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全
【摘要】在黑格爾的國家哲學著作<法哲學原理》當中,黑格爾總述了國家觀的基本綱領,而在其《歷史哲學》中,黑格爾則在歷史的抽象角度論證了現實中的國家原則之貫徹,兩部著作存在立意分歧,而這也表現在論證手法上,最終達成黑格爾體系的和解。
【關鍵詞】黑格爾;國家觀;法哲學;歷史哲學
中圖分類號:B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4-058-01
在《法哲學原理》中,黑格爾在第三章論述了國家,在這章開篇,黑格爾寫道:
“國家是倫理理念的現實——是作為顯示出來的、自知的實體性意志的倫理精神,這種倫理精神思考自身和知道自身,并完成一切它所知道的,而且只是完成它所知道的?!?/p>
在這里,黑格爾重點論述了國家是倫理理念的現實,是一種具有自我意識的倫理精神,而這里所運用的“實體性”則是指現實的、具有自我運動和自我展開的屬性,于是,這種精神——倫理精神的現實,是可以完成一切它所知道的。
在這里,黑格爾確立了國家是絕對精神在倫理領域的現實,是一種下貫的思路,是一種具體化。但是,黑格爾在這里,也就是國家哲學領域內,排斥了歷史的現實的抽象歸納,而是一種演繹方法,這在黑格爾的下文中有明確表述:
“現在如果問,一般國家或竟每個特殊國家以及它的法和使命的歷史上起源是或曾經是怎樣,……最后如果問,這種法的基礎是怎樣的在意識中馬上被理解而鞏固下來的:是把它看做神物或實定法呢,還是把它看做契約或習慣呢,那么所有這些問題都和國家理念無關。這里我們僅僅在談對國家的哲學上的認識問題,從這一點說,以上這些都是現象,是歷史上的事物。”
在這里,黑格爾明確將國家哲學中的現實歷史因素——現象完全拋棄,而是討論“取之于國家有效的法的形式?!彼?,不是從現實出發(fā)考慮國家的歷史,而是從精神的形式出發(fā)論證國家應有的應然。
而在《歷史哲學>中,黑格爾則是從歷史的發(fā)展角度考慮國家的問題,也就是說,不再只是從拋開了質料性的法的形式來考慮國家理念,而是在作為現象的歷史領域考慮國家發(fā)展的現實因素和國家理念原則的貫徹。
在《歷史哲學》的《緒論》中,黑格爾也討論了國家與道德的關系,但不再是作為自知的倫理精神的實體性展開,而是作為推動歷史的人的主觀熱情的必然發(fā)展產物,是作為道德的全體,所以在一開始,黑格爾就將國家建立在現實當中,而不是孤懸于絕對理念的實體中。
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寫道:
“一個國家第一次的產生是靠威力和本能。”
于是,黑格爾就在現實中考慮國家的產生,而這些,在《法哲學原理》中,黑格爾稱這些都是與國家理念無關的“現象”,但是在《歷史哲學》中,黑格爾雖然后面依舊談到了普遍意志,但是,已經不是單純考慮形式問題,而是對于現實的國家歷史進行哲學考慮,這種轉變,表明了之前理念不考慮現實領域的問題而認為歷史哲學本身的非法,但是在《歷史哲學》當中,已經運用哲學的理念方法考慮現實的歷史問題。
那么這兩部著作的表現為方法上,是如何呢?
在運用手法上,《法哲學原理》是用絕對精神下貫到國家,而在《歷史哲學》當中,由于運用哲學方法考慮現實的歷史,所以必然遇到悖論,也就是說,體系與現實產生矛盾,但是黑格爾為了貫徹歷史原則的理念性,就必然依然運用下貫思路,可是國家理念的單純性與歷史發(fā)展的多元性產生沖突,于是,黑格爾就必然采用一種以一統(tǒng)攝多的模式,也就是說,不同原則的時代不同,所以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寫道:
“國家便是在人類意志和它的自由的外在表現中的精神觀念。歷史形態(tài)上的變遷是和國家相連接而不可分解的,而那個觀念的各因素也在國家內表現它們自己為各種不同的政治原則?!?/p>
在這里,黑格爾秉持了時代不同的各個世界歷史民族的政治原則,是觀念中的不同因素的表現,這個觀念是絕對精神不同時期的自我認識,于是,整個體系也就變得和諧。
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因為現實歷史的現象描述與國家理念的哲學展開之間存在矛盾,因此,手法上就必然出現以一統(tǒng)攝多的模式,然而如何使得以一統(tǒng)攝多變得完滿,則需要用到現實歷史中的現實精神,也就是人類的精神,絕對精神下貫為人類精神,于是,每一種階段上的人類精神的自我認識便是絕對精神的自我認識的一個個腳印,這樣,在歷史的動力上面,存在宏大的世界精神的指引,也存在著微觀的英雄的前赴后繼,于是,理性與熱情就是歷史的發(fā)展動力,而這個動力的兩方面的同一目標便是自由。
于是,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說到:“國家是自由的實現”,并且接著寫道:
“只有這樣,它才是自覺的?!?/p>
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是借助著“自由”來統(tǒng)攝主觀和普遍的意志,來完成歷史的現象描述,但是,如我們看到的,黑格爾的“自由”并不是不受約束,而是一種自覺狀態(tài),是合乎道德的,也就是說,自由的表現在于義務。
在《法哲學原理》中,黑格爾也論證了自由作為最高義務的思想,也就是說,人必然走向自由,因為國家是自由的實現,而成為國家成員,也是單個人的最高義務,而在《歷史哲學》中,黑格爾也是闡明了一種對自由的誤解的批判,也就是對于認為自由是人類的天然狀態(tài),而如果被迫加入國家,則人類就不自由了,也就是國家限制自由的理論的批判。
因此沒有規(guī)定和自我意識的自由,僅僅是獸性,所以黑格爾認為自由在國家中達到實現,使得每一個個人都意識到自己是自由的。
參考文獻:
[1]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2]黑格爾.歷史哲學[M].王造時,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