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呢?這正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所感到最棘手的大難題。作文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然而,要教好學生的作文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那么如何改變作文教學的現狀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
一、語文老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教師的起碼要求。我們完全可以打破傳統的作文教學觀念,在《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指導下,自行組合、設計作文訓練內容。至于怎樣命題,建議堅持“四結合”原則:
(1)結合教材習作訓練要求。
(2)結合《課標》精神。
(3)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
(4)結合課文內容。
二、語文老師要最大限度地引入編寫童話的習作練習
實踐早已證明:童話先行,絕對是作文起步訓練的成功經驗。這種訓練形式,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書面語言,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鍛煉想象能力,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
三、語文老師要注重閱讀教學,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
偉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梢婇喿x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因此,必須重視閱讀教學。閱讀教學的內容是非常大的,僅憑課堂上的幾篇文章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學需要向他們推薦難度適宜、體裁多樣、內容健康而豐富的課外閱讀內容。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老師要采取諸多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十分強調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是否感興趣是關系到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漲、能否主動學習并自主掌握知識的關鍵。正如俗話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一個傾向于注意認識某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是獲得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重要動力。
五、語文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以便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觀察是認識客觀世界,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學生寫好作文,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平時在生活中見到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時記下來,學生學會了觀察,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
六、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日??陬^作文的訓練
教育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則是口頭語言的發(fā)展先于書面語言的發(fā)展。抓住這一特點,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充分發(fā)揮學生說的這一優(yōu)勢,讓學生先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
七、要重視作文的評改
小學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是一種內化過程。即使是表達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對學生一次極好的思維訓練。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習作過程,都要給以積極的鼓勵、激發(fā),建立一個新的評改模式和評價標準,一定要改變以往評改作文時間過長,教師單方面參與的狀況。
八、作文指導課要讓學生產生輕松感
學生感到作文課輕松有趣,這是作文指導課成功的標志之一。如果學生感到跟著老師上作文課是件痛苦的事情,不僅僅是一節(jié)課的失敗,那還是教師的悲哀。我們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活躍指導課的氣氛,最好在根本不提及寫作一事的情況下,盡力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不知不覺、水到渠成、心甘情愿地進入動筆寫作階段。
九、作文評價要讓學生產生成就感
習作完成后,教師要及時批改,及時向學生反饋信息。教師可以采取高分刺激、口頭表揚、當眾朗讀習作等方式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作文批改一定不要做過高要求,能表達清楚就行,切莫拔高到生動具體的高度去評介。要主意保護學生的童真與童趣,比如盡管有些句子可能已經“跑題”,但是,如果表述清楚,一般也不要刪去??隙▽W生的成績,哪怕一個句子寫得好,都要予以表揚;至少將一半以上學生習作的句子、段落或全文讀給全班學生聽。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克服學生對寫作文害怕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