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 洪峰
1、身份證號碼:42010619881024409X 2、身份證號碼:330127198710204234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城市建設已日新月異。在現代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是一項涉及多方面的綜合性作業(yè),本文著重分析了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的相關技術,以達到保證房屋建筑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澆筑
1.混凝土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1水泥的選擇
在現代房屋建筑工程中,水泥的選擇要根據工程用途來決定,房屋建筑內部混凝土一般采用低熱礦渣水泥,主要考慮抗裂性能好、兼顧低熱和高強兩方面的要求。而中熱硅酸鹽水泥則需要摻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外部混凝土,一般采用較高標號的中熱硅酸鹽水泥。它抗裂性能好,抗凍融性、耐磨性、抗蝕性、強度較高及干縮較小。
1.2骨料選擇
粗骨料宜優(yōu)先選用自然連續(xù)級配和碎石。連續(xù)級配骨料配制混凝土具有較好的和易性,可以適當減少水泥用量,達到相應的強度,使混凝土均勻、易密實;而用碎石拌制的混凝土有較高的強度、良好的抗裂性能。細骨料宜選用中粗砂。通過試驗表明每立方混凝土能夠減少水泥用量20~25kg,通常,每立方混凝土減少10kg水泥,在絕熱溫升中,溫度就會降低1℃。
1.3摻加粉煤灰
粉煤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不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施工操作,而且對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有益。在混凝土工程中,摻入的粉煤要選用細度合格、質地優(yōu)良的粉煤灰,摻入量一般以15%~20%為宜。
1.4優(yōu)化配合比
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要在滿足強度要求的同時,盡量減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動性,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尤其是對混凝土的流動性和保水性,要反復進行試驗,以選出比較合適的配合比。
2.不同階段施工技術分析
2.1設計階段
一般民用建筑工程應該采用等級在C20—C35范圍內的中低強度混凝土,而不能采用高強度的混凝土。在設計階段一定要重視關鍵部位的抗裂設計,對抗裂的薄弱部位要進行嚴密的計算,使達到減少裂縫的可能。例如,對闊度和占有體積較大的,不僅要對鋼筋的密度進行合理的設置,還要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梁縱向截面配筋率。在混凝土構件的凸起處、凹陷處等關鍵部位,一定要對鋼筋密度進行合理的設計,讓鋼筋間的距離能小于1m。
2.2施工階段
在施工階段,一定要特別的注意工序以及施工工藝,它們對工程的質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采用較為科學的措施,這樣既能適當的控制工程的成本,同時還能使工程的質量得到保證?;炷翝仓诨炷潦┕さ墓ば蛑惺鞘种匾?,它對混凝土的質量起著關鍵的作用。民用建筑一般是按照一次到頂的澆筑原則對混凝土進行澆筑的,在澆筑過程中,不能過量的注入水以達到最大坍落度的效果。這樣做會使混凝土的強度大大的減弱,從而不符合施工的要求,因此,這種做法在施工中是被嚴格禁止的。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要進行重新加工。同時,在澆筑的過程中要特別的注意上下層澆筑與混凝土厚度之間的間隔。
3.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
3.1混凝土澆筑技術分析
3.1.1底板和墻體
地下的墻體在進行第一次底板澆筑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將施工縫置于反梁的30cm以上,而且在澆筑前必須要填充5cm到10cm和混凝土相同比例的石子砂漿,按層次去澆筑,再按層次振搗。在澆筑厚度這個問題上,就要結合實際情況,根據施工場地所使用的振搗棒來確定,只要控制在其長度的1.25倍就行。特別要注意在梁旁和其底部一定要使用插入式的振搗棒去密實,振搗時還不能碰到鋼筋。粱、柱等各項鋼筋澆密的地方要用小直徑的振搗棒,還要增加棒點密度。
3.1.2墻柱混凝土
①在墻板處的混凝土也需要分成去澆筑,下料的地方應該分開布置,以形成循環(huán)澆筑的模式,而且在每次堆放混凝土時起高度一定不能超過1m,在混凝土的傾落高度這方不能超過2m,如若不然,那就需要使用到串筒還有溜槽來下灰。②在墻體的洞口兩側在澆筑時要注意混凝土要一樣的高度,因為要使他們同時下灰,所以在澆筑完畢后也要同時振搗,這樣可以防止洞口處發(fā)生變形,而且在大洞口的下模板處應該再開一個口進行補充振搗,防止工程時出現漏振。③在澆筑柱和墻體的混凝土之前,必須要先剔除掉底部的軟層,然后再填上50~100cm厚和混凝土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漿,這樣一來就能充分避免底部的混凝土后期出現爛根的現象。在施工中澆筑混凝土時要進行連續(xù)操作,使上下層的混凝土澆筑的間隔時間短于它的初凝時間。在澆筑時每層混凝土都要進行振搗直至表面翻漿不再冒氣泡。
3.1.3梁板
梁板澆筑的方法是:從一端開始,根據兩層的高度分層次去澆筑,而且振搗和下灰一定要要配合好,以保持混凝土能夠順著梁底順利的向前推進。當澆筑到板底部后開始和板一起去澆筑。梁混凝土要使用插入式的振搗器進行振搗工作,振搗器在操作時要注意節(jié)奏應該是快插慢拔,而且插點要均勻,細致的振搗,板混凝土振搗時則要采用平板式振搗器,這樣才能使混凝土的表面平整。最后再用木板子抹平。一定要嚴格控制頂板混凝土的澆筑厚度,這是為了使墻柱模板能夠支立。最后,要請專門的人員去清掃濺在某些成品上的混凝土斑塊還有落地灰,無論是在澆筑結束后還是在澆筑進行中,都要注意這個問題。
3.2混凝土的振搗
砼的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棒進行振搗。振搗棒插點要均勻排列,可采用“交錯式”的次序移動。插入點的距離不應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30~40cm,不大于50cm。振搗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直上直下”,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每點振搗時間一般為20~30s為宜,但還應視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及表面泛出灰漿為準。砼的振搗順序為從澆筑的底層開始逐層上移,以保證分層砼之間的實際情況,在每個澆筑層的上、下部布置三道振動棒:第一道布置在砼卸料點,主要解決上部的振實;第二道布置在中間,第三道布置在坡角處,振搗下部砼,使之自然流淌成坡度,然后全面振搗。
3.3混凝土的表面處理
混凝土澆筑到頂后,及時把水泥漿趕走,排不出的泌水,人工用棉紗沾出,然后用刮杠將混凝土表面按標高刮平,之后用木搓反復搓平,在終凝前,即混凝土表面處于人腳踏不下陷的時候,再用木搓二次打磨壓實。
3.4混凝土的養(yǎng)護
采用內散外蓄綜合養(yǎng)護法,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溫升值,大大縮短養(yǎng)護周期。對于超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尤其適用。根據熱工計算,混凝土內部與表面溫差不大于25度,混凝土澆筑完抹面后及時覆蓋一層塑料薄膜進行保溫,及時蓄水養(yǎng)護防止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造成溫度裂縫。用水澆濕保養(yǎng),混凝土硬化3~4小時后,底板與頂板均筑堰蓄水3~5厘米進行養(yǎng)護,墻板采取不間斷淋水保溫,采用這些養(yǎng)護方法不得少于14天,墻板側模的拆除也不少于7天。以上養(yǎng)護措施的實施對房屋應用超長無縫結構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會對房屋的建設合格度造成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在工程進行當中,施工現場必須嚴格按照經過論證的方案進行施工作業(yè),從混凝土的施工工藝作為出發(fā)點,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建筑的質量,從而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保護人民的安全。
參考文獻:
[1]袁學藝,探討房屋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大觀周刊,2011(18).
[2]楊體武,淺析房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11(15).
[3]陳峰,《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淺析》,《山西建筑》,2011年第27期.
[4]林彥,房屋混凝土施工技術與養(yǎng)護研究[J],建筑安全,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