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連晶
【摘 要】目的.探討影響臨床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的因素,以便采取質(zhì)量控制措施,提高臨床血液細胞檢驗的準確度。方法.將體檢科的72例同種血型的血液樣本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不同血量、溶血與否以及樣本稀釋倍數(shù)等因素對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影響。結果.與正常樣本血量2ml相比,血量為1ml的血液樣本中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的水平均明顯不同;相比正常血液樣本,溶血的樣本中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的水平存在明顯差異;血液樣本的稀釋倍數(shù)不準確也會直接影響血液細胞的檢驗結果。結論.采血量、溶血與否以及樣本稀釋倍數(shù)等因素均會對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造成影響,是臨床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控制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問題,是提高臨床血液細胞檢驗的準確度的關鍵。
【關鍵詞】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影響因素
血液細胞檢驗即指血常規(guī)檢查,在臨床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血液細胞檢驗具體是對人體血液中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等血液指標的檢測分析,是臨床基礎檢查手段,為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jù)[1-2],所以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是很重要的。本文通過研究對影響臨床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的因素進行探討。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體檢科的72例同種血型的血液樣本作為研究對象,72例樣本血液均為O型血,其中男性34例,女性38例,年齡從20到50歲,平均年齡為30.4±7.2歲。所有體檢者均接受CT檢測、B超檢查、心電圖測試以及生化檢查,均證明為沒有疾病的健康人員。
1.2方法
1.2.1采血量的出處理
72例體檢者均采用真空采血管抽取兩管靜脈血,分別標記為M管和N管,M管采血量為1ml,N管采血量為2ml,將72例體檢者的M管和N管血液分別混勻后平均分為72份,然后按照血分儀操作對比不同采血量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1.2.2樣本溶血處理
將N管血液另分成1ml,并利用牙簽對其進行攪拌形成溶血樣本,在其他操作均相同的情況下觀察分析溶血是否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1.2.3樣本稀釋倍數(shù)處理
樣本正常稀釋倍數(shù):白細胞/血紅蛋白為1/250,紅細胞/血小板為1/15000,;樣本非正常稀釋倍數(shù):白細胞/血紅蛋白為1/750,紅細胞/血小板為1/45000。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檢驗,以P<0.05為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采血量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通過分析采血量為1ml(非正常組)與采血量為2ml(正常組)對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影響發(fā)現(xiàn),采血量不同,其對血液檢驗結果的影響不同,且正常組采血量與非正常組采血量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格1 不同采血量對血細胞檢驗結果的影響
采血量 紅細胞(*1012/L) 白細胞(*109/L) 血小板(*109/L) 血紅蛋白(g/L)
正常組(2ml) 4.98±0.19 8.80±1.42 202.0±25..2 140.1±7.8
非正常組(1ml) 3.87±0.13 5.46±0.57 153.2±20.1 105.8±10.7
2.2溶血與否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通過正常狀態(tài)下以及溶血狀態(tài)下的血細胞檢驗結果的分析發(fā)現(xiàn),溶血狀態(tài)下因為紅細胞破裂和內(nèi)容為的釋放入血導致紅細胞以及血小板含量水平失去準確性,溶血狀態(tài)下血細胞不準確的檢查結果與正常狀態(tài)下的檢驗結果比較差異具體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溶血狀態(tài)下以及正常狀態(tài)下白細胞與血紅蛋白比較差異不明顯。見表2.
表格2 溶血與否對血細胞檢驗結果的影響
溶血與否 紅細胞
(*1012/L) 白細胞
(*109/L) 血小板
(*109/L) 血紅蛋白
(g/L)
正常狀態(tài) 4.65±0.29 8.71±1.52 178.59±23.28 139.15±9.8
溶血狀態(tài) 3.37±0.23 8.57±0.27 305.51±30.11 135.81±10.17
2.3樣本稀釋倍數(shù)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分析、對比不同稀釋倍數(shù)對血細胞檢驗結果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高倍稀釋組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水平相比正常稀釋倍數(shù)呈不規(guī)則變化,且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格3 不同稀釋倍數(shù)對血細胞檢驗結果的影響
稀釋倍數(shù) 紅細胞
(*1012/L) 白細胞
(*109/L) 血小板
(*109/L) 血紅蛋白
(g/L)
正常稀釋組 4.98±0.39 8.91±1.92 217.40±20.08 132.04±9.02
高倍稀釋組 2.74±0.83 6.57±2.23 422.51±50.15 95.81±12.17
3討論
臨床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眾多,分析、探討影響臨床血液細胞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各種因素,并采取針對性質(zhì)量控制措施,是提高臨床血液細胞檢驗結果準確度的重要手段。
3.1采血量少會對血液血細胞檢驗結果造成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血量少時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水平與規(guī)范采血量(2ml)情況下的水平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異,由此可見采血量不足是臨床血細胞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之一。當采用真空采血管進行血液采集時,采集量為2ml時可使EDTA的保持1.5mg/ml的濃度,當采集量為1ml時可導致濃度上升超過2.5mg/ml,此時可使血小板腫脹,進而改變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水平。因此鑒于以上所述,血液采集過程中要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范,使血液采集量達到2ml,采集后及時進行檢驗。
3.2溶血會對會對血液血細胞檢驗結果造成影響
從本次研究結果中發(fā)現(xiàn),溶血狀態(tài)下血液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水平相比正常狀態(tài)下的水平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可見溶血是影響血液血細胞檢驗結果的因素之一。溶血狀態(tài)下因為紅細胞破裂和內(nèi)容為的釋放入血導致紅細胞減少,血小板增多[3]。所以需要加強采血規(guī)范,提高穿刺技術,對血液的運輸和存放進行嚴格管理,避免出現(xiàn)溶血。
3.3稀釋倍數(shù)不適宜會對血液血細胞檢驗結果造成影響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當稀釋倍數(shù)過大時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水平發(fā)生不規(guī)則變化??梢娤♂尡稊?shù)不當是影響血液血細胞檢驗結果的因素之一。在電阻法檢測中,當稀釋倍數(shù)過大時,血細胞在樣本中的含量就會降低,對血液細胞精度造成影響[4];當稀釋倍數(shù)過小時,則,可導致細胞重合缺失。所以樣本稀釋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進行操作,控制稀釋倍數(shù)。
總之,臨床血液血細胞檢驗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如采血量、溶血以及稀釋倍數(shù)等等。要提高臨床血液血細胞檢驗的準確性就需要采取血細胞檢驗質(zhì)量控制措施,檢驗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按照嚴格規(guī)范進行,以避免各種因素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
參考文獻:
[1]舒立云.試析臨床醫(yī)學血液細胞檢驗的質(zhì)量控制問題[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244-245.
[2]呂麗琴.血液細胞檢驗中的幾點注意事項[J].工企醫(yī)刊,2010,22(2):342-344.
[3]孫永謙.標本溶血對全血細胞計數(shù)檢測結果的影響[J].求醫(yī)問藥,2013,11(3):238-239.
[4]鄧珊珊,盧杰,呂文濤,等.血液細胞檢驗注意事項和質(zhì)量控制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4,(20):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