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梅 馬曉英 毛航平
牛彎曲桿菌性流產(chǎn)是胎兒彎曲桿菌性亞種感染而出現(xiàn)的慢性不顯性生殖器官疾病,公牛和母牛的生殖器官受到感染,可以通過交配傳播,受到感染后,牛會有不孕、流產(chǎn)、腹瀉等癥狀。我國有些地區(qū)有散發(fā),造成了該地區(qū)的養(yǎng)殖業(yè)收益降低。
1流行病學
彎曲桿菌病原名弧菌病,是牛容易患的傳染病,病原為彎曲菌屬中的有關致病菌,依致病菌在分類上的種或亞種不同,而表現(xiàn)為不同的臨診癥狀,如不育、流產(chǎn)或腹瀉等。該疾病主要的傳染源就是患病的牛,以及患病后康復的牛。病菌會在母牛生殖道、胎盤、流產(chǎn)胎兒組織等部位中存活。受到感染后約1周,就會在陰道、子宮頸黏膜、黏液等部位分離出病菌,患病3周后,病菌數(shù)量達到最大。母牛感染后2~6個月會自限,檢出率降低。母牛在妊娠期帶菌生產(chǎn)之后,會在下次交配的時候感染公牛,所以母牛帶菌是主要的傳染源。
公牛的陰莖上皮隱窩、包皮穹窿等部位是經(jīng)常發(fā)生感染的部位,肉眼比較難觀察到癥狀和變化,精液沒有異常,具有較高的檢出率,可以達到40%。感染后數(shù)月都能夠攜帶病菌,也有攜帶長達6年以上的。帶菌的時間和年齡有關,超過5歲的公牛攜帶的時間更長一些。
2臨床癥狀
公牛感染后,臨床癥狀并不明顯,會有包皮黏膜潮紅表現(xiàn),精液和包皮均會攜帶病菌。母牛和公牛交配,病菌會在此過程進入到子宮和輸卵管,引起炎癥。早期陰道有卡他性炎癥,子宮頸有黏液分泌,持續(xù)時間可以達到3個月左右,黏液較清澈,還會并發(fā)子宮內膜炎。母牛生殖道病變的惡化會引起胚胎早死,被母牛吸收。部分病牛的發(fā)情周期會延長,屢交不孕,多數(shù)母牛感染后6個月還能受孕。
部分母牛懷孕后胎兒較晚死亡,引起流產(chǎn),通常是在妊娠5個月左右。流產(chǎn)后,胎膜能夠順利排出,要是5個月后才流產(chǎn),久之會出現(xiàn)胎衣無法排出的情況。胎盤會出現(xiàn)水腫癥狀,胎兒病變和布魯氏菌病相似。初次感染被治愈的病牛,再次感染時抵抗力有所增加,和帶菌公牛交配仍然能夠受孕。
3病理學診斷
母牛流產(chǎn)后,以流產(chǎn)胎膜制成絨毛葉涂片染色鏡檢,若見有形態(tài)似胎兒彎曲菌的細菌,可作為初步診斷的依據(jù)。確診需進行性病亞種的分離鑒定。
病理剖檢變化:成年母牛以及小母牛會有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等癥狀??梢杂^察到子宮頸潮紅,找到黏液性滲出物。流產(chǎn)胎兒皮下組織有膠狀浸潤,胸水、腹水較多。腹腔內臟器有纖維素黏連,肝臟偏硬,被偽膜覆蓋。肺部水腫。公牛感染后,年齡在5歲以上的陰莖上皮腺數(shù)量增加,給彎曲桿菌的生存提供了條件。
病理組織學變化:受到感染的母牛其組織學變化較隱蔽,有輕度彌散性細胞浸潤,表皮會脫落,血管沒有顯著的變化。子宮內膜有顆粒增生,還有囊腺,附近有纖維變性情況。病情較輕的病牛可以在漿細胞內找到淋巴樣的細胞病灶,不會對公牛生殖器產(chǎn)生異常影響。
4病原學診斷
病料采集和處理:檢驗的時候,需要從疑似患病的牛身上去胎盤、流產(chǎn)胎兒胃內容物、血液、腸內容物等等樣本,或者是公牛的精液和包皮刮取物,進行無菌送檢,在實驗室進行檢驗,在24h內完成接種和分離試驗,能夠得到比較準確的結果。
病原分離;從流產(chǎn)的胎兒體內取得樣本,可以選擇胃內容物,將取得的樣本進行鮮血瓊脂培養(yǎng),加入多種抗生素抑制其他腸道菌群,有利于本菌生長。培養(yǎng)在微氧環(huán)境(10%二氧化碳,5%氧氣,85%氫氣)中于37℃孵育出現(xiàn)呈白色、扁平、光滑、濕潤、不溶血的菌落。對分離的菌落可作進一步鑒定。
分離培養(yǎng)物的鑒定:①形態(tài)及染色:彎曲桿菌的大小為0.5μm~5μm×0.2μm~0.5μm的細長桿菌,最長可達8μm,一般呈弧形,有時呈螺旋狀彎曲,當兩個菌連接成鏈時可呈S型或海鷗展翅形。老齡培養(yǎng)物可呈球形。菌體一或兩端有單個鞭毛,長度為菌體的2~3倍,運動呈旋轉錐樣運動,不形成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②生化特性:無酯酶活性,氧化酶及接觸酶試驗陽性,尿素酶試驗陰性,亞硝酸還原試驗陽性,不液化明膠,M.R.和V.P試驗陰性,不產(chǎn)生色素,不發(fā)酵糖類。DNA中G+C含量為30%~31%。溫度耐受試驗中,胎兒彎曲桿菌不能在42℃生長,能在25℃下生長,空腸彎曲桿菌卻相反。在3.5%食鹽耐受試驗中,胎兒彎曲桿菌和空腸彎曲桿菌均不能生長。③血清學鑒定:目前國內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分型血清,可應用地方分離株免疫家兔,用交叉吸收制備各型抗血清,以此抗血清進行鑒定及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