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霞
【摘 要】寫字與書法兩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本文主要從審美標準與教學實踐方面論述了二者的不同,并簡要地分析了它們之間的聯系。
【關鍵詞】寫字 ? 書法 ? ?審美標準 ? ? 教學實踐 ? ? 區(qū)別
寫字與書法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它們又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認清這兩點,對于正確練習寫字和書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寫字與書法的區(qū)別
寫字與書法在審美標準和書寫要求上有著很大的差別,準確地區(qū)分二者的不同點,才能在實際的教學中正確地指導學生,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二者具有不同層次的審美標準
寫字是運用一定的書體書寫規(guī)范化漢字,它是人們日常交際和工作的需要,其目的主要是為了表情達意,具有實用的特點。從審美的角度上分析,寫字也要美觀、漂亮,只是在要求上強調平衡、對稱、均勻等共性美,這種共性具體表現在:1.書寫規(guī)范,不寫錯別字、繁體字、異體字;2.筆畫標準、結構勻稱、分布端正、字體規(guī)范、舒展好看;3.通篇字的大小相稱、排列整齊、布白均勻;4.紙面干凈,書寫速度較快。所以寫字的美歸結起來就是“正確、端正、整潔和行款整齊”,讓觀者賞心悅目。
而書法則是以漢字為基礎,借助漢字書寫來表現作者一定情感、意蘊的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式。書法雖然也是寫字,但它是中國人在長期書寫實踐中不斷地加以美化,最終發(fā)展為一門獨立的具有欣賞價值的視覺藝術。因此,在審美方面要體現形神兼?zhèn)涞奶攸c,具體體現在:1.點畫線條美,要求線條能體現力量感、節(jié)奏感、立體感;2.空間結構美,要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得當、計白當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參差錯落、變化多姿;3.神采意境美,即書者精熟的創(chuàng)作技巧與其知識修養(yǎng)、個性特征、審美趣味等多方面因素綜合的人格美。
因此,寫字與書法的本質區(qū)別在于:寫字重在實用性,書法重在藝術性。
(二)在教學實踐中的不同
寫字與書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無論是在各自的研究內容、書寫要求上,還是在訓練方式上,都存在著很多的不同之處。
1.二者的研究內容不同,因此選帖也不同
寫字主要研究的是筆畫的變化、運筆的方法、結構的規(guī)律,以及書寫的技巧等,力求以最短的時間和較少的精力達到端正、美觀的目標。因此,要選擇規(guī)范、工整的字帖為練字的范本。名家的字帖多為繁體字,用在我們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會使人產生誤解。所以,寫字的字帖,無論是軟筆字帖還是硬筆字帖都應選用現行簡化字,這樣才能與現在的工作生活需要相適應。
書法則是以意為主,主要研究的是筆法、墨法、章法的變化,用這門藝術的優(yōu)美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個性,通過欣賞書法作品的種種韻律美,追求和把握書法范本的意象和神采特征及其構成方式。因此在選帖時,要多看多臨名家的法帖,在看、臨、摹、背、寫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自我,只是它需要用畢生的精力去探索,永無止境。
2.寫字與書法的書寫要求不相同,其教學方法也不同
寫字的目的是為了交際,屬于基本技能的訓練。書寫要求是正確、工整、流利,通篇文字的點畫與間架結構要穩(wěn)定、規(guī)范、少變化。寫字更多體現了眾多書寫者的共性特征。書法是為了欣賞,看重的是個性、風格,其要求是:通過點畫、結構、章法、筆畫等技巧,憑借著曲奇變化的線條、深邃出雅的意韻來體現作者的審美趣味與人格修養(yǎng),給觀者以情感和理念上的思考和享受,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
寫字是為了實用,書法是以欣賞為目的。因此,二者在教法上也不相同。我在近幾年的寫字教學實踐中,重點加強字形分析與理解,把握字的結構,以此為突破口,再注入筆畫的訓練,并針對個別問題單獨解決,取得較好的效果。如,(1)硬筆寫字教材中,筆畫“橫折”在轉折處要頓筆后再寫豎,但不少學生夸大了頓筆的形態(tài),把橫豎兩筆寫成三筆。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認為可以這樣處理:“橫折”由橫直接轉折寫豎,省去“頓筆”這一中間環(huán)節(jié),這樣只需要掌握“橫折”中豎是否垂直的問題(如“貝”“口”),就能很輕松地控制字的外形。當外形結構控制力比較準確后,再加強轉折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更易掌握。(2)豎的寫法中,懸針豎可以用垂露豎的方法去寫,簡單快捷。(3)斜捺收筆采用行楷的書寫辦法,可寫作斜豎加短橫的方法,容易理解,好掌握,寫出來也有力。
對于硬筆書寫來說,只要把字的結構搭配好,字就會很穩(wěn)定、美觀。同時在大面積的練習者中會突顯出部分書寫愛好者,這時再以書法的要求來進行訓練,教學效果會更好。以上的教學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書寫速度,并有利于學生小學升初中后楷書向行書的過渡。
二、寫字與書法的聯系
以上,我從審美標準及教學實踐方面分別對寫字與書法存在的區(qū)別做了淺層次地論述。當然,這樣區(qū)分并不是說二者毫無關系。它們既有區(qū)別,又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都屬于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書寫者在一定時間內、特定空間中一次性完成的軌跡,具有陶冶性情、提高學識、培養(yǎng)人們審美能力的功能,都能培養(yǎng)書寫者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二者中書法必須要求寫字,寫字為書法打基礎,字寫好了,再加上學識、修養(yǎng)、審美趣味等字外功夫的積累和提高,才能心手雙暢、筆縱天機,才能融個性、才情于其中,使寫字進而成為書法;寫字為書法充當了由實用美向藝術美過渡的橋梁,從根本上促進了書法的發(fā)展,反過來書法所具有的傳統的、科學的、系統的理論知識又在居高臨下地指導著寫字的發(fā)展。
明確了二者的區(qū)別與聯系后,才能更好地學習掌握并有效地運用于教學工作實踐。作為一名從事寫字、書法教學的教師,我覺得這種探索和研究是很有益的。
【參考文獻】
[1]中央美術學院歷史系藝術理論教研室編.王宏建,袁保林主編.美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國家教育委員會師范教育司組編.也志新主編.寫字[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3]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研究會,中師書法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編.書寫訓練[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