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開美+鄭杰+黨永超+李彩麗
摘 要: 為減少氮素肥料不科學施用帶來的土壤板結、污染環(huán)境、降低茶葉品質(zhì)等諸多負面影響,2012年秋季開始至2014年底,實施了氮素分期調(diào)控技術試驗。對施肥后各處理的茶園產(chǎn)量、增產(chǎn)率、新梢吸氮量、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等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控釋肥相對普通尿素能夠明顯提高春茶新梢的吸氮量,降低酚氨比,提高早春茶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施用控釋肥可以減少施肥次數(shù),降低生產(chǎn)成本。茶園施用控釋肥能達到增產(chǎn)、提高茶葉品質(zhì)的目的。
關鍵詞:氮肥;控釋肥;分期調(diào)控技術;新梢吸氮量;酚氨比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5.10.024
Abstract: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n soilhardening,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ecreasing quality of tea, made a test on nitrogen stage regulation technology during 2012—2014. The data of yield,increasing rate,N absorption of new shoot, amino acid content, tea polyphenol content, amino acid- tea polyphenol ratio were treated with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licated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could increase N absorption of new shoot, decreased amino acid- tea polyphenol ratio, improve quality and yield and reduce production cost. Therefore, applicating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could reach the expected goal of increase yield and improve quality.
Key words:N fertilizer;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tage regulation technology; N absorption of new shoot;amino acid-tea polyphenol ratio
茶樹是多年生經(jīng)濟作物,茶葉采摘會從土壤中帶走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需要通過合理施用肥料來滿足茶樹的生長需要[1]。就氮肥而言,傳統(tǒng)上以追施速效肥為主,無論是基肥還是追肥,普通氮肥在茶園的當季利用率僅為25%~35%,長期施用會破壞土壤結構,致使土壤板結,同時大量化學殘留進入土壤和大氣中,還會導致地表富營養(yǎng)化,地下水中硝態(tài)氮含量超標,不僅污染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平衡[2-4],還會造成茶葉品質(zhì)下降。因此,引導茶農(nóng)采用先進、適用的施肥技術,發(fā)展持續(xù)高效農(nóng)業(yè)迫在眉睫。與常規(guī)氮肥相比,控釋肥具有延緩養(yǎng)分釋放、減少土壤養(yǎng)分固定和淋失的特點,一次施入就能保證茶樹在生長周期內(nèi)均衡吸收,可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xiàn)增產(chǎn)、提高品質(zhì)的目的[5-11]。與此同時,茶園管理是密集型勞動且季節(jié)性強,勞動力成本占到產(chǎn)業(yè)總成本50%以上,推廣控釋肥可以減少施肥次數(shù),緩解用工洪峰,降低生產(chǎn)成本。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在信陽市茶葉示范園的烏牛早5年生新開采茶園(平橋區(qū)五里鎮(zhèn)鳳臺村)進行。
1.2 試驗材料
試驗供試化肥為普通尿素(泉河牌,含氮量46.2%);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制的包膜樹脂控釋氮肥(普通尿素覆膜緩釋含氮量40.2%),溶解時間120 d。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1:不施肥(CK);處理2:普通尿素;處理3:100%控釋肥;處理4:40%普通尿素+60%控釋肥。每小區(qū)為雙行,茶行長10 m,寬1.5 m,實際面積為33 m2。4次重復16個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施氮量相當于600 kg·hm-2(表1)。
肥料施用方法:2012年施基肥,按照測土配方普施磷鉀肥,2013、2014年按試驗方案施肥,其中處理2的基肥、催芽肥、春茶后追肥和夏茶后追肥分別占全年施肥的30%,30%,20%和20%;處理3和處理4的基肥、催芽肥分別占全年施肥的60%和40%。2014年重復進行2013年試驗內(nèi)容。
1.4 測定項目和方法
1.4.1 試驗樣品收集和制備 新梢樣:按照當?shù)夭烧獦藴什烧?,然后制新梢蒸青樣(新梢樣采下后微波爐殺青2 min,然后開門散熱,注意勤翻動茶葉樣,直至干燥),春茶2次,夏茶1次,秋茶1次。
成熟葉樣:取褐色莖第1片葉子,每小區(qū)50片分別在施催芽肥前、夏茶追肥前、秋茶追肥前、基肥前各采摘1次(成熟葉樣采下后,用微波爐置于高火檔殺青2 min,然后開門散水蒸汽,注意每分鐘翻動茶葉樣,直至干燥)。
1.4.2 測定方法[12-13] 產(chǎn)量:采摘一芽一葉,每小區(qū)分若干次采摘,取4個小區(qū)的平均值;
新梢吸氮量: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
新梢AA(氨基酸)含量、TP(茶多酚)含量:采用GB/T 8314-2008《茚三酮比色法》、《酒石酸亞鐵比色法》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控釋肥對春茶產(chǎn)量的影響
表2顯示,施肥處理春茶產(chǎn)量均比CK有所提高。2013年處理3和處理4比處理2產(chǎn)量高,且差異顯著;2014年處理2、處理3和處理4產(chǎn)量相對CK均有顯著提高,差異顯著??厥┓逝c普通尿素相比能有效增加茶葉產(chǎn)量。
2.2 控釋肥對春茶新梢樣吸氮量的影響
表3顯示,2013年春茶樣品中,處理2、處理3、處理4春梢吸氮量都高于處理1(CK),且達到顯著水平。處理3和處理4比處理2的春茶新梢相對吸氮量高,差異達顯著水平??梢?,施用控釋肥比普通尿素能夠提高春茶新梢吸氮量。
2.3 控釋肥對春茶新梢品質(zhì)的影響
一般來說,茶樹新梢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其酚氨比值TP/AA較低,制作名優(yōu)綠茶的品質(zhì)就好。表4顯示2014年4月11日的早春茶,3個施肥處理的春茶新梢AA均比CK高,差異達顯著水平,其中以處理3(100%控施肥)最高;而3個施肥處理的春茶新梢TP也均比CK高,差異不顯著,其中處理2茶多酚含量最高;3個施肥處理的春茶新梢的TP/AA比值與CK差異不顯著,其中處理3比值最小。說明處理3的早春茶嫩梢品質(zhì)相對較好。
表5是2014年4月21日的晚春新梢樣品檢測分析結果,3個施肥處理的春茶新梢AA均比CK高,且差異顯著,其中以處理4(40%普通尿素+60%控施肥)最高;3個施肥處理的晚春茶新梢TP均比CK低,其中處理3茶多酚含量最低;3個施肥處理的晚春茶新梢TP/AA比值與CK差異顯著,其中處理4比值最小。說明處理4的晚春茶嫩梢品質(zhì)最好。
2.4 控釋肥對成熟葉品質(zhì)的影響
表6是2014年5月14日的成熟葉樣品檢測分析結果,處理2、3、4的成熟葉氨基酸含量都比CK高,且差異顯著,其中處理4氨基酸含量最高;3個施肥處理的成熟葉樣茶多酚含量均比CK低,差異顯著,其中處理4茶多酚含量最低,其次是處理2;3個施肥處理的成熟葉TP/AA比值與CK差異顯著,其中處理4比值最小,說明處理4的晚春茶成熟葉品質(zhì)最好,處理3次之。
3 結論與討論
(1)控釋肥比普通尿素更能增加茶葉產(chǎn)量。盡管是新開采茶園,產(chǎn)量水平較低且年際間差別較大,但年度內(nèi)橫向比較結果顯示控釋肥的增產(chǎn)效果要好于普通尿素。
(2)控釋肥能夠明顯提高春茶新梢的吸氮量。本試驗結果表明,控釋肥較普通尿素能夠提高春茶新梢的吸氮量,差異達顯著水平。
(3)控釋肥能明顯提高早春茶品質(zhì)。100%控釋肥處理春茶新梢品質(zhì)最好,40%尿素+60%控釋肥次之;40%尿素+60%控施肥晚春茶新梢品質(zhì)最好,100%控釋肥葉晚春茶新梢和普通尿素品質(zhì)差別不大。
(4)茶樹成熟葉以40%普通尿素+60%控釋肥處理的品質(zhì)最好,100%控釋肥葉晚春茶新梢次之。
(5)施用控釋肥可以減少施肥次數(shù),降低生產(chǎn)成本。試驗結果表明,控釋肥的效果比普通尿素好,且每年施肥2次就可滿足茶樹整個生產(chǎn)季的養(yǎng)分供應,減少了施肥次數(shù)和用工量。
參考文獻:
[1] 劉騰飛.控釋肥對茶園土壤養(yǎng)分及茶葉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D].泰安: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
[2] 阮建云.馬立鋒,石元值.茶樹根際土壤性質(zhì)及氮肥的影響[J].茶葉科學,2003,23(2):167-170.
[3] 陳光朋.金正大控釋肥在茶樹上的應用效果[J].茶葉科學技術,2010(2):23-24.
[4] 劉立軍,徐偉,徐國偉,等.水稻實地氮肥管理技術的節(jié)氮效果及其機理[J].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2005,21(3):155-161.
[5] 楊亞軍.中國茶樹栽培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
[6] 張琴,張春華.緩控釋肥為何發(fā)展緩慢[J].中國農(nóng)資,2004(5):44-47.
[7] 吳歡歡,李若楠,張彥才,等.我國緩/控釋肥料發(fā)展現(xiàn)狀、趨勢及對策[J].華北農(nóng)學報,2009(S2):263-267.
[8] 徐玉鵬,趙忠祥,張夫道,等.緩/控釋肥料的研究進展[J].華北農(nóng)學報,2007(S2):190-194.
[9] 王向峰,劉樹慶,寧國輝.緩控釋肥料的氮素利用率及控制效果研究[J].華北農(nóng)學報,2006(S2): 38-41.
[10] 韓文炎,馬立峰,石元值,等.茶樹施用控釋氮肥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效應[J].土壤通報,2007(6):1145-1149.
[11] 曹兵,徐秋明,李亞星,等.不同控釋肥品種對大白菜產(chǎn)量、氮素吸收和品質(zhì)的影響[J].華北農(nóng)學報,2006(3):41-45.
[12] 陸松候,施兆鵬.茶葉審評與檢驗 [M]. 3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1.
[13] 張行峰.實用農(nóng)化分析[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