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杜娟(浙江省義烏市浙師大附屬
義烏實驗學(xué)校語文教師)
《中國剪報》里有這樣一段話:“人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在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fā)現(xiàn)即使再怎么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p>
在人生旅途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和感受。請你選取其中的一點,結(jié)合你的人生體驗,以“我長大了”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章立意來自材料。(2)字數(shù)不少于600。(3)文章中不得出現(xiàn)含有考生個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
【杜老師評】
這是一道引領(lǐng)學(xué)生關(guān)注成長、關(guān)注內(nèi)心真實感受的作文題。寫好這道中考作文題,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一、細心審題,理解“成長”。
命題者慧眼選用了雖短小卻很有意蘊的提示語,用三句表意遞深的句子來詮釋“成長”,有助于考生打開寫作思路,將寫作與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感悟聯(lián)系起來。題目“我長大了”乍一看是如此熟悉,細一品味,卻是有新要求——“選取其中的一點”,“立意來自材料”,意即要從提示語的“三次長大”中選擇一種長大來寫。在失落中成長,在無奈中成長,在成長中堅強。若不仔細審題,老瓶裝老酒,則容易偏題。
二、精心選材,凸顯“成長”。
一篇作文有無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材料能不能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這道作文題能寫的材料可信手拈來,但要想文章出彩,那就要注意摒棄平庸的材料,那種寫到“成長”就與“挫折”攀親的內(nèi)容實在太單調(diào)??忌鷳?yīng)該拓寬思路,選擇“成長”與“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材料,選擇“成長”怎樣伴隨自己一路走來的材料。考生只有選擇獨特新穎的材料,才能使這個老話題展現(xiàn)新顏。
三、立意求深,詮釋“成長”。
這道作文題目容易寫,但寫好卻很不容易。只有考生把“成長”這件事情放到人生、社會的背景下思考,才能透過現(xiàn)象挖掘出本質(zhì)性的東西,才能在平常的觀點或認識上提升一個層次。生活往往不是這樣,不是你擁有夢想就一定能夠功成名就,可是沒有夢想你一定不會成功。但無論失意也好,得意也罷,成長路上總有那么一種期待,冥冥中給我們力量。也許這就是夢想,這就是提示語中“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成長吧。
四、語言真實,感悟“成長”。
這道作文題的提示語樸實無華,這就在暗示學(xué)生好的文章語言不在于排比句、比喻句、擬人句,不在于引用古詩文名句來亮化語言。最關(guān)鍵的就是要有真情實感。如果考生平時不熱愛閱讀,不注重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不留意生活的點滴體悟,僅憑考場上刻意捏造,則很容易出現(xiàn)“無病呻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