
二、在歌曲教學中引領學生走進多聲部的實踐
歌唱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它在小學音樂課中占相當大的比重。音樂老師一定要致力于這一中心領域的搶占,對教唱歌曲進行用心領略,挖掘歌曲中的合唱、和聲素材,有效實施合唱滲透教學,引領學生走進多聲部的豐富世界。
一、二年級的歌曲結構相對簡單,留給我們老師很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我們可以為歌曲加伴唱聲部。從“做”歌曲著手,帶學生走進多聲部。
(一)為歌曲配引子和加尾聲
為使歌曲演唱更富表現(xiàn)力,很多老師都會在歌曲學唱過程中,引導學生為歌曲加引子和尾聲。如歌曲《火車開啦》就可以加引子,
即: 嗚 — | 嗚 — | 嗚 — ||
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力度為漸強,而在歌曲結尾也加上同樣的聲勢模擬,只是力度上漸弱。這樣,歌曲的演唱就生動形象而富情趣化了。
(二)在高聲部長音處加入襯字或襯詞
用襯字或襯詞模仿歌曲的情境或聲音給歌曲旋律伴唱的形式,是最簡單的二聲部訓練。如我在執(zhí)教第歌曲《云》時,就試著在長音處加入襯字“啦啦啦”,效果還不錯。像《小蜻蜓》、《拉勾勾》等歌曲,都可以用這個方法進行滲透教學。這種方法很適合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訓練,因為二聲部的歌詞只有一個字(詞),節(jié)奏簡單易唱,音高是高聲部長音的音高位置,沒有什么特別的難度,只要和高聲部接好、唱準,稍微注意一下音色音量的變化就達到合唱的基本效果了。
(三)對簡單的兒歌進行輪唱編排
輪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先后進入演唱同一個旋律的演唱方式,是合唱中較為基礎的演唱方法。在低段的音樂課中我們就可以嘗試對學生進行輪唱的練習,以鍛煉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和多聲部聽覺能力。如:教材中就出現(xiàn)了兒歌《兩只老虎》的輪唱學習,學生覺得這樣唱很有趣。再如:歌曲《閃爍的小星》、《草原就是我的家》《黃昏》等都可以在教學中滲透輪唱的小練習,讓歌曲情感的表達更豐富,學生的學習更有趣。
(四)利用打擊樂器創(chuàng)造多聲部音響,為歌曲伴奏
細心的老師一定發(fā)現(xiàn)了低年級教材中的打擊樂伴奏譜,其實就是生動的多聲音響素材。如:《一對好朋友》的打擊樂伴奏譜,就是用三角鐵和雙響筒制造了形象的二聲部音響伴奏效果。再如第4課歌曲《兩只小象》;《母雞叫咯咯》;《?!返鹊取6驌魳返拇_是低年級學生的最愛,似乎怎么玩也不會厭倦,所以,只要音樂老師給予打擊樂伴奏的機會,學生就能從不同樂器的不同音色、不同節(jié)奏型中親身體會和聲的協(xié)調與美。
結束語
在新課改要求下,合唱教學正在以全新的腳步邁進中小學音樂的課堂陣地。只要教師善于挖掘,善于發(fā)現(xiàn),總能在低年級的音樂課中進行有效的合唱教學滲透,使我們的孩子盡早走進合唱世界,享受多聲音響的和諧、豐富之美,讓孩子在合唱藝術中體驗到歌唱的快樂。
【參考文獻】
[1]王安國、吳斌主編《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劉瑞英《在小學音樂課滲透合唱教學》[J].《兒童音樂》2011年第8期
[3]楊鴻年《合唱》[M]. 上海音樂出版社第1版. 2008年版
[4]倪茂娟《合唱教學的幾點思考》[J] .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陶珊瓊《班級合唱教學方法初探》[J] .兒童音樂.200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