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貴 蘇永駿
摘 要: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生產(chǎn)需要通過教育(體育)提高工人的身體素質(zhì)、文化素質(zhì)和生產(chǎn)技能是福祿培爾幼兒體育觀形成的時代背景,費希特和謝林哲學思想以及盧梭和裴斯泰洛齊自然主義體育思想是福祿培爾幼兒體育觀的理論來源,獨特的教育經(jīng)歷與體驗是福祿培爾幼兒體育觀形成的主觀條件。福祿培爾幼兒體育觀主要內(nèi)容包括構建以生活為中心的幼兒體育活動體系,重視父母對幼兒體育活動的關心與指導,體育遵循兒童天性的教育原則。福祿培爾幼兒體育觀對當前幼兒體育具有多方面啟示:倡導幼兒體育的生活化和游戲化,體育活動中建立合作與互動的家園關系,體育活動的安排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關 鍵 詞:體育思想;幼兒體育觀;福祿培爾
中圖分類號:G80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5)05-0028-05
Abstract: The authors studied Froebel's child physical education view. Capitalist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needing to enhance workers physical makings, cultural makings and production skills through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i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for the formation of Froebels child physical education view, Fichtes and Schellings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s well as Rousseaus and Pestalozzis naturalist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s are the theoretical origins of Froebel's child physical education view, unique educatio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are subjectiv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Froebel's child physical education view. Thes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built a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Froebel's child physical education view. The main contains of Froebel's child physical education view include building a child physical activity system that bases its center on life, valuing parents care about and guidance for child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the education principle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llowing childrens nature. Froebel's child physical education view has diversified inspirations to current child physical education: advocating turning child physical education into a part of life or a game; building a cooperative and interactive home relationship in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respecting child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patterns when arranging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 sports thougth;child physical education view;Froebel
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培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ebel,又譯福祿倍爾或福祿貝爾,1782—1852年)出生于德國,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幼兒園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人稱為“世界幼兒教育之父”,與裴斯泰洛齊和赫爾巴特并列被譽為19世紀歐洲出現(xiàn)的3個“偉大教育巨匠”[1]。福祿培爾從小就對大自然充滿濃厚的興趣,學習和實踐了盧梭、裴斯泰洛齊的自然主義體育思想。本研究擬對福祿培爾幼兒體育觀進行探討,以利于更好地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第3章學前教育),增強幼兒體質(zhì),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地發(fā)展。
1 福祿培爾幼兒體育觀的產(chǎn)生
1.1 時代背景
福祿培爾生活的時代,正是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取代封建主義生產(chǎn)關系并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德國新生資產(chǎn)階級由于受到世界性工業(yè)浪潮的沖擊需要大力發(fā)展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生產(chǎn),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強烈。由此造成很多兒童的父母沒有足夠時間去照應與教育自己的孩子,也缺乏教育方法,往往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為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的福祿培爾,明確指出幼兒家庭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建了學前教育的專門機構——幼兒園,解決了工人的后顧之憂[2]。
福祿培爾幼兒體育觀得以形成并廣泛傳播,根本原因在于它代表了當時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即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生產(chǎn)需要通過教育(體育)提高工人的身體素質(zhì)、文化素質(zhì)和生產(chǎn)技能。福祿培爾的教育(體育)目的是試圖培養(yǎng)自由的、自覺行動的、有思想的人,這種人顯然是資產(chǎn)階級的化身,而他構建并實施的幼兒體育活動體系注重“天性”、“自動”、“自由”等,因此,得到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人士的大力支持[3]67。
1.2 理論來源
費希特的“自我”和“行動”命題,強調(diào)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自我建立自我”,“自我與非我的統(tǒng)一”。在費希特思想的影響下,福祿培爾將“自我”與“行動”演繹成為“兒童”與“行動”,強調(diào)“自我活動的意義”,這一觀點與他的幼兒體育觀緊密相連,強調(diào)在游戲中兒童認識自我與自然的統(tǒng)一的辨證關系。由于是謝林的學生,因此福祿培爾受其“同一”哲學思想的影響也較為深刻[4]。謝林認為一切知識都以自然與自我的一致為基礎,把知識確定為主觀與客觀的無差別的絕對同一,這個絕對同一在謝林哲學中就是自我意識的建構顯現(xiàn)出來的[5]。受其影響,福祿培爾認為作為幼兒主要體育活動形式之一的游戲?qū)儆谧晕一顒印⒆杂苫顒?,可以使?nèi)部與外部達到統(tǒng)一。
盧梭對自然的理解給了福祿培爾以啟發(fā),福祿培爾把游戲看作是最適合幼兒天性的活動,是幼兒獲得歡樂、自由、滿足,取得內(nèi)心與外界統(tǒng)一的源泉,為幼兒編制的運動性游戲就是模仿自然界和周圍所觀察到的某些動作。裴斯泰洛齊提倡愛的教育,目的就在于解放蘊藏于兒童身上的天賦潛能,同時倡導體育遵循自然法則[6]。福祿培爾受此影響,認為游戲體系的制定必須遵循兒童天性,促進幼兒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
1.3 教育與工作經(jīng)歷
1799年,福祿培爾進入耶拿大學哲學院,學習自然科學和數(shù)學。1805年,在裴斯泰洛齊的學生格呂納創(chuàng)辦的法蘭克福師范學校(旨在試驗和推廣裴斯泰洛齊的教育原則和方法)開始了教師生涯,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深深感到教育知識的不足,便到瑞士伊弗東訪問裴斯泰洛齊。1808—1810年,他率領3位學生再次來到當時兒童教育運動的中心——伊弗東學院,時為助教,時為學生。伊弗東學院的體育課一般安排在下午,課外活動包括運動會、游泳與森林旅行等。與裴斯泰洛齊這兩年的朝夕相處,使他對裴斯泰洛齊的體育思想有了深入的了解。1817年,福祿培爾在其家鄉(xiāng)卡伊爾霍鎮(zhèn)創(chuàng)辦了大同教養(yǎng)院,以實踐裴斯泰洛齊提出的通過幼兒自我活動實現(xiàn)體、德、智的和諧發(fā)展。1837年,福祿培爾回到德國,在勃蘭根堡創(chuàng)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7]。1839年,在德累斯登開辦第1個兒童指導員訓練班,并配合訓練班建立了一所兒童的“游戲和活動機構”,以指導訓練班的學員運用恩物(福祿培爾設計的一大教育材料)組織幼兒游戲,從而訓練了第1批幼兒園教師。留學瑞士以及在大同教養(yǎng)院、德累斯登兒童指導員訓練班的教師任職經(jīng)歷為福祿培爾對幼兒體育的認識打開了視野。
2 福祿培爾幼兒體育觀主要內(nèi)容
2.1 構建以生活為中心的幼兒體育活動體系
福祿培爾主張,教育即兒童生活的過程,應當以兒童經(jīng)驗和活動為基礎。兒童是活動的主人,兒童進行的活動必須是內(nèi)發(fā)、主動、自我主導的。福祿培爾認為只有游戲、運動與戶外活動等,才是自由的活動,才使兒童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精神得以充分發(fā)揮[8]。因此,構建了以生活為中心的幼兒體育活動體系,包括游戲、運動與戶外活動等,指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提高幼兒對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加深幼兒對生活的理解,積累幼兒生活經(jīng)驗,感受現(xiàn)實世界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培養(yǎng)其獨立意識、互助意識、創(chuàng)造才能和主動精神,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和自由發(fā)展。幼兒園既要為幼兒配備充足的運動設施和活動場所,也要加強對幼兒體育的指導,激發(fā)幼兒進行體育活動的動機和興趣,展現(xiàn)其活動的本能[9]128。
同時,福祿培爾主張體育活動以游戲為基本形式。福祿培爾認為游戲是幼兒認識自然和社會生活的工具,是培養(yǎng)幼兒道德行為和習慣的重要手段,是最能滿足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活動。正因為游戲?qū)τ變旱陌l(fā)展是如此的重要,所以福祿培爾建議“每一個市鎮(zhèn),應該為孩子們設立公共游戲場。……因為可以進行公共游戲的時候,總是共同的游戲,這就可以發(fā)展共同體的情感和愿望,以及共同體的規(guī)則和要求?!睆亩皢拘巡⑴囵B(yǎng)他們公民的和道德的品質(zhì)。”[7]在福祿培爾看來,幼兒的游戲包括兩種基本形式,即精神性游戲和運動性游戲,但以運動性游戲為主。通過運動性游戲,可以鍛煉幼兒體力,訓練其感觀,加深他們對生活的感悟。運動性游戲主要有:(1)行走游戲。幼兒既可以進行直線運動也可以進行曲線運動。行走游戲發(fā)展了幼兒的獨立運動能力、智力與想象力,豐富了幼兒的感覺與經(jīng)驗,加深了他們對自然和社會生活的理解。(2)表演游戲。幼兒排列成圓形并且肩并肩、手拉手,以螺旋形的路線向前行進,教師在途中引導幼兒觀察、模仿外部世界;或以一根柱子為軸進行旋轉(zhuǎn),使幼兒體會到蘊藏于自身的運動力量,加深他們對生活的理解。(3)跑步游戲。幼兒在操場、花園或?qū)挸ǖ姆块g中進行賽跑,鍛煉體力,加深自己與幼兒教育者和其他幼兒之間的關系[10]。
2.2 重視父母對幼兒體育活動的關心與指導
為了強調(diào)幼兒的生活在其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喚起父母對幼兒教育的興趣與熱愛,福祿培爾提出“來吧,讓我們與幼兒一起生活吧”,并以此作為幼兒教育的座右銘。福祿培爾將新生的嬰兒比喻成“從母體植物中掉下來的一粒種子,其本身具有頑強生命力和茁壯成長的本性。活動與行動是他們在幼兒階段的第一個生活現(xiàn)象,同時是幼兒內(nèi)在本性即創(chuàng)造性的外在表現(xiàn)?!币虼耍變弘A段的教育是對“種子”的撫育,應為幼兒提供符合其自身發(fā)展特點的適宜條件,使其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但在這一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福祿培爾認為教育是兒童生活的過程,所以要求父母經(jīng)常帶兒童去野外進行游戲、戶外活動等體育活動,親近大自然,增強幼兒體質(zhì),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地發(fā)展。福祿培爾認為,“游戲是自我活動的代表,是內(nèi)在需要與沖動的表現(xiàn),是兒童期最純潔的活動,是蘊藏在人及一切事物之自然生活的典型。”因此,游戲給予兒童玩樂、自由、滿足以及外在的和內(nèi)在的休息[11]。福祿培爾把游戲當作發(fā)展幼兒自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最好活動形式,認為游戲能夠培養(yǎng)父母與子女之間“共同感情”,希望通過這種感情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愛和信任。
2.3 遵循兒童天性的身體教育原則
福祿培爾對兒童充滿摯愛,無私地獻身于幼兒教育事業(yè),推動德國乃至歐美國家幼兒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福祿培爾從小就對大自然充滿濃厚的興趣,在接觸了盧梭、裴斯泰洛齊等教育家的自然主義體育思想后,吸收并發(fā)展了他們的體育遵循自然的思想。福祿培爾對“自然”有兩種解讀:一種是指大自然;另一種是指兒童的天性,即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在論述體育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則時,自然主要指后者。福祿培爾把遵循兒童天性作為開展幼兒體育的基點和中心。他說:“教育、教學和訓練,其最初的基本標志一定是順應的,而不是干預性的,遵循兒童天性也必將在實踐中證明自己的明確性和真理性?!盵4]
福祿培爾認為兒童的發(fā)展是分階段的,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游戲目的各異,因此要為他們選擇不同的游戲。但同時反對把人的不斷前進的一系列發(fā)展的年歲劃分為明顯的界限和造成截然的對立,認為這會導致完全忽視持續(xù)不斷的進步、活生生的聯(lián)系和生活的本質(zhì),起著阻礙的甚至是破壞的作用。福祿培爾反對用靜止的眼光看待兒童,他認為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是一個相互過渡、連續(xù)不斷的過程,因此,主張應該根據(jù)學生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實際水平劃分教育時期[9]45,反對跳躍式的發(fā)展,反對脫離兒童的發(fā)展階段給兒童規(guī)定訓練目標[7]。
3 福祿培爾幼兒體育觀的當代啟示
3.1 倡導幼兒體育的生活化和游戲化
幼兒體育對增強幼兒體質(zhì)、完善幼兒個性品質(zhì)以及社會性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對當前幼兒體育進行調(diào)查分析后發(fā)現(xiàn):一些內(nèi)容脫離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無法引起幼兒的共鳴。活動形式比較單一,重視教師教與幼兒反復練習。片面追求技能的灌輸和訓練,忽視對幼兒情感的培養(yǎng)。這勢必影響幼兒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不利于增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幼兒的社會化。而福祿培爾設置的幼兒體育活動完全依據(jù)于生活,包括游戲、運動與戶外活動等。
因此,福祿培爾主張把游戲、運動與戶外活動等豐富多彩活動融入幼兒生活中,滿足幼兒的生理心理需要。這種主張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12]中規(guī)定的“教育活動內(nèi)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nèi)容要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之中”的觀點一脈相承。生活是一種實踐、體驗,凡是幼兒需要的、感興趣的游戲和戶外活動等都可以納入到活動中來[13],幼兒的學習和他們的真實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優(yōu)化幼兒一日活動的前提下,依據(jù)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在以班級為單位、以幼兒園為活動場地的基礎上,嘗試遠足活動、親子活動等組織形式,豐富生活體驗,促進幼兒生理和個性心理品質(zhì)的健康發(fā)展。
當前,還存在這樣一些幼兒園:一方面,它們?nèi)匀粚嵭蟹挚平虒W,學習小學內(nèi)容,使用統(tǒng)一的教材和教輔材料,開設寫字、拼音、算術、英語等課程;另一方面,由于玩具、游戲材料、操作材料、戶外活動場地等缺乏導致幼兒體育、游戲等活動無法正常開展。這些做法違背幼兒喜歡游戲的天性,加重幼兒的學業(yè)負擔,剝奪幼兒的快樂,損害幼兒的身心健康。而福祿培爾高度重視游戲的作用和價值,構建以生活為中心的幼兒體育活動體系,并主張體育活動以游戲為基本形式,旨在培養(yǎng)幼兒體育、智育與德育的全面發(fā)展。
福祿培爾認為,游戲是整個未來生活的胚芽,是能夠發(fā)展兒童內(nèi)在生命力的活動,游戲?qū)τ谟變簛碚f是一種令人愉快、自由的活動,無論是用物做游戲,還是與人做游戲,都能產(chǎn)生巨大的教育價值。他認為游戲?qū)τ趦和l(fā)展的價值有:促進身體健康、培養(yǎng)兒童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產(chǎn)生歡樂、自由、滿足以及內(nèi)在的平安與和諧;增長知識,提高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與責任感[14]。在幼兒游戲過程中,倡導伴以不同聲調(diào)的歌曲,以培養(yǎng)幼兒的游戲興趣。通過游戲,發(fā)展了幼兒的體智德,同時也豐富了其生活經(jīng)驗。
福祿培爾為幼兒編制了多種游戲教具和教材,有為擺弄和建構的,有伴隨音樂的,也有模仿自然和社會生活的。因此,幼兒園不僅要為孩子們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來滿足他們游戲的天性,還要鼓勵他們游戲,充分調(diào)動幼兒游戲的興趣,讓幼兒施展其活動的本能以增強幼兒的體力、促進智力和品德的發(fā)展。
3.2 體育活動中建立合作與互動的家園關系
當前,由于幼兒家長缺乏科學的指導、工作忙或家務忙而沒有時間等因素影響了家庭體育的正常開展[15]。因此,在幼兒體育中,家庭體育與幼兒園體育之間尚未建立起一體化的合作與互動關系。而福祿培爾認為:“兒童是在家庭里長大的,在家庭里逐漸長大為少年和學生的。”[9]219
家庭體育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終身體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也是促進家庭與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幼兒園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啟蒙,家庭體育又是幼兒園體育的基礎,幼兒園體育反作用于家庭體育的發(fā)展,二者之間是相互合作、密不可分的關系。福祿培爾主張通過活生生的生活來實現(xiàn)家庭教育(體育)與幼兒園教育(體育)的一體化。幼兒體育是家庭體育和幼兒園體育的結合,應以活生生的生活為起點,在生活中進行隨時隨機的滲透。
體育的家園合作、家園共育是家庭體育和幼兒園體育的最佳結合點。因此,幼兒園應及時地把幼兒的體質(zhì)、心理狀況以及運動表現(xiàn)反饋給家長,使他們認識到孩子的健康是幼兒園與家庭的共同責任。幼兒園也應向家長傳授體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一方面使家長了解體育鍛煉的益處,提高家長的健身意識,把體育鍛煉時間落實在家庭生活中,持之以恒地與孩子一起進行走、跑、跳繩和散步等簡單易行的運動,培養(yǎng)孩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另一方面讓家長掌握一定的鍛煉技能與方法,使家庭體育的開展更加可行、科學與合理。幼兒園還應適當?shù)夭贾靡恍┘彝ンw育作業(yè),要求幼兒與其父母共同完成,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健身的目的[16]。福祿培爾倡導的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一體化的觀點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有明確體現(xiàn)。其中的第2部分健康內(nèi)容與要求的第2條指出“與家長配合,根據(jù)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guī)。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盵12]第3部分組織與實施環(huán)境的第8條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盵12]
3.3 體育活動的安排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我國當前的幼兒教育相比過去取得長足的進步,但在教育觀念和方法等方面上還存在諸多缺點與不足。在我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下,幼兒教育存在在兩種問題。一種是我國有些幼兒園仍然實行分科教學,設置單獨的幼兒體育課程,甚至進行幼兒的早期體育專項訓練。另一種是一些幼兒園為滿足家長們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要求而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nèi)容,根本不開設游戲課或活動課,由此使得幼兒的課業(yè)負擔愈發(fā)沉重。這些做法都嚴重違背了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偏離了幼兒教育的正常軌道。
福祿培爾認為幼兒園教育的任務是保護兒童身體、精神的健康成長。幼兒園的計劃主要由以下兩方面組成:“一是幼兒園提供的游戲和運動方式可以促進幼兒身心的良好發(fā)展。二是人類能夠通過游戲和運動了解自身的本性、自身與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從而理解生活”[3]18。因此,制定幼兒園計劃時要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設置與其適合的游戲與戶外活動等活動,為幼兒最終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奠定基礎。在當前我國推進幼兒教育改革和素質(zhì)教育進程中,仍然要把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基點和中心。我國有關部門已經(jīng)意識到體育活動的安排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一原則在我國現(xiàn)行的幼兒教育法規(guī)、文件中都有所體現(xiàn)。《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1部分總則第5條規(guī)定“我國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12]第2部分教育內(nèi)容與要求的健康領域指導要點的第3條規(guī)定“健康領域的活動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幼兒健康的比賽、表演或訓練等?!薄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征求意見稿第3章明確提出“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堅持科學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17]
作為生活在19世紀初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福祿培爾幼兒體育觀必然有一定的階級和時代局限性。為幼兒身體、精神的健康成長,福祿培爾設計、編排了一套可以用于活動和學習的“恩物”,利用這套“恩物”編制多種游戲活動來發(fā)展兒童的活動技能、體力以及智力,但他又把這套“恩物”當作是神恩賜給兒童的東西的觀點帶有宗教神秘主義的色彩。同時,他關于提倡兒童自發(fā)活動、自我活動、自我發(fā)展,以培養(yǎng)自由的、不受人支配的人的認識具有明顯兒童中心主義的教育傾向[18]。
福祿培爾把畢生精力獻給了幼兒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建立了內(nèi)容豐富的幼兒體育觀,對歐美許多國家幼兒體育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引領與指導作用,對當前幼兒體育仍具有多方面啟示。在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第3章學前教育)的今天,我們對此應進行充分的認識與挖掘,通過游戲與戶外活動等發(fā)展兒童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好推進我國的幼兒教育改革和素質(zhì)教育,促進幼兒的健康、全面與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楊光富. 重溫福祿培爾:幼教之父[J]. 上海教育,2005(5):33.
[2] 黃貴,蘇永駿. 陳鶴琴、福祿貝爾幼兒健身思想比較研究[J]. 搏擊:體育論壇,2012,4(7):3-5.
[3] Friedrich Froebel. Pedagogics of the Kindergarten[M]. New York:D. Appleton and Company,1895.
[4] 劉亭,陳樸. 尋找福祿倍爾“教育順應自然”思想之淵源[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4):207-208.
[5] 張文圣. 論謝林的同一哲學[D]. 長春:吉林大學,2009.
[6] 黃貴,蘇永駿. 裴斯泰洛齊體育思想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11):37-38.
[7] 吳瑯高. 福祿倍爾的幼兒教育理論[J]. 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20(3):304-308.
[8] 盧長娥,杜學元. 福祿倍爾《人的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J]. 中國西部科技,2004(4):52-54.
[9] 福祿培爾. 人的教育[M]. 孫祖復,譯.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0] 單中惠. 福祿培爾游戲理論新析[J].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27(1):51-52.
[11] 劉曉萍. 論福祿培爾的學前教育思想[J]. 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3):53.
[1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EB/OL]. http://www.edu.cn/20011126/3011708.shtml,2015-01-05.
[13] 陳華蘭. 運用課改理念,讓幼兒課程生活化[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5(S1):150.
[14] 吳艷. 幼兒教育之父——福祿培爾[J]. 江蘇教育,2009(7):26.
[15] 王凱珍,周志雄,桑鳳英,等. 北京市3~6歲幼兒家庭親子體育游戲的現(xiàn)狀[J]. 體育學刊,2010,17(10):56-58.
[16] 胡愛武. 家庭體育奠定兒童終身體育基礎的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4):462-464.
[17]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征求意見稿[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8):29-41.
[18] 周立山. 簡評福祿培爾學前教育理論及其實踐活動[J].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1(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