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前鋒
介紹我們的阿訇馬良駿,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烏魯木齊各大書店的民文圖書中,若是稍加留意便能找到馬良駿的名字和照片。實際上,在當(dāng)代新疆,不僅回族,還有很多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各族穆斯林同胞,對他的名字也不陌生。即便是在內(nèi)地,人們對他的了解也不算少。譬如說,蘭州虎隆先生對他的著述有過深入研究;我是生活在銀川的漢族穆斯林,我淺薄地為他寫了一冊傳記。若是擱在他晚年的時候,對他表示理解和尊重的各族各界人士就更見深刻了。張治中將軍恭敬他 “治中忝在后生,素所敬仰”;于右任譽揚他 “我與天山共白頭,白頭相映也風(fēng)流”;習(xí)仲勛在新疆公干時專程到清真寺看望他,很想給他家培養(yǎng)出一個大學(xué)生。
馬良駿阿訇于1867年出生在甘肅張家川,半個多世紀活動在新疆。1957年7月13日,九十歲歸真在烏魯木齊陜西大寺,次日《新疆日報》頭版重要位置發(fā)布了他去世的消息,稱:“(馬良駿阿訇)一生以念經(jīng)和講經(jīng)為職業(yè),在回族人民和新疆伊斯蘭教徒中,享有很高的威望?!?/p>
即便到了流光溢彩的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nèi)匀怀3O肫鹚?。追其緣由,是他為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和睦相處做出了貢獻。因而,對于新疆乃至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而言,馬良駿具有恒久的現(xiàn)實意義。
追求和而不恨的生活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新疆,爭端不休,動蕩難安,邊地各族文化迥異,教派思想繁雜。人們不僅各行其是,久之隔閡叢生,更有甚者,外部勢力和分裂主義分子相互勾結(jié),常常打出泛伊斯蘭主義、泛土耳其主義的旗號,煽動分裂,破壞國家的完整和統(tǒng)一。目睹此景,馬良駿阿訇有椎心泣血之痛,他非但沒有躲避這個現(xiàn)實的狀態(tài),更以宗教家的氣度主動地肩負起了自己的責(zé)任。
馬良駿阿訇在新疆的一切活動緊貼民間,在講經(jīng)傳教活動中,他的要務(wù)之一是消除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之間的隔閡。他向信教群眾正確解釋“卡菲爾”(昧真悖逆之人),強調(diào)“卡菲爾”這個詞不能用在不信伊斯蘭教的漢族同胞的身上。他說,穆罕默德圣人沒有到過我們中國,我們這里的人民沒有看到過穆圣傳教布道,也不曾聽到勸諫之語,因而,我國很多人就不知道穆罕默德圣人所傳的伊斯蘭教,也不明白伊斯蘭教的宗旨,于是他們并不信奉伊斯蘭教;不信伊斯蘭教或信其他宗教的人們,“不是昧真之人,亦不是悖逆之人,故不能稱漢族為卡菲爾”。他又強調(diào),伊斯蘭教之所以在中國綿綿延延,昌興永遠,可見穆斯林與非穆斯林的關(guān)系在歷史上是非常友好的,所以,穆斯林更沒有仇恨非穆斯林的道理。
馬良駿阿訇呼吁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同胞要相互尊重各自所認同的圣人。馬良駿阿訇能夠認識和理解到孔子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他說,孔子和他的弟子心正意誠,修造了和平治世的教道理義,很長時間內(nèi)維系社會禮儀盡善盡美、至中至正。在我們中國如果沒有儒教,仁義道德就不會健全,禮治就不會齊備。不僅如此,他還認為,不能把孔子簡單地評價為教育家,或者說是宗教家,如果僅以宗教家來評價孔子,是不公正的。他心目中的孔子不僅是教育家,還是宗教家、政治家、哲學(xué)家、軍事家、外交家。他在同時鄭重聲明,若僅以宗教家來認識穆圣,那也是坐井觀天,用瓢來測量汪洋大海。
馬良駿阿訇說:“東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各教所不同者形式,而非精神。”他認為世界各個宗教的宗旨和精神是十分相近的,各種宗教的信仰對象,實際上都是指造物主而言的;各種宗教的精神,都是要人向善、和平。他說戰(zhàn)爭并非宗教精神,又進一步指出:“凡敬造物主者,應(yīng)體真主好生之心。推己及物,必不以互相戰(zhàn)爭為然也!如是天下太平,世界戰(zhàn)爭熄滅矣!”
馬良駿阿訇倡導(dǎo)各個宗教、各種文明間的對話,反對極端思想和勢力在族群之間制造誤會和事端。在此認識的基礎(chǔ)之上,他又指出當(dāng)時新疆社會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現(xiàn)在,宗教家各執(zhí)偏見,各行其是,互不相容,就難免會產(chǎn)生誤會、隔閡與矛盾。這樣一來,人們不僅難以和睦相處,時間長了還往往會恒滋疑竇、互不信任,致使仇恨甚至殘殺。這不但是新疆的隱憂,更是人類之痛。
他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又回答了這個問題——“若能解去偏見、俗習(xí),宗教統(tǒng)一,隔閡去消……疑貳悉化,咸底大同,則感情相孚,而志趨無忒,于是必增進全國人民之親愛力,助長全國人民之團結(jié)力”。事實上,他把自己的這種思想投入到了實踐,他常與教外人士交流對話,以期增進和諧友善的民族關(guān)系。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社會上傳出 “回回教為武力侵略教,非和平教,穆罕默德以武力立教,非道德立教”的誣蔑言論,馬良駿阿訇聽完義憤填膺,他即糾正批駁:“此僅僅誣言,毀壞穆圣之德行,而穢污回教之聲譽者也!若輩何不查魯木土耳其國,興起于西元十五世紀間,借以武力侵略巴爾干半島諸國,乃帝國主義,非宗教主義也。譬如,耶穌教徒中,如意大利、德意志諸帝國主義國家,以武力侵略世界上各愛好和平(各國),豈耶穌圣人有此教法哉!”
馬良駿阿訇讀過濟南漢族學(xué)者江希張先生的《息戰(zhàn)論》,書中崇尚世界五大宗教的教理教義,呼吁人類互敬互愛,和睦共處,形成世界大同,和平無爭。阿訇贊同書中著重強調(diào)的宗教精神統(tǒng)一對熄滅戰(zhàn)爭的重要性。進而,他寫作了《考證回教歷史》一書,該著仍是注重宗教精神的統(tǒng)一,由衷希望各個宗教、各個國家的人們心胸獲得祥和寧靜,使戰(zhàn)爭熄滅,世界安寧?!犊甲C回教歷史》出版于1947年,該書以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為分析比照,借用儒家觀點來解釋伊斯蘭教教義,論述了伊斯蘭教的發(fā)展史,更為人類的和平與友善而鼓呼,明確提出和而不恨的主張。張治中將軍捧讀《考證回教歷史》,大贊阿訇有卓見有善言,竟忍不住叫好說:“得此提示,益獲我心?!?/p>
踐行伊斯蘭博愛思想
依據(jù)《古蘭經(jīng)》中的天理思想,馬良駿阿訇認為,不同民族的人都是同胞兄弟,應(yīng)該情同手足,互相關(guān)照,和睦相處。他對學(xué)生們講,對于隔教之人,也應(yīng)博愛為懷,人人平等,無所謂人種之分。在他看來,博愛是伊斯蘭教的寶貝,穆斯林要積極發(fā)揚它,要使人們沾沐其惠。他在伊寧辦理漢文學(xué)校時,回漢各族學(xué)生兼收,課程安排上還給學(xué)生們加授了維吾爾語,其目的在于便捷溝通各族,實現(xiàn)對話交流。他的這個舉動,引起了伊寧當(dāng)?shù)鼐S吾爾族各界人士的好感。又譬如,他為善不倦,施舍不分民族,貫穿平生,不僅贏得了新疆各族穆斯林人士的褒揚,還獲得了漢族同胞在內(nèi)的很多非穆斯林人士的敬重。
馬良駿阿訇有愛人之心,畢生待人不分貧富,更無民族之畛域。1918年冬天的某一日中午,時在迪化東坊寺?lián)谓涕L的馬良駿,正在招待一位外地來看望他的老阿訇。眾人開席后,一個年輕的乞丐走了進來,破衣爛衫,蓬頭垢面,駝背身屈,但卻彬彬有禮地對馬良駿說:“篩海,占乃提(濟貧者報之以天堂)。”馬良駿見狀,叫人提來湯瓶,請他洗手洗臉后入席一起就餐。乞丐也不拘束,口念贊圣詞后,大吃大喝,風(fēng)卷殘云。同桌的外縣老阿訇極不舒服,欲言又止,很不自在。來者吃飽后,即捧手念贊圣詞,之后告辭而出。這時,外縣老阿訇說:“馬阿訇,你今天把這人請在席上,很不雅觀。”馬良駿則說:“阿訇不要生氣,你我他同是一樣。我們不能以貌取人,他們中間也出賢良的阿林?!蓖饪h老阿訇聽完后,略有所思,連連贊許。
馬良駿阿訇常引述前人的話來自警:“能慈骨肉者,謂之獨善;能慈同教者,謂之兼善;能慈他教者,謂之公善;能慈鳥獸昆蟲草木者,謂之普善?!笔聦嵣?,他把各族群眾當(dāng)成了一家人。無論在哪個清真寺?lián)谓涕L,他總是堅持每個主麻日都要散“乜帖”、散馕,少則百十人,多則幾百人,幾十年不曾改變。錫伯族乞丐父子倆人到伊寧陜西大寺來乞討,馬良駿阿訇也不避開,意味深長地說:“安拉讓你們來到這里,我一定要管你們的事情,先到我家吃飯……”
迪化街頭有個少年乞丐,他名字叫“蘇菲”,他衣衫襤褸,瘦骨嶙峋。馬良駿大阿訇晚年時,和少年蘇菲相識。馬良駿阿訇就對蘇菲說:“清真寺就是你的家,冷了來拿個衣服,餓了來吃口熱飯,外面待不下去了你就回來……”以后,馬良駿阿訇和這個少年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1956年元旦的晚上,烏魯木齊下著大雪,馬良駿阿訇收留了一位抱著嬰兒的河南籍漢族婦女。漢族婦女是來尋找丈夫的,結(jié)果到了烏魯木齊一個星期也沒有找到,身上的盤纏也用光了,只好流落街頭。馬良駿阿訇安排女眷陪同著漢族母子,自己晚上住在了水房里。
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馬良駿阿訇在清真寺里陸續(xù)收養(yǎng)了不少孤兒,贍養(yǎng)了很多失獨的老人。這其中,有穆斯林,也有非穆斯林。有些生活無靠的老婦聽聞馬良駿阿訇是大善人,于是就攜子前來投奔,馬良駿阿訇就供養(yǎng)了他們,老的奉養(yǎng)到無常,小的撫育到成人,甚至還照顧著給年輕人成了婚。馬良駿阿訇一生恤老憐貧,撫養(yǎng)孤兒,送糧送錢,已成定例。亦如他對人所說:“饑寒中,濟人衣食;貧窮中,周人財帛;患難中,扶人言語;疾病中,予人方藥;奔忙中,不忘禮拜;憂愁中,記想真主,則天堂以待之。”
在馬良駿阿訇晚年的時候,有過十多年輝煌歲月,在宗教方面是受人擁戴的大阿林,在政治方面也有較高的地位。但他卻沒有私人住宅,更沒有存款,子孫繼承到的是生活的艱難困苦。他一生的舍散,獲得了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等新疆各族各界人士深厚的兄弟情誼。作為宗教家,他的收獲在于新疆傳教數(shù)十年,新疆各地寺坊掌教者,多是他的門徒。1948年時,有人在報端評價說:“(馬良駿阿訇)雖已是八十歲的老者……伊斯倆目教門的重擔(dān)他肩挑著,他一手造就了成千的弟子——阿衡,分布全疆?!币部梢哉f,他把伊斯蘭所重視的道德教育,連同中正溫和的情緒傳到了南北天山。
漢族朋友盧郁文先生深知馬良駿阿訇的學(xué)問與為人,從他身上“頗悟古今圣人設(shè)教皆以仁愛為本,行善為歸”。民國末年,已從迪化回到南京生活的盧先生,把馬良駿阿訇的照片拿給自己的兒子看,并教導(dǎo)兒子說:“孟子說天下有三樣最貴重的東西,一樣是爵位,一樣是年齡,一樣是德行;新疆的這位馬良駿大阿訇‘齒德并尊,固能久矣?!?/p>
爭取和平以示教門真諦
馬良駿阿訇在新疆半個多世紀的講經(jīng)傳教生涯中,無日不在宣揚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他強調(diào)穆斯林要講求和平觀,這是伊斯蘭教中的重要觀念——在意人與造物主間的和平、人與同類間的和平、宗教與社會間的和平。又說,真主反對殺生,喜愛和平,這就是真主主宰人類的宗旨。他從不妄斷是非,從不詆毀他教,他翻譯典籍,詮釋教義,注重團結(jié)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各界人士,積極改善不同群體的彼此互識和理解。
不僅如此,尤其是在重大的社會動蕩的關(guān)頭,他總能以自身的影響力和宗教家的責(zé)任與智慧,竭力去爭取、去維持和平、安定的社會局面。1945年,新疆的戰(zhàn)火從三區(qū)燃至瑪納斯河沿岸,省城迪化產(chǎn)生了激烈的社會動蕩,各族百姓惶惶不可終日,強人趁機四起。在如此混亂局面下,“迪化及附近各縣回族民眾安之若素”,中央政府在以后獲知這與馬良駿關(guān)系最大。
1946年7月1日,新疆省聯(lián)合政府成立。主政新疆的張治中將軍高唱民主治疆,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jié),始終維護祖國統(tǒng)一,并且明確提出,中央政府在過去對新疆人民照顧不到,以后要徹底改變歷代政府對新疆的錯誤政策。張治中的理念與姿態(tài),使馬良駿看到了伊斯蘭和平精神在新疆實踐的種種可能。馬良駿阿訇公開號召各族穆斯林,要支持張治中將軍在新疆的工作,還說:“吾人喜圣贊圣之宗旨,歸總于喜主贊主,不為背棄真主,如人民擁護國府之特派人員(指張治中),即所以擁護國民政府也?!?/p>
馬良駿阿訇反對分裂、反對戰(zhàn)爭、反對械斗、反對仇殺。他針對邊疆的分裂主義者說:“國內(nèi)的非穆斯林是占大多數(shù)的,但圣人立教濟世,只分良莠,而不分同教異教。(非穆斯林)若以良善為民,順公守法,盡其國民應(yīng)盡之義務(wù),不受欺凌,則其生命財產(chǎn),依法保障,與同教者(穆斯林)享受同等權(quán)利。如同教中,有不法行為者,國法不留情,教法也不姑容也?!毙陆÷?lián)合政府時期,迪化和周邊的漢族有被毆打、侮辱、暗殺的事端發(fā)生。馬良駿堅決地出面表示反對,他說:“穆圣教法,豈有殺他教之人,能進天堂之理乎?”
在馬良駿阿訇的幫助下,張治中將軍理解到伊斯蘭教的和平真諦。因為如此,張治中筆下得以留下了對伊斯蘭教的認識:“嘗考伊斯蘭一語,意謂和平,乃與戰(zhàn)爭仇恨相對待之詞……和平之基建于平, 戰(zhàn)爭之端啟于恨 。而恨之來自,莫大于狹隘之種族觀念?!妒ビ?xùn)》云:‘憤恨使他們愚昧了。又云:‘提倡宗族主義或為宗族主義而戰(zhàn)爭者,不是我的信徒……”
在決定新疆命運的大是大非面前,馬良駿阿訇以蒼生為念,毫不猶豫地執(zhí)行了伊斯蘭所主張和平的實踐。1949年9月上旬,毛澤東與張治中在北京談?wù)撔陆畣栴},毛澤東提出由張治中出面聯(lián)絡(luò),使新疆走和平解放的道路。這項任務(wù),通過電波,最終落在了新疆主和派陶峙岳、包爾漢,以及阿訇馬良駿的身上。當(dāng)時,新疆主戰(zhàn)派皆以騎五軍軍長馬呈祥為向背。因為宗教的緣故,馬呈祥又向來敬重馬良駿大阿訇,于是陶、包二人委托馬良駿阿訇前去游說馬呈祥。
馬良駿阿訇對馬呈祥軍長說:“我們的教門是和平順從為主旨,真主能知人的動機,善察人的心靈,安拉對于色瓦卜(善行)上行善的人,是會賜好的回賞的。為正義、生存、人類和教門而犧牲,是舍希德。如果不避免戰(zhàn)端,致使無辜者遭殃受難、破壞地方、教門有所摧殘,辜那海(罪行)嚴重得很。從歷史上我們穆斯林的經(jīng)歷看,歷次戰(zhàn)爭中我們穆斯林災(zāi)難深重,教門更不用說了。我看這回不像是過去,不會咋的。順從口喚,順應(yīng)潮流,和平談判才是明智的上策!”經(jīng)過馬良駿阿訇的兩番勸說,馬呈祥最終罷兵出走,主戰(zhàn)派紛紛順應(yīng)潮流,由此各族百姓迎來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21日,毛澤東、朱德致電馬良駿并轉(zhuǎn)新疆二十萬回族同胞稱:“……希望你們協(xié)助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政府,團結(jié)各族人民,遵照共同綱領(lǐng),實行真正的人民民主,為建設(shè)新疆而努力?!币院?,《毛澤東選集》收錄了這通給馬良駿阿訇的電文,這里實際上收錄的是一段關(guān)于新疆和平的公共記憶,這里收錄的又是一段關(guān)于伊斯蘭教和平主張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