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豆
東北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狹義的東北包括遼、吉、黑,而實際上受東北菜影響的則還包括內(nèi)蒙古東部。因為歷史上這些地方是隸屬東北的,另外影響到的地方還包括原熱河省,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山海關(guān)外的地域。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shù)》一書中,曾記述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胡燴肉”、“胡羹法”、“胡飯法”等肴饌的烹調(diào)方法,說明其烹調(diào)技術(shù)很早就具有較高的水平。
遼寧的沈陽又是清朝故都,宮廷菜、王府菜眾多,東北菜受其影響,制作方法和用料更加考究,又兼收了京、魯、川、蘇等地烹調(diào)方法之精華,形成了富有地方風(fēng)味的東北菜。
東北菜一菜多味、咸甜分明、用料廣泛、火候足、色鮮味濃、酥爛香脆,烹調(diào)方法熘、爆、扒、炸、燒、蒸、燉,并以燉、醬、烤為主要特點。東北菜,不拘泥于細(xì)節(jié),頗有東北人的氣質(zhì)。在做法上也融合了一些宮廷菜特點和漢族飲食所長,利用東北特產(chǎn)純綠色食品原料,許多菜肴表現(xiàn)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爛而不化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濃,菜肴豐富又實惠。
老虎菜
這是從小到大,家里常吃的一道冷菜,這道菜有個兇猛的名字:老虎菜。也有的說跟張作霖有關(guān)系:張作霖統(tǒng)治東北時,有一段時間不思飲食,就在這時有個廚師順手拿起幾樣蔬菜舉刀就切,圓白菜、黃瓜、青椒,香菜等等,然后放入鹽、醋、糖等調(diào)料涼拌一番,就端上了餐桌,張作霖一嘗食欲大振,胃口大開便向帥府問起這道菜的名字。廚師自知此菜本無名,是隨意而為,可又不好據(jù)實回答,于是想起這菜是給“東北虎”張大帥吃的,便順?biāo)浦鄣卣f:“這菜,叫老虎菜?!睆堊髁匾宦犑指吲d地說“吃老虎菜開胃??!”
老虎菜后來走出張氏帥府,成為東北百姓的家常菜,再后來老虎菜走出東北,又添加了香油、蒜茸、辣椒粉等調(diào)料成為許多地方的旺銷菜,一拌即成,居然成了一道名菜。此菜特點爽脆鮮香,開胃、增食欲促消化。有了這道菜,就不用擔(dān)心酒桌無彩了。
鍋包肉
不久前大學(xué)同學(xué)聚會,席間一位男同學(xué)感慨:第一次吃鍋包肉是我媽媽做的,那個美味啊,時隔多年,總是能不經(jīng)意想起。鍋包肉起源于哈爾濱,揚名于東三省,東北菜里的硬菜。長春飯店、春發(fā)合等老字號,做不好鍋包肉,就不敢立牌子。至于為什么叫鍋包肉,實在讓人有點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即使按照烹飪方法命名的話,也和這鍋包肉不沾邊。不過這里頭有個小故事,說這鍋包肉原本叫“鍋爆肉”,因過去北方的政府部門宴請國外賓客,這道菜深受老外的喜歡,但是老外的中文發(fā)音又不太準(zhǔn),總是把“爆”發(fā)成平聲,時間久了,便習(xí)慣叫成“鍋包肉”了。
當(dāng)然它還有個洋氣名:“法式糖漿風(fēng)情軟炸香豬排”。男人會做鍋包肉,就成為東北人中的寶貝人物;女孩會做鍋包肉,就掌握了東北媳婦的高級技能;天將降大任于鍋包肉也,必先觀其金黃,咬其酥脆,嚼其松軟,吃其酸甜,嗅覺不知所以,口水不能自已,百吃其所不厭!
第一步:香菜,大蔥,胡蘿卜切絲。豬里脊肉切厚片,加少許料酒,鹽,胡椒粉腌制入味。
第二步:把豬里脊肉兩面均勻地蘸上一層干淀粉,另取一只小碗,用淀粉和清水調(diào)成面糊。往面糊里加少許食用油調(diào)勻。
第三步:鍋中倒入多一些食用油燒到6成熱,將沾好干淀粉的肉片在淀粉糊中過一遍,放入油鍋中炸熟后撈出瀝油,鍋里的油再次燒到8成熱,把肉片再次回鍋復(fù)炸至金黃后撈出瀝油。
第四步:料酒,白糖,生抽,醋,雞精調(diào)勻做成料汁。鍋里留少許底油,下姜絲熗鍋,放入胡蘿卜,大蔥絲炒香,倒入炸好的肉片,淋上料汁,撒上香菜段拌勻起鍋即可。
打飯包
據(jù)說努爾哈赤在一次行軍途中,路過一戶農(nóng)家,還沒吃飯就要啟程,主婦著急就用生菜葉子包上新做好的米飯,拌上大醬和大蔥,讓士兵帶著路上吃,大受歡迎。這種做法慢慢由軍中傳到民間。東北人管包飯包叫打飯包,米飯用大米和小米混在一起燜成的二米撈飯;用剛采摘的新鮮的大白菜葉子或生菜葉;東北獨特味道的大醬做成的雞蛋醬;有時還要拌上東北獨特做法的油汪汪的土豆泥和新鮮的蔥絲香菜;兩手捧著吃,極其暢快。
責(zé)編/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