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作物收入是農民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之一,也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分析和研究不同農作物收入的變化對于了解農村農民收入狀況的改變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從調研結果來看,水果、油料作物、玉米收入呈現(xiàn)出逐年增加的趨勢,成為山西省農民增收的主要3類作物;小麥、薯類作物、棉花栽培經(jīng)營收入逐漸降低,證明這3種作物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在降低;栽培蔬菜和大豆的收入變化相對比較穩(wěn)定,證明這兩種作物對山西省農民的影響較為穩(wěn)定。綜上分析,山西省農作物栽培經(jīng)濟效益因作物種類而有差異,但是總體呈現(xiàn)出逐年增加的變化趨勢。
關鍵詞:山西??;農作物;經(jīng)營收入
中圖分類號:F301文獻標識碼: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5.11.028
1調研時間
本次調研時間為1987年~2014年,調研樣本涉及山西省所有地區(qū),全省農村固定觀察點共調查953個樣本戶,家庭常住人口3598.8人,平均每戶家庭人口3.78人。
2糧食作物收入分析
從糧食作物收入分析來看,小麥總收入在2004年最高,為379315元,其次是2003年的296041元,兩個年度相差83274元。同時2009年收入最低,為20430元;其次是2014年的89255元,兩個年度相差68825元。分別低于2004年的358885元和2003年的206786元;2010年和2005年處于中間水平,分別低于2004年的205731元和2003年的54969元,高于2009年的153154元和2014年的151817元,表明小麥總收入變化趨勢符合y=-22745x+7.2E+5;玉米總收入在2014年最高,為4641511元,其次是2012年的4534826元,兩個年度相差106685元。同時2003年收入最低,為1114223元,其次是2005年的1427173元,兩個年度相差312950元,分別低于2014年的3527288元和2005年的3107653元;2008年和2009年處于中間水平,分別低于2014年的2230543元和2012年的1296745元,高于2003年的1296745元和2005年的1043525元,表明玉米總收入變化趨勢符合y=3.4E+5x-4.8E+6;大豆收入在2010年最高,為242607元;其次是2004年的206496元,兩個年度相差36111元。同時2006年收入最低,為98417元,其次是2014年的101280元,兩個年度相差2863元。分別低于2010年的144190元和2004年的105216元;2013年和2007年處于中間水平,分別低于2010年的83582元和2004年的35487元,高于2006年的60608元和2014年的69729元,表明大豆收入變化趨勢符y=-322.66x+1.7E+5;薯類總收入在2003年最高,為312724元,其次是2004年的304482元,兩個年度相差8242元。同時2009年收入最低,為164881元,其次是2012年的174015元;兩個年度相差9134元。分別低于2003年的147834元和2004年的130467元,2008年和2010年處于中間水平,分別低于2003年的104887元和2004年的95891元,高于2009年的42956元和2012年的34576元,表明總收入變化趨勢符合y=-9759.2x+ 4.4E+5。
3經(jīng)濟作物收入分析
從經(jīng)濟作物收入分析來看,棉花總收入在2003年最高,為82555元,其次是2006年的70325元;兩個年度相差12230元。同時2008年收入最低,為37520元,其次是2009年的40188元,兩個年度相差2668元。分別低于2003年的45035元和2006年的30137元,2004年和2007年處于中間水平,分別低于2003年的42155元和2006年的29885元,高于2008年的2880元和2009年的252元,表明棉花總收入變化趨勢符合y=-5723. 6x+1.7E+5;油料總收入在2012年最高,為145234元,其次是2014年的112040元,兩個年度相差33203元。同時2006年收入最低,為35960元,其次是2003年的40738元,兩個年度相差4778元。分別低于2012年的109283元和2014年的71302元;2008年和2007年處于中間水平,分別低于2012年的87121元和2014年的44959元,高于2006年的22162元和2003年的26343元,表明油料總收入變化趨勢符合y=8.22.4x-1.0E+5;蔬菜總收入在2011年最高,為1533229元,其次是2007年的1467231元,兩個年度相差65998元。同時2014年收入最低,為471380元,其次是2003年的710741元,兩個年度相差239361元,分別低于2011年的1061849元和2007年的756490元;2012年和2008年處于中間水平,分別低于2011年的633269元和2007年的483869元,高于2014年的428580元和2003年的272621元,表明蔬菜總收入變化趨勢符y=14233x+6.9E+5;水果總收入在2010年最高,為53959710元,其次是2014年的8346012元,兩個年度相差45613698元。同時2004年收入最低,為2333665元;其次是2005年的2966890元,兩個年度相差633225元。分別低于2010年的51626045元和2014年的5379122元,2007年和2003年處于中間水平,分別低于2010年的48928611元和2014年的3221866元,高于2004年的2697434元和2005年的2157256元,表明山西省固定觀察點“十村千戶”水果總收入變化趨勢符合y=8.9E+5x-1.1E+7。
4結論
農村種植農作物收入來源是農民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也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分析和研究不同農作物收入的變化對于了解農村農民收入狀況的改變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從調研結果來看,小麥收入變化表現(xiàn)出快速降低的變化趨勢,其中2009年降低至最低值,但是總體來看,農民栽培小麥的收益正在顯著降低;玉米收入2011年之后快速升高,在2014年達到最高值,證明近幾年栽培玉米成為山西省農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豆收入變化在不同年份差異較大,但是總體呈現(xiàn)出平穩(wěn)的變化趨勢;薯類栽培經(jīng)營收入變化在2005年之后相對比較穩(wěn)定,但是從累計10年的統(tǒng)計結果來看,仍然呈現(xiàn)出降低的變化趨勢;棉花收入統(tǒng)計年份較少,在2003年~2009年之間表現(xiàn)出降低的變化,證明栽培棉花收益在山西省不佳;油料作物栽培面積相對比較穩(wěn)定,收入呈現(xiàn)出快速增加的變化趨勢,2012年達到了最高值,證明了栽培油料作物的增產增收潛力相對較大;蔬菜栽培的經(jīng)營收益變化相對較穩(wěn)定,但是2014年降低明顯,這可能與2014年經(jīng)濟下滑所引起;水果收益在2010年達到了一個極高值,其余年份變化相對比較穩(wěn)定,表明水果是穩(wěn)定山西省農民收入的重要農作物之一。綜上分析,山西省農作物栽培經(jīng)濟效益因作物種類而有差異,但是總體呈現(xiàn)出逐年增加的變化趨勢。
作者簡介:郭芳芳,碩士,山西省農村調查辦公室,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農業(yè)經(jīng)濟、農村發(fā)展、農業(yè)生態(tài)學。