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口服白蝕丸聯(lián)合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白癜風的臨床療效觀察
李曉明
目的 探討口服中藥白蝕丸和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聯(lián)合治療白癜風的治療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白癜風患者隨機分成三組:對照組Ⅰ(65例)行口服白蝕丸治療;對照組Ⅱ(65例)行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研究組(70例)行聯(lián)合治療,療程3個月,比較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對照組Ⅰ、對照組Ⅱ和研究組的痊愈率分別為0%、0%和12.9%,總有效率分別為70.8%、72.3%和97.1%,研究組均明顯高于兩個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口服白蝕丸聯(lián)合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白癜風相比單獨治療,臨床療效更為顯著,安全性良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白蝕丸;窄譜中波紫外線;白癜風;臨床療效
白癜風,又名白斑,是一類臨床常見、影響美容的獲得性限局性或泛發(fā)性皮膚色素脫失病。由皮膚黑素細胞功能消退引起,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發(fā)病部位的皮膚通常為乳白色,無皮疹,表面光滑,無自覺癥狀[1]。白癜風對患者的日常工作、社交等造成嚴重影響,而目前的治療卻十分棘手。目前常用的療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脫色治療和物理治療,療程長且療效不確切[2]。本研究中,筆者采用口服白蝕丸和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聯(lián)合治療白癜風,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白癜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齡19~59歲,平均(32.4±17.4)歲,病程 7個月~19年,平均(4.7±5.6)年;疾病分型:局限型24例,散發(fā)型32例,泛發(fā)型11例,肢端型133例,白斑面積0.86cm×1.73cm~5.48cm×22.14cm。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符合白癜風的一般診斷標準,并經(jīng)皮膚病理診斷進一步確診,排除合并有其他色素脫失癥狀的類似皮膚病的患者,如花斑癬、貧血痣,以及患有嚴重心肝功能疾病或對紫外線和白蝕丸過敏的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Ⅰ(65例)、對照組Ⅱ(65例)和研究組(70例),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上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Ⅰ患者僅用白蝕丸(廣州白云山中一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4020112)進行治療,口服,一次2.5克(約20丸),一日3次,3個月一療程[3]。
對照組Ⅱ僅用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治療儀器為德國Waldmann UV7001全身全艙治療系統(tǒng),治療波長310~315nm,峰值311~313nm,隔日1次,起始劑量0.4J/cm2,若射部位未見紅斑出現(xiàn),則每次遞增0.1J/cm2;若出現(xiàn)輕度瘙癢、紅斑、水皰等皮膚反應則保持現(xiàn)有劑量,直至癥狀消失在提高劑量;若出現(xiàn)紅斑、疼痛水皰等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則停止照射一次[4]。照射的最大劑量為2.5J/cm2,1個月一療程,共治療3個月。
研究組則聯(lián)合以上兩組的方式進行聯(lián)合治療,條件同以上兩組。治療期間隨時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
1.3 療效評價 痊愈:白斑完全消退,復色率100%;顯效:白斑明顯消退或面積縮小,復色率超過50%;有效:白斑部分消退或面積減小,復色率超過10%;無效:未見白斑有明顯消退,復色率不足1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9.0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檢驗,以P<0.05為數(shù)據(jù)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3個月后,對照組Ⅰ、對照組Ⅱ和研究組痊愈率分別為0%、0%和12.9%(9/70),治療有效率為70.8%(46/65)、72.3%(47/65)和 97.1%(68/70),兩項數(shù)據(jù)研究組均明顯高于兩個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2.2 安全性評價 對照組Ⅱ和研究組有部分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瘙癢、紅斑、疼痛等,照射劑量調整后好轉,未影響后續(xù)治療;對照組Ⅰ有1例患者發(fā)生腹瀉、頭痛等癥狀,幾天后自行緩解,未停藥。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心電圖等檢查未見異常。
作者單位:466000周口市中心醫(yī)院皮膚性病科
傳統(tǒng)中醫(yī)對白癜風的研究由來已久,按照中醫(yī)觀點,白癜風是風邪入侵、內(nèi)熱感邪、氣血失和、肝腎不足致使膚色忽白、狀如白斑,應采用疏肝理氣、祛風通絡、活血化瘀、清熱燥濕、補肝益腎、調和氣血的方法治療。本研究應用的白蝕丸主要成分包括紫草、降香、靈芝、補骨脂、制何首烏、紅花、蒺藜、海螵蛸、蒼術、牡丹皮、黃藥子、丹參、龍膽、甘草,具有養(yǎng)血益肝、活血行氣、解毒除濕的功效,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黑色素合成,改善皮膚膚色[5]。
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是一種傳統(tǒng)的物理療法,通過紫外線刺激黑素細胞表達酪氨酸酶,促進黑色素形成,但長期應用會增加皮膚光老化和罹患皮膚癌的風險,故單獨應用效果一般,有報道認為[6-7],該療法與中藥治療聯(lián)合應用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口服白蝕丸和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二者對于白癜風治療有一定的協(xié)同作用,相比單獨應用,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口服白蝕丸聯(lián)合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白癜風相比單獨治療,臨床療效更為顯著,安全性良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呂靜,劉娟娟,刁慶春,等.白癜風420例臨床特點研究[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3,42(12):723-726.
[2]潘鈺蔚,張懷亮,許昌春,等.便攜式紫外光治療儀治療白癜風臨床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2,41(4):247-249.
[3]郝思輝,余穗娟,楊敏,等.口服白蝕丸聯(lián)合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4,23(1):65-67.
[4]俞春娣,邱洞仙,閔仲生,等.中波高能紫外線治療白癜風51例療效觀察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4):25-26.
[5]楊曉紅,趙鳳蓮,王洋,等.中藥白蝕丸口服聯(lián)合西藥外用治療白癜風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9(1):54.
[6]丁小媛,喬樹芳.中藥的抗氧化作用治療白癜風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13(1):66-68.
[7]葉俊儒,陸茂,張云光,等.窄譜中波紫外線聯(lián)合中藥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6):3855.
R275.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